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跨域整合19【嘉義縣】北嘉義兩溪流域門戶觀光亮點整合鏈結計畫(102年度)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台灣網>城鎮風貌
 
 
107-03-20北嘉義兩溪流域門戶觀光亮點整合鏈結計畫





2016-07-29

本計畫目標與內容執行為整合北茶道的生物多樣性,確認北嘉義的獨特性,並融入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產業轉型等議題,擬定未來本計畫區域整體發展策略、產業體驗、低碳轉運等軟硬體發展計畫,發展整體大阿里山之觀光遊憩系統。包括改善北茶道環境與公共建設品質,吸引遊客降低南茶道壓力,拉升阿里山旅遊品質。營造北茶道之人文與生態的深度旅遊路線,發展低碳旅遊系統,提升整體遊憩經驗之趣味。連結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中心,共同展示宗教信仰、茶文化、嘉南平原的景色風光與多樣性生態。

106年預定啟用的臺灣最長吊橋-「太平雲梯」成為本計畫絕佳的素材。本計畫一方面透過北茶道復興與太平雲梯啟用的加乘效益,強化北茶道生態以及深度旅遊的觀光品牌與自明性,以分散南茶道的遊客,並建構完整生態旅遊網絡。然而如何讓太平雲梯發揮最大永續觀光效益,而不因新聞熱度減緩衰退,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另更進一步帶動整個北嘉義溪口、六腳到東石,形成南北各一條山海戀的觀光軸線,來促進整個嘉義縣的觀光發展,是本計畫的規劃理念與構想與終極目標。

本案推動策略與行動主計畫為:縣道162甲是大阿里山地區茶葉盛產及生態豐富之西北廊道,連接瑞里、太和、豐山、草嶺、來吉、奮起湖等各大風景區,加上預定於106年完工啟用的全台最長吊橋太平雲梯,也提供嘉義縣一處嶄新的國際觀光景點;太平雲梯完工啟用後,勢必成為阿里山風景區西北廊道之強勢景點,為當地帶來龐大的人潮、車潮與商機。為了提升遊憩品質,關鍵行動為建立一套確實可行的接駁轉運機制。本計畫位於阿里山北茶道門戶之重要交通樞紐-梅山市區,作為與太平雲梯對接的西北廊道轉運中心,並規劃多功能轉運站、產業交流中心、遊客中心及促進民間參與之必要商業附屬設施,以具體建構完整轉運及遊客服務系統。次計畫以大林鎮境內有台鐵、國道1號及省道1號,交通便利,連接故宮南院、新港奉天宮及梅山市區等,快速又方便,可成為北嘉義的門戶轉運核心,藉以串連至梅山生活圈。大林鎮內埤塘水圳密佈且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諸羅樹蛙,並有完善的大林自行車道系統,加以規劃營造使其成為農村埤塘生態體驗的最佳場所。另永續發展計畫藉由軟體行銷策略,建置優質的休閒農業環境,強化農業行銷宣傳,豐富旅遊資源並推動特色主題遊程,加值休閒旅遊的發展。另媒合大專院校在學青年於暑期至社區產或社會福利組織工讀體驗,鼓勵青年團體走向農、漁村及原住民部落等地區,發揮創意與活力,促進社區活化及永續發展。

本計畫經濟效益評估依據最新社經資料調整更新,計畫淨現值為163,295萬元,內生報酬率為23.2%,益本比為2.89,顯示本計畫具有高度經濟可行性,對於大嘉義地區觀光發展成效相當卓著,惟各項子計畫要能積極辦理,俾使整體發展相輔相成,提高本計畫之推動之價值。

本計畫藉由預期成效與願景來吸引不同的客群。透過路線的規劃與接駁轉運功能,以梅山市區轉運站為契機,營造阿里山小梅驛站,整合臺三明珠動線連結北茶道至太平雲梯再進入阿里山風景區的觀光動線,發展屬於北茶道的觀光行為。然後延伸至民雄銜接嘉義市區與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園區,形成大阿里山人文生態旅遊之環狀路線。



⊙跨域整合18【嘉義縣】故宮南院嘉義田園城鄉計畫(102年度)

 

 
 

 
 

 
 
107-03-20故宮南院嘉義田園城鄉計畫





2016-07-29

為迎接故宮南院開館百萬觀光人潮,本案將利用嘉義西側各鄉鎮資源,統整後依「田園城市」為發展概念,導入整體計畫,創造出「故宮南院、嘉義高鐵、嘉義縣治中心」共構主核心。並把鄰近相關都市中心,納為次核心發展。結合各景點與魅力社區,打造一個田園城市模型,以求「三生均衡發展與共榮」之目標。承繼嘉義縣「田園城市」及3C(eco-citycreative-citysmart-city)城市理念,結合故宮南院獨特性,打造迎接故宮南院百萬遊客的計畫布局。本計畫區未來將以五大主軸為推動策略與行動計畫,包括觀光遊憩整合系統、綠色交通系統整合、建構田園城市基盤(生態)、營造低碳社區(生活)與產業加值(產業)等,並由五大主軸發展衍生出各主軸之行動策略計畫,共同打造出故宮南院嘉義田園城鄉。本案預期成效與願景包括業者輔導、經濟發展、節能減碳、空間改造、跨域整合等五大部分,敘述如下:

(一)業者輔導預計輔導業者達200家,包括餐飲、住宿、商家等不同產業類別的輔導協助,期望透過故宮南院的進駐能同步帶領周邊地方產業的發展。

(二)經濟發展透過故宮南院所帶來的百萬遊客量,預估將帶來15.45億元觀光產值。相關服務業將帶動相關產業之發展,其經濟效益乘數約1.8~2.4。在此以保守1.8倍計算,則將帶來總體經濟效益為:15.45*1.8=27.81億元。依勞動人口每年平均產值為137.5萬元計算,27.81億元產值,相當於2,202人的就業人口產值。

(三)節能減碳透過接駁巴士、觀光巴士、自行車租賃等綠色交通運具的建置,預估前四年將能達到減碳11,747.54噸,等於815株喬木40年固碳量;另透過各計畫的綠化空間的營造,將能達到9,141噸固碳量。

(四)空間改造預計本區未來可增加綠地面積15,235m2、自行車道長度17,345m、人行空間14,356m2等,提供友善人行及自行車環境。

(五)跨域整合

跨產業:本計畫包含農業、工業、服務業、社區產業及多元產業園區等多元產業發展建議,希望透過跨產業的思維,全面帶動經濟發展。

跨運具:藉由公共運輸運具、私人運具、糖鐵、步行及自行車等多元運具的系統網絡建置,能夠滿足各類型使用者的需求,也希望透過大眾綠色運具的建構,能夠逐步減少私人運具的使用,達到永續交通的目標。

跨地域:本計畫除了希望藉由故宮南院帶動周邊地方發展外,亦希望將故宮南院的國際觀光效益推廣至鄰近縣市及鄉鎮,往東能連結至大阿里山遊憩帶、嘉義市遊憩區,往西能由布袋地區連結至澎湖地區,往南則可至台南台江國家公園及濱海遊憩資源等。透過區域交通連結、觀光套票的規劃,能使雲嘉南地區能共同發展。

跨單位:計畫區內因牽涉不同土地開發、產業發展,在計畫推動時將涉及嘉義縣市政府、地方代表、故宮南院、台灣高鐵公司、台糖、客運業者、民間企業等公私部門的協調及合作。透過良好的跨單位平台會議,能夠讓計畫持續順利的推動。

五大推動策略與行動計畫




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跨域整合24【台南市】「築夢之溪」-竹溪親水綠廊營造計畫(102年度)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台灣網>城鎮風貌

 

 
 




2018/03/08

本府水利局推動「築夢之溪」竹溪親水綠廊營造計畫,計畫透過河岸自然緩坡重塑南區竹溪「湖心輪月」的優美景緻及親水河岸,搭配緩坡上方的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等多樣的休憩、運動空間,讓周邊居民及外地遊客可在此散步、乘涼、休憩及健身,營造都市親水遊憩空間,創造悠活的景觀新風貌。

水利局說明,本計畫於規劃期間,因體育處表示園區內樹種繁多、景觀稍嫌雜亂,致使難以管理及撫育,且部份樹木遭受病蟲害及樹勢不佳,容易因颱風來襲造成傾倒,影響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經顧問公司專業規劃、民間護樹團體建議及配合空間意象考慮,在兼顧工程進行與生態保育原則下,已將全區樹種作完整調查與建檔,並將區內老樹重新配置至適合的位置以利其生長,而有病蟲害及樹勢不佳之樹木將予以移除;另規劃原則儘量避開具有原地保留意義之老樹,惟位於開挖範圍而無法避開者,則依據臺南市的樹木修剪、移植施工要領等規範,擬定嚴謹之移植計畫予以移植,並邀請樹木專家提供寶貴意見及至現場指導,以使工區內珍貴樹種及老樹繼續存活下去。

水利局表示,由於湖心親水空間的營造,將透過局部地形調整,創造出自然草坪緩坡景緻,另考量移植大型喬木以一次定植方式對後續植株復原及生長影響最小,原規劃將體育園區內三角公園開挖範圍之46株大樹(不計入棍棒椰子)一次定植至南區萬年公園及永康河邊春夢公園等用地妥善撫育;茲因地方團體表達期盼將三角公園老樹原地保留於竹溪園區內,經本局再次與顧問公司及施工廠商重新評估於區內移植的可行性,並就技術面克服障礙,重新妥善調整園區植栽配置後,原三角公園上方46株大樹中,將於原地保留15株大樹(含榕樹、茄冬等),並於區內就近移植16株大樹,搭配部分新植開花樹種,以作為該區域主要綠廊與樹蔭,其餘則維持原規劃。

水利局強調,為確保移植苗木能有良好的存活率,考量現地土質、土球保護、既有腹地大小及有限的預算資源下,本移植工程以一次定植為宜,除不影響施工、一次移植可減少樹木搬遷時所造成的傷害,更避免二次移植浪費公帑,可把經費用於後續撫育與養護。竹溪整治工程目前配合樹木生長季節,已逢移植作業適期,將為該區老樹搬新家,工區內之樹木於施工及養護期間本局將要求廠商確實依規範執行,務求存活率良好。





2017/08/03

本府水利局為恢復竹溪自然樣態,使其成為保存人文、自然且提供水域生態體驗之場域,於104年底完成竹溪整體景觀規劃,作為後續細部設計及工程施作的基本藍圖;並於105年底完成右岸步道工程(含懸臂人行棧道及戧台步道),使行人與車輛有更明確之分流及提供安全舒適的人行空間,並加強綠化及更新護欄等安全設施,進一步營造出竹溪右岸水與綠共生的友善環境;賡續於106年至107年為竹溪第一期水岸園區計畫:含竹溪法華橋至竹溪橋之污水截流、水質淨化與兩岸景觀改造,計畫同時提升竹溪流域之水質與景觀環境,形塑水岸兩側線型的綠色休閒廊道與都市生活水岸。

水利局表示第一期計畫經費已陸續完成爭取,其主要補助來源為內政部營建署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包含:景觀改善工程之經費獲核定補助1200萬元及水質淨化、截流工程之經費通過核定補助約46,600萬元;相關工程項目包括:主河道整治、河岸景觀改造、人行與自行車道建構、景觀橋及水景設施、植栽綠化、水質淨化場、污水截流設施等工程。本局於今(106)年積極啟動「竹溪流域周邊景觀改善計畫」,其中右岸景觀工程已於10631日開工,主要工作項目為重新整頓閒置空間、改善老舊設施、新闢停車空間等,配合不同的使用者重新構思整體空間配置並加強綠化;水質淨化場工程已於10668日開工,工程重點為將竹溪部分溪水進行淨化後補助回河道,打造全新之清水環境。

水利局說明,本次左岸景觀工程主要為運用減量及復育的生態工法、加強複層植栽;減低沿岸人工化設施、創造綠色緩坡空間;配合護岸空間整理、連結既有之體育公園周邊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置賞景、解說與休憩設施;增加生態綠地及植栽範圍、多樣性生物棲地營造等生態工法,形塑都市藍帶景致的休閒基地,將原本綠帶遮蔽缺乏的體育園區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水域活動空間,提供民眾休閒遊憩之場域。目前左岸工程預計於1068月初決標訂約,且於完成前置作業後即開始施工,預計於10712月完工。

水利局呼籲,第一期計畫主要改善區域(即施工範圍)多集中於體育公園內,經分析水質改善及景觀工程之相關工序、工法與配合介面,初步規劃將兩者同步進行施作,同時執行以減少整體工區之施工期程與影響,另也將妥善規劃施工期間之人行及車行動線,以利民眾仍可持續至體育公園內進行運動及其他休閒活動。本局將持續與民眾進行相關意見之交換,亦積極向民眾說明竹溪景觀之規劃設計,希使民眾了解本案設計及未來願景,盼創造竹溪原本之清淨溪流,增加民眾與水親近之意願且永續經營竹溪整體環境與生態,提供民眾友善且綠意之水岸與休閒遊憩環境,俾再造竹溪水岸風華。

水利局強調,為改善本市水岸環境,將不遺餘力積極辦理水質淨化工程,並營造生態環境,致力推動市府親水大台南旗艦計畫,以達成「不淹水,乾淨水,親近水」之重要目標,期在政府與民間共同的努力下,營造更好的生活品質。






2017/06/01

為持續推動竹溪親水綠廊營造計畫,水利局進一步啟動竹溪水體水質改善工程,利用截流設施全量截流每日57,000噸污水,其中22,000噸之水量進入水質淨化場處理,每日估計可去除0.95公噸的污染物,並將處理後乾淨水體做為整體水岸景觀河道之水源,營造竹溪清淨溪流。所需工程費用經積極爭取中央經費,獲得環保署核定補助16仟萬元,加上市府配合13仟萬元,共計29仟萬元,於今年3月辦理發包,預計6月初開工,明年底主體工程完工。

竹溪親水綠廊營造計畫為本市南區景觀改造的重要中長程計畫,主要規劃目標是重現『竹溪水岸風華』,創造竹溪原本之清淨溪流及提供民眾友善且綠意之水岸環境。水質淨化工程場址位於體育園區末端之橄欖球場北側空地,利用完全無添加化學藥劑之接觸曝氣工法,使水中微生物附著於濾材生長,以降解水中污染物,過程中產生之生物污泥以專管排入鄰近之污水下水道管線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避免未來運轉時對於區內景觀與活動之影響。處理設施多採地下化設置,完成後地面將恢復成草地作為球場練習空地或其他活動使用,且該場址距離最近民宅達300公尺以上,地面機房將選用低噪音設備與雙重結構隔間進行隔音,未來施工以及完成後將不影響民眾現有之居住環境。水質淨化場出流水由法華橋下方景觀銜接點放流回竹溪,作為景觀河道用水及河川基流補助使用,回收水則以動力輸送供園區內景觀澆灌使用。

水利局於規劃設計階段即積極邀請竹溪周邊民眾參與,陸續辦理數場說明會及水質淨化場參訪活動,總計參與人次達550餘人,藉此讓民眾透過活動了解計畫內容並聽取民眾建議。在水質淨化場工程動工前,再行於517日晚間邀集議員及臨近大忠里、大林里、竹溪里及新生里民眾參與開工前說明會,說明水質淨化場工程施作內容並針對民眾關切相關議題進行交流討論,讓更多民眾了解竹溪整治與環境提升之方向。

竹溪流域因人口與都市發展,長期以來受民生污水影響而使民眾無法親近,未來竹溪水質改善後,接續以近自然工法還原河岸,並創造出友善且綠意的環境,盼水清魚現,能永續經營整體竹溪之環境與生態。 




2017/01/11

市府水利局為重新回復竹溪優美形象,延續竹溪改造之發展,積極推動「『築夢之溪』-竹溪親水綠廊營造計畫」,104年底已完成竹溪整體基本設計景觀規劃,作為後續細部設計及工程施作的基本藍圖。於1053月開工的右岸人行棧道工程目前已完工,而右岸整體景觀再造工程,除配合水利局構思未來的水岸景觀,也積極與體育處合作檢討周邊體育園區環境,配合工程一併改善環境。

水利局於105年積極啟動竹溪周邊工程,主動爭取營建署及環保署補助,整體右岸景觀工程設計約8,000萬,其中已獲營建署補助新台幣5,000萬辦理,本工程工期為365日曆天,預計1073月底完工,日前已於1051220日完成工程決標,預計1064月再完成左岸及水淨場工程發包。

本次右岸工程重點為重塑竹溪右岸的水岸空間,重新整頓閒置空間、老舊設施、增設大客車及小客車停車空間提供周邊園區及崇孝塔民眾使用,配合不同的使用者重新構思整體空間配置並加強綠化,進一步營造出竹溪水與綠共生的友善環境。

竹溪為府城深具歷史意義之都會型河川,水岸空間環境與府城生活紋理相互交織,具有都會區河溪發展潛力。然而,在現代化建設下,民生污水直接排入,使原本清澈溪水受污染且「三面光」的混凝土護岸亦影響原有生態環境。長期受民眾關心的竹溪水質問題,水利局已向環保署爭取改善水質的水淨場工程經費,將來於現地進行水質改善削減污染量,並保護河川既有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回復竹溪流域優美景觀與生態環境。

市府水利局期望藉由同步進行竹溪流域的水質改善及景觀綠美化工程,達到污染整治及環境改善目標,重新找回市民記憶中優質的竹溪水岸環境。








 
 
市府水利局為重新回復竹溪優美形象,延續去年竹溪改造計畫之發展,積極推動「『築夢之溪』-竹溪親水綠廊營造計畫」,依據去年底已完成竹溪兩岸水域生態與休閒遊憩景觀工程構念規劃,作為後續設計及工程施作的基本藍圖,於104年底優先投入1687萬,其中營建署補助1250萬辦理竹溪右岸人行空間改造,該項工程已於今年31日正式開工。
 
水利局已於104年底積極啟動竹溪周邊工程,主動爭取營建署補助1250萬,今年113日已完成「竹溪流域周邊景觀改善計畫」工程案發包,工程重點為竹溪右岸的人行空間重塑,改善竹溪沿岸的竹溪街因路幅不足,壓縮人行安全空間。本工程將以增設約280M懸臂人行棧道,範圍自「走得橋」至竹溪寺「鳳凰橋」前,為民眾提供安全舒適的人行空間。此外,竹溪右岸戧台步道,鋪面老舊破損平整度不佳盡乎不堪使用及環境髒亂,本工程也將針對戧台步道重新整理施作約390M步道,並加強綠化及更新護欄等安全設施,進一步營造出竹溪水與綠共生的友善環境。
 
竹溪為府城深具歷史意義之都會型河川,水岸空間環境與府城生活紋理相互交織,具有都會區河溪發展潛力。然而,在現代化建設下,民生污水直接排入,使原本清澈溪水受污染且「三面光」的混凝土護岸亦影響原有生態環境。長期受民眾關心的竹溪水質問題,水利局亦將努力與環保署爭取改善水質的水淨場工程經費,將來於現地進行水質改善削減污染量,並保護河川既有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回復竹溪流域優美景觀與生態環境,市府水利局期望藉由同步進行竹溪流域的水質改善及景觀綠美化工程,達到污染整治及環境改善目標,重新找回市民記憶中優質的竹溪水岸環境。

 








台南市竹溪悠遊綠網計畫-第一期工程


更新日期:2014-01-01



一、計畫緣由:

本市民間休閒風氣蓬勃,台南市「體育公園」的複合機能設計,不僅在重大賽事舉辦期間提供活動場地,在平日亦為府城市民及外來旅客主要的休閒場域。
體育公園內的「竹溪」為台南市唯一的未完全人工填蓋且具歷史人文意象的水文,且位於台南市「翡翠綠環」的南境;其中建於明鄭時期的竹溪禪寺是台灣最古老的佛教寺院,與開元寺、彌陀寺與法華寺同為台南四大古剎,這條被忽略的都市溪流,其兼具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特色,在生態休閒風氣逐漸興盛的當今,實為台南市的重要瑰寶。
本計畫期望由竹溪為中心,運用「延伸」以及「復育」的環保生態工法,加強複層植栽,恢復竹溪自然樣態,且同時配合護岸空間整理,連結既有之體育公園周邊自行車道系統,形塑水岸兩側線型及環狀綠色休閒廊道與都市生活水岸,以營造竹溪兩岸水域生態與休閒遊憩的景觀新風貌。



二、規劃設計:

第一期工程經費約為1500萬,主要施作範圍從忠烈祠側停車場西行健康路左轉竹溪街至走得橋側再繞行體育公園原有車道,以完成環狀綠色休憩廊道。



  1. 公共設施/鄰避設施
    考量日後管理維護問題,相關主要水電新作部份集中化管理設置,以非視覺集點隱蔽地點設置,設施如置於明顯區位且無法移位時,則以複層式植栽綠籬美化。
  2. 夜間照明設施
    依CNS 12112 Z1044 照度標準規定,通路、廣場、公園其照度標準為,地上市街地通路、公園主要場所照度植以5~30lux。燈具設罝以本府SOP燈具並配合空間意象設置。
  3. 自行車道設施
    本案自行車道會與人行混用共道之情況,其自行車道設置時所考量人行步道寬度,在自行車與人行混用空間時,以人行為主,自行車為輔。
  4. 地坪改善
    在整體設計上應以整磚為舖設考量,少切割以維持地坪之美觀與平整度。以生態工法進行地坪舖設,考量地坪透水性。同時一併考量洩水坡度與方向,始完成後平整無蹺曲情況產生,考量材質耐候性與綠建築概念,採用環保仿木舖設。
  5. 植栽改善
    以竹為主題進行環境意象強化,並以多樣性合適的品種栽植,期利用各類竹種植方式與選種來表現園區內分區獨有的意象和風格。
    植栽考量生物棲息環境營造,可提供四時的變化並柔化建築物、美化園區。

規劃理念說明:

  1. 明確展現竹溪水岸休閒空間的自明性與空間意象
  2. 強化既有水域資源,形塑都市藍帶景致的休閒基地
  3. 運用「延伸」及「復育」之生態工法,改善現有崩塌護岸
  4. 加強複層植栽,恢復竹溪之自然樣態
  5. 配合護岸空間整理,連結既有周邊自行車道系統
  6. 運用自然環境融合的手法,規劃設置賞景、解說與休憩設施

三、基地位置:


四、規劃設計圖:


五、第一期工程設計圖:

更多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