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專題網>城鄉網誌
1995年至1998年是台北市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城市建設和政治上都有重大事件發生。
以下是這個時期台北市城市發展的幾個重要里程碑:
交通建設與都市規劃
捷運系統持續擴展: 雖然台北捷運的首條路線(木柵線)在1996年3月才正式通車,但在1995年至1998年間,台北捷運路網的建設與試營運持續進行,為台北市的交通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也影響了沿線地區的都市發展。
信義計畫區的發展: 1995年7月,市政府宣布了「信義計畫區國際金融中心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為信義區的發展奠定新的基石,使其逐漸成為台北市的新行政、商業與金融中心。這個階段為後來台北101等重大建設的興建打下了基礎。
都市更新的推動: 1994年3月,「台北市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正式成立並設立都市更新基金,顯示市政府開始積極規劃和推動都市更新,以改善老舊市區的環境。這項工作在後續幾年持續進行。
政治與社會發展
首次民選市長: 1994年底,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首任民選市長(任期為1994-1998年),這標誌著台北市地方政治進入新階段,其任內推動多項公共建設與社會改革。這個時期市長的決策對城市發展產生了直接影響。
民主化進程: 1996年,台灣舉行了首次總統直選,雖然這是全國性的事件,但台北作為首都,是重要的政治與社會活動中心,這對城市的氛圍和國際地位都有重要意義。
總結來說,1995年至1998年的台北市是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在硬體建設上,捷運與信義計畫區是主要焦點;在軟體發展上,民選市長的領導與民主化的深入,形塑了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FORMOSARACE:【台北市】城鄉發展索驥(2011~2014)
FORMOSARACE:【台北市】城鄉發展索驥(2007~2010)
FORMOSARACE:【台北市】城鄉發展索驥(2003~2006)
FORMOSARACE:【台北市】城鄉發展索驥(1999~2002)
FORMOSARACE:【台北市】城鄉發展索驥(1995~1998)
臺北市政府是臺北市的行政機關,成立於民國34年10月。56年7月1日改制為院轄市,市長原為官派,至83年12月25日改為民選市長。
臺北市政府是臺北市的行政機關,成立於民國34年10月。56年7月1日改制為院轄市,市長原為官派,至83年12月25日改為民選市長。
1994年7月29日公布《直轄市自治法》,將院轄市更名為直轄市,同時規定直轄市市長由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
臺北市民選市長
第 1 屆 陳水扁
第 2、3 屆 馬英九
第 4、5 屆 郝龍斌
第 6、7 屆 柯文哲
第 8 屆 蔣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