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興建工程>
http://nbrp-tp.sinica.edu.tw/
111-03-15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今(15)日出席「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祈福動土典禮,花敬群表示,本工程涉及國家生技園區整體發展,108年經國發會協調,由內政部提報聯外道路興建專案計畫,於109年由行政院同意全額補助總經費16.5億,預計114年3月底完工,未來可有效紓解園區整體營運後的交通負荷,同時做為防汛期間南深橋閘門封閉的替代道路,提供緊急救災避難使用。
花敬群表示,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從96年規劃興建,於107年啟用並開始陸續進駐,為配合研究園區整體營運,未來預計增加2千多名人員進駐,考量園區人員往返忠孝東路七段/興中路(南港捷運站2號出口旁)的交通需求,因此,開闢總長824公尺的聯外道路,同時拓寬研究院路一段130巷既有路寬。
花敬群指出,此聯外道路主體為長716公尺的隧道,打通南港捷運站及研究院路,隧道型式採單孔雙向配置,並規劃設置人行及自行車道,有助提升園區通勤便利性及健全南港區域交通路網。
今日祈福動土典禮出席的貴賓,包括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臺北市長柯文哲、營建署長吳欣修、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扶東,與深耕貢獻地方的民代、基層區里長及市府人員、當地居民共同觀禮。
出席「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動土典禮 柯文哲:將改善中研院對外聯通問題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15)日上午前往南港參加「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動土典禮,柯文哲致詞時表示,為了解決忠孝東路7段與研究院路長年交通問題,改善現況唯一的方法是開闢隧道,新隧道將銜接忠孝東路7段與研究院路1段130巷,中研院對外聯通將會改善很多,未來隧道工程完工後,將可發揮交通移轉功能。
臺北市政府與內政部及中央研究院檢討多年,並經過在地溝通後,選定將隧道起點設置於忠孝東路7段與興中路交叉口,終點設置於究院路1段130巷,並銜接四方溪防汛道路以串接完整路網提供更全面的道路服務。本項計畫由內政部營建署參與補助,預計完工後將提高地區周邊交通容量舒緩緊繃的車流,更重要的是成為四分溪防汛救災替代動線。
柯文哲提到這條隧道特色是內部設有獨立的自行車道及行人空間,兼顧騎乘自行車的舒適安全,是一條人車友善交通廊道。臺北市已經很多年沒有開過隧道,特別要感謝對於隧道工程很有經驗的福清營造。
柯文哲表示,這項工程隧道穿越中南山的隧道長度約716公尺,整體聯外道路長度約824公尺,預計114年3月完工。他也說城市的建設需要一棒接著一棒,該做的就要把它做完。
「串聯生技,風華南港」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開工動土
111-03-16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辦理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已於111年2月25日開工,工程作業正如火如荼的展開,為祝禱工程能圓滿進行,市府於111年3月15日良辰吉時於基地內舉辦工程開工動土祈福典禮,典禮由柯文哲市長親臨主持,並帶領相關人員共同祈求工程圓滿進行,工作人員及機械一切平安順利。
新工處工務科科長蕭志龍表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配合東區門戶計畫,北起忠孝東路七段及興中街路口,以長度約716公尺的隧道穿越中南山,南邊出隧道後接至研究院一段130巷,新闢道路含隧道總長度約為824公尺,完成後可銜接國家生技園區及捷運南港站、南港車站,利用隧道通行將降低往來通車的時程,除了舒緩生技園區交通負荷,也提供了四分溪一條新的防汛救災替代動線。
蕭志龍繼續表示,忠孝東路7段與研究院路為南港舊莊地區、中央研究院及汐止橫科地區往來臺北市東區之主要道路,原本車流量就極為龐大,而生技園區的營運勢必再推升流量,導致道路服務水準下降,而在臺北市政府與內政部、中央研究院評估檢討,並經過在地溝通後,選定以隧道穿越中南山的形式來串聯生技園區與三鐵共構南港車站週邊間的交通,並銜接四方溪防汛道路構架完整路網,提供了更全面的道路服務,完工後除了將提高相關地區交通容量,另外四分溪橫移門因防汛需求關閉時,研究院路將全部封閉,此時舊莊地區即可經由研究院路2段12巷銜接本聯外道路,進而通往市中心,發揮防汛救災及交通疏散功能。此外本工程隧道段設有獨立的自行車道及行人空間,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綠色運輸理念,也讓市民朋友多了一條騎乘自行車的舒適安全路線。
新工處中區工務所主任洪辰儒最後表示,本工程已於111年2月開工,工期1095日曆天,預計於114年3月完工。施工期間考量本工程在忠孝東路7段的工區周邊緊鄰捷運南港站,人車通行頻繁,仍需維持該區域交通正常運行,故工程初期規劃採封閉工區方式進行隧道挖掘作業,並同時維持臨時行人通行空間,俟隧道施工作業完成後,再接續進行道路施工;完工後嶄新的綠色隧道將成為南港區市民朋友的驕傲!
出席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幕典禮 總統:園區啟用形成群聚效應 帶動生醫產業創新發展
總統出席「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幕典禮」
蔡英文總統今(15)日上午出席「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幕典禮」時說明,生技醫藥產業將會是臺灣下一個世代最關鍵的競爭力來源,而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啟用,將形成群聚效應,帶動整體產業的創新發展。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能與大家一起見證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開幕。這是生醫產業的一大步,更是國家科技研發與知識創新的里程碑。
總統提到,就像上週她在國慶演說裡提到的方向,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強化經濟實力,才能是真正的贏家。而強化經濟實力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快速提升科技水準及研發能量,用新的思維帶領產業走向新的機遇。今天,隨著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開幕,我們又把臺灣生醫產業一塊重要的拼圖拼起來了。
總統表示,園區啟用後,跨部會都會共同支持。包括中研院會參與轉譯醫學的應用研發,科技部會支援臨床動物試驗,經濟部扮演鏈結學研和產業的關鍵角色,並且提供生技產品最適化服務,衛福部則在整合過程中擔任新興醫藥產品法規諮詢的角色。
總統強調,政府單位通力合作,就是要以國家的力量,打造出最適合生技新藥、疫苗研發的園區。除了相關部會和支援機構的進駐,園區也將擴大研究服務的功能,藉由創新育成,引導新興生技醫藥公司發芽、茁壯。
總統說,生醫產業上、中、下游的重要核心單位都將集結在這裡,我們有信心,將形成群聚效應,帶動整體產業的創新發展。
總統表示,座落在南港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經由便捷的交通,將會串聯新竹生醫園區,以及北中南各地的企業、臨床及研究機構,成為「國家級生醫產業廊帶鏈」。
總統進一步提及,搭配《科學技術基本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完成修法,新藥研發、產學合作的法規和政策支持都陸續到位。一個軟硬體相互整合,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完整生醫創新生態系,已經越來越清晰了。
總統強調,如同我們推動「5加2產業創新計畫」所設定的目標,「生技醫藥產業,將會是臺灣下一個世代,最關鍵的競爭力來源」。
針對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以及李遠哲前院長、翁啟惠前院長在園區興建過程中付出的努力,總統也特別表達感謝之意。她說,目前人在梵蒂岡拚外交的陳建仁副總統,過去擔任中研院副院長時也是重要的推手,一棒接一棒,帶領工作團隊,接力完成了重要的使命。
最後,總統祝福園區順利啟用,生醫產業卓越的團隊陸續進駐,帶動群聚發展,提高就業機會。
隨後,總統與貴賓共同進行「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啟動儀式,引領臺灣生醫產業向前成長。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科技部長陳良基、衛福部長陳時中、臺北市長柯文哲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107年10月15日
臺灣第一個跨部會機關組成的生技研究園區今(15)日正式開幕!總統蔡英文與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以及近500位產官學研貴賓皆出席開幕典禮。廖俊智表示,未來中研院將在園區內以領先國際的生命科學研究,專注轉譯研發、技術平台服務,以及將尖端的研究成果技術移轉予新創公司。將本院的豐沛研究能量,化為國家進步的重要動力。
開幕前廖俊智院長陪同蔡總統視察園區,蔡總統先於合署辦公室簽名留念,並說「這應該是全臺灣工作場所最好的公務機關」。接續參觀園區核心設施,臺灣第一台國產自製微型電腦斷層掃描儀,以及臺灣解析度最高的小動物活體斷層掃描儀。行至屋頂戶外鳥瞰區,聽取生態滯洪池簡報時,蔡總統也特別注意到遠方有白鷺鷥飛過。最後則至全臺獨一無二、可存放240萬個DNA檢體的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參觀。
蔡總統致詞時表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肩負推動臺灣生技產業發展政策的重責大任。目標為促成生技新藥、新試劑、新疫苗的研發,為國家新一代之研究型園區。未來將與新竹生醫園區串聯,建構完整的國家級生技產業廊鏈。她更期許園區未來能帶動全國生技產業群聚發展、提高就業機會,共同發展成為另一兆元產業。
除感謝各部會、地方政府與眾多關心生態、環保等地方人士給予支持與竭力配合外,蔡總統也肯定廖院長、李遠哲前院長,以及翁啟惠前院長在興建過程中的努力協調,並提及陳建仁副總統在擔任中研院副院長任內亦是園區開發的重要推手。
廖院長表示,中研院自99年起,承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開發計畫,一路走來,感謝各界人士的關心以及工程團隊在興建過程中的努力付出。在營運規劃方面,廖院長強調,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已成立聯合會,由跨部會機關共同管理,其下設置了營運中心及創服育成中心,未來將分別就新藥探索與新創扶植二面向共同往前邁進。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係以研發和知識創新為主軸,以轉譯、創新、育成、國合、永續為五大願景。整合中研院、多所大學、醫學中心研究資源並擴大群聚效應,打造媲美國際的生技園區(例如波士頓、舊金山、聖地牙哥)之發展模式,建立產學合作與資源共享之生技聚落,加速國內新藥研發腳步,且使得周邊產業供應鏈(如高分子材料、醫療器材、檢驗測試分析、分析儀器及臨床與醫療相關產品等)同步受益,得以扭轉突破現今臺灣生技產業瓶頸,進而邁向更國際化的醫藥研發之路。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營運中心副執行長周玉山表示,「最小開發、維護最大生態」是腹地25公頃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開發目標,規劃原則為量體減少、綠地保留、濕地復育、綠廊復育、蓄洪增加、社區友善。全區僅約28%規劃為建築大樓和研究空間,其餘72%腹地為生態保留區和人工溼地復育區,以持續維護原有生態系的完整。此外,園區為臺灣第一個由跨部會機構組成的生技產業推動研發園區,結合深耕於轉譯醫學研究的中研院、衍生加值醫藥研發及商品化服務的經濟部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支援醫藥及醫療器材前臨床測試的科技部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加強法規諮詢輔導與生技開發整合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園區開發計畫於96年12月4日時由總統府轉行政院同意辦理,後續進行國防部搬遷釋地、都市計畫變更、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水土保持計畫及臺北市政府開發許可及都市設計審議。於103年5月、11月分別取得雜項執照及建造執照後,開始進行工程統包工程施工,共興建7棟建築大樓,分階段於106年10月、107年2月取得全部使用執照,所有硬體工程並於107年6月30日全部完成。
中央研究院
A 棟 生醫轉譯中心 B 棟 核心主題中心
C 棟 創服育成中心 D 棟 生物資訊中心
經濟部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E 棟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F 棟 食品藥物管理署
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
G 棟 國家實驗動物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