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愛鄉網>行動參與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08 11:22:46) 新竹市「114年度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持續展開!繼首堂課引導學員回到自身生活場域,思考「我們想要怎樣的社區?」之後,本週特別邀請長期深耕基隆與桃園的「都市里人」劉建億老師,分享跨城市社區協作與永續實踐經驗,帶領學員從新竹出發,延伸視野至更廣的生活圈。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團隊秉持市長高虹安擘劃的「宜居永續」、「幸福友善」核心願景,持續推動社區規劃師制度及各項城鄉再生計畫,打造「友善城市、公民參與、社區共好」的城市。市府不僅重視都市硬體建設,更著力於居民參與與共創,期盼透過市民與公部門攜手合作,讓「從生活中長出關係」的理念在每個社區深根發芽。
邱代理市長指出,社區規劃師計畫不只是空間改造的工程,更是連結人與人、讓城市更溫暖的橋樑,市府將持續支持青年與居民共同投入公共事務,讓新竹成為更有溫度、更具生活感的城市。
都發處表示,上週課程由主持人阿鹿老師以「你記憶裡的新竹,是什麼模樣?」為題,帶領學員從城市古今變遷到日常感受,重新認識「空間」不只是抽象名詞,而是每個人每日生活的所在。課堂同時分享石坊社區的樂高門牌、下竹社區的樹屋及民富社區的休憩木平台等案例,作為「空間如何被重新想像」的起點。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團隊秉持市長高虹安擘劃的「宜居永續」、「幸福友善」核心願景,持續推動社區規劃師制度及各項城鄉再生計畫,打造「友善城市、公民參與、社區共好」的城市。市府不僅重視都市硬體建設,更著力於居民參與與共創,期盼透過市民與公部門攜手合作,讓「從生活中長出關係」的理念在每個社區深根發芽。
邱代理市長指出,社區規劃師計畫不只是空間改造的工程,更是連結人與人、讓城市更溫暖的橋樑,市府將持續支持青年與居民共同投入公共事務,讓新竹成為更有溫度、更具生活感的城市。
都發處表示,上週課程由主持人阿鹿老師以「你記憶裡的新竹,是什麼模樣?」為題,帶領學員從城市古今變遷到日常感受,重新認識「空間」不只是抽象名詞,而是每個人每日生活的所在。課堂同時分享石坊社區的樂高門牌、下竹社區的樹屋及民富社區的休憩木平台等案例,作為「空間如何被重新想像」的起點。
本週課程則延續「從生活中長出關係」的核心精神,由長期與地方行動者合作的劉老師主講,分享在基隆、桃園與新竹推動社區規劃師的經驗差異與共同挑戰,並從「人」的角度出發,探討社區中角色互動、矛盾與潛力。
劉老師以多個案例說明,包括如何在不同社群間建立信任、扮演「中介者角色」;在空間改造完成後,如何持續維護與活化使用;以及社區如何面對氣候變遷與高齡化挑戰,並以自身步調實踐永續。課堂討論熱烈,學員們共同思考如何避免社區工作淪為「少數人做、多數人看」、如何在衝突中找到合作契機,並以「小而確實的行動」讓社區關係真實萌芽。
都發處說明,今年度社區規劃師計畫以「打造空間,也長出關係」為主軸,課程結構分為「學習、實作、行動」三階段,自上(10)月31日起至12月13日共規劃7場課程,開放市民報名參與。前期以培力課程建立基礎知能,包括地方觀察、議題盤點、公共設計與社區溝通等主題;中期以場域走訪及共作實驗室形式,協助學員實地應用所學;後期則透過「社區行動提案」機制,整合社區需求、提出具體構想,形成跨社區的交流與成果展示網絡。透過系統化訓練與陪伴,期望讓學員不僅學會設計空間,更能共創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行動力。
都發處補充,此計畫將串連培力課程、實地走訪、共作工作坊與社區行動提案,陪伴更多市民重新理解生活空間的可塑性,共同營造更友善、永續、有溫度的新竹。
劉老師以多個案例說明,包括如何在不同社群間建立信任、扮演「中介者角色」;在空間改造完成後,如何持續維護與活化使用;以及社區如何面對氣候變遷與高齡化挑戰,並以自身步調實踐永續。課堂討論熱烈,學員們共同思考如何避免社區工作淪為「少數人做、多數人看」、如何在衝突中找到合作契機,並以「小而確實的行動」讓社區關係真實萌芽。
都發處說明,今年度社區規劃師計畫以「打造空間,也長出關係」為主軸,課程結構分為「學習、實作、行動」三階段,自上(10)月31日起至12月13日共規劃7場課程,開放市民報名參與。前期以培力課程建立基礎知能,包括地方觀察、議題盤點、公共設計與社區溝通等主題;中期以場域走訪及共作實驗室形式,協助學員實地應用所學;後期則透過「社區行動提案」機制,整合社區需求、提出具體構想,形成跨社區的交流與成果展示網絡。透過系統化訓練與陪伴,期望讓學員不僅學會設計空間,更能共創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行動力。
都發處補充,此計畫將串連培力課程、實地走訪、共作工作坊與社區行動提案,陪伴更多市民重新理解生活空間的可塑性,共同營造更友善、永續、有溫度的新竹。
更多課程資訊與社區案例故事,歡迎持續追蹤「新竹市社區規劃師」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ccplanner/ ) 。
新竹市「114年度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熱烈進行中。
新竹市「114年度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熱烈進行中。
新竹市「114年度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熱烈進行中。
新竹市「114年度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熱烈進行中。
新竹市「114年度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熱烈進行中。
新竹市「114年度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熱烈進行中。
新竹市「114年度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熱烈進行中。
新竹市「114年度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熱烈進行中。透過導入式講座,結合專題講座、案例分享與互動討論,帶領學員從生活場域出發,理解「打造空間,也長出關係」的核心精神,為今年度的系列課程揭開序幕。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團隊持續推動市長高虹安「宜居永續」施政策略,致力打造「幸福成家、樂居竹市」的城市,推動青年租屋補貼、社會住宅及社區規劃師等多項政策,期盼以多元住宅與空間計畫相互串聯,從「居住」延伸至「生活」,讓每位市民都能在城市中找到歸屬感。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團隊持續推動市長高虹安「宜居永續」施政策略,致力打造「幸福成家、樂居竹市」的城市,推動青年租屋補貼、社會住宅及社區規劃師等多項政策,期盼以多元住宅與空間計畫相互串聯,從「居住」延伸至「生活」,讓每位市民都能在城市中找到歸屬感。
此次「社區規劃師初探課程」正是市府實踐「共學、共創、共好」精神的第一步,盼能促成更多社區主動參與公共空間改造,凝聚社區的連結與情感。
都發處說明,社區規劃師制度以「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為核心理念,強調社區居民在公共空間改善中扮演主導角色。課程中特別介紹新竹市近年多項社區空間改造成果,說明如何透過小規模介入與社區共識凝聚,打造兼具地方特色與生活溫度的公共空間。本次課程亦邀請三位長期深耕地方、具豐富環境實踐經驗的講者分享案例,包含下竹社區、舊港社區及台北市黃惠芳老師,共同以實際行動經驗啟發學員對社區營造的想像與行動力。
課程內容分為三大主軸,包括「社區空間觀察與議題診斷」、「以人為本的友善設計」及「從構想到行動的提案實作」,其中,「空間觀察」單元透過地圖與照片討論,引導居民辨識社區中的公共節點與潛在問題;「友善設計」單元融入性別與永續觀點,探討如何在設計中兼顧不同族群使用需求;「提案實作」單元則以分組方式進行情境模擬,學員們提出改善巷弄環境、增設綠帶座椅、活化閒置空間等具體構想,展現豐富的創意與行動力。
都發展指出,未來將持續舉辦進階培力課程與社區現地輔導,協助將提案構想轉化為具體改造計畫,並透過跨局處合作爭取經費補助,讓社區提案有機會落實執行。今年(114)以「打造空間,也長出關係」為年度主題,推動更多由市民主導的社區營造成果,讓城市更新不僅是建設的改變,更是人與人關係的延伸與重構。市府將持續陪伴社區夥伴從討論走向行動,打造具人本精神、友善共融且充滿創意的社區空間,使「社區規劃師」成為市民參與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共同形塑竹市的幸福生活風貌。
都發處補充,更多活動資訊可搜尋「新竹市社區規劃師」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ccplanner/ ),隨時掌握最新課程與提案消息。市府邀請市民一同在生活中實踐地方創生,讓關係在空間中生根茁壯,攜手打造幸福宜居的新竹市。
竹市114年「社區規劃師初探課程」首場次開課。
徐理事長授課。
王志仁老師授課。
黃惠芳老師授課。
都發處說明,社區規劃師制度以「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為核心理念,強調社區居民在公共空間改善中扮演主導角色。課程中特別介紹新竹市近年多項社區空間改造成果,說明如何透過小規模介入與社區共識凝聚,打造兼具地方特色與生活溫度的公共空間。本次課程亦邀請三位長期深耕地方、具豐富環境實踐經驗的講者分享案例,包含下竹社區、舊港社區及台北市黃惠芳老師,共同以實際行動經驗啟發學員對社區營造的想像與行動力。
課程內容分為三大主軸,包括「社區空間觀察與議題診斷」、「以人為本的友善設計」及「從構想到行動的提案實作」,其中,「空間觀察」單元透過地圖與照片討論,引導居民辨識社區中的公共節點與潛在問題;「友善設計」單元融入性別與永續觀點,探討如何在設計中兼顧不同族群使用需求;「提案實作」單元則以分組方式進行情境模擬,學員們提出改善巷弄環境、增設綠帶座椅、活化閒置空間等具體構想,展現豐富的創意與行動力。
都發展指出,未來將持續舉辦進階培力課程與社區現地輔導,協助將提案構想轉化為具體改造計畫,並透過跨局處合作爭取經費補助,讓社區提案有機會落實執行。今年(114)以「打造空間,也長出關係」為年度主題,推動更多由市民主導的社區營造成果,讓城市更新不僅是建設的改變,更是人與人關係的延伸與重構。市府將持續陪伴社區夥伴從討論走向行動,打造具人本精神、友善共融且充滿創意的社區空間,使「社區規劃師」成為市民參與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共同形塑竹市的幸福生活風貌。
都發處補充,更多活動資訊可搜尋「新竹市社區規劃師」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ccplanner/ ),隨時掌握最新課程與提案消息。市府邀請市民一同在生活中實踐地方創生,讓關係在空間中生根茁壯,攜手打造幸福宜居的新竹市。
竹市114年「社區規劃師初探課程」首場次開課。
徐理事長授課。
王志仁老師授課。
黃惠芳老師授課。竹市114年度社區規劃師計畫啟動 攜手居民共創宜居永續城市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23 09:41:29)
圖/中華大學與新竹市政府推動「112年度社區規劃師計畫」,協助地方10個社區完成進行地方創生。中華大學積極推動USR大學社會責任,112年度為協助新竹市政府推動社區營造與發展地方特色。華大導入社區規劃師團隊及相關資源,輔導地方10個社區進行創生設計,打造專屬於各社區的獨特人文亮點, 同時增加學子青年的實務經驗,培育更多優質的青年社造人才!
圖/下竹社區社造成果亮眼,發展協會理事長徐鶯嬌代表里民接受頒發金牌獎。日前在「112年度社區規劃師成果展」上,由新竹市政府代理市長邱臣遠頒獎,肯定社區夥伴們為地方所做的努力。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竹市推動社區營造已逾20年,今年社區規劃師以「綠色環境」、「社區美學」、「翻轉角落」為主題,推動一系列的社區營造計畫,共計完成10處社區空間改善,培訓80餘名社區規劃師,動員近千人次參與社區活動。感謝中華大學藉由「大學社會責任」資源的導入,積極參與竹市社區人才培訓的工作,透過社區規劃師駐點計畫,實質產出與教育訓練實務課程,推動城鄉新風貌,同時深化社造人力的育成!
圖/中華大學創新產業學院李奕樵主任(左),向竹市政府代理市長邱臣遠(中間者),以及都發處代理處長蘇文彬(右)說明每個社區獨特的創生成果。中華大學創新產業學院李奕樵主任,同為本次社規師計畫主持人表示,中華大學以「社區翻轉X新竹再生」為理念,結合大學生的創意以及USR團隊計畫,順利推動社區創生。過程中,華大團隊藉由與社區里民、民間機構等單位合作,實踐青銀共融,以及與社區共榮共好的願景。今年度完成的10的個案,在市政府與學校共同的協助下,里民順利將髒亂的街角綠美化、活用閒置空間等,徹底實踐社區勇於創新的精湛想法。學生們也能藉由寶貴的實務經驗,深化與社區的關係和社造能力,為地方帶來更多貢獻!
圖/下竹社區內的溝渠原本雜草叢生、垃圾滿地,相當不美觀。(徐鶯嬌提供)參與本次計畫獲得金牌獎的「下竹社區」理事長徐鶯嬌表示,社區里民藉由計畫提出創意想法,要將原本骯髒的溝渠改善成日式風的觀景平台,但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導致計畫窒礙難行,很感謝華大的師生將里民的想法與專業結合,成功幫助社區將骯髒溝渠翻轉為熱門景點!
圖/骯髒溝渠在集結社區的創意,以及市政府和中華大學的協助下,成功搖身成為充滿日式風格的觀景平台,也吸引許多外縣市社區發展協會前來取經。(徐鶯嬌提供)(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17 13:26:35) 新竹市政府為推動社區營造與發展地方特色,持續辦理社區空間改造計畫。今年共補助10個社區進行空間改造,並於今(17)日在竹市稅務局舉辦112年度社區規劃師成果展,由代理市長邱臣遠親自頒獎,肯定各社區夥伴們展出豐碩成果,藉由社區規劃的精神,凝聚居民的向心力,打造專屬於各社區的獨特人文亮點以及最優質的生活空間。
邱代理市長表示,竹市推動社區營造已逾20年,至今成果顯著。今年共完成10處社區空間改善,培訓了80餘名社區規劃師,動員近千人次參與社區活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度有青年團隊帶領社區共同參與社區空間改善,促成青銀共融,共創社區新風貌。市府團隊將持續推動社區營造計畫,結合青年創意與長者智慧,營造更多充滿活力與溫度的社區空間,並持續加強社區資源整合,推動更多跨代合作,讓每個居民都能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找到歸屬感,共同打造和諧、共榮的社區環境。
都市發展處代理處長蘇文彬表示,112年度社區規劃師計畫以「綠色環境」、「社區美學」、「翻轉角落」為主題,推動一系列的社區營造計畫,並結合民間具有社區營造、植栽景觀、城鄉發展、生態人文、藝術美學等專業人士,共同組成社區規劃師服務團隊。這支「接地氣」、「辦實事」的在地服務團隊,藉由中華大學「大學社會責任」資源的導入,積極參與竹市社區人才培訓的工作,透過社區規劃師駐點計畫實質產出與教育訓練實務課程,以「社區翻轉X新竹再生」為理念,作為再次啟動竹市推動城鄉新風貌與深化社區社造人力育成的發動機。
社規師計畫主持人李奕樵表示,成果展主要呈現今年度社區規劃師輔導團隊中華大學計畫整體執行的成果,包含各提案單位與社區環境改善成果及社區維護管理競賽成績。計畫推動過程中,協力參與提案的社區勇於挑戰傳統,熱情積極創新,打造民間機構與社區組織橫向聯繫與資源整合的網絡,在環境場域發揮創意,突破地方民力的極限,全力打造社區美與綠的新風貌。
都發處表示,藉由此次與社區及社會各界面對面的交流,可充分建構市府、專業團隊與社區夥伴意見交換的平台,落實市府推動永續社區的目標,讓社會各界共享112年度計畫操作執行的成果,以具體實踐市長高虹安推動「宜居永續、幸福友善」施政策略。
都發處說明,今年度社區規劃師計畫以「環境綠化、排碳淨零」為主軸,透過專業的系列課程、實質的案例分享、社區民眾的互動、移地案例參訪、實地共作營等方式,提升社區自主規劃與實作的能力,協力社區規劃自己的發展願景,讓每一個提案單位都能落實空間改善的構想,為社區的環境改善共盡一份心力。市府廣邀對社區營造與地方發展有熱情、有理想的青年伙伴,一同參與明年度的社區規劃師計畫,共同厚植竹市社規師自主改善社區環境的行動力。
都發處補充,有關112年度新竹市社規師活動的相關訊息及成果,可搜尋「新竹市社區規劃師」臉書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mraNMY ),或洽詢市府都市發展處都市設計與開發科,歡迎市民朋友一起來當社規師,共創社區的新風貌。
112年度社區規劃師成果展,代理市長邱臣遠親自頒獎,與得獎社區合影。
代理市長邱臣遠致詞肯定各社區夥伴們展出豐碩成果。
活動與會貴賓與社區參與者合影。
中華大學李奕樵解說各社區設計規劃成果。
中華大學李奕樵解說各社區設計規劃成果。
2022-08-26。團聚社區能量!竹市社區規劃師今年度完成8作品、近千人次參與
代理市長陳章賢表示,新竹市社區規劃師今年度完成8案新竹社區規劃作品,近千人次參與社區活動,成果斐然。在空間為媒介的基礎上,今年社區規劃師以「Hsinchu ReUnite」為主軸,號召老手帶新手,透過分享、交流經驗,強化出新竹在地的團聚能量。
都發處處長許志瑞表示,位在香山區的「香村聚場」計畫,由閑谷幼兒園的黃園長號召,結合在地民眾及親子社群,將廢棄的閒置魚塭改造成為孩子們與家長的假日小農園,也運用地方的竹子元素,在農園旁搭設起小竹屋,打造出因地制宜的生態環境教育場域,為地方注入新的活力。此外,如下竹社區在空間改造過後還能結合社區志工保持每周打掃整理,也時常辦理導覽、工作坊等活動,也是社區空間維護管理的優良案例。
本年度社規師計畫主持人郭晋麟老師表示,本年度延續去年的經驗,將社區培力課程改為線上直播加實體課程同步進行,得到相當好的效果,社區夥伴熱情參與課程與討論,後續提案相當踴躍。未來進行相關培訓課程也會將盡可能以直播方式進行,造福更多市民朋友。
都發處補充,本案係由內政部營建署辦理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110-115年)補助,藉由本計畫激發社區居民對自身環境的關心並創造環境景觀新風貌。本年度共8案獲補助,總補助金額為新臺幣250萬元,各提案社區團體在確定補助後2至3個月的時間內,動員社區居民完成改造工程,將原本窳陋、閒置或髒亂的環境改頭換面,創造許多嶄新的都市街角亮點,如下竹溝渠生態營造計畫第二期、大庄戶外生態教學園區空間營造、隘寮草工坊空間改造、慢飛兒愛恆樂活園香草空間營造等等,成果相當豐碩。
都發處也提醒,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參與明年度的社區規劃師課程,將培養社規師自主改善家園環境的行動力,透過案例分享、提案計畫書撰寫、群眾互動與設計思考工作坊等系列課程,提升社區規劃的軟實力,揉合實作課程所操練的各項技能,讓提案單位能落實心裡的改善構想,為家園環境再升級。有關社規師活動相關訊息及歷年成果,可搜尋「新竹市社區規劃師」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ccplanner/,歡迎市民朋友共同參與,也可為往後提案蓄積能量。
2020-08-30。竹市社區規劃師成果展 12社區改造成功變身街頭打卡亮點
炎夏午後,社區熱情更是沸騰滿點!新竹市政府今(30)日上午於下竹樹屋舉辦「新竹市108年度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同學窩2.0社區共創共玩成果展」活動,除了湖左岸社區帶動唱開場表演,更有本年度12個提案補助社區成果靜態展覽及社區共餐活動,包括下竹樹屋再升級、西市仔巷弄、湳雅退舍街角綠地等,讓參與民眾感受各社區「共創共玩」的活力,與前後對照極為驚人的改造成果,更創造了許多網美打卡新熱點!
市長林智堅表示,自他上任以來,積極爭取中央各項補助經費,透過高品質的公共工程建設,導入設計力與美學,讓新竹市整體市容景觀及市民生活環境改頭換面、煥然一新,也讓市民光榮感大幅提昇。相較於金額龐大、由市政府主導的公共工程建設,「社區規劃師」是小而美、由社區居民作主共同參與、發想、催生的環境改造工程。在有限的時間與經費條件下,一起努力完成社區環境改造,充分展現了社區的活力、創意與團結力,與市府推動之公共工程相輔相成,對於都市環境景觀的持續改造功不可沒。
都發處表示,像是位於中央市場旁的「西市仔改造計畫」,將原本巷內髒亂狹窄的空間,打造成特色空間善加運用。在中央形象商圈促進會理事長呂正祥、社區居民、以及幾位年輕設計師合作下,將巷弄牆面設計成展示櫥窗,放置鄰近社區與商家的展品,成為另類宣傳;結合圍牆高度規劃小鞦韆、造型座椅、搭配樓梯天際線繪製立體彩繪牆,成為網紅最新打卡熱點。
本年度社規師計畫主持人魯貴顯老師表示,本年度社規師培訓課程因疫情因素,避免群聚上課而改以線上直播方式進行,意外得到相當好的效果,社區夥伴熱情參與課程與討論,提案相當踴躍。未來進行相關培訓課程也會將直播方式列入參考,造福更多市民朋友。
都市發展處代理處長許志瑞表示,今年度社規師計畫有別於往年「擂台賽」機制,改以「設計思考」的研討會模式與有意願參與提案的單位討論,除了呼應即將到來的2020台灣設計展外,也與提案單位建立一定的共識與想像,後續進行提案徵選也更能夠聚焦與符合主題。而社區環境改善計畫,除扮演落實由下而上政策的角色,更作為反饋民眾建議的橋樑,如此的雙向溝通平台,是市容改善不可或缺的環節。
許志瑞說,本案係配合內政部營建署辦理107年度「城鎮之心工程計畫(政策引導型)第三階段補助計畫」案之政策主旨精神及提案原則,藉由本計畫激發社區居民對自身環境的關心並創造環境景觀新風貌。本年度共15件社區團體提案,其中12案獲補助,總補助金額為新臺幣400萬元,各提案社區團體在確定補助後2至3個月的時間內,動員社區居民完成改造工程,將原本窳陋、閒置或髒亂的環境改頭換面,創造許多嶄新的都市街角亮點,如下竹樹屋再升級、西市仔巷弄、湳雅退舍街角綠地、北新公園風收站、竹蓮寺旁百年巷道…等,更結合慢飛兒香草療癒社會關懷,成果相當豐碩。
都發處表示,社區規劃師計畫旨在培養民間自主改善家園環境的行動力,透過案例分享、提案計畫書撰寫、群眾互動與設計思考工作坊等系列課程,培養社區規劃的軟實力,揉合實作課程所操練的木工技能,讓提案單位能落實心裡的改善構想,為家園環境再升級。有關社規師活動相關訊息及歷年成果,可搜尋「新竹市社區規劃師」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ccplanner/,歡迎市民朋友共同參與,也可為往後提案蓄積能量。
今日成果展活動,粉紅豹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虞葳、創意總監黃芳惠、新竹市議員劉康彥、施乃如、蔡惠婷及多位里長皆到場共襄盛舉。
市長林智堅表示,自他上任以來,積極爭取中央各項補助經費,透過高品質的公共工程建設,導入設計力與美學,讓新竹市整體市容景觀及市民生活環境改頭換面、煥然一新,也讓市民光榮感大幅提昇。相較於金額龐大、由市政府主導的公共工程建設,「社區規劃師」是小而美、由社區居民作主共同參與、發想、催生的環境改造工程。在有限的時間與經費條件下,一起努力完成社區環境改造,充分展現了社區的活力、創意與團結力,與市府推動之公共工程相輔相成,對於都市環境景觀的持續改造功不可沒。
都發處表示,像是位於中央市場旁的「西市仔改造計畫」,將原本巷內髒亂狹窄的空間,打造成特色空間善加運用。在中央形象商圈促進會理事長呂正祥、社區居民、以及幾位年輕設計師合作下,將巷弄牆面設計成展示櫥窗,放置鄰近社區與商家的展品,成為另類宣傳;結合圍牆高度規劃小鞦韆、造型座椅、搭配樓梯天際線繪製立體彩繪牆,成為網紅最新打卡熱點。
本年度社規師計畫主持人魯貴顯老師表示,本年度社規師培訓課程因疫情因素,避免群聚上課而改以線上直播方式進行,意外得到相當好的效果,社區夥伴熱情參與課程與討論,提案相當踴躍。未來進行相關培訓課程也會將直播方式列入參考,造福更多市民朋友。
都市發展處代理處長許志瑞表示,今年度社規師計畫有別於往年「擂台賽」機制,改以「設計思考」的研討會模式與有意願參與提案的單位討論,除了呼應即將到來的2020台灣設計展外,也與提案單位建立一定的共識與想像,後續進行提案徵選也更能夠聚焦與符合主題。而社區環境改善計畫,除扮演落實由下而上政策的角色,更作為反饋民眾建議的橋樑,如此的雙向溝通平台,是市容改善不可或缺的環節。
許志瑞說,本案係配合內政部營建署辦理107年度「城鎮之心工程計畫(政策引導型)第三階段補助計畫」案之政策主旨精神及提案原則,藉由本計畫激發社區居民對自身環境的關心並創造環境景觀新風貌。本年度共15件社區團體提案,其中12案獲補助,總補助金額為新臺幣400萬元,各提案社區團體在確定補助後2至3個月的時間內,動員社區居民完成改造工程,將原本窳陋、閒置或髒亂的環境改頭換面,創造許多嶄新的都市街角亮點,如下竹樹屋再升級、西市仔巷弄、湳雅退舍街角綠地、北新公園風收站、竹蓮寺旁百年巷道…等,更結合慢飛兒香草療癒社會關懷,成果相當豐碩。
都發處表示,社區規劃師計畫旨在培養民間自主改善家園環境的行動力,透過案例分享、提案計畫書撰寫、群眾互動與設計思考工作坊等系列課程,培養社區規劃的軟實力,揉合實作課程所操練的木工技能,讓提案單位能落實心裡的改善構想,為家園環境再升級。有關社規師活動相關訊息及歷年成果,可搜尋「新竹市社區規劃師」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ccplanner/,歡迎市民朋友共同參與,也可為往後提案蓄積能量。
今日成果展活動,粉紅豹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虞葳、創意總監黃芳惠、新竹市議員劉康彥、施乃如、蔡惠婷及多位里長皆到場共襄盛舉。
2017-12-04
106年「社區點胭脂」新竹市社區環境改善計畫徵件開跑!為鼓勵、培力更多市民動手做社區,市府將於10日舉辦工作坊,邀集北中南社區工作者「風城論劍」,經驗豐富的社區團隊、專業師資將彼此切磋、分享成功作社造案例,林智堅市長指出,社區點胭脂去年成功號召800位市民動手做社區,士林社區樹林頭公園「竹編迷宮」、「下竹社區樹屋」都成城市打卡新亮點,鼓勵市民把握機會提出創意改造案,與市府聯手翻新城市。
今年度提案說明會於12月6日晚間7點於大同108舉行,提案徵件自即日起至29日下午5時截止。為鼓勵更多青年市民以創意投入社區改造,10日將舉辦「青年參與社區工作坊」,邀集來自基隆、台北、桃園、新竹、台南的社規師輔導團隊,包括各縣市社區規劃主管機關、一線社區工作者進行「大會師」,陣容堅強,參與者能直接與公部門、輔導團隊、社區面對面「風城論劍」,一次了解各縣市政策與各種社區實踐案例。
為培力社區工作者,今年課程網羅各地專業社造工作者,分享國內外社區營造、社會設計案例,包含社群協力經驗豐富的經典工程、「臺南築角-社區營造大賽」的李坤昇建築師,以及「共善的社會設計力」清華學院執行長王俊秀教授;實作課程則有臺北市古風小白屋的虞葳老師教學「楔子工具牆」、風尚旅行社魏兆廷先生練習設計「微旅行」,鼓勵各社區團隊發想更多元創意行動。
林智堅市長肯定「社區點胭脂」計畫發揚社區營造精神,去年度計畫號召超過800人、共26社區參與,匯集成一股城市改造能量,這樣「由下而上」的能量,正是新竹市進步翻新的最大動力,期待新年度提案能號召更多市民、青年參與,激發更多都市想像,帶起鄰里一起動手做的社區風潮。
都發處長陳永源表示,去年「社區點胭脂」成果非常豐碩,26個創意提案成功點亮社區,進而帶動吸引造訪人潮,士林社區以傳統手藝編製竹圍欄,打造「竹編迷宮」入口意象,成為具在地特色的孩子遊樂園;「下竹社區樹屋」改造荒廢34年警察局,成里民聚會喝咖啡的「城市秘境」,還吸引新人拍婚紗,成為森林系婚攝景點。
陳永源處長指出,社區營造鼓勵社區從概念發想、規劃、到實踐通通親自動手,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匯聚在地力量與共識,讓來自各年齡層的創意得以發揮,去年度關新社區替「楓樹林步」打造無障礙空間,讓社區公共空間更友善,水源社區將隆恩圳水引入水源國小灌溉菜園,結合校園食農教育,打造屬於孩子的食農遊樂園,都是活用社區資源,讓居民生活更幸福充實的成功案例。
都發處表示,為了加強學員號召社區參與公共事務並組織社群的能力,未來還有兩門重點實作課程在大同108舊城再生基地舉辦,包括12月9日、16日的《從手作出發,社區集體創作的初探》兩日木工工作坊,木工老師將帶領學員於室內外進行實作。另今年首度以跨團隊合作鼓勵青年及議題社群參與社區實務,
12月10日將與來自基隆、台北、桃園、新竹、台南的社規師輔導團隊與縣市代表社區進行一場北中南社區大會師的「2017
青年參與社區規劃(師)相關制度研討會暨工作坊」,即日起開放報名,https://goo.gl/7dV7Ln。想知道更多訊息,請追蹤「新竹市社區規劃師」臉書。
新竹市社區規劃師【粉絲專頁】
2017-06-20。30年老樹屋變身特色藝景 社區改造再現新竹市美學新亮點
2017-03-14。「社區‧點胭脂」工程啟動!林智堅市長:結合在地力量 為老舊角落「化妝點粉」、環境更升級
2016-12-29。市府「美好竹塹偵探團」影像敘說舊城故事 多幅「素人作品」全場驚豔
2016-12-07。「窩在社趣」社區綠美化活動競賽啟動 你申請我補助
2016-10-06。祭出總補助款600萬 新竹市全力培養社區規劃師 自己的社區自己設計!
新竹市社區規劃師【粉絲專頁】
新竹市社區規劃師(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