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0-11。主持行政院文化會報 陳揆:透過跨域整合、創新導入 帶動臺灣文化產業向上發展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11)日主持「行政院文化會報第7次會議」,聽取文化部「2023文化施政推動情形」報告。院長表示,為促進臺灣文化產業發展,文化部這一年來除修正法規外,也積極推動文化成年禮金及振興出版產業發展等措施,並進一步推出「文化黑潮計畫」。為積極培育臺灣本土優秀文化人才,院長請有關部會參考國家培訓運動選手的成功經驗,並鼓勵學童多閱讀以介紹臺灣文化為主體的書籍,做好文化向下扎根工作,同時導引國營事業或民間企業投入及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透過跨域整合,將文化、科技、創新、生活及產業相互連結。
陳院長致詞時,首先感謝本屆委員撥冗出席提出政策建言,與政府共同推動文化事務,關心及推動臺灣的文化發展。院長強調,文化是國家重要的軟實力,也是國家對外的重要名片,可以讓世界看到臺灣,也可以讓臺灣走進全世界。而行政院文化會報的成立,就是為了強化各部會文化事務的橫向聯繫,集合各部會力量共同推動國家文化政策,期盼在本會報建立的平臺機制下,各部會整合資源及合作,並與各民間委員共同集思廣益,讓臺灣文化持續向前邁進、向下扎根,更多元、健全地發展,也讓我國文化產業繼續蓬勃發展。
陳院長指出,過去3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臺灣藝文產業的推動及發展面臨極大挑戰,因此文化部自2020年至2023年共編列約115億元特別預算,包含紓困振興經費約105億元,以及疫後特別預算約10億元,協助藝文工作者及產業在疫情期間度過難關,並在後疫情時代積極推動各項藝文產業的復甦發展,希望進一步將我國藝文產業升級,推向國際。
陳院長表示,文化部這一年來積極突破法規限制,無論是《公共電視法》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皆有重大修正。此外,文化部近期也推動各項讓年輕人、人民有感的措施,包括文化成年禮金,也就是文化幣,以及振興出版產業發展等,他也隨同文化部史哲部長參觀許多相關活動,並看到許多年輕人參與,發揮各式創意,深感這些措施對臺灣文化產業的發展有相當大助益。
陳院長指出,文化部參考歐洲國家青年藝文體驗及消費補助政策,催生出「文化幣」的點數概念,吸引年輕人接觸藝文活動、增加藝文消費,這項政策無論對於培養藝文創作或消費人口,都至關重要。此外,為因應近年來民眾閱讀形式的轉變,國內出版產業面臨巨大發展挑戰,因此文化部也積極從法制面、實務面、創作面等,振興出版產業的發展。展望未來,文化部會更進一步推出「文化黑潮計畫」,行政院將大力支持,期盼該計畫能夠順利推動。
隨後,陳院長聽取文化部報告「2023文化施政推動情形」及意見交流後表示,我國在培訓運動選手方面,已有不錯成果,政府透過設置「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及挹注經費等方式,栽培及協助優秀選手不斷進步,相關部會應參考此一成功經驗,思索如何培育臺灣本土優秀的文化人才,藉由建構完善的平臺,提供人才培育所需的土壤與養分,讓幼苗能夠生長並開花結果。院長也請文化部與教育部透過政策推動,鼓勵學童多閱讀以介紹臺灣文化為主體的書籍,做好文化向下扎根工作。
對於委員提到文化部113年預算在行政院支持之下大幅增加32%,讓文化界非常有感,更期待有機會達到總預算1%的目標;對此,院長回應,行政院責無旁貸。陳院長指出,「跨域整合」已成為現階段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項目之一,除了透過行政院文化會報的召開,整合跨部會力量,激發政府與民間更多對話之外,相關部會亦應積極導引國營事業或民間企業在推動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過程中,投入及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文化、科技、創新、生活及產業相互連結。院長也以他上週六(10月7日)出席「蒜頭糖廠五分車延駛故宮南院站通車典禮」為例指出,旅客搭乘五分車至故宮南院途中,在飽覽沿途景色風光之餘,車上導覽人員亦可協助導覽解說臺灣糖業發展、台糖文化等歷史,讓實體與無形文化資產相互串聯,使旅客獲得豐富的文化饗宴之旅。
110-08-27。蘇揆主持文化會報 著眼出版產業發展與文資修復人才培育
蘇院長致詞時表示,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對於文化相關工作推動非常重視,並從法律、組織、預算等各面向大力投入。針對文化部「建請各部會暨所屬、全國各公共圖書館及學校於圖書採購時,依據文化藝術採購辦法辦理,以扶持出版產業發展,提升購書品質」報告,院長指出,現今國內閱讀及買書風氣下降,衝擊出版業者。去(109)年全國公部門中文圖書採購金額約為12.3億元,占同年全國出版產值190.4億元6.5%,具有相當比例,但目前僅國家圖書館及地方圖書館採最有利標採購書籍,比例約達50%以上,其餘中央單位及大專院校仍採行最低標採購。
蘇院長強調,請中央單位及大專院校規劃比照國家圖書館及地方圖書館,採最有利標採購書籍。另針對購書需求大的大專院校,若採最有利標購買書籍或出版品,政府也可擴大補助預算,使其採購更多書籍,以符合本案提振出版產業的宗旨。政府也應提出更靈活的方式鼓勵閱讀風氣,如五倍券或文化部的「藝FUN券」,可引導民眾採購圖書出版品,使出版產業正向發展。
蘇院長在聽取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修復人才(傳統匠師)培育應用跨部會合作推動說明」報告後指出,政府應實質推動文化資產保存修復人才培育工作、提供資源,讓人才願意投入並且獲得保障,同時也要賦予他們榮譽感。院長指出,此次東京奧運,臺灣選手表現優異,是因政府近年來針對選手各方面需求,持續投入大量客製化資源,並給予選手長期保障,使他們一展長才、為國爭光,後輩也會願意跟進,因此相關單位可參考奧運選手培育模式,培養文化資產保存修復人才。
蘇院長指出,當前國人對文化資產保存意識逐漸提升,從民國100年至110年近10年間,指定登錄的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及文化景觀等數量,已從1,700多處增加到2,700多處,顯示文化資產領域是極有潛力的產業,請經濟部協助文化部,從產業、人才面向思考並協助推動。
蘇院長表示,傳統修復技術早期多為師徒制,為提攜後進並使專門領域在此制度下傳承和延續,政府應提供長久資源與保障,並提升他們的榮譽感,請教育部從教育體系思考及推動。
蘇院長強調,文化發展工作與各部會皆相關,政府有責任編列預算投入資源,加速傳統匠師人才培育及媒合應用,並賦予他們榮譽感,請文化部及相關部會依此方向導引和盤整,並找出方法,希望文化資產能在這一代保存及修復得更好,讓人才得以延續,使其有好將來。
蘇院長今也特別感謝所有委員在文化發展盡心盡力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