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2日 星期六

濕地保育法。國家濕地保育綱領。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


濕地保育資訊網    https://wetland-tw.tcd.gov.tw/



內政部為避免我國濕地被不當開發,劃設國際級及國家級重要濕地,據以加強保育。經審計部查核發現,該部委託經營管理機制未臻周延,經函請檢討改善,已訂定相關監督考核機制,促進濕地永續發展。

審計部指出,內政部為遂行重要濕地保育工作,依據濕地保育法於104年2月2日公告劃設國際級及國家級重要濕地42處,並委任台江、陽明山、雪霸、墾丁、金門等5個國家公園管理處,或委託辦臺北市政府等13個地方主管機關辦理37處國際級及國家級重要濕地之保育利用計畫規劃、經營管理、違規事件處分及代收罰鍰等作業。

然而,審計部於111年11月查核發現,內政部與18個委任(辦)機關簽訂之協議書,雖要求應每年向該部函報工作辦理及經費收支情形等成果報告,惟多數機關未能落實提報各項工作實際執行情形,或僅附巡查或環境教育照片,或僅附宣導活動或生態教育成果報告等;至於工作報告應列載經費之收支情形,亦有15個機關均未提報,不利該部督促與輔導受委任(辦)機關確實執行濕地管理與維護工作,審計部遂於112年3月函請內政部檢討改善。

審計部表示,經追蹤改善情形,內政部已訂定「內政部委任(辦)重要濕地之規劃、經營管理、審查及處分作業年度工作執行情形成果報告統一格式」,於112年3月21日函各委任(辦)機關遵循,並將其納入後續評鑑項目,以利控管濕地管理維護工作,達成保育及妥善利用之目標,促進濕地永續發展。


2023-02-022/2世界濕地日 臺灣長期投入保育工作不缺席

營建署表示,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臺灣的「濕地保育法」在104年2月2日正式施行至今,濕地保育工作已有具體成效,現已完成34處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包含1處國際級及33處國家級公告作業及核定地方級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10處。同時也持續推動「濕地標章」認證,輔導地方政府將濕地保育、在地生活及農產品相互結合,發展在地特色產業,讓保育工作與綠色經濟並行發展,達到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榮」的政策目標。

持續舉辦「濕地日」活動,提升濕地保育量能

此外,今(112)年1月7日也攜手嘉義縣政府於嘉義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舉辦「2023濕地日-濕地藍碳潛力」活動(以下簡稱濕地日活動),邀請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經濟部水利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國家公園管理處、嘉義縣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辦理,透過有獎徵答、電影放映、導覽解說與濕地抵嘉體驗等內容,並吸引上百名民眾參加,同時也藉此公開活動,表揚長期投入濕地工作的合作夥伴。營建署表示,濕地日活動可讓不同年齡層的民眾都能更加認識濕地保育的重要性。

國際交流不間斷 培育濕地人才

營建署指出,自105年舉辦國際濕地大會後,已與國際濕地保育組織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強化濕地人才培育。近年來雖受到疫情影響,但仍持續透過線上會議形式與國際組織保持密切交流,「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2024海外年會」也預定在臺北召開,相關籌備工作進行中。

營建署表示,去(111)年也與「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ocietyof Wetland Scientists,SWS)」及國內簽署濕地合作協議的六大部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利署、海洋保育署、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及林業試驗所)共同合作辦理「202濕地科研講座(第四屆臺灣濕地種子營)」、「濕地科研講座」及「濕地種子學員培訓工作坊」等系列活動,參與人次逾百人,另截至111年底已培育近55位臺灣濕地種子學員,讓濕地研究與科研相關經驗得以累積與傳承。

營建署最後表示,濕地是地球給予民眾的珍貴自然資源,近期為緩解氣候變遷所帶來影響,目前已確知濕地是可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具有減碳特質,為「藍碳」的重要生態系統之一,並強調濕地保育需要跨領域的專業,如水、土與生物保育等共同投入,才能將保育與實務用運的效益發揮到最大,也歡迎民眾至「濕地保育資訊網」了解更多濕地生態永續與經營管理的相關成果,一同加入守護濕地資源的行列。


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網站   https://wetland-tw.tcd.gov.tw/ 

本站將於112年2月2日更名為「濕地保育資訊網」

本網站原配合「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100-105年)」所設置,配合濕地保育法施行多年,以及為增加網站識別度,將於112年2月2日(世界濕地日)更名為「濕地保育資訊網」,以期提供更豐富之內容,供各界參考。




營建署為響應國際濕地日,並向民眾介紹濕地保育理念,認識濕地標章及有關濕地知識的大小事,特與嘉義縣政府攜手合作,在2023年1月7日(星期六)上午10時15分在嘉義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舉辦「2023濕地日-濕地藍碳潛力」活動。

營建署表示,2023的核心主題為「濕地藍碳潛力」,「碳」能以各種形式存在自然界中,藍碳是指自然界可以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包含濕地、紅樹林、海洋等生態系統,透過減碳能力,能為地球帶來修復的新能量。

因此,濕地日活動選在嘉義也具有特殊意涵,其境內有朴子溪河口、鰲鼓、布袋鹽田、好美寮、八掌溪口與嘉南埤圳等6處國家級重要濕地,面積合計約7,200公頃,幅員廣闊,除具有碳儲存能力外,周邊還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同時也是國際鳥盟(BirdLifeInternational)認定的重要野鳥棲地,也肩負著維持臺灣西半部生態系平衡的關鍵角色。

嘉義縣政府近年致力濕地棲地經營管理有成,改善濕地基礎設施、營造良好棲息環境;培力地方公民志工參與,結合在地學校合作進行生態保育課程活動;結合嘉義在地人文環境特色,致力推廣濕地綠色經濟,其相關成果可作為各界借鏡參考。

規劃濕地體驗、濕地電影院與有獎徵答等多項精采活動

營建署進一步說明,本次活動配合疫後新生活與中央「防疫樂活」指引,規劃一系列包含「濕地抵嘉趣體驗」、「濕地電影院」、「濕地知識王有獎徵答」與「保育講座」等多項活動,現場還有豐富的濕地環境教育攤位,邀請領民眾一同來親近濕地及參加集章活動,完成挑戰後,可到活動服務台換取精美小禮物。活動相關訊請至「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網站」查詢。





台江國家公園為國內第一座濕地型國家公園,並為全國首張濕地標章使用許可認證之單位,具濕地明智利用開創性典範。內政部營建署為呼應國際濕地日、推動濕地保育理念、推廣濕地標章、協助地方發展特色產業,在配合中央COVID-19防疫指引下,本活動預定110年1月30日(星期六)上午10時15分假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戶外廣場)擴大舉辦「2021濕地日」活動。

「濕地標章」推廣介紹

濕地標章係採用四方導角為主體,以水鳥、青蛙及魚類互相交疊分別代表天空、陸地及各種生物的關聯及生命力,並以稻穗代表人在生活、生產層面與濕地依存互動之精神,即「明智利用」濕地。

透過市場機制,擴大社會參與

依「濕地保育法」對生態旅遊、環境教育、農漁產品、文創產業及其他對濕地環境友善的產業核發濕地標章,用以推廣濕地保育及增進地方收益,並讓民眾於消費及遊憩過程中,同步參與生態保育行列。目前內政部核發之有效濕地標章共計3件,分別為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台江濕地學校、友善棲地營造計畫」及臺南市政府「營造官田及下營地區水雉友善環境棲地保育及輔導農田施行友善耕作所生產之稻米、菱角(含加工品)」等,藉由本活動一同行銷推廣,以擴大宣傳效益。

活動精彩多元,敬邀各界共同參與

本次濕地日活動包含各地方辦理國家重要濕地成果發表及表揚大會、濕地電影院、濕地環境教育體驗攤位、台江小市集等,當日活動期間並安排各式環境教育及集章活動,民眾可於完成指定條件後,至活動服務台索取精美小禮物。歡迎各界對濕地充滿熱忱及關心的朋友們,一同踴躍參與!(本活動資訊現已登載「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網站」)


 
 
 



 
營建署新聞
 
依濕地保育法規定,本署於10521日起至10535日止陸續辦理「曾文溪口及四草(國際級)、七股鹽田及鹽水溪口(國家級)、新豐及大坡池(國家級)」等6處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案公開展覽作業,並分別假臺南市政府、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新竹縣新豐鄉公所及臺東縣池上鄉公所舉行說明會。
 
有關公展期間部分民眾質疑未依濕地保育法第10條規定於各村里舉行說明會,查「重要濕地評定變更廢止及民眾參與實施辦法」第10條第1款規定:說明會應於重要濕地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村(里)辦公室、社區活動中心或其他適當地點舉行辦理。本署考量說明會場地空間、所需設備及業務人力,前安排曾文溪口濕地說明會假臺南市政府會議室舉行、七股鹽田濕地說明會假台江國家公園就近舉行。
 
部分民眾質疑義保育利用計畫內容劃為濕地是否造成其它權益上之影響,查上述6處計畫案範圍內主要皆為公有土地,依濕地保育法第21條規定:「重要濕地範圍內之土地得為農業、漁業、鹽業及建物等從來之現況使用。但其使用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者,依其規定處理」,故應無影響渠等既有之情形。至公展期間之相關陳情意見,公展完成後本署將錄案並提報「內政部重要濕地審議小組」充分討論,以利後續保育利用計畫案回映地方實際需求且落實執行。 
【維基百科】國土三法

 

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臺中市】110年度大里區健民國小周邊環境改善計畫


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政策型第一階段核定函及審查表

2021-03-05 

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第一階段核定函及審查表 │ 審查表

。。。。。。。。。。。。。。。。。。。。。。。。。。。。。。。。。。。。。

第一階段


110年度大里區健民國小周邊環境改善計畫

審查意見 

1.提案名稱建議改為「110年度臺中市大里區健民國小周邊環境改善計畫」。

2.退縮之角落廣場可提供休憩停等,但既有喬木不宜槽化,請改善植栽生長條件並能收集地表逕流。

3.校園打開後建議減少硬舖面、設施圍牆、街道傢俱等,並增加綠覆、植栽多樣性與透水條件。

4.校園內開放空間大部分為水泥地、樹木也都被水泥地包圍,建議打掉沒有必要之水泥地。

5.複合功能花台建議重新依現地狀況評估,無地下室影響覆土深度應不需要設花台。

6.本案建議以總經費700萬元辦理,中央補助款560萬元,地方配合款140萬元。

 

中市再獲「建築園冶獎」肯定 社宅、通學步道展城市魅力


擺脫60多年「賤民」困擾 台中健民國小8月改校名囉

2023/03/06【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大里區健民國小已有60多年歷史,但因校名與「賤民」同音,造成師生困擾,校方3年前推動改名,希望以地方舊地名改為「竹仔坑國小」,獲得市府核准,同意從今年8月新學年度起實施。校長張家馨開心說,新校名具有在地認同感,更重要的是,「終於不會再被人拿來開玩笑了!」


中市健民國小通學步道啟用 將角逐「魅力大賞」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2/03/18 14:07〔記者何宗翰/台中報導〕台中市大里區健民國小「竹仔坑之心-人文通學步道」,今天舉行啟用儀式,通學步道連結校園東、西面空間,型塑互利共好的人文環境,讓學校與社區更加緊密結合,將提報營建署角逐「全國魅力大賞」。

「竹仔坑之心-人文通學步道」工程納入「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獲得中央和市府補助700萬元,並由學校配合釋出大量校地後,順利完成,步道計長210公尺,規劃有庭園景觀、曲徑小路,沿途並設置10處文化點,分別介紹竹仔坑社區各項景點,提供學校走讀及社區環境導覽的體驗空間。

校長張家馨表示,健民國小原校門位於東側校前路,與舊社區相互串連,事後遷移至西側練武路,學童需要繞遠途或爬圍牆返回舊社區,十分不便;這項工程是由學校主動規劃申請,和一般由公所、社區提報不大相同,同時退縮校地配合,將提供學校學校師生及社區民眾散步休憩的好去處,也獲得優良工程榮譽。

啟用儀式包括市議員李天生、林碧秀、張滄沂、大里區長鄭正忠、健民里長林進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素鈴等人到場參加。


健民國小人文通學步道成為竹子坑動線中心 - 教育人

2022.03.18 記者李黑魚/報導

台中市大里區健民國小今(18)日舉辦「竹仔坑之心-人文通學步道」啟用儀式,校長張家馨表示,校區前後串接新舊社區,分別代表著眷村的慢人文和工業區的快節奏,東西兩側一直以來受到校園阻隔,社區民眾要買菜、到活動中心或教會多有不便。有感於此,學校決定主動退縮校地,設計出環狀通學步道,讓社區居民也能方便使用,使學校成為地方動線的核心。

 張家馨指出,人文通學步道經費來自「110年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並由內政部營建署、臺中市都發局和學校三方共同協力完工,總工程經費為700萬元,工期前後歷時近1年6個月,校地最大退縮空間約10公尺,最小約2.5公尺,步道總長度約為210公尺。

 最特別的是人文通學步道以學校為地方動線中心,對應竹仔坑社區既有的人文環境指標場域,沿途設置10個文化點,分別是「竹興宮」、「竹仔坑教會」、「台糖租賃宅」、「竹仔坑營區」、「林文察衣冠塚」、「健康國宅」、「社會住宅」、「仁化工業區」、「光正國中」、「番仔寮車頭」等,可做為走讀課程及社區環境導覽的體驗空間。

 儀式現場有許多眷村的阿公阿嬤們來看熱鬧,一邊討論人文通學步道「我可以一次走個兩圈」、「早上就可以去走了」、「之前要到教會要繞很久」。原來是因為原本的通學步道只能容納一台車經過,狹長又細小,導致居民出入通行不便,現在內縮拓寬後,大家都可以來散步,有的人也說「以前都不知道學校這麼漂亮」、「這個校長有在做事」。



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臺中市】110年度霧峰區坑口公園及周邊改善計畫第二期

 

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計畫政策型第二階段及地方創生城鄉風貌營造第一階段核定函及審查表

2021-05-28

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計畫政策型第二階段及地方創生核定函及審查表 │ 1100526 城鎮風貌政策型第二階段審查表(發文版)


第二階段    110年度霧峰區坑口公園及周邊改善計畫第二期


審查意見







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臺中市】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

 

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


園區簡介

臺中地區為國內機械業之重要生產基地,為配合國家推動機械產業技術提升政策、建構與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相輔相成之分工體系,臺中市政府循「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報編開發「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因應地方產業需地急切之情勢,並於94年7月27日完成工業區變更編定、土地取得程序後,立即公告預售生產事業用地,用地甫一推出,搶購一空,用地銷售率達100 %。為縮小地方優勢產業之用地供需差距,強化臺中市工業生產環境,臺中市政府乃再推動「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二期開發計畫」。

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一、二期基地面積為124.79公頃及36.92公頃,區內以提供產業發展用地為主,另配套劃設支援服務、住宅以及完善之公共服務設施,透過主要進出動線及環區綠帶之延伸與串連,以及未來軟體、研發、設計等策略性產業之進駐,將形構整體園區呈雙核心且綠色、生態、永續之空間意象與風格,進而發展成為大肚山科技走廊之創智中樞。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重要開發及招商計畫-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

 

臺中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https://www.tldc.com.tw/main/category.php?cat=125

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會展中心及附屬商業設施
  

台中會展中心【 奧雅納 英國ARUP建築師事務所

https://www.arup.com/zh-tw/projects/taichung-convention-centre


2021-01-01中市精密機械園區標準廠房抽籤 7家業者獲優先承租權
 
2019-10-22台中精密機械產業聚落隱形冠軍  柬埔寨總商會拜會台中交流
 
 
2019-09-24一次可買一整層! 台中精密機械園區標準廠房啟動預售
 
2018-05-21中市精密機械園區LED智慧路燈系統 節能省電降成本
 
2017-06-16智慧機械產業論壇登場 加速智慧技術導入精密機械
 
2017-02-16工研院「智慧化系統技術驗證與示範場域」進駐精密機械園區
 
2016-11-17中市精密機械園區勞工聯合服務中心啟用
 
 
2016-10-12台灣五金展開幕 林市長盼打造台中手工具及精密機械城市
 
2016-08-30半導體產業與精密機械跨業結盟 林市長:發展智慧機械台中已做好準備
 
2016-06-19中市智慧機械優勢強 林市長;航太結合精密機械 提升產業水準
 
2014-09-26精密機械園區門口設立廢棄物清理場? 環保局長:目前依法駁回
 
2014-09-16精密機械園區門口設立廢棄物清理場 蔡副市長:多方考量 審慎審查
 
 
2014-09-02精密機械園區門口設廢棄物處理場 經發局長:不太適合
 
2014-09-02精密機械園區標準廠房預算減少 經發局長:廠房設計更改,整體預算也因此降低
 
2014-05-30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二期產業用地()辦理標售公告
 
2014-05-07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第二種住宅區社區用地 即日起開放廠商申購
 
2014-04-30精密機械園區第二期規劃140個小型工廠用地供中小企業、工廠使用
 
 
2014-04-27精密機械園區歡慶勞動節健走 胡市長:將推合宜住宅 年底前公開預售
 
2014-04-07精密機械園區二期標準廠房委託設計監造招標 歡迎踴躍投標
 
2014-01-10精密機械創新園區會展中心土地改作乙種工業區?經發局長:是增加做為乙種工業用地的選擇
 
2013-10-12精密機械園區二期標竿企業用地二次公告出售 經發局長歡迎踴躍申請
 
2013-06-26「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二期」標竿企業用地開始受理土地申購作業
 
 
2012-03-09精密機械二期土地出售說明會 擠進六百多名爆滿廠商
 
2011-12-12精密機械工業區住宅用地,胡市長表示會以市民權益為優先考量
 
2011-11-01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服務中心先行成立籌備處 市府服務不打折
 
2011-10-27議員質詢精密機械園區15,541坪的社區住宅土地規劃政策
 
2011-10-11經發局進行「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園區開發案」專案報告
 
 
2011-07-07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二期開發,將成為大肚山科技走廊的創智中樞
 
2009-05-12市議會今考察精密機械園區 議員關切園區污水排放
 
2008-09-08市長視察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 預期未來產值可觀
 
2007-10-30精密機械園區內將設置4萬噸配水池
 
2001-09-25機械科技工業園區通過環評 台中市精密機械產業榮景可期
 




水環境改善【臺中市】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

 

東海大學 | TUNGHAI UNIVERSITY


水環境–東大溪 – 東海永續發展辦公室    https://sdgs.thu.edu.tw/campus/site/water/


2021-12-27聖誕大禮點亮東大溪 中市府環境工程暨環教館東海啟用

110年12月25日是聖誕節,也是「東大溪水環境工程暨環境教育館」正式誕生的日子,繼108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市長盧秀燕在開工典禮中與嘉賓及台中市民情定東大溪,如今美夢成真。啟用典禮上由令狐榮達副市長與東海大學王茂駿校長、水利局范世億局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蔡鴻德副署長、李鴻源教授、立委、議員及里長等貴賓一同點亮東大溪,送上這個聖誕大禮。


110-12-25東大溪水環境改善工程完工啟用 公私協力共創水岸新風采

https://enews.epa.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78f22a66-e174-4b9d-b0bf-53ec2b3d59d1

臺中市城市藍帶再添新景點!環保署補助臺中市「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在環保署蔡鴻德副署長、臺中市令狐榮達副市長、東海大學王茂駿校長、李鴻源教授及與會民眾的共同見證下完工啟用,開創東大溪河清水美新風采。

東大溪流經東海夜市商圈及臺中工業區,隨沿岸經濟蓬勃發展,造成河川水質及環境逐漸惡化。為營造生態河道,臺中市政府積極檢討筏子溪水域及周邊地區整體環境規劃,於104年與本署合力推動東大溪第一期整治計畫,為持續改善水質,市府續與環保署合作,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資源挹注,推動東大溪第二期改善計畫,以解決東大溪上游夜市商圈污水問題。本計畫投入總經費新臺幣3億元,新設處理水量達每日8,000公噸之現地礫間氧化曝氣處理設施,並同步更新既有現地水質淨化場每日2,000公噸,另為因應夜市污水高含油量特性,強化前處理設施之除油功能,進流污水經攔污、沉砂、除油等程序後,輸送至地下礫間氧化曝氣處理設施處理,污水經淨化後回放東大溪作為補注河川基流量及周圍水域環境營造使用,預期河川污染指數可由嚴重污染降至輕度污染。

本計畫涵蓋東海大學校區,獲校方大力支持並積極參與規劃設計,齊心協力打造優質水環境教育場域,堪稱為公私協力典範。本工程榮獲110年度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設施類工程優等獎」殊榮。此外,本工程亦獲「110年標竿學習案例-地方機關特優獎」、「廉能透明獎-公共工程廉能透明機制類」優等獎、第29屆「中華建築金石獎」等眾多獎項肯定。

環保署致力於推動水環境改善工作,近年來與臺中市政府合作,補助超過8億元進行水污染源稽查管制、河川巡守、污染緊急應變、污染源總量管制及柳川、綠川、梧棲大排等河川水質改善工程。環保署表示,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先前核定補助臺中市20億元辦理河川整治與水質改善工作,均已全數完工啟用,包含黎明溝、柳川二期、綠川二期、惠來溪、潮洋溪、旱溪及筏子溪等12項水環境改善計畫,今天啟用的東大溪第二期改善工程是臺中市推動水環境改善之重大里程碑,未來在水岸藍帶的環繞之下,將持續帶動整體城市發展,提供市民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東大溪水環境工程兼顧生態 實地走讀與NGO交流

http://www.taichung.gov.tw/1571088/post


東大溪水環境改善工程動土 愛情相思林即將重生

http://www.thu.edu.tw/web/news/news_detail.php?id=2946


東大溪水環境改善計畫動土,打造門戶景觀意象水岸

http://enews.epa.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a9a4a9a2-d844-486c-b97e-e4360792a6fc


東海大學與臺中市府合作設礫間處理場 改善東大溪水環境

http://www.thu.edu.tw/web/news/news_detail.php?id=2576


中市府與東海大學合作設礫間處理場 改善東大溪水環境

http://www.taichung.gov.tw/1241421/post



2023年7月20日 星期四

新故宮-故宮公共化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中程計畫(107-112年)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19)日出席「國立故宮博物院行政大樓及圖書館新建工程上樑典禮」時表示,政府投入超過107億元推動「新故宮-故宮公共化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中程計畫」(新故宮計畫),今日上樑典禮為該計畫締造重要的里程碑,將新建1,500坪行政大樓及500坪圖書館,而行政院也會持續大力支持「新故宮計畫」,相信在故宮蕭宗煌院長的領導下,故宮定能永續經營發展,成為媲美國際水準的一流博物館。

鄭副院長表示,為使故宮邁向公共化,帶動國內觀光旅遊發展,成為臺灣文化新亮點,政府投入超過107億元推動「新故宮計畫」,期程自2018年至2027年。而今日故宮行政大樓及圖書館新建工程的上樑典禮,為「新故宮計畫」締造一個階段性的重要里程碑,未來完工後,將新建1,500坪行政大樓及500坪圖書館,同時也將優化展覽參觀動線等,使故宮真正落實典藏、研究、教育、展覽、觀光及文化等6大功能。

鄭副院長指出,故宮是世界級的博物館,典藏許多歷史悠久的中國文物,保存珍貴的文明記憶,是我國重要且獨具魅力的文化資產,因此政府應善盡維護之責。副院長也肯定故宮近年來力求突破,致力開發許多文創商品,包括翠玉白菜、肉形石及毛公鼎等文創商品,均深獲國內外觀光客的喜愛;此外,故宮也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文化平權活動,舉辦多項跨館際及跨文化的策展及數位展覽等,殊值肯定。

鄭副院長強調,行政院會持續大力支持「新故宮計畫」,相信在故宮蕭宗煌院長的領導下,故宮定能永續經營發展,不斷追求更好的表現,同時透過相關工程建設,擴大展覽空間、豐富典藏資源及設施、友善展覽動線、鼓勵更多文化活動的舉行,成為媲美國際水準的一流博物館。

此行,鄭副院長到場後,首先聽取故宮秘書室營繕科王欣榮科長簡報「新故宮計畫-故宮北部院區整(擴)建計畫」以及觀看工程模型。致詞結束後,由鄭副院長擔任主祭官進行祈福祝禱儀式,上香祈求庇佑樑柱穩固、工程順利圓滿,隨後與故宮蕭宗煌院長、黃永泰副院長等嘉賓共同為福樑安裝金螺栓及簽名,福樑並在鳴炮聲中緩緩上升安裝,完成上樑儀式。


國立故宮博物院> https://www.npm.gov.tw/




FORMOSARACE院會議案【行政院】國立故宮博物院「新故宮-故宮公共化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中程計畫(107年至112年)推動情形」報告(107111日)


107-01-11新故宮計畫規劃情形院會議案

107-01-24新故宮計畫—推動公共化 帶動觀光產業發展



跨入2018佈建新局,今(6)日行政院賴清德院長訪視地方建設行腳嘉義縣,實地視察故宮南院「國寶館」預定地,現場聽取故宮簡報。國立故宮博物院已啟動「新故宮故宮公共化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中程計畫(107-112年)」,預定於南院博物館區20公頃範圍內興建空間面積總計6,849坪的「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故宮表示,未來4年國寶館興建期間,將會同時規劃、進行與嘉義在地文化資源整合及藝術扎根等多項計畫,故宮國寶館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將可全面性帶動地方文化、觀光及產業發展,達到博物館外溢效應,以符合與地方共存共榮的目標。

國立故宮博物院林正儀院長親自簡報,強調國寶館建設計畫是落實國家政策,除了實踐總統對地方的承諾也是回應地方期待,持續發展故宮南院達成南北文化平權。為了追求博物館典藏功能與人才培育使命,並兼顧博物館磁吸與觀光外溢效益,國寶館定位目標為強化文物修復功能與修復人才培育,並增加故宮南院典藏展示空間以期舉辦國際級大型展覽,以及連結亞洲多元文化為宗旨提供主題文物修護暨體驗空間。林院長指出,故宮國寶館「與地方共榮發展」為願景,以繁榮地方、文化扎根、活化展覽、活動整合、資源串聯、扶植文創6大面向為發展策略,將推動南部7館聯盟與南北院聯票、文化觀光景點聯合行銷以及增加展覽可看性和互動性,預期帶來每年200萬人次參觀、百萬學子遊故宮並帶動地方產業等可觀效益。

行政院賴清德院長在「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基地現場聽取簡報後表達肯定,賴院長期許故宮南院規劃設置國寶館應朝特色與主題化,以民眾生活及參觀特性等方向規劃,打造接地氣的全民博物館,吸引更多民眾參觀,期待興建完成後確實達到目標參觀人次。此外,賴院長敦促故宮確實掌控國寶館新建工程規劃、工程品質及執行進度,務求如期如質如實完成。賴院長進一步指示,本計畫須強化在地連結,落實文化平權,持續推動中南部縣市藝術扎根、優化雲嘉南區域文化觀光資源,並搭配地方政府共同串連文化與產業,發揮外溢效果,帶動城市再造,共榮發展。

「故宮南部院區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建設計畫」期程自107年起至112年止,共計6年。國寶館與周邊藝術化工程包括建築主體工程、特殊裝修工程與景觀藝術化工程施作,計畫總經費新臺幣371,000萬元。故宮表示,考量安全管理、文物運送與既有博物館建築物的功能整合,以及園區既有動線串連與戶外空間有效再利用,經評估規劃國寶館基地座落於南院博物館建築物(墨韻樓)的西側空間,規劃面積佔22,641.58平方米。國寶館內部空間規劃包括:文物修復實驗室、文物典藏庫、展示教育空間、國際特展借展廳、委外營運空間等,其中開放式庫房將採可呈現觀賞規劃設計、讓民眾進入參觀,並且規劃不同用途的教育推廣空間,包括達2,406平方米的國際特展借展廳及完善功能的公共服務空間,預定於111年完工啟用。

國立故宮博物院擘劃故宮未來6年發展藍圖,以「新故宮故宮公共化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中程計畫(107-112年)」提報國家公共建設發展計畫,全案總計投入91.3億經費,推動三大分項計畫包括「故宮北部院區整(擴)建計畫」、「故宮南部院區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建設計畫」及「博物館群國際觀光網絡系統建置計畫」,期使打造具公共性的「新故宮」並成為世界級觀光亮點,帶動臺灣觀光產業發展。本案於106126日經行政院核定同意,故宮將以本年度獲4.63億先期經費編列啟動計畫執行。

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為擴大故宮外溢效益、升化故宮國際觀光能量並整備在地觀光質能,本計畫明訂「推動故宮公共化,營造世界級觀光亮點」、「促進臺灣博物館觀光資源整合」及「帶動觀光產業升級與創新」為推動目標,以三大分項計畫為架構主軸,整體由景觀優化、展覽創新、活動整合、交通串連、行銷國際五個面向,具體規劃共19項子計畫內容,預期於113年建設完成後,將創造南北院參觀人數達到800萬人次、門票與文創收入分別成長3.8億及5.6億元、故宮國際及國內參觀者消費產值增至1,347億元。

故宮強調,有鑑於總統宣示政府將當旅遊產業界最有力的後盾,期許傾全國之力推動觀光,並為求實踐總統對故宮南院的政見承諾,積極跟進中央政府新南向政策,因此爭取國家公建計畫經費支持,希望能達到創新故宮價值,建立臺灣以博物館為核心的觀光產業鏈,進而提升臺灣品牌形象,並提供完善資源與服務,讓國際旅客體驗臺灣多元文化,更主動將臺灣文化推介至國際社會等目的。









在張花冠縣長的努力與積極奔走下,前瞻預算中的新故宮計畫共編列107年到112年度預算約91.3億元,而107年的預算4.63億元於昨天終於順利通過。這段期間張花冠縣長不斷私下努力拜託立法院各黨派委員的支持,對此張花冠縣長非常感謝立委們的協助。

張花冠強調,計畫第一年主要辦理項目是南北院整擴建先期計畫,在未來持續的推動下,除了能使北院參觀環境優化外,也規劃在南院建築西側綠地建設「國寶館」,除補足原主館展場空間不足無法舉辦大型國際級大展之外,另強化文物修復功能,也藉由此館周邊景觀藝術工程,串連既有的觀光資源,帶動嘉義縣全面觀光效益。

此外,縣府也規劃在南院北側設置連接蒜頭糖廠的景觀橋,並將此橋命名為 “Double S”。張花冠縣長表示,如同韓國的「7017」,當今國際對公共景觀與工程建設都朝向簡潔俐落且國際貫通的方式命名。此座景觀橋同時連結故宮南院(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以及蒜頭糖廠(Sugar Town),而兩端的據點的英文名稱均以「S」作為字首,此座景觀橋因此被命名為 “Double S”

張花冠縣長最後則強調,來嘉義文化結合觀光旅遊和產業,將具有嘉義特色的文化和國際接軌,不僅翻轉了文化沙漠污名外,更善用文化軟實力讓嘉義站上國際舞台,讓世界看見嘉義。 


收文編號:1060010355
議案編號:1061213071000300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中華民國41年9月起編號)中華民國106年12月20日印發

院總第887號 政府提案第16100號之34



國立故宮博物院函

受文者:立法院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106128
發文字號:台博秘字第1060013428
速別:普通件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普通
附件:如主旨

主旨:檢送本院「新故宮─故宮公共化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中程計畫(107-112年)」備選方案之成本效益分析報告一份,請備查。

說明:

一、依據預算法第34條及「各機關編製107年度單位預算案應行注意辦理事項」第39點規定辦理。

二、本案業於106126日獲行政院核定,爰擬具備選方案之成本效益分析報告送大院備查。

正本:立法院
副本:本院主計室、國會暨公共事務室、秘書室(均含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