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彰化縣】八卦山天空步道

 

八卦山天空步道延伸及民族新村共融公園正式開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5 16:22:46)  彰化縣政府辦理天空步道延伸及民族新村共融公園工程,於今(25)日上午在民族新村公園辦理開工祈福典禮,彰化縣長王惠美、副議長許原龍等各級民代等人與會,共同祈求工程順利進行,王縣長表示,八卦山是彰化鄉親的後花園,為了串聯整體景觀,推動天空步道延伸第二期工程,約1億元;另外,民族新村共融公園,編列經費5千萬元,兩項工程合計1.5億元,另外自 108 年起,縣府致力於串聯起八卦山上各個景點,至今已執行13項計畫,總投資經費為5 億 7 千萬元,特別感謝議長謝典林、副議長許原龍及所有議員對於預算的支持,此外,也要感謝台灣設計研究院長張基義及其團隊,這次為縣府提供天空遊戲場整體規劃設計,希望能夠如期如質完工,吸引更多觀光客,讓城市翻轉,一起來改變彰化。


動土

王縣長表示,八卦山大佛風景區是彰化的知名景點,更是許多人小時候的記憶,這次天空步道延伸第二期工程,重點是串聯起民族新村共融公園,以及興建中的彰化中興莊,以天空遊戲場與鷹揚八卦瞭望台為核心,打造共融式遊具與休憩場域,將配合「2025台灣設計展」於今年10月完竣啟用,希望藉由公共設施的改造及搭配活動舉辦,讓民眾重新認識彰化獨特的魅力。

八卦山天空步道一期廊道自105年7月啟用,全長1公里,完工後成為民眾休憩運動熱門景點,縣府今年在議會支持下,再編列經費辦理延伸工程,起點自既有天空步道千禧廣場上方,延續高架式步道,跨越卦山路串聯至中山路二段644巷,路肩設置實體人行道銜接至民族新村公園,並於公園內設置鷹揚八卦意象之瞭望台,改善龍山里階梯步道,串聯至八卦山下彰化中興莊,目前中興莊有50多間老屋修繕中,總長約700公尺,未來將會成為極具文化特色的觀光廊道。

王縣長指出,此外,這次也選定八卦山大佛後方的民族新村公園作為改造重點,結合八卦山天空步道,以「天空遊戲場」作為公園主題,編列經費5千萬元,以「雲朵」一般的流動曲線,設計獨特好玩的遊戲設施,包括:攀爬架、漂浮繩網、溜滑梯、沙坑、鞦韆、旋轉盤、彈跳床及戲水區等,展現出八卦山上獨特的吸引力。

副議長許原龍表示,看到兩項工程動工了,未來天空步道延伸到民族新村,身為彰化在地,他最高興,尤其是他每天都在八卦山運動感受最深,非常了解天空步道延伸的必要性,八卦山是彰化市的指標性景點,曾經非常熱鬧,也經歷沒落,特別感謝王縣長縣府團隊6年來對八卦山做了很多建設,也很用心,所以議會也很支持,這6年來所有預算未刪分文,也是他擔任議員20多年來歷經5任縣長,唯一連續多年未刪減預算的縣長,相信在王縣長還有1年多任期,會繼續用心來建設彰化。

台灣設計研究院長張基義表示,2025台灣設計展到彰化,是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設計能帶動地方創新和提升,特別謝謝王惠美縣府團隊全力的投入。台灣設計研究院還有中央與地方合作計畫叫城市美學,共融公園就是透過城市美學計畫補助,挑選優秀的建築師設計。

天空步道以創新方式和好的設計,結合好的營造,確保品質與創意能達到最高的標準,10月就要辦台灣設計展,今天開工將會開啟台灣設計展的一個典範,相信還有很多重要的案子陸續在今年10月以前完成,設計展是一個改變的契機,也是帶動城市翻轉的一個新的機會,謝謝彰化鄉親的支持,讓我們一起來改變彰化。

王縣長表示,縣府持續優化八卦山風景區環境及設施,114年編列1,800萬元,辦理一期天空步道鋪面更新,改善格柵鋪面雨後易滑及對輪椅、高跟鞋族群較不友善狀況,另因應後續相關醫療、消防及遊戲場等之交通需求,亦編列2,800萬元辦理「彰化市民族新村親子公園聯外道路拓寬工程」,拓寬中山路二段644巷(卦山路至民族新村公園)道路,改善人行空間及道路排水,預計114年9月前完成。

另外,「2025彰化月影燈季」活動展期持續至114年3月2日,每天晚上5點30分至10點亮燈,將八卦山大佛風景區打造成歡樂、可愛的「emoji樂園」,歡迎大家來走走。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經濟論衡〕全國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

 

【2024年台灣經濟論衡冬季號】均衡臺灣—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

💡2024年台灣經濟論衡冬季號💡

🔍本期聚焦👉造就在地,均衡臺灣—推動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

🔺因應國際經貿情勢,推動我國產業數位與淨零雙軸轉型,政府全面盤點各地方在地特色及資源,以國家整體觀點規劃包括:北北基宜「首都圈黃金廊帶」、桃竹苗「桃竹苗大矽谷」等「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藉推動全國各縣市軌道、公路、醫療、居住、農業、水資源、文化、觀光等超過140項重要建設,發展產業,並均衡布局臺灣各地區公共建設,落實賴總統「均衡臺灣」的施政方針。

🔺本期以「均衡臺灣」為主題,以「全國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為「政策焦點」單元內容,闡明透過配套措施與基礎建設的推動,達成增就業、提薪資、繁地方等三目標;另於「名家觀點」單元邀請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謝教授明得撰擬「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發展臺灣自主應用系統之關鍵」專文呼應本期主題,內容精彩可期。。

🔍歡迎線上閱讀
👉 https://gov.tw/TJ7


台灣經濟論衡 2024年12月 (vol.22, no.4) 冬季號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ADF6465EF493B8C9












2024 經濟論衡 冬季號 政策焦點

全國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                                       

                                      國發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

壹、前言

為落實賴總統清德「均衡臺灣」的施政方針,同時因應國際經貿情勢,以及我國產業數位與淨零雙軸轉型的發展趨勢,國發會結合相關部會共同規劃「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以國家整體觀點,推動產業發展與公共建設均衡布局。

「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規劃內容已於 2024 年 12 月 12 日提報「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第 3 次會議討論通過,經過全面盤點各地方在地特色及資源,規劃北北基宜為「首都圈黃金廊帶」、桃竹苗為「桃竹苗大矽谷」、中彰投雲將推動成為「精密智慧新核心」、嘉南高屏以「大南方新矽谷」推動、宜花東屏南則朝「東部慢活城鄉」發展、金馬澎發展為「低碳樂活離島」等,並將在全國各縣市推動包括軌道、公路、醫療、居住、農業、水資源、文化、觀光等超過 140 項重要建設。

配合六大區域產業發展,中央也將攜手地方政府完善周邊九大生活機能生態圈,推動包括供水、供電、居住、教育、醫療、文化、交通旅宿、生活購物及淨零廢棄物等配套措施與基礎建設,持續帶動更多在地就業機會,提升員工薪資所得,讓國人都能夠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並連帶提高國家的人均 GDP,有效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加速區域平衡發展,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確實達成增就業、提薪資、繁地方的三目標。

貳、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推動重點與策略

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融入區域治理思維,結合在地產業特色、資源等元素,未來將作為政府在區域產業空間之上位指導政策,同時於各區域推動公共建設旗艦計畫與基礎建設均衡布局,引導各區域產業適地適性發展,讓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等信賴五產業深根臺灣,持續穩固我國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關鍵地位,促進區域均衡發展。針對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之規劃方向與推動策略,分別簡述如下:
 

一、北北基宜:首都圈黃金廊帶

臺北市與新北市為我國政治、經濟、金融產業重要核心,人才與經濟活動匯聚,有充足的量能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透過北北基、北北宜再串聯桃竹苗廊帶,將可形成首都圈三廊帶三支柱。

(一)發展北北基雙廊帶

由於基隆緊鄰雙北市,配合基隆港再造,推動基隆港周邊軍港遷移、東櫃西遷等政策,基隆港將可轉型為郵輪母港,同時整體規劃港區周邊土地轉型再利用,規劃發展為「海洋創新&觀光廊帶」,整個基隆將會有嶄新的風貌。

此外,基隆港周邊具發展海洋科技、潮汐發電、船舶製造、海洋新創等產業潛力,可規劃發展智慧海洋科技新創園區;另因應郵輪母港的發展定位,建置智慧碼頭與便捷出入境設施,港區周邊若能招商設置免稅商城、OUTLET 等將帶動基隆繁榮;觀光遊程可串連正濱漁港、八斗子、海科館等,推動海洋觀光藍色公路。

隨著基隆港貨櫃物流產業轉移發展,過去基隆河谷沿岸的都市計畫工業區、貨櫃倉儲區等閒置土地將規劃進行活化轉型利用,汐止、保長坑等老舊廠房研議提高廠房利用效能;再透過未來的基隆捷運及汐東捷運的推動,盤點適合發展 TOD 場站,進行周邊整體規劃開發,引導內湖、南港和汐止的 AI 應用、企業營運總部、生物科技、生醫等產業向東發展,推動擴大產業園區及產專區供給,完善周邊公共設施,建構基隆河谷「科技創新廊帶」。

(二)推動北北宜綠色智慧走廊

宜蘭兼具觀光與產業發展潛力,北北宜可再搭配宜蘭的天然山水優勢,建構為淨水山林與智慧宜蘭兩大發展主軸的綠色智慧走廊。

淨水(真美)山林部分,擴大宜蘭既有休閒農業、漁業、山林等縣內特色資源的發展量能,結合特有之溫泉休閒觀光、大健康、綠色生態旅遊等產業,進一步往南並可串聯花東觀光資源。

智慧宜蘭部分:從南港生技產業聚落、中研院國家生技園區、深坑經貿產業聚落,進一步延伸至宜蘭科學園區,將生技或其他低碳產業引導至宜蘭發展,再與宜蘭既有利澤、龍德產業園區串聯,佈建成為綠色智慧走廊;另外擴大推動宜蘭當地發展海洋觀光和遊艇產業。

將來配合高鐵延伸宜蘭,從南港到宜蘭搭乘高鐵僅需 18 分鐘的車程,有機會引導帶動雙北產業東延發展,並將高鐵宜蘭站周邊搭配竹科宜蘭園區發展為宜蘭科學城。

因此,「北北基宜」區域往北可發展科技產業,往南連接成為宜花東,保障其農產品及觀光產業發展,可以讓宜蘭「飲雙管水」,展現全新面貌。

二、桃竹苗:桃竹苗大矽谷

(一)桃竹苗科技廊帶逐漸形成

桃竹苗地區因竹科四十多年來的發展,科技產業上中下游供應鏈完整,並具有桃機空港及鄰近臺北港之雙港國際物流優勢,產官學研與新創能量豐沛,桃竹苗產值約 9.8 兆臺幣(約佔全國 23%);就業人口 193 萬人(約占全國 16%),也已經有 5 處科學園區,已成為半導體產業聚落重鎮。

鑒於桃竹苗地區產業與園區基礎設施完整,科技廊帶已逐步成形,爰政府推動「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加速投入政策資源,串聯桃竹苗產業技術、新創聚落與園區量能,建構引領全球的產業生態圈。

(二)以半導體、AI 串聯科技廊帶,建構完整產業生態系

桃竹苗大矽谷透過連結在地產業技術、新創能量及產業園區,推動「深耕在地前瞻技術驅動全產業創新」、「強化深科技新創發展」、「配合在地需求延攬與培育人才」及「優化園區建設構築科技廊帶」等四大策略,藉由新科技帶動產值躍升,強化深科技創新生態系,加速新世代園區建構與轉型。

此外,相關部會也盤點了水電、交通旅宿、社宅、教育、醫療、文化、生活購物、淨零轉型等配套措施,其中交通部分,將配合未來園區及產業發展需要,規劃興建新梅龍及板龍快速道路,藉此進一步帶動桃竹苗科技廊帶成為引領全球的產業生態圈。
 

三、中彰投雲:精密智慧新核心

(一)中部發展優勢與策略產業

中部地區目前是我國光學產業及移動產業重要聚落,匯聚全國 80%以上光學廠商,也是全球精密機械與工具機產業重鎮,尤其是臺中大肚山台地、豐原、太平、大里、南投南崗等,聚集逾 1,500 家精密機械及上萬家的下游供應商,可說是臺灣製造業的黃金縱谷,產業涵蓋工具機、傳動控制設備、光學元件與智慧機械等。

另外,彰化及雲林也是我國重要農業生產基地,南投具有豐富的觀光工廠及森林生態旅遊資源。中部位處臺灣南北交通運輸樞紐,擁有便捷的海空港,有助於吸引國內外專業人才與廠商投資進駐。

此外,中部計有 27 所大專院校,產學研合作密切,每年約有 5.8 萬名大專畢業生;另勞動部每年約訓練 1,500 名專業人力,可提供企業高素質人力支援。

目前在中部地區已有許多具規模的廠商,未來中部地區的產業發展,將可在「半導體」、「智慧精密機械」、「離岸風電」、「智慧光學」,「移動運輸」、「生技醫藥」等產業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及開創新興應用與新創產業。

(二)精密聚中、創新未來:創新科技領航、精密製造產業升級

政府將從現有核心再造新核心、核心產業雙軸轉型、國家機密智慧中心等三大策略方向,推動中部科技與精密製造產業智慧化及升級。

在現有核心再造新核心部分,促使光學產業邁向光通訊新世代光產業,支持推動台積電零廢中心、離岸風電運維基地、潔淨能源中心等綠色產業中心,協助輪胎橡膠產業綠色成長競爭力,推動中科擴建二期,擴大半導體相關產業鏈發展。

在核心產業雙軸轉型部分,將擴大黃金縱谷 1,500 家精密機械及上萬家下游廠商的產業動能,也將加速中部產業智能升級、數位優化與淨零轉型,打造以自行車為核心的數位產業聚落,推動智慧農業轉型,數位及科技串接農業,提升產銷效率。

在國家機密智慧中心部分,鼓勵精密機械導入半導體設備、微創醫材等高值化產業,驅動 AI 智慧醫材等產品及服務商機;另外,以漢翔公司為核心,帶動航太及無人載具、機器人等相關零組件發展。

四、嘉南高屏:大南方新矽谷

(一)南部產業生態系優勢與策略產業

為穩固半導體先進製程的發展,政府陸續於南部從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等佈建科學園區,串聯周邊產業園區、科技產業園區等,發展半導體晶圓製造、封測、 5G 應用服務等產業,形成半導體 S 廊帶。另外,透過半導體 S 廊帶,於臺南沙崙推動 AI 產業專區,結合半導體、製造業與無人機科技等新興技術,打造智慧製造產業聚落。

南部是我國金屬製品、車用零組件產業及電動車產業生產重鎮,將可作為智慧製造核心,推動產業集群多樣化及高值化發展。此外,南部也是臺灣傳統的農業大縣,隨著人口高齡少子化以及氣候變遷等困境,我國的農業應朝向智慧化發展,建構智慧產銷及數位服務體系,提升農業整體生產效率與量能。

另外,臺南沙崙將推動智慧健康照護科技園區,讓南臺灣成為醫療產業創新與應用先驅。透過產業的擴大將帶動生活圈的發展,加上南部具備餐旅學院人力資源優勢,結合科技與餐飲,來提升餐飲業的效率與競爭力,智慧餐飲也將成為未來主流趨勢。
 

(二)建構大南方新矽谷,打造臺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

南部是臺灣半導體、生技醫材、精密機械、光電綠能產業之重要基地,發展 AI 產業有極大優勢,大南方新矽谷就是以臺南沙崙為核心,規劃以「擴算力」、「鏈場域」、「引人才」、「展應用」等 4 大策略布局,將 AI 科技的能量注入全產業,並串聯從嘉義到屏東的半導體 S 廊帶,帶動百工百業數位轉型。

另外,大南方新矽谷亦將致力推動學研單位與產業協會合作,強化 AI 在中小企業的應用,透過需求導向的系統設計與場域實驗,聚焦「需求分析能力」和「自主 AI 系統設計能力」,藉由整合機制建立,串聯需求面、產業面和人才面,將數位轉型與 AI 技術應用於各產業,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另外南部地區亦將創新生活圈生態系驅動,帶動科學園區周邊地區在地中小微企業發展(例如文化、觀光、餐飲)及新創產業發展,並導入商圈輔導、市場再造、微型創業等,型塑生活圈廊帶,便利在地生活及就業。

五、宜花東屏南:東部慢活城鄉


(一)東部獨特慢經濟慢生活發展模式

宜花東及屏南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山林面積佔比高達 89%,自然海岸線比例達 71%,有 424 個原住民族部落,佔全國部落總數的一半以上,每年吸引 2,355 萬人次的觀光客,有機農業面積達 6,364 公頃,佔全國總量的 32%,花東兩縣戶籍人口數約 52 萬人,占全國約 2%人口。
 

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為宜花東及屏南地區塑造了有別於西部的發展模式,結合這些優勢,將樂活、慢活與休閒等生活型態融入產業中,促使花東及屏南地區發展成為「慢經濟、優生活、智慧城鄉」示範區域。

(二)淨水山林、智慧宜蘭:觀光與產業雙管發展

宜蘭的區位條件,具備觀光與產業雙管水發展,將雙北生技、低碳產業延伸至宜蘭發展;往南銜接花東觀光資源,宜蘭地區運用溫泉、冷泉、海洋及休閒農業等自然資源,串聯淡蘭古道及蘇花古道,適合發展觀光旅遊產業。

同時,持續加強基礎建設,全面強化區域經濟實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促使宜蘭展現全新面貌。

(三)有機深耕、智慧永續

花東及屏南地區發展願景目標是實現「有機深耕、智慧永續」,將以推動「新綠色產業」為核心發展,著重於低污染、高附加價值的產業模式,結合地方特色與永續發展理念,塑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經濟架構。推動包括海洋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智慧有機農業、慢經濟觀光產業、數位游牧、綠色能源產業、大健康及養生產業。主要策略包含:

1. 有機慢活:以發展有機農業為核心,推動生態友善的農業經營模式。

2. 永續深耕:打造海洋經濟產業鏈,結合漁業、觀光與在地文化,發展多元且具有永續性的經濟模式。

3. 數位遊牧:推動數位遊牧人才與當地文化、產業深度結合,促進在地經濟活力。

六、金馬澎:低碳樂活離島

(一)離島發展現況與契機

金門、馬祖、澎湖以及琉球、綠島、蘭嶼等,三縣三鄉離島因受海域圍繞,造就獨特的自然景觀及豐富的文化特色,發展趨勢朝向離島永續觀光為核心,產業發展特性多以觀光、零售及服務業為主。

離島地區擁有豐富多樣的觀光資源,包括蔚藍的海洋自然景觀、深厚的航海漁業文化,閒適的生活氛圍。

未來離島的發展,將持續以深耕地方文化為核心,透過深入挖掘與傳承這些文化資產,讓訪客能更深入體驗當地的歷史與人文價值,同時以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宗旨,維持環境與發展的平衡,確保離島永續發展。

(二)打造金馬澎為國際渡假島嶼,營造多元經濟

金馬澎為我國主要離島縣,將朝向以「打造國際渡假島嶼,營造多元經濟」為發展願景,期望將獨特景觀及人文風貌,推向國際觀光市場,同時結合地方農漁特產及特色產業創新升級,讓離島經濟多元化發展。

行政院卓院長榮泰曾指示離島建設發展之核心信念為「自然環境要保護,歷史文化要維護,人民生活更要照顧」。

因此,離島三縣發展策略將依照各離島發展特性,如連江的媽祖、藍眼淚生態、閩東文化及國際藝術島;金門的戰地文化、高梁、畜牧產業及國際醫療與電商;及澎湖的航海漁業文化、地方特色慶典等地方特色,結合推動以兼具離島環境、文化及生活等三面向均衡發展之各項策略。

(三)打造琉綠蘭為綠色觀光示範島,及保存南島原住民文化

琉球、綠島、蘭嶼因未受工業化及大量移居人口影響,尚保有豐富自然生態環境及傳統住民聚落文化樣貌。

因此,整體發展將以不破壞在地既有發展紋理之「打造綠色觀光示範島、保存南島原住民文化」為願景,以保持既有景觀及情境氛圍為最大公約數,透過海洋生態旅遊及在地文化保存,仍然從環境、文化及生活三大面向,持續推動包括珊瑚、綠蠵龜、潮間帶等環境教育旅遊:琉球迎王祭、蘭嶼傳統家屋及南島文化保存發揚;以及最重要的維護在地基本生活的在地產業升級、海洋教育傳承、傳統家屋保存、維持平價物資、遠距醫療及長照在地化等策略。

叁、未來展望

透過「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規劃,政府對於國家未來區域產業發展已經有一個清楚的輪廓,實現我國區域均衡發展與堅實全球產業競爭力的規劃藍圖,將可促進六大區域產業經濟與生活機能的互補互助,逐步縮小城際競爭與貧富差距。 

發展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國發會已擇定六大區域旗艦計畫,一方面配合各區域發展方向,賦予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也納入生活面攸關民生的公共基礎建設,將有助於區域產業及生活圈的平衡發展。

卓院長榮泰已於經發會指示各部會積極推動「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因此後續各區域發展將由各主政部會提報方案推動,或是依據行政院已核定之計畫或方案循既有機制逐步落實;各部會亦將適時與地方政府溝通討論,攜手地方政府共同促進臺灣下世代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地方生活機能的提升優化。



〔經濟論衡〕初探《都市計畫法》迅行變更要件之變遷與實務實施結果

 

2024經濟論衡_冬季號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ADF6465EF493B8C9


















〔經濟論衡〕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發展臺灣自主應用系統之關鍵

 

2024經濟論衡_冬季號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ADF6465EF493B8C9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彰化縣】二水鄉復興村八堡一圳水岸廊道

 

突破困難 打通二水自行車道斷點 八堡一圳水岸廊道建置工程開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19 15:40:54)  彰化縣政府推動二水鄉復興村八堡一圳水岸廊道建置工程,彰化縣長王惠美等人於今(19)日上午到二水鄉復興村八堡一圳出席開工典禮,王縣長表示,三鐵跑水自行車道深受自行車友推薦,但該路段至二水鄉復興村成為斷點,廊道總長1.3公里,縣府提出計畫優先打通復興村這段1.3公里廊道,北自水尾巷起至坑內坑壹號橋止,獲得交通部觀光署補助1,512萬元,縣府自籌888萬元,總經費約2,400萬元,工期230日曆天,預計於今(114)年9月完工,屆時完工後期待可以騎著自行車欣賞八堡一圳旁的花旗木,感謝中央交通部觀光署補助,也感謝議長謝典林及所有議員們的支持,讓水岸廊道規劃得以順利推動希望透過水岸廊道整體設施改善,提升觀光遊憩品質,建構舒適的運動休憩環境。


大合照

王縣長表示,特別也感謝縣政顧問陳昭麟、許森洋及二水鄉長的反映及協助,縣府提出計畫優先打通復興村這段1.3公里廊道,將二水鄉的特色石硯,結合水岸、書法元素,串連起三鐵跑水自行車道,工程內容包括增設步道、設置觀景平台、綠意植栽以及美化周邊環境,讓鄉親騎腳踏車時,能欣賞彰化怡人的田野風光。

水岸廊道不僅能提升鄉親生活品質,也對當地的觀光發展帶來正面影響。縣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八堡圳水岸自行車道,希望打造一條全長29公里,從二水延伸至員林的水岸廊道,希望未來成為彰化重要的觀光旅遊資源。

王縣長指出,這段總長29公里的八堡圳水岸廊道後續尚有八堡一圳一號橋連接至田中鎮中南路長度2.5公里,以及高鐵站至社頭金河森林公園長度2公里,期待各級民代持續向中央爭取及支持,讓這條從二水到田中,延伸至社頭及員林的觀光廊道,能夠真正完整建設完成,讓彰化水岸景觀變得更美、更有吸引力。

縣議員鄭俊雄表示,過去他曾提案,希望可以把八堡圳水岸廊道路線打通,往下連接到埤頭、員林,縣長王惠美縣府團隊也非常支持,完工後就可以騎MOVOO腳踏車來欣賞花旗木、買芭樂,也可以騎到高鐵站,未來附近還有彰化國際展覽中心展售彰化特產,王縣長對於南彰化的發展非常重視,只要是好的事情,期待八堡一圳水岸廊串聯完工,打造全國最漂亮的水岸廊道。

二水鄉長蘇界欽表示,感謝王惠美縣長帶領縣府團隊把八堡一圳水岸廊道串連建置工程計畫完成,這項工程打通了彰化的任督二脈,對田中、社頭、二水的經濟、觀光產業,都帶來很大的幫助。謝謝中央的經費支持,加上縣府的用心,中央地方一條心,一起共同來打拚,讓幸福二水更幸福。

城觀處表示,本次景觀廊道工程以八堡一圳旁的花旗木遊憩景觀為基礎,透過專業規劃與設計,將該區域打造成一個集休閒觀光及地方文化特色於一體的多功能廊道;工程內容包括增設步道、設置觀景平台、綠意植栽以及美化周邊環境,並在廊道內配置適合休憩運動、自行車騎乘的設施,提供民眾一個享受自然、放鬆身心的場所。

八堡圳水岸不只是水圳,更是灌溉整個彰化平原的重要渠道,沿途還可飽覽彰化田園景觀,縣府也會持續努力、積極爭取相關經費挹注,以改善縣內觀光據點及環境景觀,打造更美好幸福的彰化。



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相關新聞輯要


行政院重要施政成果 - 前瞻基礎建設

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

推動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有成 陳揆:規劃設置國家層級一站式專責服務窗口 協助國際人才深耕臺灣 112-05-11  

院會議案    國家發展委員會報告「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推動情形」

國發會協同各部會積極推動「培育本土數位人才」、「延攬國際關鍵人才」及「深化雙語能力及國際視野」三大策略



蘇揆:驅動產業成長 全力落實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 109-10-15



相關新聞

陳揆:國科會推動「激勵優秀科研人才」及「助攻博士科研」加碼措施 強化我國高科技人才培育



推動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有成 陳揆:規劃設置國家層級一站式專責服務窗口 協助國際人才深耕臺灣

出席2023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開幕典禮 陳揆:政府持續挹注資源並攜手民間投入社創 盼成為亞太地區典範

啟動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 陳揆:協助青年順利就業、促進經濟發展與國家競爭力

主持青諮會 蘇揆:政府展現決心及效率 戮力為青年解決問題

班班有網路 生生用平板 蘇揆:秉持「偏鄉學校數位優先」原則 持續完善臺灣數位學習環境

維持國內醫師人力培育制度完整性、促進國際醫學交流合作 政院通過「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鼓勵女性參與公共事務 政院舉辦「挺身而進.女力交流-111年公私部門女性人才交流研習」

南科嘉義園區籌備辦公室揭牌 蘇揆:吸引在地及國際優秀科技人才 推動嘉義縣大規模發展

南科屏東園區籌備辦公室揭牌 蘇揆:推動各項重大建設帶動屏東大發展 盼培養好人才創造好將來

感謝傑出學術研究者貢獻 蘇揆:持續培育人才 讓臺灣代代人才輩出

接見全國各縣市台語演講優秀學生 蘇揆期許活用各種母語 讓其代代相傳 發揚光大

政府超前完成「班班有冷氣」 蘇揆:讓孩子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

優化兒童醫療照護體系 蘇揆:照顧國家下一代政府責無旁貸 相關部會請進一步結合各方面資源合作

工藝是臺灣重要文化資產 蘇揆:從人才、獎助、產業三面向扶植臺灣工藝發展 更需行銷廣為周知

出席陽明交大產學創新研究學院揭牌典禮 蘇揆:產官學相互合作 持續培養更多人才

出席青諮會 蘇揆鼓勵青年發揮能力及創意 讓臺灣一代比一代更好

接見十大傑出青年 蘇揆期許繼續「衝衝衝」 讓臺灣的未來更好

蘇揆感謝農業相關人員 運用創新科技提高競爭力展現臺灣新農力

行政院舉辦公私部門女性人才交流研習,鼓勵女性挺身而進

出席高鐵電車線維修工程車啟用典禮 蘇揆:善用國內人才優勢 持續推升「國車國造」比例

蘇揆:學習文協獎章得主典範 讓臺灣真正成為臺灣人的臺灣、世界的臺灣

蘇揆主持文化會報 著眼出版產業發展與文資修復人才培育

蘇揆:協助應屆畢業青年就業 讓青年學子得到政府完善照顧

蘇揆鼓勵多元閱讀方式 走讀臺灣結合文字與時空啟發想像力

增強攬才力道網羅世界菁英 行政院會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草案

蘇揆: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 培養人才讓臺灣有好將來

蘇揆:強化技職校院環境 搭好舞臺讓孩子演出精彩

蘇揆:驅動產業成長 全力落實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

出席技能競賽開幕式 蘇揆:全球化時代講求專業 政府布置好舞臺讓孩子演出精彩

蘇揆:政府展現執行力 讓青年就業更順利

蘇揆:投資青年是投資國家未來 政府提供實質協助

關心青年學子 行政院一直在做

蘇揆:協助年輕人實踐夢想 給予新創事業全方位協助

蘇揆:政府投注經費於技職教育 幫助台灣孩子發揮所長

蘇揆:4年投入近95億元經費 推動「投資青年就業方案」

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 帶動未來5年投資金額成長

排除企業投資五缺障礙說明會北北基場次 針對都市型產業發展說明相關規劃

賴揆:加速完成配套法制作業 提升外國人才延攬專法立法效益

出席資訊月開幕典禮 賴揆:與資通訊產業共同努力使台灣升級

主持加速投資台灣會議 賴揆:打造良好新創投資環境

賴揆提出六大對策 解決產業缺工、缺才問題

關切「五缺」之缺人才議題 賴揆接續主持會議

林揆:落實效益評估及財務規劃 有效運用前瞻預算

林揆:鬆綁外國人才來台絕非引進低薪白領 實習制度國際行之有年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已於10677日公布施行,科技部配合行政院「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項目,積極爭取4年總經費94億元,以四大計畫翻新臺灣創新科技沃土,促進青年創業就業,可望吸引產業資金60億元,培育國際級人才7,300餘名,帶動臺灣青年就業新機會。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在全球創新創業的推波助瀾下,人才培育及青年就業已成為促進創新的關鍵因子,科技部應該引領打造讓本土青年可充分發揮創意、展現創新、成功創業的環境,進而翻轉臺灣青年就業結構及改善青年高失業率之問題。」

科技部為了促進我國青年創業、就業及國際產學研合作交流活動,協助我國創新創業生態系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將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針對我國青年人才培育及促進就業,標竿國際作法規劃出四大重點計畫:「推動國際產學聯盟計畫」於學校設置國際級產業聯絡中心,協助國內學研創新能量與全球技術領先的產業供應鏈接軌、「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建置計畫」將藉由引進國際加速器、創投及潛力新創團隊來臺,打造國際級科技創業聚落、「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則透過法人及學研機構結合廠商的合作,推動博士級人才投入產業界,最後透過「年輕學者養成計畫」,推動「愛因斯坦培植計畫」及「哥倫布計畫」,提供年輕研究人才長期且充分的資源,培植科研新世代。

科技部規劃「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四大重點計畫

計畫一【推動國際產學聯盟計畫】

()目的:鼓勵學校開放校園,讓在學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或參與解決實務真正的問題。

()機制:以學校為核心建立會員制平台,招募國內外企業會員加入,並設計會員分級收費制度,提供客製化服務。藉由成立「產業聯絡中心」(Industrial Liaison Center),引進具資深創投或產業背景的產業聯絡專家,主動媒合企業需求及聯盟研發能量。

()效益:預期四年內成立20個前瞻技術聯盟,引進200家國內外會員參與,促成產學合作金額達40億,成立40家以上新創事業,培育國際級人才4,000人以上。


計畫二【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建置計畫】

()目的:以世界先進國家為標竿,利用現有可用空間營造國際青創基地,為願意留在臺灣打拼的年輕人營造一個活力聚集的環境。

()機制:打造國際級科技創業聚落,藉由引進國際加速器、創投及潛力新創團隊來臺,促進我國創新創業生態系國際化,並帶動本土大學創新與青年就業。

()效益:每年吸引100隊國際級團隊進駐基地,其中至少50隊為海外團隊,全程4年可培育創業人才2,000人,並促成投資金額達20億元。


計畫三【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

()目的:針對臺灣博士八成留在學界的現象,協助博士畢業生有一個銜接至企業界的培訓方案,強化產業界研究發展能量及提昇國際競爭力。

()機制:透過法人及學研機構結合廠商的合作計畫,提供博士級產業訓儲菁英在職實務訓練及產業實習機會,推動博士級人才投入產業界,為產業提供技術與人才。

()效益:培訓符合業界所需之博士級人才,全程4年培訓1,000名博士級產業訓儲菁英並協助就業,進一步創造價值並增益社會。

計畫四【年輕學者養成計畫】

()目的: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應長期培育四十歲以下的年輕學者,希望未來有更多四十歲以下、且能在國際學術殿堂發聲的領袖型人才。

()機制及效益
科技部結合既有補助機制並參考國外作法,提供年輕研究人才長期且充分的資源,培植科研新世代,開創臺灣新時代:

1.愛因斯坦培植計畫(Einstein Program)
年輕世代研究人員的想像力無限,以多年期研究計畫提供充分的資源,鼓勵學術生涯剛起步(32歲以下)的年輕研究人員大膽的自由發展與多方面的嘗試,構思具創新性的研究題目及計畫內容,預計將可培育160-200名年輕學者。

2.哥倫布計畫(Columbus Program)
提供研究生涯初期(36歲以下)的年輕研究人員多年期研究計畫,以效法哥倫布「探索新大陸、航向未來」、「大膽嘗試投入、勇於探索未知」的精神,鼓勵已具科研基礎的年輕研究人員展現國際行動力,積極勇闖世界,投入具前瞻創新性且連結國際的研究計畫,深耕厚實基礎,主動與國外實驗室或研究中心進行交流,拓展國際視野及影響力,預計培育共90-120名年輕學者。



人才培育係前瞻基礎建設之基石,教育部為配合國家發展創新產業發展趨勢,振興經濟、帶動整體經濟產能,自1069月至11084年編列80億元(首期編列23.85億元)經費推動「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以「為學生找到未來、讓工作找到人才」為目標,培育各項前瞻計畫所需人才,銜接產業升級速度,創造學用合一、產學雙贏之教育系統,培養具有跨領域、符應國際產業發展脈絡的技職人才。推動策略如下:

一、成立產業菁英訓練基地:配合國家重點創新產業,由學校與法人共同合作成立區域性技術訓練基地,提供師資培訓及強化學生專業實作能力,培育專業師級技術人才。

二、建置類產業環境工廠:以產業實際環境為模組,具體規劃產業環境課程,提供學生實習實作場域,及區域師生技能強化與產業接軌之訓練,培養具就業力之多元人才,以縮短產學落差,降低產業培訓成本。

三、建置跨域實作場域:連結產業需求課程與設備,整合跨系、跨院教學資源,落實跨領域或深化技術課程,強化學生實作教育。

四、充實新課綱所需基礎教學實習設備及設施:因應技術型高中設備基準,逐年補足設有專業群科之高級中等學校所需教學實習設備,並藉由技術型高中實作評量之辦理,盤整並建構所需之設備、設施。

教育部現行已推動各項人才培育計畫,例如:補助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協助學生生涯探索;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教學創新,改變學習模式;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追求卓越等目標,期使學生能自我實現及自我肯定,塑造出各領域的職場達人。惟產業趨勢變遷迅速,在教育部技職人才培育經費預算飽和的情況下,考量培育創新產業及前瞻建設所需技職人才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非教育部年度預算能及時配合編列,因此,列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推動本計畫,以快速搭配國家重點經濟發展政策,透過建構實作學習環境場域,培養學生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對焦產業需求,以帶動整體經濟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