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信賴新政,穩健接棒

【建築攝取網】機關施政  政府入口 主題網頁 






總統宣布成立三個委員會 替國家發展擬定戰略 與民間力量展開對話

總統主持「信賴新政 時代新台灣」就職滿月記者會
113年06月19日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8514

賴清德總統今(19)日上午主持「信賴新政 時代新台灣」就職滿月記者會,宣布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及「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替國家發展擬定戰略,與民間力量展開對話,和國際社會深化合作,更為未來的台灣展開行動。

總統相信,當我們積極落實2050淨零轉型,響應全球的安全互助,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都能夠讓台灣擁抱世界,也讓世界擁抱台灣。政府有決心,也有信心,帶領國家邁向更好的未來,也讓世界的台灣、更好的台灣,繼續造福全世界。




「信賴新政 時代新台灣」就職滿月記者會


接見工商協進會 總統盼企業界持續支持各項政策 讓臺灣更好

總統接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第26屆理監事」

113年06月17日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8509

賴清德總統今(17)日上午接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第26屆理監事」時指出,新政府的目標是拚經濟,持續朝「前瞻未來、智慧永續」、「競逐太空,探索海洋」、「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三大方向推動臺灣產業發展,並期盼企業界持續支持各項政策,讓臺灣更好。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工商協進會吳東亮理事長率領傑出的企業家們來到總統府,持續為臺灣經濟發展貢獻智慧與心力。工商協進會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工商團體,在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多年來,工商協進會也成功扮演工商團體、企業界及政府間的橋梁,一方面反映企業界心聲,讓政府施政更貼近民意;同時也協助政府推動政策嘉惠到企業。

總統提到,工商協進會也與韓國、日本及許多國家的工商團體有良好合作交流,並簽訂合作備忘錄,為臺灣國際經貿關係搭建重要橋梁,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卓著,他要藉此表達誠摯感謝。

總統表示,新政府的首要目標就是拚經濟,他特別邀請郭智輝董事長擔任經濟部部長。他認為,政府雖然關心及支持企業,但是要了解企業,莫過於企業界本身,因此應該從業界尋找傑出人才進入政府,協助推動國家經濟發展。

談及政府推動產業發展的三大方向。總統指出,第一個方向是「前瞻未來、智慧永續」。面對氣候危機,我們必須堅定落實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面對全球智慧化的挑戰,則必須積極發展人工智慧、促成人工智慧產業化,邀請國際級的企業來臺投資,推動臺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同時也要加速各行各業在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讓臺灣產業持續進步、轉型與升級。

總統接著說,第二個方向是「競逐太空,探索海洋」。臺灣要有決心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也要競逐下一個世代通訊的中低軌道衛星;我們也要探索海洋,因為臺灣是海洋國家,應該善用海洋資源,豐富人民的海洋生活,並且投入海洋科技研究,推動海洋產業發展,讓臺灣產業發展的面向更廣,讓我們的國力更加提升。

總統說,第三個方向是「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政府有責任持續改善臺灣投資環境,包括業界關心的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及法令鬆綁等問題,並提出政策吸引企業加碼投資。像是他在擔任行政院長時,提出「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及投資抵減等政策,讓企業持續立足臺灣。政府這幾年為了達到布局全球,已成功和越南、菲律賓、印度等國簽訂投資保障協定,也將持續和友好國家進行合作,期盼未來與大家共同努力,落實「境外關內」、「境內關外」的理念,讓企業布局全球更有力量。

總統接著說,為了協助臺灣產品行銷全世界,政府也極積投入區域經濟。蔡英文前總統任內已提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申請案,並與美國完成第一階段「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簽署,也和加拿大、澳洲等國簽署相關合作備忘錄。日前,他出席「2024歐洲日晚宴」時也請歐洲商會協助,期盼臺灣能盡速與歐盟簽訂投資相關協定,確立臺歐經貿更進一步發展。

總統提到,年輕人懷抱理想投入社會,但也面臨現實生活壓力,尤其臺灣經濟成長率一直都高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但實質薪資增長卻不明顯,期盼企業界在獲利之餘,也能考量對員工加薪。

總統表示,臺灣擁有被國際社會所稱羨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經濟也持續不斷發展,期盼讓每一個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與生活。他也希望未來企業界持續支持各項政策,讓臺灣更好。最後,總統再次感謝企業界對臺灣經濟產業的貢獻。

訪賓一行由經濟部部長郭智輝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0504

讓政策切合民心,民意將成為我們的後盾!  「行動創新 AI 內閣新閣策勵營」




將以「共織台灣,民主前行」為主題,象徵台灣在自由的土地上,不斷向前邁進


0425

率領國安團隊,扛起守護國家責任!




0419

【直播】行動創新!0419 新內閣成員公布記者會



0416

【直播】行動創新!0416新內閣成員公布記者會

今日準院長 卓榮泰先生 向國人報告第三波內閣成員名單


0412

【直播】行動創新!0412新內閣成員公布記者會

行動創新新內閣 第二波人事名單公布


0410

賴清德首波內閣人事 10日記者會發布 | 政治 | 中央社 CNA

BUILDINGFOCUS:【行政院】內閣閣員(卓榮泰內閣)113年5月20日起

【直播】賴清德主席發表談話,正式公布新內閣人事!


0409

一起在方寸之美中,看見台灣的驕傲!


0402

賴清德 | Facebook   政府與產業齊心合作,讓「台灣製造」享譽國際!

#信賴產業參訪之旅 今天來到台中與機械及工具機產業進行座談,並且參訪漢翔公司先進複材中心,透過在第一線傾聽業者心聲,實際了產業相關動態。

出席機械與工具機產業座談會 副總統:工具機及機械產業是撐起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骨幹 與業界合作持續推動產業發展
副總統出席機械及工具機產業座談會暨參訪漢翔公司先進複材中心
113年04月02日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8305
。。。。。。。。。。。。。。。。。。。。。。。。。。。。。。。。。。。。。。。。。

0329

賴清德 | Facebook   透過新創及數位應用,讓台灣產業轉型、經濟升級!

數位化時代來臨,新創是數位國土,雖然許多人認為台灣人口少、市場不大,但日前我所參訪的「Gogolook」及「KKday」,就向世界展現了台灣活躍的新創實力。

【賴在一起挺台灣S2 EP.01 】不成功絕不停止!攜手合作防堵詐騙,觀光立國走向世界!開箱 KKday、Whoscall 辦公室!|賴清德 - YouTube

。。。。。。。。。。。。。。。。。。。。。。。。。。。。。。。。。。。。。。。。。

0326

賴清德產業第3站聚焦AI 前進廣達與林百里會談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賴清德 | Facebook   信賴產業參訪之旅第三站,打造 ICT 產業日不落國!

今日 #信賴產業參訪之旅 第三站,我來到桃園市華亞科技園區,參訪 ICT 產業,並與業界先進就電力供應、人才培育、淨零碳排等議題進行座談交流,透過與民間的共同努力,讓經濟持續發展。

參訪ICT產業暨座談 副總統期盼讓ICT產業持續蓬勃發展
副總統參訪ICT產業

。。。。。。。。。。。。。。。。。。。。。。。。。。。。。。。。。。。。。。。。。

0322

賴清德訪視南部防空部隊 支持國軍守護民主家園 | 政治 | 中央社 CNA

賴清德啟動國防訪視 首站前往南部防空單位 | 政治 | 中央社 CNA

賴清德訪亞創中心 業者指無人艇有望成新亮點 | 政治 | 中央社 CNA


副總統賴清德訪視亞創中心 以行動支持無人機產業發展  嘉義縣府新聞

副總統賴清德22日前往嘉義縣亞洲AI創新研發應用中心訪視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情形、傾聽業界聲音,並與縣長翁章梁、經濟部長王美花及業者們召開討論會議,會中就無人機政策、經濟層面交換意見,隨後參訪各家業者的開發技術、與廠商深度對談,大力支持無人機戰略產業,賴副總統強調,撐起國家生存發展的兩大支柱就是經濟與國防。

賴清德 | Facebook    五大信賴產業參訪 第二站,打造無人機民主供應鏈基地!

為了讓執政順利地無縫接軌,就職前的兩個月,我展開五大信賴產業參訪行程,透過聽取第一線業者的心聲,讓政府與業者共同合作,解決各項問題。

交流之旅第二站,應 翁章梁 Weng Chang-Liang 縣長之邀,來到嘉義「亞洲無人機 AI 創新應用研發中心」。


訪視南部地區駐軍 副總統感謝官兵為守護國家付出

副總統訪視南部地區駐軍
參訪亞創無人機中心 副總統盼業界與政府攜手合作 讓臺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
副總統參訪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

。。。。。。。。。。。。。。。。。。。。。。。。。。。。。。。。。。。。。。。。。

0319

賴清德參訪半導體 揭信賴新政穩健接棒序幕 | 政治 | 中央社 CNA

賴清德訪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 討論先進技術與人才 | 產經 | 中央社 CNA

 

賴清德 | Facebook  展開產業傾聽交流行程,讓半導體產業在台灣持續蓬勃發展!

在 520 就任總統前 60 天,我展開一系列產業傾聽交流行程,要以具體行動,展現對執政接棒的信心。

參訪首站,我來到對台灣經濟至關重要的 #新竹科學園區,與許多半導體產業先進交流,共同探討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


參訪竹科半導體產業 副總統:建立更完整生態系 讓半導體產業更穩固、更蓬勃發展

副總統參訪「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產業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




臺灣藝術教育網_美感教育    https://ed.arte.gov.tw/ch/content/program.aspx



為營造具美感的校園環境,透過「境教」方式,將教學活動與學習環境結合,讓學校師生意識到生活美感的重要性,教育部自105年起推動「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今(6)日在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舉辦「111及112年度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績優學校及績優設計師頒獎典禮」,以表揚辦理校園美感環境再造成果績優學校及績優人員,並分享推動校園環境美學教育經驗。

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111及112年度共有15所學校獲補助進行改善校園美感,學校透過專家學者組成之輔導團隊,協助引導學校發掘潛在的改造契機,以營造兼具在地區域環境與文化特質、學校需求及整體視覺美感的校園;並選出2所特優學校、2所優等學校及2所甲等學校。111年度獲獎學校:特優獎為高雄市大寮鄉溪寮國民小學、優等獎為南投縣立社寮國民中學、甲等獎為新北市瑞芳區濂洞國民小學;112度獲獎學校:特優獎為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優等獎為臺東縣關山鎮關山國民小學、甲等獎為嘉義縣立大埔國民中小學。

臺東縣關山鎮關山國小幼兒園校舍建築採紅磚古樓設計,惟八角建築造型特色及室外庭園造景圍籬,限縮幼童學習及活動空間;為擴充學習場域,另於校舍外搭接採光罩,功能性不足並造成環境空間凌亂。透過計畫協助,學校重新設計採光罩,使其轉化為光影廊道,前方庭園則重新整地,並於鳳凰木下搭建木平臺,作為幼童的戶外教學場域。校方表示,原先為了怕幼童離開園所而增設的不鏽鋼圍籬,像似把孩子關在柵欄裡,改造後孩子能不受阻隔的進入到草地,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更寬廣地探索,嘗試新的可能與體驗。

嘉義縣立大埔國中小為活化閒置的舊校長宿舍二樓、創造新的學習場域,改變上樓動線,以木紋地板玻璃帷幕創造出整體空間的寬闊與穿透性,將其轉化為戶外的藝文教學空間,作為藝文課程體驗創作及展覽場域,並結合社區藝文活動,以提升藝文風氣、培養學生美感素養。校方表示,該空間亦將自然的美引入,成為校園內熱門的休憩點,讓學生在閒暇之餘,可以眺望校內風景,釋放學習壓力,達身心靈平衡。

教育部表示,透過長期推動美感教育,藉由「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協助學校校園美感環境問題診斷分析、建議評估、諮詢輔導,不僅改善了學習空間與環境等硬體機能,並連結環境改造與教學活動,樹立校園美感改造示範案例。期為全國校園美感教育提供具前瞻性的方向,讓各學校能進行標竿學習,擴散美感效益,落實美感於校園生活中。



教育部自105年度起於全國推動「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今(112)年邁入第8年。校園美感環境的再造,不光是解決學校環境硬體的壞損困擾,更是積極開拓師生們停留校園內的公共情感聯繫平臺,學校透過計畫的申請,引導師生共同思索自己校園需要植入的藝術人文美感樣態,進而創造出檢視自身美學特質的機會,同時加深教師與學生或校園與社區之間的關係美學。本計畫委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成立輔導團隊,進入學校實際現勘訪視,並由教學場域出發,結合學校需求,再造出兼顧自然環境、在地文化及校園整體視覺美感之公共美學教育空間,計畫推動至今已協助97所學校營造出獨具特色的美感校園。

高雄市大寮區溪寮國民小學,學校座落於農村聚落的邊陲,被小型加工鐵工廠和農田所環繞,該校改造基地位於校園西側桃花心木林中,早期於樹林下所建置的生態水道與小徑,因維護不易導致損壞,變成校園內最危險與髒亂的角落。透過本次改造計畫,將碎化的水道填平後種植綠意盎然的草坪,營造成為操場跑道旁的純淨空間,讓孩子們有機會快樂地在校園中奔跑和重拾桃花心木林下的綠蔭風光。

此外,為了突顯溪寮國小農業社區的自然美學,並結合學校農業主題課程,透過改造計畫,疏通了河圳的淤泥,創造出學校與周邊的灌溉埤川河道邊界,在小河道上架設兩座可供參與授課的水橋與小亭;水圳上最顯眼的是一座可由學生們依動力機械原理拉抬升降、仿梵谷畫作中的荷蘭吊橋,充滿歷史與藝術的想像。另一座則為木構屋頂的休憩亭,孩子走進林蔭小路,穿過橋梁跨越水道,以水、農田、古厝等在地教材,引導孩子們從社區、土地、環境重新認識自己生長的所在,描繪出一條自己「家鄉的記憶步道」。

而南投縣立社寮國民中學,校園原懸掛的宣導看板與放置的盆栽,影響了校園整體視覺及動線,透過計畫的植入,以乾淨校園的意象出發,並結合學校的植物染課程,以校園內常見的植物「福木」的葉子作為染劑材料,而染劑所呈現出的黃色,便成為了學校的代表顏色「福木黃」。走進校園穿廊,可見兩側設計曲摺起伏的牆面,並於牆面上展示不同浸染程度的植物染織成果,同時花圃新種植的蔓花生,因循季節開出遍地黃花,呼應學校的代表色「福木黃」。本次改造計畫將校門到教學樓的穿廊場域鏈結在一起,融合自然色彩與課程元素,形成一條校園美感學習路徑,拓展學生的發現與探索的視野,在大自然中培養對「美的感受力」。

教育部表示,師生可從改造後的美感教育基地探索過去及想像未來,校園的改造及轉變,更促進學校與社區間共同的美感美學關係。本計畫所發動的探索環境到創造美感歷程,更進一步放大孩子們的眼界,同時於心中種下感受美的能力,並成為孩子們美感的養分,帶領學子們於將來發揮深遠的「影響力」。


111-09-13績優美感校園 師生共同談「美」

教育部為營造具美感的校園環境,落實美感於生活當中,自105年起推動「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今(13)日在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演講廳舉辦「109-110年度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績優學校及績優設計師頒獎典禮」,以鼓勵辦理校園美感環境再造、美感教育傑出學校及績優人員,並分享推動校園環境美學教育經驗。總計選出3所特優學校、3所優等學校、3所甲等學校以及4組績優設計師團隊受獎。

教育部「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透過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及專家學者組成輔導團隊協助學校營造兼具在地區域環境與文化特質、學校需求及整體視覺美感的校園,另透過輔導團隊引導,發掘各校潛在的改造契機,讓各個校園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魅力與環境美學,並開發具有代表地方文化或族群特色的案例,作為全臺推動各級學校美感校園之借鑑,期藉由「境教」的方式,整合教育、藝術與空間設計等領域,成為一座超越圍牆的「公共美學教育場」。

109-110年度共有17所學校獲補助辦理「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經歷為期一年多的努力,於110年底完成校園美感改造,學校盡力尋找更具宏觀且全面的校園環境美學教育策略外,在地設計師團隊亦傾力協助學校達成美感環境教育場的改造目標,最終各個學校皆營造出獨具特色的美麗校園。

大武山下的穿越「回家」的古謠校園

屏東縣泰武鄉泰武國小是一所排灣族文化學校,校園能觀賞到北大武山的最美稜線。位於教學區北側的舊北大武山意象區,原是孩子們課餘時貼近自然環境的遊樂場域,但由於高度過高導致安全疑慮,使得校園視野受到嚴重限制。計畫團隊思考文化傳承的媒介與永續性,將其轉化為瓦魯斯溪流域意象,創造親近且友善的活動場域,並輔以田野調查方式找出代表校園的獨特色彩,製作具識別性、獨特性與文化性的校園文化指示系統,展示學校的文化氛圍,形成文化、環境、整個教育的循環,是透過每個孩童都是排灣族文化的傳播者,真正將本土文化深植於心中。

打開一片視野,眺望未來的夢想

新竹市立成德高中擁有的地理優勢,讓人文歷史、自然景觀可以盡收眼底。校園中原有一片荒煙蔓草的樹林山坡,因應高中生的校園生活特性,蛻變成移地教學的多元用途場域,打通穿廊並在走廊前設計大面積木棧階梯,面向開闊的新竹市容景觀,讓校內、外視野無所阻隔,對內對外都有不同的校園想像與互動關係,對外代表著通往未來、升學的終點展望,對內是反觀校園之美,產生對校園濃厚的留戀之情,讓校園美感改造潛移默化,深摯影響全校師生。

開闢專屬特殊教育生的校園樂園

坐立於愛河、捷運旁的高雄市立成功特殊教育學校,為協助學生進入職場,並配合108新課綱素養導向教學,透過特色課程培養身障生的自我照顧能力,開設「動植物照顧」課程,遂引進陸龜嬌客進駐校園。學校考量圈養的陸龜的生活環境尚不理想,藉由計畫團隊協助進行陸龜之家改造與植物園周邊環境整理,讓學生透過接觸植物的照料、接觸陸龜,體會照顧的付出與辛勞,進而讓學生學會照顧自己。改造過程也納入學生的創作,將搜集來的廢料進行材料美學運用,邀請學生繪製陶板彩繪鑲嵌到泥構石椅,爲陸龜之家增添溫暖的學生印記。

教育部表示,參與計畫學校透過「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團隊協助,發掘學校獨特自然與人文元素,讓每座校園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魅力,並蛻變成為學校專有的美感基地。112年度「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徵選辦法已經開跑,為推動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及協助學校充分瞭解計畫執行目標與相關申請與審查作業內容,將辦理4場補助計畫徵選說明會,分別為9月15日東區花蓮場、9月16日北區臺北場、9月22日南區高雄場、9月23日東區臺東場,詳情請至計畫網站(https://caepo.org/project)查詢。


111-05-02打造校園美學場域 從生活中培養美感

教育部自105年度起推動「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委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園美感環境規劃輔導團隊,協助學校營造兼具在地區域環境與文化特質、學校需求及整體視覺美感的校園,並結合校內相關課程,實踐跨越校園圍牆的美學場域,促成「美感公民」的美感環境教育理想與願景。計畫執行自今總計有636校送件參與,72所學校獲得補助完成校園美感改造。

獲選學校操作過程透過計畫團隊進行現勘訪視,發掘各校潛在的改造契機,並與校方組成校園規劃小組,進行環境設計和配套課程規劃輔導,藉此重新檢視學校的學生與所在的區域內涵,誘發出特有的校園美感環境教育思辨,蛻變成為創智誘發的美感校園基地。109-110年度為2年一期計畫,計有17所學校獲得補助辦理「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經歷為期一年多的共同努力,於110年底完成校園美感改造,各個學校皆開發出令人驚嘆與激賞的成果

計畫團隊另於今(111)年已評選出109-110年度特優獎3所、優等獎3所及甲等獎3所等共計9所績優學校。期透過遴選出的績優學校建立美感校園基地,奠定校園美感基礎,並期許作為全國各級學校借鑑案例,進而引導各校找到其獨特魅力的環境美學,共同創造國家未來公民的培育願景。

激起漫漫漣漪的美感互動校園

位於大肚山下半山坡水源地的臺中市立安和國民中學,校園中庭地坪原本鋪設連鎖磚造成長期阻絕雨水,迫使周圍的樹木為取得水份,根系向上生長造成地表隆起凹凸不平,影響師生行走安全。為解決此問題並打造校園中的生態地景,將水源地的意象化為飄落下校園中的雨水,乾枯的廣場轉化為陣陣擴散的漣漪。每一個圓心都是師生舉行課程與群體活動的展演場域,鏈結校園的每棟建築群,學生在秩序和自由流動中展現著青春活力,成為學生想念及喜歡停留駐足的美感校園。

開創校園自然環境營造,詮釋在地客家美學

桃園市八德區霄裡國民小學座落於桃園與中壢台地的交界處,為桃園地區典型的埤塘地景型態,本年度美感校園改造計畫回應社區的「埤塘湧泉文化」,以「知水淨水」為改造課題,打開封閉幽暗的濃密中庭花圃,營設轉變為地景蓄水池,並串連學校外圍的生態埤塘到校內的學習路徑,中庭地景蓄水池透過各種水生植物過濾,型塑成一個自然的水循環系統,學生可就近觀察水資源再生過程及原理,並藉此發展出關於水生態、水質科學等等特色課程,希望帶給學生重視水源、提升環保意識。

通過校園學習之門,迎向探索與發現的第二教室

南投縣埔里鎮大成國民小學期藉由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的植入,觸發學生學習的思辨能力,將校園規劃口到教學大樓環繞的中庭空間串連,規劃了各式可互動的體能遊具,學生可以快樂的在此奔跑、戲遊、自由躺臥。並且巧妙地運用二樓中庭陽光西曬的特質,設計為納入自然光線透射的燈牆,透過光影對話進行實驗和皮影戲練習。原本散落各處的參與活動及閒置空間得以相互融入形成「校園學習路徑」,讓學生們的每日穿越校園環境,都是一次次從探索到發現的歷程,成為師生們歡樂共學的第二教室。

學校透過「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團隊的協助,發掘學校獨特自然與人文元素,同時完成類博物館教育場、校園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學習途徑、校園與社區的公共美學、穿廊光影與肢體體驗合一的遊藝教學場域等多樣性改造目標,更積極推動美感基地中美感教育的發生,透過各校精彩改造歷程,更希望提供為臺灣各級學校借鑑案例,讓每座校園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魅力,以推動環境美學教育。









為擴大美感教育對於社區及整體公民的感染力,教育部於108年5月將分別在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辦理3場「校園美感環境再造成果交流工作坊」,並於5月29日臺中場辦理「校園美感環境再造績優學校頒獎典禮」,表揚10所成果績優學校。

獲表揚學校包括:
一、特優獎:臺中市梨山國民中小學、桃園市霄裡國民小學、新竹縣五龍國民小學。
二、優等獎:國立羅東高級中學、臺中市東海國民小學、臺中市立霧峰國民中學。
三、甲等獎:屏東縣泰武國民小學、新北市鼻頭國民小學、國立水里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四、佳作獎:宜蘭縣金岳國民小學。

教育部表示,國民美感素養不僅是社會氣質的展現,更是厚植國家未來競爭能量的來源。教育部長期推動美感教育,持續協助學校改善學習環境。自105年起,於全國推動「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並委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成立「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輔導團隊」,協助學校校園美感環境問題診斷分析、建議評估、諮詢輔導。希望營造兼顧自然特質、在地文化、空間需求及整體視覺美感之校園,實踐「跨越校園圍牆的美學場域」,促成「美力國民」的美感環境教育理想與願景。

計畫執行4年來,總計有527校送件參與競案,65所中小學校獲得補助,改造成果斐然並廣受各界好評。

 而在本次工作坊,同時也將邀請獲獎學校進行專題分享,包括新竹縣芎林鄉五龍國小廖志崑校長以客家藍染文化為核心改造美勞教室,並將藍染的意象從校園中推展到社區,說服通學路上的民宅將簡易綠鐵皮牆漆上美麗的靛藍,讓校園、社區共構出精彩和諧的客家藍染聚落。

桃園市霄裡國民小學突破舊有環境改造的觀念侷限,打開校園中塵封的水圳河道,讓全校師生參與修枝、堆砌壘石的改造歷程,更於完工之後發展出一套屬於霄裡特有的校本課程,學校透過美感計畫創造了一處重新連結客家湧泉文化的美感教育場域。
臺中市梨山國中小位於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為找回山林特質的校園美學,學校打除妨礙動線的走廊矮牆,並將傳統鋁窗改設為落地大窗,創造一處與周邊山巒對話的多功能教育空間。

教育部期許透過本次交流工作坊分享的精彩案例,能激勵學校勇於突破舊有環境思考窠臼,打造提供師生與社區居民共享共榮的美感場域,激發各縣市教育局處、全國高中以下各級學校校長、總務主任、學校教師等教育人士重新省思與探索環境教育的可能與目標,打造校園與緊鄰社區的美感共學場域,成為一座超越圍牆的「公共美學教育場」。

詳細活動資訊,請至CAEPO「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專案辦公室」( http://caepo.org )/最新消息項下查詢。
 


為推廣「校園美感教育環境再造」之核心價值與理念,教育部補助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與花蓮縣豐濱鄉新社國民小學合作,於108年4月25日至27日在花蓮縣豐濱鄉舉辦「2019校園美感環境執行研討工作坊」暨「校園美感環境藝術季」。

教育部自105年度起辦理「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由教學場域出發,透過設計與創意的巧思力量,營造兼顧自然環境、在地文化、學校需求及整體視覺美感之校園;藉由「境教」方式,整合藝術、空間與設計等領域,打造一座跨越校園、社區與社會間圍牆、展現文化創意與設計美力的公共美學教育場。計畫執行3年來補助全臺65所高中至國小等學校,校方改造成果斐然並廣受各界好評。

為凝聚與活化「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3年來的累積能量,擴大美感教育對於社區及整體公民的感染力,特別邀請105年度至107年度獲補助學校之65所學校校長、主任及相關承辦人參與於4月26日至27日舉行「2019校園美感環境執行研討工作坊」。教育部期許透過本次的交流工作坊所分享的精彩案例,能激勵學校勇於突破舊有環境思考窠臼,打造提供師生與社區居民共享共榮的美感場域。

工作坊第一天由宜蘭縣立復興國中卓子文老師開場,述說學校將廁所改造為劇場教室,以保留牆面紋理及改造老舊課桌來傳遞環境中的記憶美學。第二天由臺中市立梨山國民中小學洪永明校長開場,述說帶領學校折除妨礙動線的走廊矮牆,將傳統鋁窗改設為落地大窗,創造一處與周邊山巒對話的多功能教育空間。

為了呼應校園美感環境教育的理念和主張,希望學校環境建設都能跨越圍牆注意到家鄉社群的總體美學,同時於4月26日傍晚舉辦「2019校園美感環境藝術季」,與花蓮新社及豐濱社區合作,發動地方社區、周邊學校及學生家長的能量,把校園內的環境再造能量擴展至社區。受到教育部及新社國小對於美感環境推動感召的豐濱社區發展協會,以噶瑪蘭語的「lazing(海邊)」來深化藝術季的社區及環境主軸,以此串連在地文化、海梯田環境與美感教育等議題,並邀集在地文化團體參與市集活動;其中包括以香蕉絲作為編織材料的噶瑪蘭香蕉絲工坊,以及藤編、竹編工藝等傳統手工藝創作展示。同時為深化環境永續的理念,在地小農將向來賓介紹里海的友善農耕環境。藝術季也邀請在海邊生活的「法義(阿嬤們)」分享以海邊的食材的烹調方式。其他還有林投葉製作的童玩風車、以薯榔為染料的染巾製作,另外還有阿美族輪傘草編織等精彩文化體驗攤位。

藝術季活動的開幕式,由花蓮縣新社國小學童及家長們手持噶瑪蘭傳統竹編火把進場,在海風與夕陽中吟唱噶瑪蘭古謠歡迎來自各地的與會人士緊接著連續獲得校園美感計畫三年補助之屏東縣泰武國小帶來享譽國際的排灣族古謠,開幕活動壓軸是來自奧地利的鋼琴博士穆貝爾將原民古謠轉化為別具風情的鋼琴創作曲,並帶來呼應海景的優美古典樂章。

范政務次長於活動開幕式表示,校園再造應動員校園團隊,由校長發起、主任、老師及家長共同努力,結合課程規劃以及學校的歷史,並連結社區力量,共同發展出處處動人的校園環境。今天所來到的新社國小,就是一個結合了文化傳承,以及創新獨特的課程,希望他們能將自己校園的故事傳出去,讓更多人申請本計畫,希望下一季能有更多精彩的案例與各位分享。

本活動特別選在美麗宜人的春天辦理,在水稻田的水波秧苗相映下,眾人一同體驗太平洋水稻田間的場域美學。藉著地利與人文的努力與融合,激發並打開眾人對美感環境的想像與視野,達成感動所有人的美感境教正能量。學校在此找到自己獨有的靈魂特質與環境主張,同時也實踐美感環境走出學校圍牆外的動人歷程,期待在「境教」主張的逐步累積下,感染臺灣成為充滿美學素養的全民環境教育場。




教育部為加速推動臺灣地方政府教育單位、學校、教師、建築師、設計師和社會大眾,一同激發思考校園美感環境教育營造的必要課題,並了解近年來國際對於校園「境教」議題所展開的教育政策和實際作為,舉辦2018年「校園美感環境教育國際案例文件展」暨「國際校園美感環境教育論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顏名宏教授擔任策展人,邀請包括「德國、日本、比利時、奧地利」等4個國家計6所國際學校,與臺灣執行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計6所成果績優學校,合計12所學校共組經典案例參展,在107312日至325日,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第五號倉庫盛大展出。

本次校園美感環境教育國際文件展與論壇主題是「教育!未來﹖Education Future﹖」,希望由過去的教育課程方法擴大至校園「境教」的啟發、探索思維路徑,除『校園美感環境教育國際案例文件展』所涉及包括「環境生態」、「對話學習角落」、「人文歷史空間營造」、「學校與社區共構場域」等等規劃設計實例及教育配套課程之外,特別策劃於312日、13日兩日辦理『國際校園美感環境教育論壇』,邀請包括日本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學習院大學文學部佐藤 學教授和日本「象設計集團」負責人富田玲子建築師、日本「宮代町立笠原小學」白石 薫校長、日本著名設計「環・設計工房」鮎川 透建築師、德國慕尼黑市都市規劃與建設局公園與遊憩設施部Eva Prasch首席工程師、漢堡市教育局學校發展規劃與選址規劃部Klaus Grab專員,以及比利時安德萊赫特市公共建築協調部建築技術秘書Adrien Gonnella建築師等11位參展國家重要代表出席論壇-臺北場。這是首度以全球觀點就環境美感教育課題所舉辦的國際展與論壇,希望透過校園環境再造的課題,提供各國與會者交流如何營造一座超越校園圍牆,打造「公共美學教育場」的不同實踐經驗與對話!

本次國際文件展將介紹國內外學校的設計理念與案例手法,剖析各國政府單位與校方如何創造環境教育精神,並呈現各案例中學校如何融入社區環境,營造跨種族、語言、文化、宗教的校園規劃策略實例,讓校園真正成為「培養公民美學的場域」,落實「境教」精神讓校園成為一座充滿師生共同談「美」的記憶發源地,實踐可以體驗他人訴說故事的地方。展場的設計將以獨特的環保材料木構手法,傳遞校園場域再造的精神理念:「打開」校園中的美感場域、「翻轉」學校與社區的內外介面、「嫁接」自然與人文的合作關係。

本展覽分為四大主題,包括:

一、105–107年度校園美感環境專案辦理說明區。

二、國際案例展示區:邀請日本、德國、比利時、奧地利等國的傑出案例,系統性地呈現各校推動重點精髓。

三、國內績優學校展示區:展出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105年度成果績優代表學校,包含來自臺灣東部花蓮、宜蘭、臺東、南部高雄、北部新竹等地的國中與國小。

四、綜合案例展示區:展示不同的學校及公園設計案例,介紹校園與社區中美感教育發生的各種可能性,包括光的設計、空間的變化、遊戲與閱讀角的運用、指示系統、廁所改造、餐廳、生態結合、校園與社區的關係及跨域教育等,與學校和設計師,共同激盪校園環境規劃的各種前瞻且適性的新觀點,讓臺灣教育相關政府部門、各級學校及觀展大眾對於校園美感的環境營造充滿更多的期待與想像。

本次「2018校園美感環境教育國際案例文件展」臺北場,展區免費入場,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詳細活動資訊,請至CAEPO「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專案辦公室」http://caepo.org )/最新消息項下查詢。 




2018年「校園美感環境教育國際案例文件展」暨「國際校園美感環境教育論壇」_實施計畫.pdf




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 http://140.127.41.90/~artcollege/





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交通部】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樂遊網>觀光亮點


交通部觀光署行政資訊網> https://admin.taiwan.net.tw/


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

https://admin.taiwan.net.tw/dbnsa/businessinfodbnsa/FilePage?a=906

 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113-116年)
pdf

國發會審議通過交通部陳報「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113-116年)草案」,交通部將持續完善觀光旅遊環境與服務品質,營造臺灣低碳、永續及智慧的觀光旅遊環境

國發會今(26)日召開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院交議,交通部陳報該部觀光局所提「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113-116年)草案」,全案將陳報行政院並建請同意,透過13處國家風景區建設計畫,完善觀光服務設施、提升旅遊服務品質,並深化地方特色,以提升旅遊品質、形塑國際級區域旅遊品牌、營造永續觀光環境!

交通部2020年提出「Taiwan Tourism 2030 臺灣觀光政策白皮書 」,確立「觀光立國」之願景,並擘劃下個10年臺灣永續觀光發展藍圖。然而,Covid 19疫情爆發蔓延全球,各國邊境管制、疫情病變等影響,觀光產業受到嚴重衝擊。隨著近期全球疫情獲有效控制、邊境逐步解封,出入境旅客將逐漸恢復,觀光產業將逐漸復甦,依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調查提出,多數專家認為國際旅行市場須至2024年後可逐步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因此,開創臺灣疫後觀光旅遊新契機刻不容緩。

因應後疫情時代全球觀光旅遊市場之轉變與需求,交通部持續推動觀光局所轄13個國家風景區之建設,並延續前期建設成果,預計113-116年投入151.38億元(含觀光發展基金編列約12.30億元、中央公務預算約139.08億元),透過「跨域整合資源,連點成線成面」、「推動永續管理,促進環境共好」、「結合多元主題,深化地方特色」、「智慧旅遊服務,有效分流遊客」與「開闢多元財源,提高自償能力」等執行策略,打造國旅「多樣性」與「獨特性」,營造更良善的旅遊環境。預計4年可完成197處重要觀光景點服務設施、70處通用化設施,並吸引2億427萬人次的到訪、創造5,240億元觀光產值。

龔主委表示,本計畫經行政院核定後,交通部將以觀光圈方式整合中央與地方觀光資源,持續精進13處國家風景區軟硬體建設、積極輔導觀光產業轉型及市場多元化,並串聯地方及民間資源,提供智慧旅遊服務,營造臺灣低碳、永續及智慧之觀光旅遊環境。



 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109-112年)【pdf 

 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105-108年)【pdf

 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101-104年)【pdf

 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97-100年)【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 新聞稿

發布日期:104420
聯 絡 人:呂登元、陳荔芬
聯絡電話:2316-56362316-5337


本計畫延續「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101104年)」建設成果,採用「集中投資、景點分級」觀念, 於民國105108年間將投資132.51億元,建設13處國家風景區內具代表性的重要觀光景點共235處,並引進創新加值將觀光服務層面由單點建設擴大,串連起旅遊的線與面,以全方位提升旅遊品質及接待能量,初估至108年可吸引國家風景區遊客人次達4,665萬人次,創造觀光產值達新臺幣1,090億元。

藉由4大重點推動策略,打造優質友善旅遊環境。

一、景點分級、擴大服務:將景點分級為國際、國內二級,集中投資建設具代表性的重要觀光景點,並將單點建設擴大觀光服務層面為旅遊的線與面,全方位提升旅遊品質及接待能量。

二、總量管制、引導分流:針對熱門景點建立合宜的總量管制措施,提供遊客安全旅遊環境,並除合理建構核心景點服務能量外,更將積極建立拓展周邊副核心景點及串聯成旅程,並建立遊客分流制度,期達成「蛋黃集客、蛋白分流」的概念。

三、經營管理、配套發展:觀光景點硬體建設將兼顧軟體建設、經營管理等配套發展,並顧及女性、銀髮族、無障礙等特殊族群需求,營造友善旅遊環境,健全交通無縫接駁。

四、跨域整合、提高自償:強化跨部會、跨中央與地方的資源整合、分工營運及跨域合作平臺,並透過跨域加值合作及多元創新財務作法,提高建設自償能力及整體觀光效益。

國發會第13次委員會議決議,現階段臺灣觀光市場正處於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構性轉型階段,未來在投入硬體建設時,更應強化觀光服務品質配套措施,尤其是保障及提高旅遊服務安全;另為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並請交通部將本會推動的藍色經濟、花東產業六級化發展與智慧觀光等構想,積極落實於南部與東部的國家風景區建設計畫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