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高雄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高雄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

澄清湖大公園




高雄市政府預計將澄清湖高爾夫球場土地規劃改建為生態大公園。此政策充分展現市府對環境永續與市民健康的高度重視,並獲得多個民間團體的一致肯定,包括公督盟、地球公民協會、高雄市環境教育學會、高雄市永續城鄉發展協會、濕地聯盟、野鳥協會、區域治理協會及北高雄社區大學等。多數團體透過社群平台發聲,呼籲將高爾夫球場從封閉空間轉型為市民共享的綠地,讓澄清湖的自然美景重回市民生活,成為全市的公共資產。

知名社群專頁「高雄好過日」率先分享相關規劃,指出未來的澄清湖生態大公園占地384公頃,將兼具休憩與防洪等多元功能,全面開放供市民使用。其中,低窪區域將設置滯洪設施,預計滯洪量達53萬公噸,不僅有效保存上游坡地逕流水,更大幅提升鳥松區、鳳山區及三民區周邊地區的防洪能力,顯著降低水患風險,讓周邊居民享有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地球公民協會董事長李根政則在臉書表達肯定陳其邁市長收回60公頃的高爾夫球場,規劃為公園綠地,其所在區位將串起金獅湖及檨仔林埤九番埤,成為市民休憩和重要的生物藍綠帶。更縫合起過去高雄縣市未合併前的斷裂式的城市規劃,繼衛武營公園之後,最大的都市公園擴增。

高雄市永續城鄉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東樵與區域治理協會理事長黃益雄共同發起網路連署,指出澄清湖高爾夫球場長期存在違法使用農藥及拖欠租金等問題,對市民飲用水安全構成威脅,並損害公共利益。他們呼籲民眾支持市府依法收回土地,將其轉型為生態保護與環境教育兼備的綠色地標,期待澄清湖成為高雄守護自然與人文的象徵。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吳文彥表示,此次土地轉型計畫不僅是保護市民健康的實質行動,更是實現環境正義的重要一步。針對外界質疑市府是否另有商業開發計劃,工務局局長楊欽富在市議會總質詢中公開澄清,市府絕無將土地轉讓或商業化的計劃,期盼市民理解並支持市府守護公共權益的決心。

目前,民間團體的支持連署活動持續進行中,高雄市政府也呼籲更多市民參與,共同推動澄清湖轉型為結合生態保育、環境教育與休閒功能的世界級生態公園,讓澄清湖成為高雄的文化地景資產與典範,為市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113-11-15。高市府收回高雄高爾夫球場,規劃為澄清湖大公園,供全體市民使用

針對財團法人高雄高爾夫俱樂部公告將於113年11月24日結束高雄高爾夫球場營業,市府工務局表示,後續市府收回球場土地後,將結合既有雙湖公園及澄清湖,打造媲美紐約中央公園的384公頃澄清湖大公園,轉型為結合休憩、生態永續與防洪用途之公園空間,供全體市民使用。

工務局說,市府未來將在球場低窪地區設置滯洪設施,可滯洪量達53萬公噸,有效保留上游坡地逕流水,大幅提升鳥松區本館及大昌路、鳳山區澄清路、赤山地區,和三民區本和里周邊的防洪能力,水利局已經啟動相關規劃。

工務局說,100年高市府繼受前高雄縣政府契約,出租60公頃土地予財團法人高雄高爾夫俱樂部,租約於112年6月底到期。雙方由於協商續約未果,且俱樂部違反租約規定使用農藥,違反飲用水管理條例規定,市府要求限期返還土地。

公園處說,已和水利局著手啟動球場轉型大公園的規劃,除保留歷史紋理,也將串聯球場現址及雙湖公園、澄清湖風景區,打造兼具遊憩、景觀及生態永續的開放空間。在球場地勢較低處,將局部改造並開闢更多滯洪空間,以百年防洪頻率即24小時累積降雨量730毫米的極端降雨情境,有效提升周邊鳥松、鳳山、三民等易淹水地區的防災能力。

工務局說,大公園未來完成之後,將實現防災、生態以及民眾生活品質提升等三贏福祉。尤其澄清湖大公園位於縣市合併後大高雄中心地帶,384公頃大公園將彰顯高雄都市轉型,朝向淨零以及持續打開空間開放市民使用的進步軌跡。



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高雄市】社區規劃師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愛鄉網>行動參與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高雄市】社區營造



111-02-06

為讓社區營造能更符合地方需求,並展現地方特色,今年3月起,都發局將舉辦社區培力系列講座,邀請擁有豐富實務經驗的教授以及深耕在地的社區工作者,來到燕巢橫山共創基地與大家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誠摯歡迎關心地方社區發展的市民朋友們踴躍報名參加。

都發局說,社區營造是藉由社區居民、或對社區關注的市民,發起「由下而上」改造社區的參與機制,如何協助社區,與社區共同盤點地方特色,進而由社區自主動手作,共同改善閒置、環境不佳的場域,創造優質公共共享社區空間,都發局特別安排五場社區培力系列講座,從不同的面向,講師們將以在社區的實務經驗,分享與社區共同營造的經驗與成果。

3月12日(六)的首場講座,由水牛設計部落團隊的呂耀中主持人,分享與在地工作者和農家媽媽們交流互動,讓參加的民眾都能品味純粹的在地風味與生活。4月2日(六)第二場講座邀請到澄田整合規劃有限公司的許維哲總經理,與各位分享如何結合在地文化,發展群聚創新。4月23日(六)第三場講座邀請到雲林科技大學的鍾松晉教授,鍾教授以自身經驗分享從當地歷史及地方需求來進行的社區改造。5月14日(六)第四場講座由崑山科大的張曦勻助理教授,將從傳統產業的角度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公共討論。6月11日(六)是系列講座的最後一場,邀請到常期參與社造工作的高苑科大黃士賓副教授,黃副教授將跟我們分享面對高齡社會,我們如何有效翻轉地方產業,甚至找出地方魅力以推動地方創生。

社區培力講座已開始接受報名,希望透過講師們在社區的實務經驗,喚起市民朋友們對地方的關心,也讓社區夥伴們能更關心自己的社區,主動參與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一同創造出屬於他們的社區特色。5場講座皆為免費參加,可以掃描海報上的QRcode進行報名或是透過網址報名 https://reurl.cc/44QDyV,更多活動訊息,可上「社造教學實驗所」臉書查詢,亦可電洽都發局委託社區規劃師輔導團隊 盧小姐07-6155026。




高雄市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粉絲專頁】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高雄市】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聚焦網>前瞻建設

【前瞻建設點亮智慧高雄城】來看前瞻預算都用在哪裡











⭐️前瞻建設點亮智慧高雄城⭐️ #前瞻預算都用在哪裡?
✨2017年起,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的各項計畫,強化高雄在交通運輸、文化再生、產業園區、公共拖育、觀光再造等面向的發展,帶動高雄發展與宜居的新能量。今天向大家介紹前瞻計畫第1-3期補助高雄市建設的主要項目:
☑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 48.56億元
☑高中以下學校班班有冷氣(110-111年) 25.06億元
☑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 23.73億元
☑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 20.52億元
☑文化生活圈建設計畫 17.48億元
☑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 15.11億元
☑提升道路品質計畫14.7億元(已併入「提升道路品質建設計畫」經費)
☑改善停車問題計畫 8.95億元☑營造休閒運動環境計畫 7.3億元
☑城鎮之心工程計畫 3.66億元
…等項目。

✨前瞻計畫補助高雄市辦理的亮點計畫還有: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一階段)14.86億元、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二階段)36.84億元、高雄捷運都會線(黃線)25.57億元、金澄雙湖森林公園計畫2.06億元、哈瑪星港濱街町再生計畫2.79億元、仁武產業園區計畫12.59億元、充實全民運動計畫7.13億元、建構0-2歲兒童社區公共托育計畫3.9億元以及壽山風景區觀光再造工程2,280萬元等。

✨除了以上計畫項目外,前瞻計畫也支應辦理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計畫59.04億元、高雄園區(前鎮)標準廠房暨聯合辦公大樓興建統包工程24億元等重大建設。前瞻計畫經費投入及中央部會與高雄市政府共同努力之下,共同點亮這座美麗的海港城市💕

【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本市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本市國家級建設計畫

 本市競爭型補助計畫





行政院新聞





高雄市府新聞











106-10-06

經濟部水利署「前瞻基礎建設-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日前通過高雄市政府提案,第1階段初步核定8.9億元,將投入愛河、鳳山溪(含前鎮河)及興達漁港水環境改善計畫等建設,高雄市政府水利局說,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極端氣候所造成威脅也越趨明顯,極端氣候出現的驟雨、洪患已經變成常態化,也成為全球化經濟發展下最重要的課題,環境的治理必須用整體環境景觀生態的思維,將傳統灰色基礎設施整合為綠地基礎設施,達到治水、用水、與水共生,才是環境永續之道。

「愛河水環境改善計畫」由高雄市府跨局處合作,除水岸環境營造、污染整治、並將搭配文化與觀光,打造會呼吸的愛河藍帶。鳳山溪流域也以治水、水質、活水及親水等四大面相做為河川治理對策。另興達漁港水環境改善計畫主要串聯水陸環境,活絡在地文化與觀光遊憩產業,增加到訪觀光人數。

高雄市政府成功爭取前瞻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8.9億經費,感謝中央跨部會協調整合與本市立委協助,集中資源加速推動全國水環境改善,市府將以「魅力水岸」為目標,「與水共生、共存、共榮」為願景,「營造水岸融合,提升環境優化」為主軸,於年底前將完成工程發包,營造親水亮點,將高雄市建構成「與水共存,市民宜居」的韌性城市。



【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前瞻基礎建設-岡山路竹延伸線> http://mtbu.kcg.gov.tw/cht/project_Gangshan_Lujhu_line.php



前瞻基礎建設-捷運都會線(黃線)> http://mtbu.kcg.gov.tw/cht/project_Metropolitan_line.php






106-06-28

【高雄訊】高雄市副市長許立明今(28)日接受Hit FM聯播網《蔻蔻早餐》節目專訪時表示,有關前瞻計畫,是中央考慮平衡南北下,高雄才能爭取到相關經費。以軌道建設來說,過去20年台灣軌道資源集中在北部,投注雙北經費達1.2兆元,北部一年一條新路線共14條,高雄在過去10年間只有紅、橘2線加上1條在建輕軌。而基礎建設的分配不均也導致台灣人口往中北部集中,台灣西部40年來增加760萬人,如以濁水溪為界,85%增加在北台灣。

有關前瞻預算的捷運黃線及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約800億市府自籌款,許立明指出,透過捷運沿線土地開發收益等自償性財源,及帶來的人口移入、稅收增加等其他財政收入,將不會造成市府財政負擔。他補充,高捷105年總盈餘7,400萬元,因場站開發挹注交通事業,例如南機廠大魯閣草衙道開幕、北機廠(南岡山站)預計108年「高醫岡山醫院」進駐。而捷運黃線經過高雄兩大人口稠密區(三民、鳳山),沿線約有116萬人受惠,可完整串連捷運路網,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許立明表示,高雄捷運帶動大眾運輸總運量(包含公車)持續成長。民國96年,高雄縣市全年大眾運輸量僅有3400萬人,97年捷運紅橘線開通後,大眾運輸人次立刻提升一倍;高捷亦帶動公車運量成長,目前大眾運輸總運量突破12千萬人次,成長3.5倍。再用同樣基準做比較高捷與北捷初期運量,北捷開通第二年只有木柵線及淡水線時,日運量8.5萬人,高捷紅橘2線第一年日運量就有11萬人,高捷表現其實比北捷好。

有關輕軌建設,許立明說,目前輕軌第一階段(水岸輕軌)C1C8站試營運主要目的是磨合輕軌及汽機車用路人的使用習慣,讓市民逐漸適應與輕軌共存,並串連亞洲新灣區重大建設如高雄展覽館、旅運大樓、流行音樂中心及高雄市圖書總館,創造觀光運量及產值。未來當環狀輕軌全線通車後,將連接市區路網,達成與捷運接駁、通勤及通學等更多機能與價值。

在提升產業與就業方面,許立明說,除了建置軌道等基礎建設外,前瞻計畫也規劃了「Fun Tech體感科技園區」及興達港「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專區」,以推動數位與綠能產業發展。目前亞洲新灣區以文創結合數位內容,帶動流行音樂、電影、電競電玩、觀光及會展產業發展,當輕軌及捷運黃線串連亞灣後,將進一步提升亞洲新灣區的產業及就業人口。







【高雄訊】今日行政院宣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高雄部分包含軌道計畫納入經過人口密集區的第三條捷運黃線,以及提供北高雄發展基礎的岡山路竹延伸線共1758億;綠能建設包含於興達港建設「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專區」投入55億發展風力發電;數位建設也將投資10億在亞洲新灣區建立「Fun Tech體感科技園區」。

關於城鄉建設類別皆為縣市競爭型計畫,市府已立刻盤整大高雄各項建設需求,向中央各部會提案,並請高雄市籍立委共同爭取。

感謝行政院對高雄建設的充份支持,以及高雄市籍立委的共同爭取,也見證新政府對平衡國家區域發展說到做到,市府也保證可貴的資源會受到良好的執行,將盡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進行後續規劃工程,不負市民所託,推進各項建設,打造高雄未來數十年發展與轉型的基盤。



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高雄市】城鄉建設〔公共服務據點整備〕整建長照衛福據點計畫。相關訊息

  

FORMOSARACE【衛生福利部】城鄉建設〔公共服務據點整備〕整建長照衛福據點計畫。核定案件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高雄市】城鄉建設〔公共服務據點整備〕整建長照衛福據點計畫。核定案件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高雄市】城鄉建設〔公共服務據點整備〕整建長照衛福據點計畫。執行成果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澄清湖運動休閒園區

 

澄清湖運動休閒園區都計變更審議通過 高市運發局:最大化公共利益 打造國際級運動休閒園區

【高雄訊】澄清湖運動休閒園區都市計畫變更案,日前獲內政部都委會審議修正通過。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表示,此案透過捷運黃線推動提供周遭居民便利交通,方便市民至長庚醫院就醫探病,棒球場旁開闢休閒產業設施,可滿足周遭居民生活娛樂需求,達到公共利益最大化。


運發局說明,該區以打造複合型永續運動休閒園區為核心元素,未來將整合體育、娛樂與生活方式,導入運動科技、運動科學、運動醫學等多元運動產業,結合周邊湖景、遊憩及捷運建設等資源,並有附屬運動、休閒與商業設施,結合捷運場站聯合開發,將擴大運動休閒效益,打造國際級運動休閒園區。

運發局指出,澄清湖棒球場為南部重要運動場域,也是南部唯一A級、可舉辦國際賽事、並容納2萬人觀賽的棒球場。過去缺少大眾交通設施是影響發展主因,未來高雄捷運黃線將於球場南北兩側設置Y3、Y4站,可大幅提升交通便利性並因應休閒園區未來運量,將能有效改善場域功能,提升澄清湖棒球場國際競爭力,為高雄體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澄清湖棒球場自民國88年啟用迄今已超過25年,除缺乏捷運大眾運輸之外,周邊也缺乏健全的商業服務機能,迫切需要活化與再發展,都計變更後,將擴增商業服務及運動休閒機能,為城市發展帶來重大發展契機。而球場北側現況是農田,原本無滯洪功能,但開發後蓄洪容量可提升至6萬噸,提升防洪安全。

更宏觀來看,澄清湖特定區都市計畫的公益必要性,在於確保捷運黃線的推動,提供鳥松、鳳山居民便利的綠色運輸,而在Y4長庚醫院設站,未來民眾可搭捷運就醫或探病,並增進長輩福祉。未來透過與民間合作,在棒球場旁開闢休閒產業設施,對周遭鳥松區及鳳山赤山地區居民,可滿足他們生活娛樂需求。

所以,此次配合交通重大建設辦理都市計畫變更,是推動鳥松、鳳山區域發展,以及打造唯一兼具自然景觀與國際運動園區的契機。市府將持續秉持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與社會各界保持溝通,也將妥為規劃以提供周邊市民交通便利、安居休閒、生態人文兼備的宜居生活圈,打造水岸生態、休憩綠帶、交通路網便利的國際級運動休閒園區。


綜合考量園區必要性、都市防洪與整體景觀 內政部都委會修正通過「澄清湖運動園區」案

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今(17)日召開第1069次會議審議「變更澄清湖特定區計畫(配合澄清湖運動休閒園區暨捷運黃線Y3站建設計畫)案」(以下簡稱本案)。國土管理署表示,有關民間團體所關心的澄清湖防洪治理及風景區景觀等問題,高雄市政府已依照內政部都委會第1066次審議之決議事項及公民或團體陳情意見進行具體補充。市府代表現場也針對澄清湖後續排洪、防災、公共設施改善需求及串聯捷運黃線開發進行逐一說明及釐清各項爭點,經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並充分討論後,決議修正通過;同時請市府就公民團體所提建議意見,在法定計畫書內就現行澄清湖之蓄水機制、因應氣候變遷之都市防災計畫等分析過程完整補充。

高雄市政府代表現場表示,本案配合近期職業棒球之發展政策,確實有改善澄清湖棒球場設施之需要,適度引入運動相關產業,並結合大眾運輸導向(TOD)之發展策略,透過高雄捷運黃線Y3、Y4站設置及沿線公有土地開發之規劃,以促進整體運動園區及周邊交通路廊之建置。此外,考量開發後所帶來地表逕流增加之外部性,市府依據出流管制之水理分析結果設置公園兼滯洪池用地,約可增加6萬噸滯洪容量,以確保氣候變遷之治水韌性調適能力。

另涉及捷運開發區位於澄清湖邊之景觀影響,高雄市政府說明,會以建築設計及立體連通等方式增加湖岸景觀可及性。委員會上也作成決議,請高雄市政府需在細部計畫內研提相關都市設計準則,以落實本案主要計畫所研提之都市再生構想及發展願景。


澄清湖運動休閒園區都計案通過內政部都委會審議 高市府:兼顧水利滯洪 驅動國際級棒球賽場升級

高市府重大建設澄清湖運動休閒園區都市計畫變更案,今(17)日獲內政部都委會審議修正通過。林欽榮副市長親自率領運動發展局、捷運工程局、水利局、工務局公園處及都市發展局等相關局處團隊與會,在地市議員邱俊憲亦到場陳情發言,並代表市議會相關議員力挺本案。高市府感謝內政部委員大力支持本案,給予澄清湖棒球場提升健全機能、邁向國際的機會。

林欽榮副市長於會中說明,澄清湖棒球場是南部唯一一個A級、可舉辦國際賽事、並容納2萬人觀賽的棒球場。該場域自民國88年啟用迄今已超過25年,一直缺乏捷運大眾運輸通達,周邊也缺乏健全的商業服務機能,迫切需要活化與再發展。高雄捷運黃線Y型路線規劃,將在大鳥松地區設置Y3、Y4兩個車站,為澄清湖棒球場帶來重大發展契機。

水利局也針對民眾團體提出的集水、排水與滯洪問題逐一釐清及詳細說明,再次澄清,計畫範圍現況就是農田,原本就無滯洪功能,也沒有所謂的小貝湖滯洪池公園存在。反而是開發後蓄洪容量可提升至6萬噸。另澄清湖的水源取水自高屏溪,並非透過集水區集水。豪雨前市府會與自來水公司協調停抽,並將水位從EL.17.8m降為17.2m,約可增加65萬噸蓄洪量。此舉不僅確保防洪安全,更體現了高雄市在氣候調適上的前瞻性規劃。

都市發展局指出,本計畫已陸續調整及修正,包括減少使用私有地、加大捷運開發區間距以增加排水機能及湖岸通視性。目前變更範圍並無陳情團體指稱協助財團購地進行土地變更情事,變更捷運聯合開發區以國有及市有土地為主,其中私有地主(均為自然人持有)計有5筆約僅715.7坪,佔捷運聯開區約23.6 %且已同意納入聯合開發,此次都市計畫變更充分體現政府尊重私有財產權,並與地主攜手協力開發共創雙贏。

運動發展局表示,目前澄清湖棒球場為南部重要運動場域,但周邊缺乏現代化設施,此次都市計畫變更將有效改善場域功能,擴增商業服務及運動休閒機能,為高雄體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本計畫將結合捷運場站聯合開發,擴大運動休閒效益,不僅可提升澄清湖棒球場的國際競爭力,更將促進周邊城市運動產業發展。

捷運工程局強調,因應捷運黃線建設帶來地方發展契機,Y3、Y4車站的設置將有利於澄清湖整體運動園區朝向TOD發展,未來便捷的交通可提供快速轉乘,大幅提升觀眾進出的便利性,打造具有高雄特色的運動交通廊道,同時帶動周邊商業發展;市府亦重視民眾團體維持湖岸通透性之意見,適當縮減捷運開發區規模。

邱俊憲議員在會中以陳情人身分出席發言表示,此案歷經兩年多內政部都委會專案小組審慎討論,不應淪為選擇題,而是可以共榮共存的申論題。計畫內可納入在地民眾期待的公共服務設施,如新行政中心、新國民運動中心等,符合當地民眾多年期待。他強調,地方支持且已期待已久,希望可以儘速通過與開發。

高雄市政府將持續秉持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與社會各界保持溝通,攜手打造兼具水岸生態、休憩綠帶、交通便利與運動產業發展的國際級運動休閒園區。本計畫不僅是城市基礎建設的重大突破,更象徵高雄邁向國際化、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南方治理平台。跨域合作暨首長會報

 

南方治理平台

2023年度重啟南方區域治理合作平台,並擴大邀請嘉義縣、嘉義市、台東縣參加,共有屏東縣、台東縣、台南市、嘉義縣、嘉義市、澎湖縣及高雄市等7個縣市加入平台。


2024南方治理平台首長會議今13日在長榮文苑酒店隆重舉行,嘉義縣長翁章梁、台南市長黃偉哲、高雄市長陳其邁、澎湖縣長陳光復、嘉義市長黃敏惠、台東縣長饒慶鈴、屏東縣副縣長黃國榮等七位地方首長、副首長攜手中央部會代表共聚一堂,通過跨縣市互惠合作機制,展開深入交流,落實中央、地方的合作夥伴關係。



翁章梁迎接首長,除了一一送上精美的交趾陶伴手禮,會客室更準備嘉義縣冠軍咖啡「名陽園」熱情迎賓。今年會議提案屬性共分類為五大議題,共計10項提案及其他6項合作提案,涵蓋交通建設、觀光行銷、環境保護、教育學務及數位治理,共計16項提案納入議程,今全數通過。


交通建設方面提出「南部七縣市充電樁資訊整合計畫」、「台37線向南延伸至新營並串聯南科」、「嘉嘉南通勤月票」等計畫,以促進生活圈的整體交通發展。觀光行銷方面,計畫利用「南進南出」推動國際觀光(南方區域推廣方案),並加強旅遊資訊宣傳。


環境保護方面,成立「南部環境污染案件通報聯繫平台」以即時通報跨縣市非法棄置事件,共同打擊業者的非法行為。數位治理方面,提出「打造大南方政府數位韌性與資安防禦聯盟」,建構跨縣市資安稽核團隊,並建議解除社工人力限制、建立南部科學園區公共治理平台及區域聯防等議題。


黃偉哲指出,大南方生活圈通勤時間約2小時內,台南與高雄隔著山脈,兩側分別為那瑪夏與南化,而嘉義與台南之間的八掌溪,近期因凱米颱風而釀災,也要共同整治溪流,足見南部縣市是唇齒相依。從高科技S廊帶、觀光產業、農特產品到基礎建設,南部崛起已成事實,必須攜手打拼,朝共榮共好目標邁進。


陳其邁說,南方縣市就像是兄弟姊妹,在討論大南方議題的時候都是相互合作、不分黨派。目前南部的科技走廊逐漸在建構,在產業上下游的整合中,各個城市都有不同的角色,透過地方產業、地理資源的互補及供應鏈的銜接和供給,都能讓大南方平台的整合效應加成。


另外,南方縣市也都面臨預算不足、人口老化、以及基礎建設相對不足的問題,也盼中央資源分配時能多考量這些議題,挹注南方縣市更多資源。


陳光復表示,台灣是個優秀的國家,無論是人權、民主、經濟發展、健保、醫療技術、晶片外銷等全世界聞名,但若要中央、地方均衡發展,南方治理平台就是最重要的媒介,明年由澎湖縣接棒舉辦,中央給予的支持很多,希望明年大家都能到澎湖參與。


「嘉義市既是南台灣、也是中台灣!」黃敏惠說,隨著時代的潮流,區域的合作必要且重要,只要有機會,嘉義市都會全力爭取。嘉義市雖然是最小的縣市,但也可以有很大的創新,就像台灣小、卻有大能量足夠在世界發展,「大南方崛起」串聯南台灣縣市一起探討區域治水、環保甚至經濟發展,能解決更多問題。


饒慶鈴表示,這次除了回應南部七縣市區域合作調度案外,也提出了地熱能源課題。她指出,過去十幾年來,台東無法有效處理垃圾,而在場的縣市都曾協助台東處理垃圾課題,其中高雄市承接的量最多。此外,地熱發展目前也面臨瓶頸,現行參考的探測資料多是近30年前的成果,期待能更新資料並進行開發總量管制,並提供地熱業者與部落合作共生的契機。


屏東縣副縣長黃國榮代表縣長周春米出席,他表示南部縣市範圍廣袤、人口成長及產業發展仰賴完善交通建設,屏東縣近年在中央支持下,與周邊縣市交通連結陸續到位,屏東縣原代表強項除農業、觀光業之外,產業轉型的部分都是需要南部縣市整合發展,讓南台灣不管在觀光、交通、水利及產業發展上共同合作努力。


經濟部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水治理在台灣均衡發展中至關重要,行政院長卓榮泰要求水利署以警惕性和系統性為治水方針,明年的預算將以此為主軸。凱米颱風後,水利署已核定各縣市的改善工程,希望繼續與大南方各縣市合作,提升水環境。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指出,針對非法廢棄物問題,今年提出總經費23.5億的公共建設計畫,目前已送至國發會。該計畫將在台1線、台61線、國1及國3等主要道路設置人工智能辨識系統。系統將整合國道ETC、警察及交通單位的感測系統,實現黑名單車輛行駛路線透明化,並搭配車牌辨識系統,將違法行為的發現時間從過去的2個月縮短至10天內。


翁章梁指出,南方治理平台由陳其邁市長發起、並由大家響應,才能夠發展起來。南部的發展是民眾的共同期待,過去大家常說「重北輕南」,聽起來有點哀怨,但這幾年的變化確實讓大家感受到不同,如同總統賴清德所說的「均衡台灣」。今天的提案都經由各縣市幕僚多次討論、敲定,有些決議需要大家合作、有些則需仰賴中央,感謝到場關心的所有單位。


會後安排參訪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嘉義縣政府與國內最具指標性的研發單位-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合作,目前已有將近50家產官學研單位進駐,行程包括無人機試飛、簡介、專人導覽靜態展示,提供其他縣市在無人機研發領域的交流機會,分享創新進步的價值,帶動南部地區7縣市繁榮。


2024南方治理平台首長會議 臺東提案健全地熱發電法規 促進部落共榮及環境永續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81387

 

2024南方治理平台首長會議 臺東縣認同縣市互助合作垃圾調度 將優先償還高雄代處理垃圾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81403

 

南方治理平台六縣市首長齊聚 縣長周春米首倡水情、環保、交通三議題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37032

 

黃敏惠市長參加南方治理平台首長會議 爭取交通建設盼提升區域合作量能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81423


112-03-17。「南方治理平台首長會議」於高雄重啟 陳其邁:推動淨零永續打造韌性家園

https://eysc.ey.gov.tw/Page/DAB11F5DBDC11168/6a5e310b-7463-4ef8-ae97-f4b5ced18941


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跨域合作暨首長會報

https://rdec.kcg.gov.tw/cp.aspx?n=E8760E230979717D

壹、緣起

高雄市政府推動區域合作的起源甚早,自民國88年召開第一次高高屏首長暨主管會報後,每年持續召開高高屏或高屏首長會報(縣市合併後),其間98年度透過由行政院經建會所推動之98年度「國家建設整合計畫」、99至102年度的「國家建設總合評估規劃作業」計畫及國家發展委員會103年度「國家建設總合評估規劃作業」計畫,挹注資源成立「高屏區域合作平台」,藉此平台高屏區域合作已不僅止於事務性的協商工作,更是站在區域發展的角度,針對區域間的產業、交通、觀光、文化及防災等各面向,著手進行實質規劃工作,使區域合作的層面更加廣泛與具體。

此外,首長會議除原先高屏二縣市外,104年度首次邀請臺南市參加,於104年4月三縣市召開「2015第一次南高屏區域治理工作平台」會議,同年8月本市首次與澎湖縣召開「海洋雙星聯合治理會議」,105年南高屏澎四縣市於10月聯合召開「南高屏澎區域治理平台」會議,透過區域治理常態性平台,秉持打破疆界,共同追求進步的精神,攜手營造資源整合共享的區域生活圈。

112年為強化跨域合作,本市擴大邀請嘉義縣、嘉義市、臺東縣等三縣市,共同召開「2023南方治理平台」首長會議,共同建立南方治理工作平台,秉持促進區域發展與合作的理念,攜手打造資源整合、永續共享的南方韌性家園。

貳、歷年首長暨主管會報

叁、具體績效

112年以後

112年度重啟南方區域治理合作平台,並擴大邀請嘉義縣、嘉義市、台東縣參加,共有屏東縣、台東縣、台南市、嘉義縣、嘉義市、澎湖縣及本市等7個縣市加入平台。

「2023南方治理平台首長會議」於112年3月17日舉行,由本市主辦,臺南市、屏東縣、嘉義縣、嘉義市及澎湖縣首長皆親自與會,同時邀集中央相關部會,共同就「淨零碳排」、「廢棄物處理」、「綠色交通」及「水資源」等4大議題交流與討論,研商跨域整合及互利合作的行動策略,並建立跨縣市聯繫平台群組,營造共好共榮的南方家園。

100-111年

99年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