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3-20)北嘉義兩溪流域門戶觀光亮點整合鏈結計畫
2016-07-29
本計畫目標與內容執行為整合北茶道的生物多樣性,確認北嘉義的獨特性,並融入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產業轉型等議題,擬定未來本計畫區域整體發展策略、產業體驗、低碳轉運等軟硬體發展計畫,發展整體大阿里山之觀光遊憩系統。包括改善北茶道環境與公共建設品質,吸引遊客降低南茶道壓力,拉升阿里山旅遊品質。營造北茶道之人文與生態的深度旅遊路線,發展低碳旅遊系統,提升整體遊憩經驗之趣味。連結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中心,共同展示宗教信仰、茶文化、嘉南平原的景色風光與多樣性生態。
於106年預定啟用的臺灣最長吊橋-「太平雲梯」成為本計畫絕佳的素材。本計畫一方面透過北茶道復興與太平雲梯啟用的加乘效益,強化北茶道生態以及深度旅遊的觀光品牌與自明性,以分散南茶道的遊客,並建構完整生態旅遊網絡。然而如何讓太平雲梯發揮最大永續觀光效益,而不因新聞熱度減緩衰退,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另更進一步帶動整個北嘉義溪口、六腳到東石,形成南北各一條山海戀的觀光軸線,來促進整個嘉義縣的觀光發展,是本計畫的規劃理念與構想與終極目標。
本案推動策略與行動主計畫為:縣道162甲是大阿里山地區茶葉盛產及生態豐富之西北廊道,連接瑞里、太和、豐山、草嶺、來吉、奮起湖等各大風景區,加上預定於106年完工啟用的全台最長吊橋太平雲梯,也提供嘉義縣一處嶄新的國際觀光景點;太平雲梯完工啟用後,勢必成為阿里山風景區西北廊道之強勢景點,為當地帶來龐大的人潮、車潮與商機。為了提升遊憩品質,關鍵行動為建立一套確實可行的接駁轉運機制。本計畫位於阿里山北茶道門戶之重要交通樞紐-梅山市區,作為與太平雲梯對接的西北廊道轉運中心,並規劃多功能轉運站、產業交流中心、遊客中心及促進民間參與之必要商業附屬設施,以具體建構完整轉運及遊客服務系統。次計畫以大林鎮境內有台鐵、國道1號及省道1號,交通便利,連接故宮南院、新港奉天宮及梅山市區等,快速又方便,可成為北嘉義的門戶轉運核心,藉以串連至梅山生活圈。大林鎮內埤塘水圳密佈且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諸羅樹蛙,並有完善的大林自行車道系統,加以規劃營造使其成為農村埤塘生態體驗的最佳場所。另永續發展計畫藉由軟體行銷策略,建置優質的休閒農業環境,強化農業行銷宣傳,豐富旅遊資源並推動特色主題遊程,加值休閒旅遊的發展。另媒合大專院校在學青年於暑期至社區產或社會福利組織工讀體驗,鼓勵青年團體走向農、漁村及原住民部落等地區,發揮創意與活力,促進社區活化及永續發展。
本計畫經濟效益評估依據最新社經資料調整更新,計畫淨現值為163,295萬元,內生報酬率為23.2%,益本比為2.89,顯示本計畫具有高度經濟可行性,對於大嘉義地區觀光發展成效相當卓著,惟各項子計畫要能積極辦理,俾使整體發展相輔相成,提高本計畫之推動之價值。
本計畫藉由預期成效與願景來吸引不同的客群。透過路線的規劃與接駁轉運功能,以梅山市區轉運站為契機,營造阿里山小梅驛站,整合臺三明珠動線連結北茶道至太平雲梯再進入阿里山風景區的觀光動線,發展屬於北茶道的觀光行為。然後延伸至民雄銜接嘉義市區與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園區,形成大阿里山人文生態旅遊之環狀路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