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澄清湖大公園


高雄市政府預計將澄清湖高爾夫球場土地規劃改建為生態大公園。此政策充分展現市府對環境永續與市民健康的高度重視,並獲得多個民間團體的一致肯定,包括公督盟、地球公民協會、高雄市環境教育學會、高雄市永續城鄉發展協會、濕地聯盟、野鳥協會、區域治理協會及北高雄社區大學等。多數團體透過社群平台發聲,呼籲將高爾夫球場從封閉空間轉型為市民共享的綠地,讓澄清湖的自然美景重回市民生活,成為全市的公共資產。

知名社群專頁「高雄好過日」率先分享相關規劃,指出未來的澄清湖生態大公園占地384公頃,將兼具休憩與防洪等多元功能,全面開放供市民使用。其中,低窪區域將設置滯洪設施,預計滯洪量達53萬公噸,不僅有效保存上游坡地逕流水,更大幅提升鳥松區、鳳山區及三民區周邊地區的防洪能力,顯著降低水患風險,讓周邊居民享有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地球公民協會董事長李根政則在臉書表達肯定陳其邁市長收回60公頃的高爾夫球場,規劃為公園綠地,其所在區位將串起金獅湖及檨仔林埤九番埤,成為市民休憩和重要的生物藍綠帶。更縫合起過去高雄縣市未合併前的斷裂式的城市規劃,繼衛武營公園之後,最大的都市公園擴增。

高雄市永續城鄉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東樵與區域治理協會理事長黃益雄共同發起網路連署,指出澄清湖高爾夫球場長期存在違法使用農藥及拖欠租金等問題,對市民飲用水安全構成威脅,並損害公共利益。他們呼籲民眾支持市府依法收回土地,將其轉型為生態保護與環境教育兼備的綠色地標,期待澄清湖成為高雄守護自然與人文的象徵。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吳文彥表示,此次土地轉型計畫不僅是保護市民健康的實質行動,更是實現環境正義的重要一步。針對外界質疑市府是否另有商業開發計劃,工務局局長楊欽富在市議會總質詢中公開澄清,市府絕無將土地轉讓或商業化的計劃,期盼市民理解並支持市府守護公共權益的決心。

目前,民間團體的支持連署活動持續進行中,高雄市政府也呼籲更多市民參與,共同推動澄清湖轉型為結合生態保育、環境教育與休閒功能的世界級生態公園,讓澄清湖成為高雄的文化地景資產與典範,為市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113-11-15。高市府收回高雄高爾夫球場,規劃為澄清湖大公園,供全體市民使用

針對財團法人高雄高爾夫俱樂部公告將於113年11月24日結束高雄高爾夫球場營業,市府工務局表示,後續市府收回球場土地後,將結合既有雙湖公園及澄清湖,打造媲美紐約中央公園的384公頃澄清湖大公園,轉型為結合休憩、生態永續與防洪用途之公園空間,供全體市民使用。

工務局說,市府未來將在球場低窪地區設置滯洪設施,可滯洪量達53萬公噸,有效保留上游坡地逕流水,大幅提升鳥松區本館及大昌路、鳳山區澄清路、赤山地區,和三民區本和里周邊的防洪能力,水利局已經啟動相關規劃。

工務局說,100年高市府繼受前高雄縣政府契約,出租60公頃土地予財團法人高雄高爾夫俱樂部,租約於112年6月底到期。雙方由於協商續約未果,且俱樂部違反租約規定使用農藥,違反飲用水管理條例規定,市府要求限期返還土地。

公園處說,已和水利局著手啟動球場轉型大公園的規劃,除保留歷史紋理,也將串聯球場現址及雙湖公園、澄清湖風景區,打造兼具遊憩、景觀及生態永續的開放空間。在球場地勢較低處,將局部改造並開闢更多滯洪空間,以百年防洪頻率即24小時累積降雨量730毫米的極端降雨情境,有效提升周邊鳥松、鳳山、三民等易淹水地區的防災能力。

工務局說,大公園未來完成之後,將實現防災、生態以及民眾生活品質提升等三贏福祉。尤其澄清湖大公園位於縣市合併後大高雄中心地帶,384公頃大公園將彰顯高雄都市轉型,朝向淨零以及持續打開空間開放市民使用的進步軌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