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委員會 113年度本會施政績效報告公告 114-03-28
壹、前言
貳、機關 110 至 113 年度預算及人力
參、年度目標及策略推動成果與未來精進方向
一、前 瞻 視 野,擘劃國家未來發展方向
二、創 新 思 維,打造全球經濟關鍵角色
三、匯 聚 人 才,開創新世代國際競爭力
四、精 進 治 理,落實區域永續均衡發展
五、開 放 政 府,全方位提升施政效透明度
肆、施政績效成果亮點
一、淨零公正轉型
二、雙語政策
三、中東歐專案
四、國家發展計畫(114-117年)
五、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已盤點潛在案源逾50案,規模超過1,800億元
六、按月發布景氣概況,作為各界總體景氣指引
七、協調推動2050淨零轉型及永續發展目標
八、統籌部會完成五大信賴產業方案規劃
九、推動新創生態蓬勃發展
十、協調部會推動完成多項數位政策法規調適議題
十一、推動法規鬆綁及協調本外國商會白皮書建言
十二、強化公民參與、提升施政透明度
十三、協調部會推動多元育才措施,提升國家人才競爭力
十四、推動全球攬才及留才,促進我國產業轉型升級
十五、完成人口推估報告及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供各界瀏覽參考
十六、改善地方發展體質,支持地方產業發展,確保地方創生發展及花東離島成長之動能
十七、推動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落實均衡台灣之目標
十八、推動區域治理示範及推廣
十九、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2021-2024)
二十、經由公眾諮商及 NGO 合作活動,提供不利處境群體參與管道,並探知其受影響程度
二十一、整體公建執行量能創新高,完成多項重大公共建設
二十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達成率96.46%
二十三、行政院列管重要計畫執行成果及智慧管理系統,整體執行數創歷史新高
二十四、中興新村建設優化與創生發展成果
二十五、打造科技賦能國家檔案館,完整典存國家記憶,提升行政效率與專業
伍、整體風險管理(含內部控制)推動情形
。。。。。。。。。。。。。。。。。。。。。。。。。。。。。。。。。。。。。。。。。。。
壹、前言
本會肩負國家發展之規劃、協調、審議、資源分配業務等工作,為行政院重要政策規劃機關,致力在國家永續發展的基礎上,推升臺灣整體國力。面對疫後全球經濟穩定回升、地緣政治變化、供應鏈重組、數位及淨零雙轉型等新契機與新挑戰,本會將持續秉持創新思維與前瞻視野,兼顧經濟、環境永續與社會公義等面向,積極規劃國家未來發展方向,打造全球經濟關鍵角色,並強化新世代國際競爭力。
貳、機關 110 至 113 年度預算及人力
一、近 4 年預、決算趨勢(單位:萬元)
預決算單位:百萬元
項目
|
預決算
|
110
|
111
|
112
|
113
|
合計
|
預算
|
9,439
|
10,582
|
12,876
|
13,212
|
決算
|
9,934
|
11,276
|
11,161
|
16,192
|
執行率 (%)
|
105.24%
|
106.56%
|
86.68%
|
122.56%
|
普通基金(總預算)
|
預算
|
2,483
|
2,513
|
2,728
|
3,058
|
決算
|
2,423
|
2,456
|
2,675
|
2,989
|
執行率 (%)
|
97.58%
|
97.73%
|
98.06%
|
97.74%
|
普通基金(特別預算)
|
預算
|
844
|
937
|
1,324
|
1,497
|
決算
|
431
|
1,152
|
725
|
1,399
|
執行率 (%)
|
51.07%
|
122.95%
|
54.76%
|
93.45%
|
特種基金
|
預算
|
6,112
|
7,132
|
8,824
|
8,657
|
決算
|
7,080
|
7,668
|
7,761
|
11,804
|
執行率 (%)
|
115.84%
|
107.52%
|
87.95%
|
136.35%
|
|
|
|
|
|
|
|
註1:上述普通基金(總預算),為免與特種基金重複列計,不包括國庫撥補特種基金數額,即110年度預決算數,不包含國庫撥補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255億8,215萬元,112及113年度預決算數,不包含國庫撥補離島建 設基金預算數8億4,600萬元、8億6,580萬元;決算數8億4,400萬元、8億6,580萬元。
註2:上述普通基金(總預算)111年度預決算數,包含移撥數位發展部預算數5億2,770萬元、決算數5億1,214萬元。
註3:上述普通基金(特別預算)111年度預決算數,包含移撥數位發展部預算數4,000萬元、決算數4,000萬元。
註4:上述特種基金包含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離島建設基金、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及促進轉型正義基金。其中促進轉型正義基金,係本會所屬檔案管理局自111年度起承接促轉業務,故自該年度起列計。
二、預、決算差異說明
(一)公務預算:113年度決算數較預算數減少6,986萬4千元,主要係人員遴補作業時程及員額控管;各單位依業務實需執行,經費賸餘所致。
(二)特別預算: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112年1月1日至113年12月31日)決算數較預算數減少6億9,722萬元,主要係雙語政策成立行政法人經費經立法院決議需俟行政法人完成法制化作業後始可動支,因法案尚未立法通過,相關經費無法支用所致。
(三)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113年度決算總支出較預算數增加16億6,177萬元,主要係採企業會計準則認列之投資損失較預期增加所致。
(四)離島建設基金:113年度決算總支出較預算數減少2億964萬元,主要係離島地區永續發展相關計畫申請核定之補助計畫金額未如預期所致。
(五)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113年度決算總支出較預算數增加16億9,910萬2千元,主要係因應 0403花蓮地震行政院核准增列相關補助計畫經費所致。
(六)促進轉型正義基金:113年度決算總支出較預算數減少306萬元,主要係已移轉國有之不當黨產不動產相關管理支出,依業務實需執行,經費賸餘所致。三、機關實際員額
參、年度目標及策略推動成果與未來精進方向 *參見網誌分項
肆、施政績效成果亮點
一、淨零公正轉型
(一) 持續厚植淨零公正轉型政策推動基礎:強化淨零公正轉型之經社影響量化評估、輔導與補償機制及區域治理案例分析等研究量能等3案研究案。
(二) 擴大與公務部門協作推動淨零公正轉型:與公務部門合作推動淨零公正轉型相關計畫共計13案,針對受衝擊影響區域進行調查研究、產業輔導、相關教育研習及相關活動等,例如「研習培訓 及資源循環零廢棄產業輔導計畫」(臺南市政府)、「紅烏龍產業淨零公正轉型輔導」(臺東縣政 府)、「受 CBAM 衝擊產業、勞動及區域影響調研輔導計畫」(高雄市政府)相關活動。
二、雙語政策
(一) 偕同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共同辦理雙語計畫:本會推動「公共服務及活動融入雙語元素計畫」,共與8中央部會及19縣市政府合作辦理86案,已投入經費新臺幣1億9,832萬元,型式包含提升第 一線雙語服務、培訓雙語人力、景點、醫療院所、館舍雙語化、辦理國際研討會、製作雙語教材、辦理雙語活動等,共同營造雙語友善環境,合計逾242萬人次參與,培訓雙語人力共4,933人。
(二) 鼓勵民間發揮創新雙語能量:以公私協力方式,促進民間參與雙語政策,辦理雙語人才培育補助計畫,迄今已核定補助19案,核定補助共計新臺幣6,696萬6,500元,涵蓋 AI 應用、雙語示範場域、技職教育及均衡發展等領域;未來將主動邀集計程車、超商/超市、夜市、展會及醫院等重點場域參與,共同打造英語使用環境強化雙語服務,提升外籍人士生活便利性,增進臺灣國際化形象。
(三) 強化國人學習英語風氣: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TTC)開發說寫 AI 自動評分機制及建置全民英檢聽、說、讀、寫 AI 數位診斷回饋服務平臺,社會大眾可逕註冊後,檢核自身英文能力。
三、中東歐專案
(一) 本會擔任「中東歐融資基金審議委員會」幕僚,113年共完成5場審議會議(第7次至第11次),並針對加強媒合績效召開專案會議,就駐外館處轉介案件至輸銀後,婉拒融資之案件進行討論,研議出精進作法,成功讓112年審議通過融資案件成長至10案,較112年成長2倍,並超越111- 112年總案件數。
(二) 113年籌組歐洲經貿考察團赴立陶宛、捷克,與當地獲中東歐投融資基金投資的新創業者交流,並尋求在半導體、雷射、金融科技、新創等領域上未來更多的合作可能。
四、國家發展計畫(114-117年)
(一) 配合總統任期,依據總統治國理念及院長施政重點,每四年編擬中程(4年)國家發展計畫,研訂國家發展目標及政策重點,作為政府施政藍圖,引導國家整體資源有效配置。
(二) 國發計畫(114至117年)訂定經濟成長率、每人 GDP、失業率及物價指數等總體經濟目標,以及重要經社環指標,並納入「國家希望工程」八大施政目標,作為政府施政努力方向。
(三) 國發計畫已於114年1月奉行政院核定、同年2月分行各機關推動辦理。
五、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已盤點潛在案源逾50案,規模超過1,800億元
(一) 方案業於113年12月奉院核定,並召開院級促參推進第1次專案會議,盤點政府新興計畫提案、民間提案及促參重點潛在案源逾50案,計畫規模逾1,800億元。
(二) 保險業者投資公建型 PE、VC 之風險係數於113年9月及12月分別公告調降,已函釋節能服務業、儲能產業等具公共建設屬性之策略性產業,保險業投資限額可提高至45%;另成立資本市場服 務團,協助公共建設證券化及永續發展債券發行評估,已盤點包括社會住宅、機場航廈、大學學生宿舍、捷運工程等案源。
六、按月發布景氣概況,作為各界總體景氣指引
(一) 每月發布景氣指標及燈號:113年累計查閱景氣新聞稿與景氣指標查詢網站之網路瀏覽量超過 143萬人次,深獲各界重視與媒體大篇幅報導,並廣為各機構納入經濟預測資料。113年度發行
12冊「臺灣景氣指標月刊」電子刊物,下載人數逾9千人。
(二) 完成景氣指標及燈號檢討修訂:本會自111年8月啟動景氣指標及燈號修正作業,經廣泛測試逾 150項數據、召開專家學者會議,以及12個月試編,於113年3月4日正式啟用新版景氣指標及燈 號,除有效改善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鈍化情形,及時反映景氣循環變化,且與景氣相關性提升。
七、協調推動2050淨零轉型及永續發展目標
(一) 推動2050淨零轉型:與相關部會共同提出「臺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由上而下聚焦「減碳旗艦計畫」,由下而上提出「部門自主減碳計畫」,並搭配六大創新機制,完備財務及法規配套規劃,加大減碳力道。
(二)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執行情況良好:113年完成112年度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檢討報告及四年階段性報告,推動進度符合預期者高達85%。
(三) 吸引國際貴賓交流:本會主要參與淨零城市展之「國家淨零政策館」,呈現臺灣整體淨零政策推動策略、階段目標及當前亮點成果;同時辦理淨零城市國際峰會,探討臺灣與全球城市邁向淨零的路徑與解決方案,吸引全球46個國家、112個城市,超過2,000位國際人士與會。
八、統籌部會完成五大信賴產業方案規劃
(一) 本會統籌協調經濟部、數發部、國科會等相關部會共同研商推動五大信賴產業,並以成為全球半導體全供應鏈主導者、成為全球 AI 影響力中心、打造國防產業自主能量及量能、成為全球可信賴安控與資安大國以及強化全域通訊網路韌性為各產業願景,研擬相關策略及措施,並於 113年9月5日陳報行政院院會。
(二) 協調推動「五大信賴產業推動方案」,例如在半導體方面,本會已協調經濟部提出「發展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組成設備及材料國家隊」、「強化 IC 設計研發及拓銷能量」、「開發新世代半導體技術」等推動策略,並以迄117年累計新增產值達新臺幣2.66兆元、創造25萬個高薪就業、材料產值增加3成(528億元)、設備產值倍增(800億元)等為目標,期打造我國半導體安全供應鏈、提升國家安全與韌性。
九、推動新創生態蓬勃發展
國發基金各匡列100億元與相關部會推動 AI、淨零、文創、中小企業等6項主題式投資,並宣布與臺大共同成立校友基金10億元,帶動校園創業風潮。本會亦積極布建海外據點與網絡,除與日本京都大學洽談創投合作、與美國柏克萊大學洽談生醫產業合作外,Startup Island TAIWAN 東京基地及矽谷基地已陸續開幕,並率團參與日本 SusHiTech、新加坡 SWITCH 等國際展會,協助逾500家次新創對接國際資源。在民間及政府共同努力下,新創家數由2023年的7,425家增加為2024年的 9583家。
十、協調部會推動完成多項數位政策法規調適議題
本會擔任「行政院數位政策法制協調專案會議」之幕僚機關,負責協調追蹤各部會推動有關人工智慧、個人資料保護、資料創新與數位應用服務發展等議題。迄113年底相關部會已完成數位法規調適成果共22項,包括:數位發展部於113年1月訂定「數據公益運作指引」及「隱私強化技術應用指引,俾利資料經妥善技術處理後,得以廣泛運用於社會、經濟、環境永續發展,成為推動社會創新之重要動能,增進公益價值及人民福祉;金管會113年6月發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AI)指引」,鼓勵金融機構於風險可控之情境,善用科技以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品質及競爭力。
十一、推動法規鬆綁及協調本外國商會白皮書建言
(一) 法規鬆綁成果
為建立便民效能法制環境,本會自106年協調推動各部會法規鬆綁自主檢視機制並推動法規鬆綁及新創法規調適平臺,各部會法規鬆綁累計已完成2,394項成果(其中113年處理376項)。113年 各部會法規鬆綁重要成果如:經濟部為鼓勵中小企業持續投入創新研發及作價流通智慧財產權,以因應升級轉型挑戰,增訂中小企業組織型態包含有限合夥,並得適用研發投抵租稅優惠;因應保經代公司及銀行之監理已修法強化,金管會同意以檢核取代簽署制度,簡化業者程序及增加其用人彈性;勞動部簡化外國人轉換雇主或工作之登記程序,提升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行政效能及人力運用等。
(二) 協調本外國商會白皮書成果
為優化經商環境,吸引外商持續來臺投資,本會持續協調國內外工商團體建言,113年召開15場次跨部會協調會議(含工作會議及座談會),針對美、歐、日及澳紐等外國商會及工總提出之808項建議,協助商會與相關部會釐清議題爭點,促進溝通。各商會對本會處理白皮書議題協調進展皆予正面肯定,歐洲商會稱許本會於113年建議書議題解決及充分進展之成績,為近年來最佳;113年日本商會評價已解決及充分進展比率達53%。
十二、強化公民參與、提升施政透明度
本會持續透過「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蒐集民眾政策建言及意見,以公私協力方式擴大施政量能,促進公民參與。113年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民眾提點子提案數達2,801件,較112年2,384件增加417件,成長17%。使用者對平臺之整體滿意度達89.6%。
十三、協調部會推動多元育才措施,提升國家人才競爭力
(一) 培育重點產業發展所需人才:協調教育部及相關部會成立大專院校 AI 學程聯盟、建置一站式 AI 訓練課程資訊入口網等方式,113年已培育 AI 應用、半導體、淨零、資安等人才逾8萬人次。
(二) 擴大招收國際生來臺就學:透過開設國際專修部、新型專班、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等多元就學管道吸引國際生來臺修讀學位,113學年達7.9萬人,較112學年新增1.2萬人。
十四、推動全球攬才及留才,促進我國產業轉型升級
(一) 延攬外國專業人才:本會鎖定美國、歐洲、東南亞、印度與紐澳等重點區域,全面推動線上及線下全球精準攬才,且完成研提「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草案,至113年底已延攬外國專業人才計7.1萬人(含就業金卡1.2萬人)。此外,已於臺南等地辦理吸引數位遊牧人才多項活動,並擴大國際宣傳與合作,以延攬數位遊牧人才。
(二) 建構完善留才環境:Talent Taiwan 中心服務超過3,000人次/月,並已增設南部服務據點。同時,持續協調相關部會提供外國人士在臺生活所需服務,已累計設置1,935家雙語分行、72家具外語租屋服務之租賃住宅服務及仲介業者、113學年度開設屏科實中及嘉科實中雙語部各2班,共4班可招收120人。
十五、完成人口推估報告及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供各界瀏覽參考
本會完成「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並製作人口金字塔及扶養比等動態圖檔及懶 人包,置於本會官網供各界瀏覽運用,至114年3月4日,專網瀏覽人次已達24萬7,737人次。此外,本會議協調相關部會完成113至115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俾做為相關政府機關規劃人才培訓、留用及延攬等因應對策之參考。
十六、改善地方發展體質,支持地方產業發展,確保地方創生發展及花東離島成長之動能
(一) 地方創生:113年協助進駐育成村團隊商業合作55案;獎補助青年團隊計132隊,並媒合中華開發資本企業 ESG 資源挹注團隊,協助改善營運體質;另推動177件創生事業,吸引青年留鄉或返鄉327人
(二) 花東建設:依據行政院核定「花東地區永續發展策略計畫」,完成審議113年度花蓮滾動檢討、臺東縣小犬颱風災後各項重建計畫、花蓮地震融資保證專案、破碎石材清運去化計畫、花東振興觀光相關計畫及補助空運民航業者加開北花航班、獎助蘇花海運航線、113至115年度花東基金鄉鎮市公所提案、花東地區原住民族部落聚會所興建計畫及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五期,將審議結果函送行政院核定,共計花蓮縣34項計畫、臺東縣35項計畫,跨花東二縣2項計畫。
(三) 離島建設:完成第六期(112-115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113年度滾動檢討,持續協助各離島 縣政府推動離島基礎、產業、教育、文化、交通、醫療、警政、消防、社福、災防等相關建設,離島建設基金補助計畫113年度共計推動97項計畫,114年度共計核定116項計畫。
十七、推動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落實均衡台灣之目標
(一) 「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規劃內容已於113年12月12日提報「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第3次會議討論通過,經過全面盤點各地方在地特色及資源,規劃北北基宜為「首都圈黃金廊帶」、桃竹苗為「桃竹苗大矽谷」、中彰投雲將推動成為「精密智慧新核心」、嘉南高屏以「大南方新矽谷」推動、宜花東屏南則朝「東部慢活城鄉」發展、金馬澎發展為「低碳樂活離島」等,並將在全國各縣市推動包括軌道、公路、醫療、居住、農業、水資源、文化、觀光等超過140項重要建設。
(二) 配合六大區域產業發展,中央也將攜手地方政府完善周邊九大生活機能生態圈,推動包括供水、供電、居住、教育、醫療、文化、交通旅宿、生活購物及淨零廢棄物等配套措施與基礎建設, 持續帶動更多在地就業機會,提升員工薪資所得,讓國人都能夠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並連帶提高國家的人均 GDP,有效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加速區域平衡發展,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確實達成增就業、提薪資、繁地方的三目標。
十八、推動區域治理示範及推廣
為落實「均衡臺灣,在地希望」政策目標及配合國家希望工程,經盤整國內區域治理議題、國外成功案例,研提具體主題類型案例及推動模式:
(一) 主題型區域治理沙盒:聚焦規劃以綠電發展為主題,擇定「太陽能光電」、「漁電共生」、「微水力發電」及「地熱發電」4類型,透過沙盒實驗方式,就區域治理機制進行示範及推廣。
(二) 公共治理平台:配合當前重大政策,擇定「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及「地方創生廊帶」2項政策,規劃推動區域治理平臺運作機制範例。
1. 「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區域治理之推動,規劃成立區域治理協調平臺運作機制及聯繫窗口。
2. 賡續盤整廊帶地區部會與地方政府資源、地方關係團體與關係人及跨域事項,建立溝通聯繫窗口。
十九、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2021-2024)
(一) 奉行政院110年1月29日核定推動,由相關部會自2021年至2024年5月,偕同相關公民社群共同推動19項開放政府承諾事項。
(二) 19項承諾事項重要成果摘陳如下:
1. 數位發展部協同部會完成開放共493組高應用價值資料集,並修訂資料集詮釋資料標準指引、政府資料開放跨平臺介接指引等,提供統一依據架構與原則,達成跨機關資料交換作業以及資料加值應用。
2.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增太空中心衛星影像等地球環境相關資料集計66組,臺灣AI 雲提供總計超過2,500個虛擬運算主機及2,000片圖形處理器計算資源供各界申請使用。
3. 法務部廉政署協助中央與地方政府就重大工程採購案成立採購廉政平臺共76案,採購總金額計1兆6,614億元。
4. 法務部完成公益揭弊者保護法立法。
5. 中選會建置「全國性公民投票電子連署系統」上線,提升民眾政策參與之便利性與透明度。
二十、經由公眾諮商及 NGO 合作活動,提供不利處境群體參與管道,並探知其受影響程度
(一) 完成31場公眾諮商:
1. 以112年公正轉型議題諮商成果為基礎,邀請多元利害關係人,透過專案報告與交流,凝聚關鍵共識,113年完成18場公眾諮商,精進深化區域發展面向諮詢場次,深入發掘在地多元社會活力,累積朝低碳轉型之社會量能。
2. 針對女性與脆弱族群公正轉型議題5場次工作坊,並就製造、運輸部門企業與勞工權益議題、以及與民生消費的公正轉型議題等,8場次關鍵議題座談,期強化社會對話與溝通,落實公民參與、凝聚轉型共識。
(二) 與12家 NGO(廠商)共同推動淨零公正轉型相關活動:
1. 與12家 NGO(廠商)合作共同推動淨零公正轉型,經由推廣淨零公正轉型之內涵、價值與可行作法相關活動,例如:教育研習、關鍵座談、論壇、協助利害關係人辨識、試行淨零公正轉型創新作法等,以增進社會大眾對淨零公正轉型的認知與認同,回饋戰略修正及執行,因應淨零轉型衝擊。
2. 完成成果分享會,針對12家 NGO 合作活動案成果及政策建議等,進行分享、討論。
二十一、整體公建執行量能創新高,完成多項重大公共建設
(一) 整體公共建設部分:不定期提報本會委員會議,113年度整體公建執行金額7,392億元,執行量能續創近17年新高,並完成多項交通、文化、經濟、水利及衛生福利等民生需求建設,如臺鐵鳳鳴臨時站、桃園會展中心、國道3號大溪交流道南出銜接台66線系統匝道、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連江縣托育資源中心、高雄傳藝園區中山堂、北臺灣郵件作業及營運中心、新竹生醫園區第三生技大樓、翡翠原水管等。
(二) 加強公建預警機制之推動:本會自107年起施行預警機制,加強計畫實地查核工作,6年來納入預警機制計畫之經費達成率呈現逐年成長趨勢,113年並提升至97.06%,高風險及中風險案件占比自23.88%下降至12.5%。此外,並同時帶動整體公共建設計畫經費達成率自107年起達成率皆穩定維持在93%以上。
二十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達成率96.46%
第4期(112年1月至113年12月)特別預算共計2,098.325億元,推動8大類建設、148項個案計畫(公共建設類77項、科技發展類71項)。截至113年12月(112年1月至113年12月),經費達成率為96.46%。
二十三、行政院列管重要計畫執行成果及智慧管理系統,整體執行數創歷史新高
(一) 按季研提本院所屬各機關列管計畫整體執行情形,並提出整體執行建議送行政院院核閱,113年列管計畫1,292項個案計畫,年計畫經費約新臺幣1兆2,976.1億元,經費達成率94.55%,整體執行數1兆2,268.91億元,為歷史新高。
(二) 113年本院管制計畫計35項,年度計畫經費為2,019.76億元,約占總體計畫經費(1兆2,976.1億元)之15.57%,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本會分別管制,並按季將執行概況簽報行政院,針對落後計畫提出改善建議。各項本院管制計畫經本會採取實地機動查證、專家意見諮詢、落實各階段評估等作為後,113年經費達成率94.31%,整體執行數達1,904.90億元,較112年增加執行 152.44億元。
(三) 113年本會及所屬113年度部會管制計畫共9項,全年執行數82億4,162萬元,執行率93.40%,經費達成率近5年最高,執行良好。
(四) 為持續精進計畫管理效能,以計畫全生命週期管理精神,從經費執行、預算配置及計畫進度等角度,規劃計畫智慧管理機制, 113年完成建置「院長指示事項」、「均衡臺灣」、「工程標案」等3項決策支援模組,提供參考。
二十四、中興新村建設優化與創生發展成果
(一) 規劃中興新村聚客計畫,塑造新型態花園城市及繁榮商圈,透過產業廊帶形塑、辦活動、主題市集等亮點,整合遊、食、購等特色,吸引遊客走入中興新村,以人潮帶動商圈活力。規劃辦理中興新村野起來活動、住宿餐飲空間公開標租及新創基地、中興創生產業廊帶、運動經濟產業廊帶等計畫。
(二) 中興新村智慧路燈建置工程:第二期 LED 智慧路燈建置267盞,有效降低用電量約75%,落實節能減碳政策。
(三) 環山路及省府路等路面改善工程:改善行車安全,使用再生瀝青混凝土材料,有效減少碳排量約3.66公噸。
(四) 中興新村多房間職務宿舍優化改善工程:完成第1階段60戶優化改善工程,已提供使用49戶,引進中興新村居住人口至少100人,另11戶提供公開標租,刺激當地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五) 優化梅園及兒童公園:增設共融式遊具、全齡體健設施等,完善公園環境,提高遊園人次每週約2,000人。
(六) 利用現有閒置公有建物做為創生培育場域,113年已完成5棟(原松園3館4館、牌樓前原省民及聯合服務中心、原車鑑會等)建物整修,做為育成村服務中心、進駐基地等,結合專業輔導營運管理打造中部地區地方創生示範場域。
(七) 113年度已累計扶植172組團隊,並維持80組團隊進駐及輔導量能,經育成輔導之團隊,累計有 25組獲得國內43項獎項、6組團隊獲得21項國際獎項及1次國際商業展示;47案完成商業合作、2組團隊獲企業投資。
二十五、打造科技賦能國家檔案館,完整典存國家記憶,提升行政效率與專業
(一) 國家檔案館如期於113年12月完工,並獲113年公共工程金質奬優等,館舍前方道路亦獲新北市政府同意更名為「檔案館路」,顯現國家知識體系重大發展。
(二) 全館為智慧綠建築,具恆溫恆濕、節能安全之國家檔案庫房,典藏容量提升為100公里,滿足未來20年典藏需求。
(三) 供逾3.8萬個公私部門使用全國公文電子交換系統,公文電子交換系統收發量達17,010萬件,可節省郵資約23.8億元。
(四) 開辦我國首次檔案專業認證,完成檔案管理人員認證系統開發及首次測驗,普及全國檔案專業人才。
(五) 導入智能客戶服務,迅速回復機關與民眾問題。
伍、整體風險管理(含內部控制)推動情形
本會及所屬檔案管理局已依「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風險管理及危機處理作業原則」,將風險管理(含內部控制)融入日常作業與決策運作,考量可能影響目標達成之風險,據以擇選合宜可行之策略及設定機關之目標,並透過辨識及評估風險,採取內部控制或其他處理機制,以合理確保達成施政目標。至簽署內部控制聲明書情形,包括「有效」類型 2 個機關(即本會及所屬檔案管理局)。
。。。。。。。。。。。。。。。。。。。。。。。。。。。。。。。。。。。。。。。。。。。
FORMOSARACE:國家發展委員會 113 年度施政績效報告
FORMOSARACE:國家發展委員會 113 年度施政績效報告 1《前瞻視野》
FORMOSARACE:國家發展委員會 113 年度施政績效報告 2《創新思維》
FORMOSARACE:國家發展委員會 113 年度施政績效報告 3《匯聚人才》
FORMOSARACE:國家發展委員會 113 年度施政績效報告 4《精進治理》
FORMOSARACE:國家發展委員會 113 年度施政績效報告 5《開放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