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科學園區。科學工業園區



 




國科會三大科學園區於今(27)日召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學園區2023年上半年營運暨減碳績優獎頒獎記者會」。因全球通貨膨脹及升息壓力仍高,終端需求不振,產業持續面臨庫存調整,影響國內廠商成長動能,園區2023年上半年營業額1兆8,04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448億元,衰退11.95%,惟仍為歷年次高;總貿易額達1兆9,892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8.52%;另園區就業數持續成長,人數增加到32萬3,532人,較去年同期成長3.08 %。



國科會三大科學園區於今(13)日召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學園區2022年營運記者會」。受惠於後疫情時代消費反彈、AIoT、5G及HPC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持續驅動半導體產業發展等因素帶動下,園區2022年營業額為4兆2,664億元,較2021年增加5,483億元,成長14.75%;貿易總額達4兆8,067億元,較2021年成長25.72%;就業人數也增加到32萬3,113人,較2021年成長7.09%。



科技部三大科學園區於今(2)日召開「科學園區2021年營運記者會」,科學園區在積體電路產業的領航帶動,以及光電產業的助攻下,營業額未懼疫情持續大步提升, 2021年營業額爆發性成長達3兆7,180.88億元,較2020年提升6,904.63億元,成長22.81%,中科及南科園區更是首度迎來破兆的亮眼表現;整體出口額高達2兆7,112.43億元,較2020年成長12.89%;就業人數也增加到30萬1,722人,較去年成長4.68 %。營業額、出口額、就業人數均同步成長,再創歷史新高。



    竹科寶山2期擴建案於行政院109年10月19日核定擴建計畫,擴大及變更部分保護區約98公頃土地為園區事業專用區及相關公共設施用地,科技部配合行政院核定寶山2期擴建計畫先進製程量產基地之需求,申請個案變更都市計畫,於今年7月28日通過環評審議,今(5)日經內政部都委會審議通過。

內政部表示,科技部評估我國先進奈米製程發展需求及聚集效益,為強化國內半導體產業布局及提升國際競爭力,經由寶山2期擴建計畫,擬於新竹科學園區周邊設置4座2奈米製程量產廠房及相關公用設備,其整體規劃對於用電、供水、農地變更、出流管制規劃、政策環評及環境影響說明,已獲得同意證明文件或審查通過。

內政部進一步說明,寶山2期擴建案,攸關台灣半導體產業及國家整體發展戰略考量,今日通過審議,未來可使新竹園科學園區繼續保有最佳先進製程研發基地與先期量產設廠之優勢,並可持續帶動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確保我國的半導體產業能在世界保持領先優勢,期能發揮整體科技產業群聚效益,為國內經濟挹注動能。

2021-03-03科學園區2020年營業額首破3兆、出口額及就業人數同創歷年新高


科技部三大科學園區於今(3)日召開「科學園區2020年營運」記者會。惠於5G、AI及遠距商機等,帶動半導體產品需求強勁,園區2020年營業額順勢突破新臺幣(下同)3兆,達3兆276.25億元,較2019年成長15.03%;整體出口額高達2兆4,016.06億元,較2019年成長16.19 %;就業人數也增加到28萬8,237人,較去年成長3 %。營業額、出口額、就業人數同步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URBANSCAPETW竹科X產業創新園區(新竹科學園區X基地)



新竹科學園區第三、四、五期標準廠房更新計畫

110-01-25國發會第83次委員會議新聞稿

因應高科技產業根留台灣,滿足產業擴廠需求,推動新竹科學園區老舊標準廠房更新活化

國發會1月25日召開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院交議,科技部陳報「新竹科學園區第三、四、五期標準廠房更新計畫」一案,將依決議陳報行政院核定,計畫完成後預期將創造就業人數5,848人,每年增加之產值約411.82億元。

新竹科學園區迄今歷經40年發展,第三、四、五期標準廠房自民國71年至民國74年陸續完工使用,其廠房格局、結構及設施、建築老化,漸未符目前科技產業使用需要。科技部為因應國內高科技產業持續擴廠需求,協助高科技產業根留台灣及創造就業機會,推動辦理新竹科學園區第三、四、五期標準廠房更新計畫,進行園區更新活化,積極為園區廠商建置優質的投資環境。

本計畫預計將目前竹科園區第三、四、五期10棟老舊標準廠房基地規模整合後,拆除重建更新為9棟標準廠房,廠房單元數由原88單元增加為196單元,總樓地板面積由原5,3702平方公尺增加為366,004平方公尺,總經費272.57億元,計畫期程110至124年,計畫自償率為100.66%。

竹科第三、四、五期標準廠房更新後,除滿足既有廠商使用需求,並可新增廠房單元提供新廠商進駐使用,適時緩解園區進駐廠商之需求,提供高科技產業發展使用空間。



因應高科技產業發展的趨勢,讓科學園區成為下一個世代產業創新的圓夢基地,「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業於10766日總統公布修正為「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刪除「工業」二字,宣示科學園區不再只以工業生產為目的,而是以科學創新與前瞻技術整合發展加值為大方向,打造園區成為創新及新創事業基地。

為進一步落實「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修法精神,進而提案修正三個園區管理局組織法,經過科技部及三園區管理局的努力,三管理局組織法業奉總統1081211日修正公布,讓園區管理機關任務更明確,未來科學園區將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價值,擴大引進各類創新研發事業,引導科技產業升級及蛻變。

三園區管理局陸續揭牌活動   園區產業創新再升級

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於今(109)1517週年局慶典禮,由科技部陳良基部長、台南市黃偉哲市長、園區同業公會謝其嘉監事長、南科林威呈局長結合園區廠商及地方政府貴賓於舞台上共同揭牌,宣示南科將致力於創新創業及產業升級的發展,將南科打造成「全世界科技最先進的半導體園區」。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於今(109)114日舉辦揭牌典禮,揭牌儀式由竹科王永壯局長主持,邀請園區同業公會張致遠秘書長、服務10-30年資深同仁,共同見證竹科管理局邁向新里程,宣示園區發展的經驗傳承及創新,持續擦亮科學園區在全世界的光環。

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於今(109)25日,由中科許茂新局長與園區同業公會沈國榮理事長共同主持揭牌典禮,展現中科將引進多元類型的創新研發科學事業進駐的企圖心,邁向兆元產業園區,成為高科技產業重鎮。



科學園區首度導入6大智慧化服務與設施提升效能,屢獲國際獎項肯定

科技部於今(31)日舉辦智慧園區推動成果發表會,展示科學園區首度導入智慧化設施與服務四年之蛻變成果,以交通、水電、節能、環境永續、急救災及發展數據應用六大構面,榮獲國際安全獎(ISA)APEC能源智慧社區(ESCI)智慧運輸金獎,及入圍亞太區智慧城市獎(IDC)等國際獎項及國內專利肯定,重新塑造我國科學園區成功模式轉型智慧形象,推升科學園區為世界品牌,以科技實力為台灣發聲。

因應園區發展需求,科技部擘劃四年「運用ICT技術發展智慧園區計畫」,以智慧交通、智慧永續、智慧治理為發展主軸,首度導入6大智慧化服務與設施,推動科學園區設施與服務智慧化,協助我國三大科學園區解決交通壅塞、環境永續、災防與管理等問題,提升維運與服務效能。今年入圍「2019 IDC亞太區智慧城市獎(IDC Smart City 2019-Smart City Asia Pacific Awards)」的「永續基礎建設(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獎項;去年榮獲「2018國際安全獎(International Safety Awards, ISA)優等獎(Merit)」,該計畫是623個參賽組織/單位中,唯一的台灣獲獎者;前年榮獲「2017第三屆APEC能源智慧社區(ESCI)智慧運輸金獎」,為參賽197件中的智慧運輸類首獎,且為該屆唯一獲獎之中央機關。


竹科3D GIS系統一鍵掌握園區土地資訊

因應全球供應鏈的競合,近年來國外廠商及台商返台投資屢創新高,竹科為提升土地利用規劃及服務效能,建構良好環境,創建3D GIS系統,整合土地、設施、交通、安全管理等跨組系統平台,簡化查詢辦理流程,提升服務效能,有效協助招商引資及加速廠商進駐,竹科今年前10個月已有40家新廠商進駐,投資金額也比去年同期增加40%,營業額更已連續9年超過新台幣1兆元。

中科智慧水管理首創人工智慧預測水情

中科運用智慧科技進行智慧污水管理,包括生物急毒性及截點水質自動監測、智慧預警及電量監控、智慧管理平台整合資訊、導入客製化水情機器人等;以水質異常即時預警處理及設備異常預警修護,避免因污水廠處理效能受影響或重要設備故障,造成廠商須配合減排或停排導致重大營運損失;確保24小時污水廠放流水質符合國家放流水標準及比環評承諾加嚴標準,打造廠商安心投資環境。

南科智慧防救災榮獲2專利,保障消防救災安全

台灣位處颱風、地震等多天災地區,且鑒於2016年台南大地震造成重大災損,現有防災系統無法提供即時現地資訊,加以園區地幅廣大,南科建置智慧防救災系統,介接園區跨單位資料庫及建置三維化學品資料庫,整合防救災資訊,導入無人機巡檢及可攜式質譜儀,以三維視覺化方式迅速提供完整的消防救災需求化學品、室內圖資等資訊,保障救災人員安全,提升災前預防措施,加速救災決策;並於今年榮獲「視覺化之化學品防救災系統」與「視覺化化學品監控管理系統」兩項專利,且通過無塵室實場驗證。

未來三大科學園區將持續導入或運用前瞻科技,推動科學園區智慧化與創新轉型發展,協助高科技產業持續成長,且希望能以我國推動智慧園區的經驗,協助其他國家促進更多的智慧應用實例,帶動整體產業持續成長、進步。 

URBANSCAPETW院會議案【行政院】科技部「科學園區現況與發展願景」報告(107426日)






新竹科學園區

轄屬六個衛星園區,分別是新竹、竹南、銅鑼、龍潭、宜蘭與新竹生物醫學園區




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




中部科學園區


包括台中園區、后里園區(后里基地及七星基地)、虎尾園區、二林園區及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





南部科學園區


包括台南園區與高雄園區

台南園區  高雄園區

URBANSCAPETW嘉義科學園區


URBANSCAPETW屏東科學園區
  
探索科學園區手冊1009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臺灣科學園區開發

科學園區設立的宗旨,在於塑造集高品質研發、生產、工作、生活與休閒於一區域的人性化環境,以引進高科技產業與科技人才,建立高科技產業發展基地,平衡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四十餘年來,科學園區不僅成為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指標,其經驗累積形成的示範效果與技術擴散,也調整了我國的產業結構,維繫經濟繁榮,建立我國在國際高科技產業中的一席之地,其北、中、南三大核心園區所形成的高科技產業創新走廊,更有利於加速推動台灣成為全球創新研發中心。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於民國69年,積體電路產業聚落發展完整,上、中、下游產業鏈垂直整合,具國際標竿地位,為竹科整體營收向上成長的驅動力,再加上其他資通訊結合生技及精密機械產業,配合積體電路產業技術提升,迎合全球AIoT(智慧物聯網)相關運算裝置晶片需求攀升,整合軟硬體優勢,維持既有的領先地位。

南部科學園區成立於民國86年,成功帶動南臺灣產業發展,包括臺南園區及高雄園區,已建構完整的光電、半導體、生技及精密機械產業聚落,並積極發展綠能低碳及醫療器材等產業。

中部科學園區(中科)成立於92年,地處臺灣南北交通樞紐,陸海空皆備,是繼竹科、南科之後,一個全新的科技產業重鎮。為引進高科技產業與人才,激勵國內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平衡區域發展,促進國家經濟成長,中科積極打造一個國際化並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生命」四生共榮的優質園區。

《科學園區》資訊資源索引


台灣科學園區介紹

台灣的科學園區是台灣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重要基地,主要目標是引進高科技產業與人才,促進台灣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以下為您整理台灣科學園區的相關資訊:

主要科學園區

  • 新竹科學園區(竹科):
    • 台灣第一個科學園區,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先驅。
    • 以半導體、電腦、通訊、光電、精密機械、生物技術等產業為主。
    • 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 中部科學園區(中科):
    • 位於台灣中部,是繼竹科、南科之後的新興科技產業重鎮。
    • 主要產業包括光電、半導體、精密機械、生物科技等。
    • 在台灣中部的產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南部科學園區(南科):
    • 位於台灣南部,是台灣南部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
    • 已建構完整的光電、半導體、生技及精密機械產業聚落。
    • 積極發展綠能低碳及醫療器材等產業。

科學園區的影響

  • 促進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使台灣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 帶動台灣的產業結構轉型,促進經濟發展。
  • 吸引大量的科技人才,提升台灣的科技實力。

相關資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提供台灣科學園區的相關資訊。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園區分布及介紹 

投資臺灣入口網Invest Taiwan_投資設立_營運地點_科學園區





分項連結   整理中



FORMOSARACE科學園區》北部科學園區

FORMOSARACE科學園區南部科學園區

FORMOSARACE科學園區》中部科學園區




延伸連結

部科學園區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新竹園區

竹南園區

銅鑼園區

新竹生醫園區

宜蘭園區

龍潭園區

竹科X基地


南部科學園區    

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

台南園區

高雄園區

高雄第二 橋頭園區

嘉義園區

屏東園區

高雄第三 楠梓園區


中部科學園區 
    

科學園區管理局

台中園區

虎尾園區

后里園區

中興園區

二林園區



TWBUILDINGTHEME科學園區》建築導覽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