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宜蘭縣】維管束漫生計畫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都市計畫組長廖耀東今(17)日出席宜蘭縣「蘭陽溪畔維管束漫生計畫」開幕記者會。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表示,本計畫是112年「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核定競爭型計畫,工程總經費6,200萬元,中央補助5,146萬(83%),地方自籌1,054萬元(17%)。

歷時1年多,讓在地七賢重劃公園、浮洲溪畔、周邊水圳、壯圍堤防等步行空間從點串聯成面,結合環境特性,強化當地防洪、防災量能,完善在地通行無礙之友善路網及提升防災韌性。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指出,這次完工的蘭陽溪畔維管束計畫,是運用近自然的生態工法,保留農村地景及多樣生物棲地環境,施作重點包括環境及農用耕地整理,運用農田、圳路及人行路網打造具在地特色、安全的通學路徑並延伸至一般市區道路,讓人本環境網絡持續擴大。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補充,宜蘭縣政府自96年起就以植物「維管束」概念,推動一系列計畫,遍及宜蘭舊城、新護城河、員山水公園等處,以水系為軸從宜蘭市區逐漸擴展到鄉村,內政部持續補助縣府經費達2.7億餘元,協助地方推動減法設計、綠地系統及路網整合串聯等,連結城鄉綠帶、藍帶,並獲得「2018國際景觀建築師協會亞太地區(IFLA AAPME 2020 Awards)」)社會與社區健康類榮譽獎(SOCIAL AND COMMUNITY HEALTH CATEGORY)及「2024第12屆臺灣景觀大獎-環境規劃類優質獎」殊榮肯定,讓國際看見臺灣推動城鄉風貌及創生環境的營造成果。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最後表示,城鄉風貌推動至今已超過28年,不單只有硬體建設,還包括軟性營造特色,因為生活中有人,進而才會形成聚落、社區及社會,且人必須與所處的環境相互融合。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氣候變遷、淨零碳排趨勢及提升全社會韌性等議題,並持續擴大跨領域合作及民眾公共參與,才能建構具備永續特質的韌性城鄉。

今日出席貴賓,包括宜蘭代理縣長林茂盛、立委陳俊宇、宜蘭縣議長張勝德、宜蘭市長陳美玲、員山鄉公所主秘吳明珍、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分署分署長董志剛、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組長廖耀東、建築師黃聲遠及田中央工作群等共同與會。



宜蘭縣政府自民國89年籌劃設立「員山童玩公園」,20年來歷經環評與重新選址,最後落腳於外員山裝甲營區基地,由縣府規劃的「員山水公園-維管束˙漫生計畫」景觀工程案獲內政部營建署補助兩年度(110-111年)計畫,特於今(13)日上午9點30分在員山童玩公園園區內舉行開工動土儀式,象徵著員山鄉「城鎮風貌再造˙童玩夢想起飛」。

縣長林姿妙表示,宜蘭縣民長久以來期待的童玩公園開發案,在縣府積極努力及議會與地方民意支持下,順利爭取到中央資源挹注,員山童玩公園第一期景觀工程經費7,058萬元,由營建署補助6千萬元,縣府自籌配合1,058萬元,範圍涉及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工商旅遊處及員山鄉公所三個單位管轄的場域。童玩公園完成開發後,將加速員山鄉的觀光產業發展,也會帶動地方另一波經濟繁榮,創造美好宜蘭。

 

    本工程為環境景觀營造工程基礎建設,整體以員山童玩公園為中心(計畫A基地-水舞門)、結合B基地-五十溪舊河道、C-員山溫泉森林公園及D-員山機堡等4大基地,以「自然為本」概念為規劃核心,預計於112年第一季竣工,希藉此打造出員山鄉自然環境、生態人文相互串聯的景觀廊帶,並建立員山水故鄉品牌形象及地景樣貌,帶動地方創生、環境保育,發展在地農村轉型及員山鄉城鄉永續發展的最終目標。

 

    開工儀式以「祥獅獻瑞」為整體工程祝福並揭開序幕,動土儀式由縣長林姿妙與關心興建計畫的各界賢達人士共同上香祈福、執鏟動土,本工程的動工只是員山童玩公園開發計畫的開端,眾所期盼的童玩公園續期工程也進入了設計階段,目前正加緊腳步辦理中,待整體開發完成,將為員山地區城鎮風貌及環境營造的創生帶來蛻變,帶動周邊城鎮發展。




會議結論

一、本案宜蘭縣政府所提「員山水公園-維管束漫生計畫」,工程項目包含基地A-水舞門(4.3公頃)、基地B-五十溪舊河道(2.6公頃)、基地C-員山森林溫泉公園-水參道(1.1公頃)、基地D-人文生態導覽系統-員山機堡(0.1公頃),原則同意計畫總經費為新臺幣7,058萬元,中央補助款6,000萬元,地方配合款1,058萬元。

二、本案建議縣府以大AB方式擴大整體規劃範圍,以員山鄉歷史人文、水綠系統串接及地方創生資源盤點各方資源投入時程、工項,並配合前瞻計畫年度及各期中央補助數額,提供分年分期改造需求,共同創造員山小鎮新亮點。

三、請縣府於110430日前,將審查意見回應對照表及修正計畫書等資料報部備查。

四、後續工程細部設計書圖階段,應邀請本部審查委員至少3位參與設計討論,並依細部設計應注意事項(如附件)辦理。

五、依國家發展委員會指示應提出「導入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及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BS)」示範案例本案應具豐富的自然、人文地景故本案將提列為NBS示範點請縣府於規劃時務必以生態、自然為本之規劃概念進行。

六、為詳實紀錄「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競爭型計畫推動過程,呈現團隊在各地開會過程及各案推動進展,請市府務必透過文檔資料、紀錄片等方式,留下完整的推動成果紀錄,俾利日後宣傳推廣,讓地方民眾瞭解每個個案推動過程之努力、貢獻,以及欲彰顯之價值。

委員審查意見彙整

一、本計畫所在員山的水資源環境極具在地特性,基地ABC尤其擁有充沛的水資源條件,其水景想像似有不同的可能,有機會創造出土地與水文更具詩意和生態的地景,並藉此反映出三基地的型態差異,凸顯本計畫的環境特質。

二、本案以水為主軸,其與城市社區之水文地景關係論述有待加強補充,經費需求除植栽、地形整地、舖面、機電等工項外,不見水環境經費編列,請縣府針對不同水環境,如湧泉水環境、水參道溫泉、淨水舊河道、戲水河畔、水溝生態、水環境教室等亮點之強化來編列工程經費。

三、基地AB夾雜私有土地,需鼓勵民眾參與,讓這些私有土地地主願意參與縣府的公共建設,在計畫完成後應可發揮引領及示範效果,建議可再爭取後續政策型計畫來縫合,並建議於堤防道路與基地A(營區側)開闢第二個出入口強化動線串接。

四、五十溪舊河道(基地B)應注意水環境生態工法其蜿蜒水道除淨化水質外,也應強調水生環境復育的功能其中將原有水泥化水溝施作生態階梯以作為「生態補償」之作法值得肯定。

五、山腳藝文基地建議善用環境自然資源,以山藝水色草原(大片草皮)取代人工型塑之山水景觀另溼地營造部分建議與湧泉一併思考,在規劃濕地部分建議增加調查蚊子種類及各種地方生活史。

六、本案三個基地可選擇合宜基地積極爭取成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另魚類生態調查及復育建議可與在地的社會企業合作,例如「默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舉辦「深溝釣魚比賽」的發起者)

七、考量減法照明之餘,應重塑相對亮區(小舞台)及城市亮區(森林溫泉公園)與生態暗區(五十溪河道)建一個buffer zone – ecotone(生態過渡帶)適度引進兩大區之林相及物種,以豐富生態棲地,並納入生態檢核。如本案操作得當,可作為近郊聚落的光環境營造典範,即將整個基地納入光環境營造務實操作後,分不同場域(不同活動強度及特性)梳理出光環境營造,作為未來各縣市類似案例的操作手法或原則。

八、請縣府同時考慮未來的使用者與遊客動線、停留點(員山眺望休憩點),並結合周邊環境及員山豐富的農業資源,以完善休閒農業區的發展。

九、員山公園濕地地景遊憩區示意圖(三排座椅)應檢討,建置滯水濕地及緩坡環境(以生態緩坡取代生態階梯)平坦營區設計為具起伏變化之地景空間,請避免過度人工營造,並請務必考量保水及相對排水設計問題。

十、氣候變遷對地球衝擊,乾旱已成常態,如何透過管理維護措施,以確保場域之永續經營本計畫構想內容、行動計畫都需要配合日後的營運管理,各基地的整合維管所需資源的支持,應優先考量請於計畫書補充維管機制。

十一本案基地相當有潛力未來規劃設計階段應找到國內優秀設計團隊以簡單自然好用好管理之原則提供以自然為本且永續員山的創新設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