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再造歷史現場【屏東縣】牡丹社事件再造歷史場域計畫及2.0計畫(2018年9月~2024年12月)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台灣網>地域風華

紀念牡丹社事件150週年 「macacukes石門古戰場」縣定史蹟碑5月22日揭碑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14 13:39:49) 今年是「牡丹社事件」150週年,屏東縣政府結合牡丹鄉公所5月起展開一系列紀念活動,5月22日牡丹社事件紀念日同步揭開「macacukes石門古戰場」縣定史蹟碑與啟用旅遊資訊站,用多元隆重的方式紀念一個半世紀前台灣原住民族先人據天險奮勇守護家園的故事,並藉此讓更多人認識牡丹社事件發生地、深度了解屏東歷史與文化。

屏東縣政府今(14)日公開牡丹社事件150週年紀念活動主視覺,以「PEACE/和平」及「Marasudj/團結合作」為核心,主視覺元素皆取材自排灣族圖騰、石門天險地形地貌及族語,邀請縣長周春米、牡丹耆老、孩童,於石門古戰場、車城鄉射寮海灘等場景,用影像對未來,許下一個心願:願天地無烽火,願永世皆太平。

屏縣文化資產保護所在牡丹社事件關鍵一役「石門之役」發生地設立「macacukes石門古戰場縣定史蹟碑」,此處是牡丹社及高士佛社人抵禦日軍入侵之處,見證台灣原住民族捍衛家園的重要歷史事件,去年經屏東縣文資審議會通過登錄為史蹟,彰顯其歷史價值與意義。5月22日與旅遊資訊站同步啟用,讓遊客能在此先對牡丹有一定了解,並從此點開始作為認識牡丹社事件的導覽起點。

屏東縣政府表示,牡丹社事件堪稱是台灣最重要的命運轉捩點之一,今年適逢牡丹社事件一百五十週年紀念,縣府跨局處舉辦系列活動,除了22日當天揭碑儀式,教育處6月29於屏菸原民館辦理「繪本暨特色教學成果展」,還有6至8月辦理健走及傳統競技活動、7月風域祭、11月-12月國際交流講座、150週年紀念典禮;牡丹鄉公所也推出高士野牡丹花季~遙望八瑤灣藝文饗宴、小旅行及在地劇團展演。

此外,屏東縣政府於牡丹社紀念公園旁打造「牡丹遊客中心」也將於今年度開幕,開幕後將串連縣道199號,結合生態環境、原民文化、產業及培訓在地人導覽解說,營造具特色的地方創生觀光旅遊風潮,讓遊客藉由文化觀光,感念先人捍衛家園的決心,體會和平共存、團結合作的真義。

牡丹社事件150週年紀念活動主視覺以和平、團結合作為象徵意涵

石門古戰場150年前牡丹社事件發生地


石門古戰場登錄為屏東縣史蹟 彰顯牡丹社事件歷史價值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02 12:07:36) 石門古戰場為牡丹社事件關鍵一役「石門之役」發生地,是牡丹社及高士佛社人抵禦日軍入侵之處,見證台灣原住民族捍衛家園的重要歷史事件,經屏東縣文資審議會通過登錄為史蹟,明年牡丹社事件將屆150週年之際,更加彰顯其重要的歷史價值與意義。

1871至1874年間,從「琉球漂民事件」至「日本出兵台灣」攻打牡丹地區台灣原住民族的一連串歷史事件,史稱「牡丹社事件」,為一涉及台灣原住民族、琉球、中國及日本多方面的國際事件。

西元1874年,日本藉口琉球漂民事件出兵台灣,與台灣原住民發生激烈的戰爭,排灣族人據石門天險以槍枝、石塊抵禦日軍的攻勢。牡丹社頭目aruqu(阿祿古)父子等多名原住民戰士在戰役中奮戰而亡,史稱「石門之役」。

石門古戰場中的石門峽谷,由石門山及五重溪山夾而成,狀似門戶,故稱為石門,其地勢險要,形成天然的隘口,故有「石門天險」之名,排灣語稱為「macacukes」,有相互支撐之意,另外引申出抵禦外侮之意涵。

屏東縣政府表示,石門之役是牡丹社事件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不僅見證台灣原住民族捍衛家園的決心,更凸顯在台灣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macacukes石門古戰場通過登錄屏東縣史蹟,亦成為全國第七件法定史蹟文化資產。

石門古戰場為牡丹社事件 發生地石門古戰場(圖為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屏東縣】再造歷史現場-牡丹社事件


*原列入第二階段計畫 
第二階段計畫(修正或重新提報計畫

2022-06-24《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展覽以五感體驗深入感受歷史樣貌

牡丹社事件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6月24日於屏東演藝廳揭展,歷時三年的田野調查,首次以展覽完整呈現,透過當代策展手法,打造五感體驗的臨場感,讓觀者重新走進歷史場域,深入了解牡丹社事件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意涵。

縣長潘孟安表示,屏東是臺灣歷史與世界萬國的第一個交會點,發生在屏東的1871年「琉球漂民事件」、1874年「牡丹社事件」,都是影響台灣歷史的重要涉外事件。縣府向文化部申請再造歷史場域計畫,從田野調查出發,期間舉辦數場國際論壇,拍攝紀錄片,再到今日的牡丹社歷史展覽,讓重要的歷史事件有機會重現於世人眼中,再現歷史記憶。

此展5月於臺北打頭陣,讓更多人重新認識牡丹社歷史,廣受好評。6月接續於屏東演藝廳展出,展區置入更多元而豐富的在地元素,並加入許多互動體驗裝置的設計。縣府這次特別以文化路徑的策展形式,將演藝廳與屏菸的展覽相互串聯,形成文化廊道。

今日開展儀式由蒂摩爾古薪舞集以「牡丹社事件」所編創的舞劇開場,透過舞者肢體語彙,重現這段淹沒於時光的戰爭史;新保將古謠班vuvu們現場以真摯的歌聲傳唱部落文化。包括牡丹鄉長潘壯志、多位原住民議員皆出席觀展。

展覽一入場以牡丹古調的吟唱歌聲,訴說祖先們的故事。接著步入以代表牡丹鄉顏色紅黃帆布所圍塑出的環形空間,除了代表石門古戰場的地域特徵外,也特別鋪設軟土石來模擬雙腳踏入歷史回憶的感受;藉由展區中央的雷射光緩緩地掃動,象徵鵝鑾鼻燈塔向外界告知的存在,就如同擔任說書人的角色,引領民眾進入故事情境。

文化處說,《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以「半島一瞬」為主題,說明發生在1874年的石門戰役儘管只是歷史洪流中的一瞬,卻改寫了近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深深影響臺灣及島上各民族的命運;「聆聽牡丹的聲音」藉由當代策展手法帶領民眾重返歷史現場,以牡丹古謠、牡丹群社的口傳歷史之呈現,聆聽過去未能被大眾聽到的在地聲音,保留這段珍貴的歷史記憶,並從中思考牡丹社事件的歷史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