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教育部】104年十大自行車經典路線徵選

 
 
 
教育部新聞
 
教育部體育署主辦的十大自行車經典路線徵選活動,在各界熱烈參與之下,第一階段票選活動已經於930日順利結束,而在經過各界專業的實地路勘調查及徵選委員會評分後,104年十大自行車經典路線獲選名單在眾所盼望下熱烈出爐!此外,十大自行車經典路線頒獎典禮將於1031日與交通部觀光局2015自行車節主軸活動之一的登山王挑戰賽頒獎典禮合辦,十分令人期待。
 
本次活動徵選網路投票占總分數的60%;徵選委員評分結果占40%,評分指標為「幸福HAPPY」,包含了「Healthy健康」、「Accessibility親和」、「Participation參與」、「Popularity分享」和「Youth fulness活力」等條件,從6月份起各提案單位的積極準備,到8月至9月份各地民眾的踴躍參與投票,於此同時,實地路勘調查委員亦如火如荼地展開無預警實地騎乘,並回傳當地的影音資訊,再透過來自各界的專業徵選委員評分後,獲選為104年十大自行車經典路線(排序依地理位置自東北起順時針排列)共有十條特色各異,精彩紛呈的經典路線,包含:「宜蘭冬山河自行車道」、「臺東池上大坡池(浮圳環線)暨藍線自行車道」、「屏東大鵬灣環灣自行車道」、「南投集集綠色隧道暨環鎮自行車道」、「日月潭自行車道系統」、「臺中東豐自行車綠廊-后豐鐵馬道」、「新北大漢及新店溪自行車道」、「新北淡水河左岸自行車道」、「東北角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臺北河濱自行車道」!
 
此外,日月潭自行車道系統因網路投票票數穩坐第一的人氣,獲得最佳人氣獎,而各路線分數相近,實在難以取捨,經過委員會再三討論,除了選出6條佳作:「臺東關山環鎮親水自行車道」、「臺東山海鐵馬道環市自行車道」、「高雄愛河及蓮池潭自行車道系統」、「苗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新竹17公里海岸線自行車步道」,以及「新北二重環狀自行車道」外,更要特別頒發最具潛力獎:「嘉義朴子溪自行車道」、特別獎-四季景觀:「臺南後壁白河米蘭蓮花線」與特別獎-無障礙:「臺北河濱自行車道」。
 
加計第二階段委員評分後,「東北角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與「臺北河濱自行車道」擠身十大自行車經典路線的榜單!徵選委員表示,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設施與周邊環境的配合與大眾可及度極高,其整體規劃,包括舊鐵道的轉型、路線導引的完備性等堪為楷模;而臺北河濱自行車道則因為整體服務品質堪稱世界級標準,包括各種補給、廁所、民眾方便性、導覽解說、標誌標線指引以及沿途景致、動線結合,且自行車租借系統等等都考慮周全,十分便利民眾騎乘。
 
本次票選活動自813日起宣傳傳播方式全力動員,不但鼓勵在地鄉親投票,也發動各自行車社團、民間業者共同參與,在短短不到50天的時間,就達成了超過147萬票的成績,感謝全臺灣民眾的熱情參與與支持,也期待大家可以善用假期到全國各地,親身騎乘於經典路線之中,感受到「台灣,用騎得真美!
 
這次的十大自行車經典路線徵選活動,雖是首屆舉辦,但各提案單位的積極態度中完全展現對於自行車環境更加優化、便民的強烈企圖心,不管是民眾的參與,或是自行車運動與旅遊的推動,都將成為正向進步的動力。此一結果正是體育署舉辦本次活動的目的,更期許在未來能持續推動,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親身體驗臺灣之美與自行車友善環境,並擴大影響層面,進而讓台灣成為自行車之島,放眼台灣、立足全世界。
 
 
 
 

⊙院會議案【行政院】內政部「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辦理成效及展望」報告(104年10月29日)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專題網>城鄉網誌
 
 
 
行政院長毛治國今(29)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內政部「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辦理成效及展望」報告後表示,發展智慧城市是我國未來城市建設與城鄉發展的共同願景,從智慧建築個體到智慧社區及智慧城市,包括智慧政府、服務、交通、照護系統、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廢棄物管理、智慧校園等元素的架構已大致發展完成,請相關部會在此架構下,綜整推動與城市建設有關的議題。
 
毛院長指出,智慧綠建築是行政院自99年開始執行的計畫,經過內政部多年持續的推動,已呈現階段性的效果,不僅智慧綠建築的概念令人耳熟能詳,政府建築取得綠建築標章更已高達八成至九成,值得肯定。毛院長強調,未來從智慧綠建築擴張為智慧社區,進而發展智慧城市,是正確的發展方向,請內政部持續努力。
 
內政部表示,「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原先預計達成促進投資新臺幣(以下同)260億元、帶動產值7,493億元、節能減碳約382萬公噸、創造241千個就業機會等效益,但在相關單位及業界共同努力下,自99年起至今年6月底止,各項績效指標項目均已超越計畫目標值,其中促進投資達676億元(目標達成率為259%) 、帶動產值9,376億元 (目標達成率為125%)、節能減碳461萬公噸(目標達成率為120%)、創造297千個就業機會(目標達成率為123%)。
 
內政部指出,該部依據國家政策及參考國際發展,以智慧綠建築為基礎,提出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辦理重點包括智慧綠建築深耕升級及智慧社區創新實證計畫,以期由點而面逐步擴大,邁向優質智慧臺灣的願景,預計將促進投資10億元、帶動產值7,139億元、節能減碳880萬公噸、創造178千個就業機會。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國防部】國家軍事博物館籌建

 
 
 
總統府新聞稿
 
馬英九總統今(24)日上午出席國防部新建「國家軍事博物館」宣告典禮,期許博物館以親民的方式,全面展示我國近代軍事文物史料,讓各界瞭解臺灣人民抵禦外侮的勇氣與決心。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104)年是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週年,許多退休將領及與抗戰歷史有關的民眾皆盼望政府能早日興建抗戰紀念館。然而經過研議,政府認為,紀念館不應單純定位為國軍的博物館,而應擴大範圍,將各項保衛民族國家的歷史一併納入,因此決定成立「國家軍事博物館」。
 
總統以1884年「滬尾大捷」為例指出,儘管該場戰役相當重要,但許多民眾並不清楚相關歷史。因此,他在臺北市長任內,即於紀念臺北建城120週年時,將當年因為抵抗法軍而犧牲的英靈靈位入祀臺北市忠烈祠。此外,許多人也不清楚1895年所發生的「乙未戰爭」始末,因此,更應將這些史實納入「國家軍事博物館」,讓國人瞭解臺灣人民堅苦卓絕、抵抗外侮的勇氣與決心。
 
總統強調,不論是不是軍人,凡是執干戈以衛社稷者,其相關歷史均應被納入「國家軍事博物館」。而海外華僑抗戰歷程,以及包括慰安婦在內與軍事有關的迫害史實,也應規劃納入。
 
談及華僑抗日的貢獻,總統以「南洋機工服務團」為例指出,當時許多馬來西亞華僑到滇緬公路當司機或機械工。政府目前正與相關人士聯繫,預計在下個月邀請當時的成員或其後人來臺接受我國頒贈抗戰勝利章,以表揚華僑青年奮不顧身的精神。
 
總統也分享過去參觀軍事相關博物館的心得。總統說,他於2001年訪問美國亞特蘭大時,曾參觀當地紀念南北戰爭的博物館。該館設計成360度圓形劇場,觀眾坐在中間,四周都是南北戰爭重要戰役的壁畫,現場並陳設戰馬、砲槍等,呈現戰場實景,顛覆了他對博物館的印象,令他深感震撼。
 
總統指出,我國「國家軍事博物館」預計以8年時間,打造一座10層樓高,總面積達15,000餘坪規模的建築,全面展示我國近代的軍事文物史料。在設計上,也將朝向更為親民的目標邁進,希望讓這座博物館能與人民的生活結合在一起。
 
總統也期許博物館完工後,能吸引附近參觀國立故宮博物院及國民革命忠烈祠的旅客,讓他們進一步瞭解我國人民如何抵禦外侮,展現主體性。
 
包括總統府資政劉兆玄與胡為真、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行政院長毛治國、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高華柱、國防部長高廣圻及參謀總長嚴德發等人均出席是場典禮。
 
 
 
國防部新聞稿
 
國防部今(24)日上午舉辦新建「國家軍事博物館」宣告典禮,總統馬英九先生親臨主持。「國家軍事博物館」預計以8年時間,打造10層樓高,總面積達15,000餘坪的建築,全方位展示自明末迄今軍事文物史料,內容包含臺灣先民齊心抵禦外侮的歷史、國父及建國先烈奔走革命的歷程、國軍保家衛國的戰史等歷史文物史料,並將現代化國軍、全民國防、災害防救、眷村文化等文物納入,發揮博物館的教育與文化功能。
 
另別館樓高6樓,規劃參觀者飲食、休憩運動空間,並供民眾運動場域,使國家軍事博物館與社區相結合,發揮博物館公共服務與公益功能。
 
為發揮博物館專業功能,「國家軍事博物館」建案啟動後,將集思廣益,擴大專業諮詢範圍,不僅汲取國內、外軍事博物館、文物館的籌建經驗;在軟、硬體規劃方面,實地瞭解國內、外著名具代表性的博物館,使未來「國家軍事博物館」與世界各國軍事博物館能相輝映,成為21世紀現代化展館。
 
國防部指出,「國家軍事博物館」完工後,將與圓山飯店、忠烈祠、七海文化園區及故宮博物院等,構連成歷史文化觀光帶,為我國帶來更多的文化、社會、教育與經濟各方面的正面效益。
 
 
 
(軍聞社記者蔡宗恆臺北20日電)
 
「國家軍事博物館籌建」專案辦公室揭牌典禮,今日上午在國防部博愛營區舉行,常務次長王信龍中將期勉專案同仁發揮密切協調合作效能,如期、如質完成任務,為國軍建軍里程碑共同努力,締造新史頁。
 
王信龍致詞時,首先對政務辦公室在一年多的時間,整合部內各單位,積極協調行政院、財政部及國發會等相關部會共同推動建案,對於同仁的用心與努力,表示肯定。
 
王信龍指出,自去(103)年接獲籌建「國家軍事博物館」指示後,即召開籌備會議,邀請多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與諮詢委員,在建案規劃階段提供許多建議。行政院也於今年713日核定建案,代表「國家軍事博物館」籌建作業,已正式邁入啟動階段。
 
王信龍期勉執行專案的人員,確依政策指導,朝「先軟體、後硬體」方向,將臺灣抵禦外侮相關歷史納入陳展元素,並積極管辦各重要節點,以整體管理概念,確保任務完成。
 
王信龍強調,博物館經營並非一般展示場,需要有博物館專業,所有參與籌建人員都要接受專業訓練,才能無縫接軌營運;同時,也要汲取國內、外博物館籌建與營運經驗,有系統整理籌建所面臨的挑戰,進而呈現國家軍事博物館最高水準與風貌。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院會議案【行政院】文化部「臺灣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挑戰與轉機」報告(104年10月22日)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專題網>城鄉網誌



104-10-22
 
行政院長毛治國今(22)日在行政院會聽取文化部「臺灣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挑戰與轉機」報告後表示,博物館是匯聚人類文明與知識結晶的重要場域,文化部以文化傳承及弱勢平權做為未來發展重點,並以典藏研究為體,科學技術為用,不僅符合國際趨勢,也確實回應當前社會需要。
 
毛院長指出,為了推動我國公、私立博物館朝向專業化及國際化經營發展,政府已制定「博物館法」,並於今年71日公布施行,請文化部積極研訂各項子法,並加強與各界溝通,希望在年底前完成相關法規公告。毛院長並肯定文化部積極進行博物館方面的國際交流,讓全世界更瞭解臺灣。
 
文化部表示,「博物館法」立法後,除了使公立博物館增加人事任用與經費運用的彈性,在會計制度因營運需要得設置作業基金,另也使私立博物館可於法有據經營,獲得政府主管機關的資源挹注,取得立案身份後得適用相關租稅優惠,促進博物館的循序茁壯。該部正進行6項相關子法的研擬,以落實博物館公共性、公益性及專業性等特性,協助博物館健全發展。此外,為因應人口老化及落實文化平權,該部也為身心障礙觀眾設計專門的展覽、教育活動,或培育人才為失智症患者及照護者提供藝術治療的導覽服務。
 
在國際交流方面,文化部指出,去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4個委員會在臺召開,該部向與會國際友人說明我國「博物館法」立法精神,讓其留下深刻印象,今年我國並第一次應邀以理事身份參加由136個國家所組成的「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 30屆聯大會常會。另今年也有兩個國際年會,包括「文化遺產檔案國際科學委員會」(CIPA)及「自然史博物館委員會」(NATHIST)在臺召開,且我國也發表「臺北宣言」,均將列入聯合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