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化園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化園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

【臺南市】赤崁文化園區



臺南市政府明知赤嵌文化園區改造工程開挖區域有清代臺灣縣署等地下遺構,但該府先期規劃有欠周詳,復未參採中央研究院、臺南市建築師公會及文化部文資審議等相關建議,執意於成功國小挖設地下停車場,造成工期延宕經年及增耗公帑,並影響學童受教權益及市府施政形象。經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113年2月22日通過監察委員林國明、林盛豐提案,糾正臺南市政府。

監察委員林國明、林盛豐強調,臺南市政府辦理赤嵌文化園區改造工程,透過歷史圖資套疊已知工區範圍內有清代臺灣縣署等地下遺構,並進行預防性考古試掘,發現有臺灣縣署遺構、史前大湖文化黑陶與貝塚,屬於高敏感文資區域。

該府明知成功國小校園及其附近有臺灣縣署遺構,復未參採中央研究院、臺南市建築師公會及文化部文資審議等相關建議,仍執意在該校挖設兩層地下停車場,致甫開工即發現地下建築遺構及文化遺跡而被迫停工,延宕工期達658日;又未與設計單位取得赤嵌樓原停車場工區辦理變更設計共識,致須重新招標,使該工區之工程設計再延宕逾10個月,並遭文化部取消旅客服務中心工程補助款3,318萬元;且工程歷經多次變更設計,增加設計費、工程款及專案管理服務費達9,686萬餘元,耗費鉅額經費興建之地下停車場迄未完工,核有嚴重違失。

監察委員林國明、林盛豐指出,臺南市政府104年將赤嵌文化園區列為該府旗艦計畫五大園區之一,編列14億1,750萬元辦理赤嵌園區改造計畫,企圖再現赤嵌「署」光,立意良善,卻事前未調查釐清工程基地內遺構可能範圍、形制與構造樣式等,一動工就挖掘到遺構,多次停工復工,最後決議回填遺構,並放棄興建地下博物館;不僅虛耗第三期工程基本設計費281萬餘元,亦直接影響赤嵌園區改造計畫希冀藉由設置地下博物館,結合史學研究、圖書典藏等形塑為普羅民遮城研究資源中心,使園區發揮教育推廣及文化展示之整體效益,未能達成原定目標,應為殷鑑。

監察委員林國明、林盛豐表示,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因處理大量地下建築遺構、文化遺跡而延宕工期經年;且工程歷經多次變更設計,該局均未有效督促及控管變更設計進度,延宕議價期程及校舍工程施工進度,致成功國小師生返校期程由原訂110年5月延至113年暑假後,除上下學路程增加外,原校區之自然專業教室、藝術與人文教室、廚房及淋浴間,於安置文賢國中後,尚無相應配置,而圖書館之閱覽區空間亦較原校區小,嚴重影響受教權益及市府施政形象,核有怠失。

調查報告等連結      調查報告連結      糾正案文連結


2022-10-17回應有關外界關心「赤崁文化園區」一事



臺南國定古蹟赤崁樓入口廣場庭院因進行考古挖掘工程,封閉了近兩年。近期因考古挖掘坑回填,園區管理單位針對廣場庭院進行了地面整平、廣場紅磚鋪設、草皮植栽補植、設施改善及夜間光環境建置等工程,讓闊別兩年庭院景觀,成功亮麗復原,加上夜間燈光及巍峨樓閣的古蹟本體,讓人耳目一新。

臺南文化局表示,赤崁樓因進行「赤崁曙光」赤崁文化園區工程及後續考古挖掘工程,園區南側入口廣場庭園及附屬停車場都封閉的近兩年。近期考古挖掘工程已告一段落,因此文化局便積極進行廣場庭園、附屬設施及餘部停車場的復原工作,並於日前完工。

完工後紅磚鋪面搭配大片綠意的草皮、新植的植栽、動線的規劃、石椅與硬鋪面的整平、夜間光環境的設置等,讓整體景觀及夜間參觀氛圍美感大大提升。加上停車場的重新開放,希望大家來參觀赤崁樓時,能更加方便舒適;也更能享受赤崁樓飛宇紅瓦、贔屭碑林及普羅民遮城稜堡遺精古蹟的魅力。







110年10月8日

有關本(8)日議員詢及赤崁文化園區下沉式博物館的後續規劃,文化局表示,赤崁基地具豐富歷史痕跡與堆疊紋理,目前先以完成校舍工程、恢復學校師生回校上課為首要,後續將在經費、工法及現存歷史遺構中尋得分期分區逐步營造的願景打造計畫,並持續與文史界共同討論最適開發及保存再利用模式。

 

目前進行中的「赤崁文化園區」,整體計畫除國定古蹟赤崁樓及其周邊歷史文化相關設施外,另有成功國小新建校舍、禮堂兼多功能活動中心、旅服中心、下沉博物館及約200台容量之地下停車場。惟因工程開工後,在原已避開的「臺灣縣署」遺構範圍外的臨民族路側,還發見大量豐富之清領以降民居聚落遺構以及各年代文化層古物,甚至包括原古地圖標示、現今早已佚失的「范進士街」街道紋理,使得過去先民生活樣態躍然其上。

 

本次工程過程中受影響的範圍,主要係下沉博物館設計部分。由於基地更添歷史證據,在民居遺構出土、古蹟委員會對其價值有所指認後,原有設計方案已與具文資身分的程序及做法有所抵觸;下沉博物館規劃,不再是原工序及原14億經費內所能容納。在文資價值提升、現有經費受限條件下,文化局決定以「國小校舍建設優先、地下停車效益與歷史遺構保存最大化」為原則,在歷史考古與古蹟兩專業委員會共同指導下,已完成「遺構分級、階段保存」之明確範圍,先行處理目前工程開發進程,再逐步打造赤崁為富含歷史文化之基地。

 

文化局指出,赤崁基地是臺灣少數同時兼具有荷治、清領、日治各時期遺構共存堆疊之場域,並存有普羅民遮城與臺灣縣署兩大官署遺跡,豐富情形全國絕無僅有,再輔以民族路側民居日常生活遺構樣態紋理,本基地之稀少性與豐富度更可顯現。

 

為了能將新發見歷史遺構結合博物館,以國家級資源升級園區規劃,市府目前已先行爭取文化部411萬元辦理「普羅民遮城與周遭遺構調查發見計畫」,期望能進行試掘調查,明確定位縣署歷史脈絡與位置,配合本次首度發見之清領民居紋理,能更清楚提供下一階段博物館擘劃方向,也從而減少過去面臨的設計與施工變數,加深本園區博物館之縱深,不再僅侷限於民族路一隅,成為更永續、更具規模的特色博物館。後退是為向前,文化局期望在兼顧校舍及停車場已近完工的開發效益下,將博物館規劃和已完工部分脫鉤,未來能對國家級園區及博物館整體,做更完整、能見度更高的願景規劃。







「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耗時1年多規劃,今(16)日於成功國小舉行動土儀式,由市長李孟諺偕文化局長葉澤山親自主持,邀請交通部公路總局養護工程處副處長汪令堯、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孫全文、成功國小校長鄭國斌等嘉賓共襄盛舉,現場由成功國小獅隊表演揭開序幕,正式宣告赤崁文化園區邁入新局,工程預計1108月完工,將共同迎接113年台南建城400年。



李市長表示,赤崁樓、安平古堡、孔廟堪稱台南三大瑰寶,而「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已獲文化部及交通部相關補助,現也積極向教育部爭取成功國小校舍改建,目前一、二期投入金額達16億,第三期計畫正報請核准,未來參照巴黎羅浮宮,將設施建於地下,保留地上完整性。

葉局長補充,赤崁文化園區屬新十大旗艦計畫之一,也是5大文化園區最後開工處,預計於1108月完成,這次設計名為赤崁「署」光,期盼打亮台灣近代400年輝煌。

葉局長表示,台南是台灣歷史核心區,而赤崁樓周邊涉及許多歷史文化遺構,引起民眾關心工程是否造成影響,為此特請文資處考古中心探勘,保護遺址不隨便動土。此外也訂定標準,未來興建設施高度不得超過赤崁樓,古蹟廣安宮及陳世興古宅也將一併修復,並串連周邊新美街(石精臼)、西門路(五條港)等,重現歷史場域。

擔任「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共同計劃主持人的孫教授表示,世界先進國家皆擁歷史中心區,此次透過都市計畫與古蹟保存打造「赤崁文化園區」,規模達2.5公頃,未來將有都市廣場、歷史遺址展覽場、赤崁博物館、改建後之成功國小、遊客中心等,使其成為集步行、觀光、生活的歷史空間。

帶領成功國小獅隊的陳展興老師表示,目前成功國小遷至文賢國中,將於三年後回歸,這次帶領小朋友一同參與典禮,目的希望使他們對學校和赤崁樓能留下記憶與連結。





競圖作業期程

招標公告:10591
繳交投標文件:1051020 10:00AM
資格標開標:1051020 11:00AM
評選日期:105112-105113
公布評選結果:105114






「赤崁文化園區」長久以來為臺南府城舊城核心,其重要性及敏感程度顯而易見,因此市府在啟動園區改造工程規劃前,即於去(104)7月委託專業團隊庶古文創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辦理「赤崁文化園區規劃案範圍內遺構調查計畫」,期能進一步瞭解這塊蘊藏豐富歷史的區域究竟仍有多少資產深藏其中。

(105)7月調查工作已告完竣,有關本日議員質詢園區規劃議題,文資處謹就史前考古遺址與臺南縣署遺構的調查結果與後續處理,說明如次。

此計畫之試掘研究結果與後續處理,可分「史前遺址」與「臺灣縣署遺構」兩方面說明。關於「史前遺址」的部分,本次研究於成功國小操場東半部與東北端之5處探坑出土史前文化遺留,姑暫稱「赤崁疑似遺址」,深度約在現有地表下0.71公尺之間,但數量不多,文化層並不明顯。

團隊提報文資處後,本處即依《文資法》第43條規定,排入今年99日遺址審議大會進行列冊追蹤審查,經大會決議,此處疑似遺址暫不列冊追蹤。而此地原有可能連續分布的史前遺址,在經年累月的建設下,早已被既有校舍破壞、擾動,為了避免更大的擾動破壞,「赤崁文化園區」的規劃從最初便考量此基地上的多重歷史發展,新的建築量體都僅運用既存校舍早已開發之範圍。惟為求謹慎,市府仍要求廠商,未來如有任何下挖工程,仍須配合施工監看進行;若發現任何具價值之標的,將立即停工,依法辦理後續程序。

為求妥慎,並避免赤崁文化園區的文史資源遭受損害,文資處也參照透地雷達偵測以及歷史圖層套疊結果,於今年稍早委託中研院於赤嵌樓東北側進行「原普羅民遮城東北稜堡遺構試掘計畫」。此計畫目前已完成田野發掘,待此案接續進行相關資料分析研究後,可更確認其價值,未來並將審慎評估如何進一步研究並予妥善保存。

文資處強調,針對「縣署遺構」、「原普羅民遮城東北稜堡遺構」以及此區域內任何文化資產的存在,市府一直都保持最審慎嚴謹的態度,不僅將前述「赤崁文化園區規劃案範圍內遺構調查計畫」研究報告作為競圖招標之附件,提醒競圖廠商此區之珍貴文史價值及敏感度,並於招標文件中要求相關規劃均不得破壞遺構之完整性,並須提出施工期間的監看以及發現遺構之後續處理方式。

此次得標團隊的規劃設計,並無針對縣署遺構分布密集處進行新的開發,而是維持原有面貌,以保留未來保存再利用的可能性;由於深具古蹟再生經驗,得標團隊亦主動於服務建議書中敘明,未來施工工區擬再次進行試挖掘,以確保不會破壞具價值之標的。

市府特別強調,「赤崁文化園區」的改造工程並非為了開發,更不純然著眼於解決舊城停車問題,而更希望擺脫凍結式保存觀念的桎梏,與世界保存趨勢接軌,將國定古蹟赤嵌樓鄰近重要歷史文化元素以更好的規劃予以保存,除卻不合時宜的建物景觀,讓赤嵌樓成為臺南的文化資產詮釋中心,這也符合長久以來居民及地方民意的期待。一如玻璃金字塔為羅浮宮帶來新生命,市府也期待「赤崁文化園區」整體環境融合新舊的重新規劃設計,也能為舊城帶來新契機,讓歷史文化遺產與當代都市生活深度融合,成為國家歷史門戶的新亮點。




「台南市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競圖評選結果,前5名獲獎團隊今(4)日揭曉,由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獲得第一名,取得優先承攬該工程規劃設計及監造案的重任;賴清德市長特別頒發獎狀、獎金表揚各獲獎團隊,協助擘劃赤崁文化園區未來願景的努力與付出,期待在第一名團隊精心設計下,未來能讓赤崁文化園區呈現煥然一新的風貌。

賴市長表示,參加競圖的8組建築團隊都相當傑出,都具備完成此次重大建設的條件,評選委員要從中選出一組團隊,實在不容易,非常感謝7位評選委員的辛苦。

賴市長恭喜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獲得首獎,表示市府相當期待赤崁文化園區這個攸關台南文化建設的里程碑,透過獲選團隊的精心規劃下,能讓當地區域可以煥然一新,卻又不失去原有的文化內涵,進而彰顯台南文化的高度。

賴市長同時感謝8組建築師團隊的參與,表示大家的參與,對台南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由於市府正推動不少重大建設,未來還有很多機會和各建築團隊合作。

赤崁文化園區競圖經評選結果,由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獲得評選第一名,取得優先承攬臺南市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規劃設計及監造案的重任。第25名分別是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及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談及設計理念表示,赤崁樓是台南歷史文化中心,這個區域內有早期居民聚落,百年的成功國小,其設計構思就是要回復300年前的歷史場景再造,並建構步行區,至於地下很多重要又豐富的遺構,將予保留並且完整的翻轉呈現出來,未來應可提升台南在台灣的地位。

市府文化局表示,位於本市中西區民族路、赤嵌街、成功路及赤崁東街圍繞範圍內的「赤崁文化園區」,園區基地,包括有國定古蹟赤嵌樓、中西區成功國小以及大士殿等建築單元,長久以來都是府城舊城的核心地區,具有文化意義上極高之特殊性。市府期望透過園區環境的整體再造,提升公共設施與交通基礎建設,推動舊城歷史記憶與文化底蘊延續發展,讓赤崁文化園區成為老府城最優質的新亮點。

本案委託設計暨監造服務預算約3,452萬元,第一期發包工程預算約新台幣67,300萬元;另,市府訂於111120日將獲得首獎之模型展出於國定古蹟赤嵌樓內,讓社會各界瞭解本次評選優秀作品之設計構想及規劃內容;文化局也將同時安排獲選第25名的設計作品、實體模型、說明圖版等在成功國小圖書館公開陳列展出。

針對有人質疑園區改造是否危及疑似遺址,文化局嚴正指出,市府對於本案一直以來都秉持著一個最重要原則,即「設計方案絕不可對古蹟或是遺構造成任何傷害」,競圖說明中也清楚指出高敏感的文資區域應避免設置地下停車場,事實證明參加競圖的8家團隊也都秉持專業,以最審慎嚴謹的態度來進行此一臺灣歷史重要場域的空間設計。

在需向下施工的範圍,獲選團隊原本就設計在園區的非敏感區域,即既有校舍區塊,完全避開兩次試掘的敏感地帶。未來工程進行中,市府及設計團隊也會實施最謹慎的全面監看,將相關疑慮發生的可能性降為零。



眾所矚目的「台南市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國內競圖,經上網公告招標、開標結果,計有8組團隊通過資格審查參與競圖,評選會議將於23日召開。今(1)日,市長賴清德特別頒發7位評選委員聘書,同時感謝評選委員秉持專業,為赤崁文化園區徵選出最佳設計方案與最優秀設計團隊,協助市府推動赤崁文化園區能以全新姿態,展現在市民及所有國人眼前。

賴市長表示,赤崁文化園區對台南相當重要,最主要有三個意義,就文化層面而言,赤崁樓是國家一級古蹟,再者成功國小是百年小學,第三就是此案完成後,將提供完善措施解決中西區交通需求,此案包涵了文化、教育和交通等三個層面,同時呼應台南是文化首都的城市建設目標,這是台南市民的光榮,也是對台灣的認同。

賴市長表示,推動中的五大文化園區旗艦計畫,包括己完成的玉井噍吧年文化園區、新化大目降文化園區,進行一半的水交社文化園區、已遴選建築團隊的左鎮化石館文化園區,最後就是赤崁文化園區了,非常感謝8組建築團隊參加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設計案。

「台南市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委託規劃設計及監造案」評選委員會由市府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共7人組成,包括成功大學建築學系主任鄭泰昇教授、王明蘅教授、金光裕建築師、大地工程技師公會陳江淮前理事長,以及市府吳宗榮副市長、李孟諺秘書長及文化局葉澤山局長。

市府文化局表示,台南是文化首都,位處舊城發展中心的赤崁地區,是府城發跡最早的區域之一,早期公共設施與建設規劃現已逐漸老舊、不敷使用;赤崁文化園區為市府新旗艦計畫所規劃的五大文化園區之一,整體基地面積達24,602平方公尺,工程包含停車場興建、成功國小校舍改建,以及赤嵌樓景觀規劃工程。

園區包含國定古蹟「赤嵌樓」,具有文化意義上極高的特殊性,市府期望藉由這次改造工程,讓赤崁文化園區成為老府城最優質的新亮點,再現赤崁歷史風華。

1123日評選會議正式展開之前,為深入瞭解基地概況,部分評選委員今(1)日已先行前往現勘,針對赤崁文化園區範圍內之國定古蹟「赤嵌樓」及附屬停車場、成功國小校園,進行實地勘查。

本案第一期經費預估為新台幣68千萬元。為徵選具前瞻性、創意性並珍惜歷史價值之「赤崁文化園區」規劃設計團隊,市府先進行委託規劃設計及監造技術服務,採購金額約新台幣3,452萬元。

為鼓勵優秀建築師團隊踴躍參與本案,並設有競圖獎金:第一名優勝廠商將取得優先議價權,第二名、第三名廠商獲得競圖獎金新台幣50萬元、25萬元,第四、五名分別獲得競圖獎金新台幣15萬元、10萬元,期盼透過國內優秀建築師激盪出多元的設計火花,為「赤崁文化園區」展開再生的新面貌。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臺南市】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    https://fossil.tnc.gov.tw/

 

結合5G場域升級實現嶄新互動 左鎮化石園區重現史前古生物!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15 13:33:11) 臺南市政府今年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支持下,推動「未來進行市-臺南市地方文化特色整合5G應用與落地計畫」,此次資暘數位與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及南臺科技大學共同合作,協助臺南市政府的旗艦示範應用,以5G融合新興技術以及各種載體,鏈結在地指標場域,促成創新科技應用案例。12月14日於臺南左鎮化石園區推出5G場域升級,透過5G結合AR擴增實境、AI辨識等技術創造出融合科技與文化的5G場域升級,並邀請左鎮化石園區共構的光榮實驗小學師生一齊同樂,體驗園區最新的「古生物AI互動體驗」。臺南左鎮化石園區5G結合AR擴增實境,邀請與左鎮化石園區共構的光榮實驗小學師生一起同樂。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5G結合AR擴增實境,邀請與左鎮化石園區共構的光榮實驗小學師生一起同樂。

左鎮化石園區場域升級導入啟雲科技旗下科技應用裝置,啟雲科技為獲得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AI技術服務機構能量登錄與全臺唯一Meta官方認證的AR技術合作夥伴,本次與資暘數位以及南臺科技大學共同合作激盪出以園區特色做為出發的「古生物AI互動體驗」。古生物AI互動留影屋可透過觸碰不同身體部位與比出不同手勢以變換各類虛擬造型,並與距今99萬至46萬年前的臺灣豐玉姬鱷以及大小朋友最喜愛的暴龍進行即時互動。另有規劃互動式AR相框,除了可收藏古生物AI互動體驗的實體成果外,民眾還可以讓自己親手設計的KIKI & KOKO從紙面上躍起轉變成活蹦亂跳的可愛角色。另外在虛實長廊中,民眾能享受到AR科技帶來的互動體驗,運用自己的手機從牆面上的裂縫中招喚出神秘的古代生物。數發部數位產業署莊裕智副組長(左二)與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黃宏文專門委員(左一)體驗「古生物AI互動體驗」。

數發部數位產業署莊裕智副組長(左二)與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黃宏文專門委員(左一)體驗「古生物AI互動體驗」。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表示很高興本次能與臺南市政府攜手協作,透過導入5G、擴增實境、AI影像辨識、體感、3D等技術應用,共同打造本次左鎮化石園區的「古生物AI互動體驗」科技示範案例,讓到化石園區參訪的民眾,可以透過AR進行即時的互動體驗,甚至即時拍照錄影與列印相片分享給親朋好友。參訪的民眾表示,透過這樣的數位科技體驗,彷彿穿越時空回到數千萬年前的左鎮與活生生的古生物們互動,相當有感。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1971年時在左鎮菜寮溪畔發現臺灣的第一塊左鎮人化石,經研究後發現此地蘊藏的左鎮動物群化石數量十分驚人,因此後續也發掘留存了許多化石,是臺灣相當珍貴的資產。本次「古生物AI互動留影體驗屋」,透過AI肢體辨識技術讓民眾與古生物共同互動,加深民眾的互動體驗;在園區探索館的半戶外長廊更透過5G高傳輸、低延遲特性,透過AI辨識及AR擴增實境技術,在牆面上的裂痕圖示中讓虛擬古生物重現到現實世界與民眾互動、留影,這些科技應用不僅再現這些已經消失在人們視野中的古生物,增添體驗樂趣外,更是臺南保留珍貴史前資產的科技應用的象徵。(由左至右) 臺南市左鎮區余基吉區長、臺南市議員陳昆和服務處阮連福秘書、臺南市周奕齊議員妻子龍思呈、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莊裕智副組長、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黃宏文專門委員、南臺科技大學張瑞星副校長、臺南市議員周奕齊服務處吳茂周主任、臺南市立博物館王世宏館長。

(由左至右) 臺南市左鎮區余基吉區長、臺南市議員陳昆和服務處阮連福秘書、臺南市周奕齊議員妻子龍思呈、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莊裕智副組長、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黃宏文專門委員、南臺科技大學張瑞星副校長、臺南市議員周奕齊服務處吳茂周主任、臺南市立博物館王世宏館長。

資暘數位表示在如今數位科技發展快速的時代,AR擴增實境正迅速成為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如文化和教育的一項重要工具。本次以AR擴增實境結合5G與AI能進一步整合肢體、物件與圖標等智慧偵測的科技應用,讓本次場域升級能以融合地方文化的方式,呈現寓教於樂的科技應用創新案例。而資暘數位也將繼續扮演協助整合相關產業,導入更多文化科技應用的推動者角色,提供民眾更多體驗5G文化科技的新生活機會。

訊息來源:資暘數位有限公司

南臺科大與左鎮化石園區首度結合5G科技 體驗穿越時空科技重現史前時代石化生物 |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3-07-12沿著化石小溪尋寶趣 左鎮時光廊道述說多元文化獲園冶獎肯定

穿越百萬年的時光廊道,一起走進左鎮光榮社區尋寶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與臺南市左鎮區光榮社區發展協會、臺南市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左鎮化石園區及佛頂山朝聖寺等單位共同合作,分期改善位於廟旁鄰近溪流約1.1公頃的閒置空間,打造成為「時光廊道園區」。除設計有桂花步道、展演平臺與溜滑梯公園,更融入動物群化石沙坑、西拉雅族文化及蟋蟀生態等當地特色,打造適合親子共遊、寓教於樂的設施環境,獲得2023年建築園冶獎公共建築景觀類殊榮!

時光廊道園區逐步優化 散步休憩、辦理特色市集好熱鬧

  光榮社區發展協會邱國輝理事長提到,化石小溪旁的空地當年由朝聖寺無償提供社區使用,108年起在農村再生計畫的協助下,陸續整理周邊環境、改善成為「時光廊道園區」,讓前來「左鎮化石園區」參觀與寺廟參拜的居民及遊客,有一個散步、運動、認識地方文化特色的好所在。當地文史工作單位-臺南市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也在今(112)年5月27日利用園區展演空間辦理漱石野集活動,召集在地居民和攤商展售特色餐食、手作和藝品,還有在溪邊辦理認識化石的體驗活動,重溫左鎮昔日熱鬧光景,更期待場域後續可以帶動社區一日遊發展!

融入自然化石、平埔族人文及蟋蟀生態 親子同遊秘境尋寶趣

  水保局臺南分局傅桂霖分局長說明,位於光榮社區的時光廊道園區充分利用地形起伏,融入當地菜寮溪流域珍貴的化石元素,設計可供挖掘化石的沙坑、趣味的長毛象溜滑梯、宛如穿梭地底的涵管山洞等遊具設施;搭配化石解說牆、經生態調查後保留的蟋蟀生態區,構築為親子觀察及同樂的絕佳場域。東南側鄰近當地信仰中心西拉雅顯赫太祖廟的環境經過整理後,改以平埔族狩獵彩繪牆、梅花鹿家族裝置妝點美化;日光草皮則因應使用需求,劃設出可容納百人的展演平台,社區辦活動、遊客聽導覽、居民歇腳休憩都很好用~

串聯左鎮化石園區擴大效益 時光廊道帶領旅人聽故事

  水保局李鎮洋局長表示,左鎮時光廊道園區經過農村再生的培力與建設扶持,結合在地的文化與生態導覽解說,使左鎮化石園區的觀光效益從單點向外擴大,提供遊客戶外化石探索、社區產業文化推廣以及展演活動的多元使用功能。國人走訪「化石的原鄉」,欣賞猛獁象、劍齒象、古鹿等海陸相生物化石及珍貴的左鎮人頭骨碎片、早坂犀牛骨架等之餘,務必來到鄰近的時光廊道園區走走,親身感受左鎮豐富的自然人文風情故事。(左鎮化石旅遊資訊可參閱臺南左鎮化石園區官網,或參閱臺南市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臉書-走跳菜寮溪粉絲專頁)

走跳菜寮溪 Facebook


2023-05-14。台南左鎮化石館四週年慶 黃偉哲推出全台首座化石典藏研究中心



 


全國唯一化石主題的教育文化園區「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第一期改建工程自1062月開工迄今,預計10712月完工試營運。市長李孟諺今(25)日下午在文化局長葉澤山及民意代表等多人陪同下,前往工地視察,聽取施工單位簡報,瞭解工程進度。李市長特別期待,化石館完工後,能成為地方鄉親的驕傲。


李市長指出,台南以文化立都,很多觀光客都是被文化建設及深度歷史內涵所吸引,包括林百貨、藍晒圖園區及現在正如火如荼展開的山上水道博物館、左鎮菜寮化石博物園區、美術館、市立總圖、水交社博物館、赤崁樓文化園區等等,相信這些建設完成後,將有助於地方的繁榮。李市長也強調,有特色的景點,不用怕偏遠,縱使在山頂或是海邊,大家一樣蜂擁而至,就像左鎮二寮的日出,是全國賞日出海拔最低且是摃龜率最低的景點,欣賞日出之後,可接著到化石博物館參觀,就是一個獨特的觀光行程。

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第一期改建工程的基地主要為光榮國小校園,以館校合一的整體配置原則,依據功能屬性不同,分為展示區及學校空間兩大部份;目前已陸續完成部分特別展示區(自然史教育館)、常設展示區(生命演化廳、左鎮化石館、左鎮探索廳)、光榮國小教室棟、附設幼兒園等空間,並依各棟預定進度分別進行到地下一層至地上二層結構體,工程完成進度達29.07%,現階段工程進度超前0.99%。

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預計今(107)年底開館試營運,相關化石清修、採購、裝架等展示作業已同步展開,文化局並已著手辦理試營運計畫,籌備開館試營運期間相關活動,以期達到無縫接軌的場館經營。讓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成為臺南山區新亮點,藉以提高在地能見度,帶動地方文化觀光及產業發展。


2017-01-12文化建設新亮點 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第一期工程正式動
  
邁向文化建設新里程,全國唯一的化石教育文化園區,「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第一期改建工程在今(12)日上午舉行動土典禮,由賴清德市長親自主持儀式,市長表示,左鎮菜寮文化深具台灣文史考據意義,不僅是台灣的考古重鎮,未來更將成為國內外的考古學術研究交流平台,結合教育、休閒、觀光功能,將有效帶動地方繁榮發展。

市長表示,菜寮化石教育文化園區的興建是一項三合一的建設,同時結合菜寮化石館的擴建、自然史教育館及光榮國小校園的改建;這項建設呈現出三大功能:一、提供地球科學的學習園區。二、成為國內、外文史學術研究交流平臺。三、兼具典藏國家寶藏與化石研究、文化觀光的功能,對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有莫大的助益。

市長更進一步指出,左鎮菜寮溪流域蘊藏豐富的化石群,自陳春木先生窮盡畢生的精力採集當地古生物化石,菜寮溪化石標本逐漸受到各界重視,也吸引無數國內外學者前來考察,是台南的重要的自然文化資產與地方特色。左鎮菜寮化石館為台灣第一座化石陳列館,館藏的長毛象、金絲猴、早坂犀牛,及距今兩三萬年前人頭蓋骨化石,是台灣遠古哺乳類動物演化、遷徙重要的歷程及教育平臺。

文化局表示,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計畫自2014年起提出,列入台南新十大旗艦計畫的五個文化園區。園區落成啟用後,將提供專業化石典藏、展示及研究空間給國內外學術團體使用,使其成為國內重要的化石研究基地。同時除了發揮化石展示研究、教育功能外,亦將積極結合在地團體、產業、學校,提供豐富社區參與經驗,達到文化教育、觀光遊憩、帶動地方產業發展的多重目標。

「左鎮菜寮化石教育文化園區」的興建計畫總預算共計65,650萬元,以聚落博物館概念為設計理念,結合展覽動線與空間情境,引入自然光通風的綠建築手法,保留雨豆樹及老樹,營造出多元層級化的開放空間,打造全國唯一的化石教育文化園區。

第一期工程以「館校合一」的整體配置原則,保留菜寮化石館及光榮國小學校教室後棟部份,依功能屬性之不同,分為展示區及學校空間兩大部份,.展示區分為5棟,包含特展館、化石沙龍常設展館、新建生命演化廳、左鎮化石館、左鎮探索廳等3棟獨立常設展示區,及一座容納100人之專業級多功能國際演講廳,總樓地板面積約1,833坪。另外,學校空間為光榮國小及附設幼兒園之教室、行政空間及餐廳空間等,總樓地板面積約1,080坪。共挹注經費為36,838萬元,約2,913坪,並預定在2018年竣工啟用。



 
台南市政府推動開放政府第二場次今(2)日前進到山區左鎮,由賴清德市長率領相關單位舉行「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公民論壇,聽取地方各界的意見。賴市長表示,今天大家所提的意見,將作為未來規劃的參考,市府也希望透過公民論壇方式,接受市民參與決策,並藉由公私協力來完成市政,這就是推動開放政府的目標。
 
賴市長表示,菜寮化石館收藏很多化石,價值連城,但化石館亟待改善整修,為此市府才有打造「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規劃構思,並邀請地方各界共同討論,大家集思廣益來擘劃此文化園區的未來願景。
 
「什麼是開放政府」?賴市長表示,開放政府包括開放資料、開放決策、開放服務等三個內容和做法,同時要呈現公開透明、參與決策,以及公私協力推動等三個目標。今天到左鎮舉辦「菜寮化石文化園區」公民論壇,是第二場次,目的是希望市政經由開放政府方式接受市民直接監督,同時藉由開放資料讓市民能夠共同參與決策,形成公私協力來完成市政,如此一來,不僅市民意見可以進來,對未來目標更容易達到更好的境界。
 
今天「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公民論壇,首先由主辦單位文化局長葉澤山說明園區規劃,他指出市府規劃以4年時間將菜寮化石館升級為化石主題文化園區,將塑造成為全國唯一的化石研究基地。

葉局長表示,該文化園區的規劃期程為,市府預定今年上半年取得地方共識後進行行政資源整合,成立籌建委員會推動執行,下半年完成園區空間需求之定性定量規劃並公開競圖,預定105年工程發包動工,106年完成園區軟硬體建設工程,107年起接續進行園區周邊延伸空間環境之後續規劃。
 
至於該園區的規劃,市府預定能達成五大目標:一、全台唯一化石園區,提供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及休憩等複合式功能。二、既有空間資源整合,結合化石館、自然史館及光榮國小,達到文化教育雙重目標。三、台灣史前人類原鄉,形塑左鎮作為台灣考古重鎮。四、化石銀行研究典藏,提供化石典藏平台,達到國內考古研究資源共享目的。五、左鎮風貌景觀再造,結合化石、月世界泥岩及宗教文化地景,改善周邊環境景觀。
 
在進行公民論壇雙方意見交流中,左鎮地方各界發言相當踴躍,對此規畫案都表支持之意,綜合其意見包括,西拉雅文化、各宗教應納入宗教文化地景;南168線未拓寬路段亟待改善;草山月世界道路待整修;左鎮農特產中心參與該園區未來運作;光榮國小不能廢校;另外,左鎮化石學會表明將捐出典藏的化石,作為學術研究之用。
 
針對地方之意見,賴市長表示,光榮國小絕對不會廢校外,地方各界意見將請相關單位作為未來規劃的參考,並邀請地方各界人士參加未來的籌建委員會議,藉由共同討論,使園區規劃案能順利推動。
 
今天的公民論壇,市府陳美伶秘書長和文化局長葉澤山、教育局長陳修平等相關單位首長出席,左鎮地方各界和鄉親踴躍參加,場面非常熱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