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全球資訊網-政策櫥窗
台三線浪漫大道官網 http://webc.hakka.gov.tw/Hakka-Romantic/
浪漫臺三線藝術季
2019-03-26
為推廣臺三線客庄人文景致的美好,客家委員會與天下雜誌攜手出版「浪漫臺三線款款行」3本系列叢書,並於今(26)日下午在臺北國際藝術村幽竹廳舉辦新書發表會,李永得主委期盼藉由這3本書,引領讀者感受臺三線的「百年史詩級浪漫風情」,並實際走訪多達45處的浪漫古道、百年老店及文化廟宇,讓國內外遊客能進一步認識客庄的美好。
客委會李主委表示,為展現臺三線客庄「客家文化生活美學」的溫潤與質樸,這2年來相繼與天下雜誌合作出版「浪漫臺三線」系列叢書,連同今日發表新書已出版10冊,客委會一定會更加戮力,透過更多種管道讓更多人看見台灣客庄之美。
在記者會現場邀請到3位國內外旅遊意見領袖到場,分別是My Taiwan Tour代表李亭瑤、孤獨星球台灣版總編輯Joshua
Samuel Brown及國內知名旅遊部落客肉魯,並先後上台與大家分享親身旅遊浪漫臺三線的感想,他們不藏私地分享沿線客庄的私房景點,也建議大家拿著這3本書,當作旅遊指南走訪浪漫臺三線,一定會發現專屬於自己的感動。
本次出版「浪漫台三線款款行」系列之《行腳 樟之細路》是客委會委託千里步道協會經過一年踏查及盤點,終於揭露「樟之細路Raknus Selu
Trail」這條台灣與世界接軌的壯闊史詩,本書集結了15個浪漫古道也串起早期客家生活記憶、自然生態、歷史人文、族群及沿線產業鏈。《喚醒。老舖創生》精選15家歷經百年歲月考驗的老店風華及客家常民生活文化縮影。《探訪。心適原鄉》則帶領讀者拜訪台三線客庄內最親近依賴的神祇伯公,及具歷史意義的天主堂、長老教會及清心幽靜的景點。
2018-06-22
為讓民眾了解國家級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計畫推動情形,並蒐集在地民眾對計畫辦理的興革意見,本會與桃園、新竹、苗栗及臺中等4縣市共同辦理「臺三線巡鄉座談會」,以走入村里、直接溝通的方式向在地居民說明計畫執行的進度,活動自107年6月25日起至8月底,預計辦理43場次,歡迎老嫩大細共下來參加。
行政院長賴清德走訪「浪漫台三線」
行政院長賴清德今(6)日走訪「浪漫台三線」的桃、竹、苗地區,首站赴桃園市龍潭區視察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整建情況,並參訪新竹縣橫山駐地工作站、十二寮,了解青年推廣台三線文藝復興運動情形及客庄青年返鄉工作成果,隨後參訪苗栗縣日新茶園。賴院長表示,這是非常好的假期旅行路線,歡迎國人透過浪漫台三線及沿途各項文化建設,更了解客家文化。
賴院長表示,「浪漫台三線」是蔡英文總統的重要政策,透過文化發揚、環境改造與產業振興三大策略,並打造歷史大道、文學大道與產業大道。此外,希望利用台三線串連桃、竹、苗、中的客家生活圈,讓地方找回光榮感,讓客家青年以客家文化為榮,吸引青年返鄉,振興地方經濟。
賴院長指出,桃園市是浪漫台三線位置上的領頭羊,龍潭更是其中重要的區域,人文薈萃、臥虎藏龍,有鍾肇政、鄧雨賢先生等客家鄉親在此努力,尤以「鍾老」最令人敬重。賴院長此行特別步行至園區周邊的歷史建築群,聽取鍾肇政舊居修復情況與未來經營方式。
賴院長在參訪新竹縣橫山駐地工作站,以國發會推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為例表示,客委會所提出的「浪漫台三線」計畫即包含地方創生的內涵,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到社區,都有相關行動。工作站的志工基於在地光榮感,營造舒適整潔的環境,讓大家可以共同生活,種柑桔、茶葉等,這是政府極力推動的方向,更希望全國其他地方可以學習。
賴院長與志工進行意見交流後指出,行政院目前推動三項重要的農業政策:第一,發布「實際耕作者從事農業生產工作認定作業要點」,讓實際務農者可以參加農保。第二,修正「農民健康保險條例」,農保將納入職業災害給付,即農民受到職業災害也可以理賠,目前該修正草案已於行政院討論,將送立法院審議。第三,實施「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歡迎相關人士運用。
賴院長隨後赴新竹縣峨眉鄉參訪十二寮客庄青年返鄉工作成果,實地了解共食廚房、免費商店及創客基地的推動情形,並為返鄉工作的客庄青年加油打氣。
隨後,賴院長於苗栗縣頭份市參訪日新茶園時表示,浪漫台三線最重要的產業就是茶文化,茶代表了生活及產業,未來當土地與人力的問題解決,可更深入形塑茶文化。客家特色茶,除了東方美人茶、「貓裏紅」紅茶、酸柑茶,還有擂茶等,茶文化非常豐富,值得推廣。歡迎國人到此一遊,也期許客庄年輕人返鄉快樂生活。
✽客家委員會新聞
✽桃園市政府新聞
✽新竹縣政府新聞
✽苗栗縣政府新聞
106-05-15
公路總局幸福公路館即日起至106年7月30日舉辦「走在台三線」特展,介紹台3線的開發歷史、沿線的人文風情、產業經濟及自然風光等,歡迎大家前來認識這條號稱「內山公路」的台3線!
台3線這個名詞,於民國51年7月完成全省公路編號時誕生,係將臺灣西部內陸靠近丘陵及山麓的路段串連起來,因此又有「內山公路」之稱。現今的台3線全長436.959公里,北起臺北市忠孝西路和中山南路口,南迄屏東市與台1線交會,為全臺第3長之省道公路,僅次於台1線、台9線,屬於縱貫公路系統之一環,具有極大的交通、經濟及觀光價值,對於沿線城鄉的繁榮與發展極為重要。
由於台3線行經臺灣西部各縣市鄰近山區之鄉鎮市區,堪稱西部第2條縱貫公路,因此曾一度扮演極重要的戰備道路角色,本次特展也特別介紹「澐密戰備道路」的發展歷史。澐密戰備道路是指台3線從嘉義澐水到臺南密枝的這一路段,是台3線最後建成的路段。這條全長65公里戰備道路的開闢,主要目的是作為戰時台1線遭敵人破壞後之備用道路,並且是在國軍部隊施工,臺灣省公路局指導下完成。目前在台3線大埔橋頭的涼亭內,都還保存著當時的「澐密戰道工程紀念碑」,以紀念這段歷史。
本次特展除了介紹澐密戰備道路外,還介紹很多其他台3沿線極具特色的秘境,希望透過更多公路故事的介紹,讓參觀的民眾能對這條路有更深入的認識與瞭解!此外,配合台3線上重要的木材產業意象,本次特展還特別準備了1,000份精美的木製紀念尺及鉛筆,只要集滿展場內5個特製戳章或現場拍照打卡按讚,就可以獲得。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歡迎喜歡的朋友踴躍前來參觀!
展出時間:2017-05-15 ~ 2017-08-04
106-03-22
為推動及落實蔡英文總統「浪漫台三線」政見,行政院今(22)日由政務委員林萬億及張景森共同主持「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治理平台」第1次會議,結合中央11個相關部會及桃園、新竹、苗栗、台中4個縣、市政府及5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整合跨部會及跨縣市超過百項計畫,正式宣告全力打造國家級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啟動客家文藝復興。
行政院表示,「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治理平台」轄下分設人文形塑、環境整備及產業發展三個行動小組,由客委會、農委會與經濟部分別擔任主責推動機關,並由客委會擔任幕僚單位,負責統籌中央及地方資源,以區域聯合治理概念與文化生態旅遊核心策略,運用創新的鄉村發展模式,連結文化鏈及產業鏈,建構客庄示範鄉村社區,後續更將推廣至高屏六堆、花東縱谷等其它客庄區域。
行政院指出,客家文藝復興是百年工程,非僅單純的硬體建設方案可收實效,更需要長期、持續地進行客家生活美學教育、創造性社群凝聚及適性產業環境發展等配套措施。第1次平台會議主要針對自行車道與浪漫巴士綠色路網、農林地景營造、大地園藝等議題進行跨部會及跨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以凝聚共識、齊一作法,共創具有願景能力與在地動能的客家鄉村社區,以達台三線在地的經濟發展與客家文藝復興的目標。
客委會表示,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第一階段4年(105-108)計100多項計畫,預算規模約56億元,另外,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作業,行政院自106年至109年已另匡列20億元中央特別預算挹注,後續將逐年進行滾動式檢討調整。第一階段主要為進行以客庄三慢(慢食、慢遊、慢活)為特色的軟硬體基礎建設,包含台三線客庄文史資料調查整理及叢書出版,音樂、文學及藝術村打造,自然與人文景觀、空間環境優化改造,及便捷的複合式交通路網串連,配套推動文創、新農業、青創、產業聚落及文化生態旅遊等產業計畫,預估可帶動超過900位青年返鄉、超過2,600個就業機會及增加地方約282億元觀光收入。











1.1客庄人文地景調查研究
|
1.1.1辦理客庄主題調查,蒐整客家文史、山林史蹟、民俗生態、植物學等文化資源,作為客庄論述及應用基礎。
1.1.2舉辦調查研究成果發表,鼓勵各界廣為運用。
1.1.3建置客庄人文地景資料庫,提供各界參考應用。
1.1.4發行臺三線人文地景相關系列叢書、影音出版品。
|
1.2客庄慢活理念建構及宣揚
|
1.2.1運用多元管道(公共論壇、社群),開放民眾討論慢食、慢遊及慢活生活型態及理念。
1.2.2擬訂慢食、慢遊及慢活踐行原則,鼓勵地方政府或民間團體實踐、推廣。
1.2.3培育種子師資,宣揚慢活理念。
1.2.4形塑慢城生活環境型態,實現慢城人文新特色。
1.2.5藉由選拔慢活示範社區,推廣慢活理念。
1.2.6辦理慢活城市交流會,宣揚慢食、慢遊及慢活主張。
|
1.3推動客家新工匠文化
|
1.3.1蒐整在地音樂、戲劇、舞蹈、竹編、茶壽(稻草編)、雕刻、剪粘、藍染、舞獅、陶藝、盤花、武術及剪紙等傳統技藝匠師資料,聚焦傳統客家技藝。
1.3.2建置工匠技藝知識庫,完備文化傳承基礎工程。
1.3.3營造客家傳統技藝產業發展環境,並引入外部文創人才,以市場機制復振客家傳統技藝產業。
1.3.4獎勵客家匠師運用教學、示範演繹等方式,引導青年匠師投入客家傳統技藝。
1.3.5記錄及推廣客家傳統技藝。
|
1.4臺三線客家藝文創作聚落/平臺打造
|
1.4.1活化閒置館舍及空間,提供藝文人才進駐。
1.4.2推動藝術家駐村,鼓勵自發性藝文創造及發表。
1.4.3打造客家表演藝術村,建立長期表演平臺。
1.4.4舉辦聚落網路式藝文特展,營造客庄藝文氣息。
|
1.5臺三線浪漫大道之意象形塑及區域行銷
|
1.5.1運用影像、文字及各式媒材,呈現客家自然風土及人文風貌。
1.5.2運用社群網路激發在地青年參與及關切臺三線相關議題。
1.5.3辦理地景藝術季等創意推廣活動,整體行銷臺三線。
1.5.4發掘客庄故事,運用事件行銷,豐富臺三線人文內涵。
|
1.6健全長期照護醫療系統
|
1.6.1加強客庄「巡迴醫療」頻率。
1.6.2強化「社區即時諮詢」健康服務。
1.6.3推動「高齡者整合性照護」等社區醫療作業。
|
2.1重建臺三線景觀軸帶
|
2.1.1修建維護古道及山林經濟遺址。
2.1.2修建維護梯田、埤圳等傳統農業地景。
2.1.3恢復生態水土保持。
2.1.4推動大地植栽計畫,改造臺三線及周邊主要幹道視覺景觀。
2.1.5綠美化社區閒置空地,優化空間品質。
2.1.6推動電線電纜地下化。
2.1.7創意改造富有景觀潛力的建築或設施。
|
2.2建置客家文教、產業基地
|
2.2.1整建客庄閒置空間、夥房,作為產業業者服務據點。
2.2.2整建客家名人故居或大師紀念館營運,作為客家文化教育推廣基地。
2.2.3修護產業支援設施、文化館舍及公共設施。
2.2.4建置返鄉青年創業基地或聚落。
|
2.3建設客庄傳統聚落人文風貌
|
2.3.1修復或復育在地人文美學環境。
2.3.2相關管制或管理之研析或檢討。
2.3.3修復客家文化資產,作為臺三線核心主題節點。
2.3.4推動茶園、梯田、腦寮、紙寮等山林經濟遺址復舊及再利用。
|
2.4綠色交通路網
|
2.4.1建置臺三線沿線自行車道資料庫。
2.4.2修建自行車道,串聯古道及步道,與相關服務設施建置工作,促進社會大眾親近山林。
2.4.3強化臺三線大眾運輸路網,搭配古道、步道、自行車道及休閒設施營造計畫,建構低碳旅遊環境。
|
3.1產業人才培育訓練
|
3.1.1運用在地組織(平臺),開辦經營管理訓練、文化意識培力及客庄觀光導覽培訓課程。
3.1.2運用小農、觀光導覽、古道、地景、生態修護人員及藝文工作者在地經驗,培育產業人才。
3.1.3鼓勵形成創造性社群,將各方面人才鑲崁於在地產業網路。
3.1.4推動產業人才認證機制,提升專業地位。
3.1.5培育資通訊應用人才,提升產業資訊服務應用能力。
|
3.2客庄產業聚落開發及輔導
|
3.2.1遴選示範街庄、市鎮或社區,以適性之主題發展調整環境空間,形塑客庄產業場域特色。
3.2.2訂定主軸產業,以文化及技術加值,輔導產業轉型升級。
3.2.3形塑產業聚落知識體系,推動產業知識管理標竿學習。
3.2.4輔導地方商圈發展客家特色,拓展商圈國際能見度。
3.2.5鼓勵產業開發環境友善產品,強化品牌特色,提升競爭力。
3.2.6強化產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提升產業創新動能。
3.2.7鼓勵企業研發中心進駐客庄,加乘產業聚落開發力度。
|
3.3客庄特色行銷推廣
|
3.3.1盤點臺三線沿線觀光資源。
3.3.2籌組以客家文化加值之文化生態旅遊策略聯盟,合作開發及推廣生態特色遊程。
3.3.3舉辦歲時節慶或創新文化活動。
3.3.4運用客家特色美食、旅遊及文創,推廣在地慢食、慢遊、慢活文化生態旅遊。
3.3.5搭配客家特色遊程或節慶,開發文創紀念商品及行銷推廣。
3.3.6運用事件、刊物、網路等進行地域行銷。
3.3.7透過科技運用,整合食、遊、玩、賞、買等行動導覽創新服務。
3.3.8配合國內外大型產銷活動辦理展售,行銷客庄遊程與特色商品。
|
3.4青年回鄉創業支持體系
|
3.4.1培育青年知能,提供青年留(返)鄉創業資金,並推動聚落性創業及其社群發展。
3.4.2獎助青年參與社區營造,從事產業發展、文化形塑。
3.4.3推辦青年新創事業競賽或獎勵措施。
3.4.4規劃鄉街創意聚落營造,推動獨立工作室、文創小店進駐。
3.4.5推動微型及個人事業陪伴式與群聚輔導,協助事業穩定及創新經營價值。
|
3.5科技加值體驗
|
3.5.1運用資通訊軟硬體技術,推動客庄觀光休憩產業整合性應用服務(含物流、金流、運輸等),強化數位資訊應用能力。
3.5.2輔導客庄特色產業業者,精進科技應用能力,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模式。
3.5.3運用大數據資料分析相關技術,驅動客庄觀光休憩產業轉型及升級。
|
3.6食農教育暨新農業扶植
|
3.6.1加強農業教育,推廣農村體驗。
3.6.2強化可食地景、在地餐桌概念,舉辦特色料理示範、展演或競賽活動,推廣在地食材。
3.6.3建構青年農民組織,提供農村社區跨域輔導。
3.6.4整合在地食農特色,推動地產地消。
3.6.5加強在地農業產銷管理,擴大產銷履歷制度。
3.6.6運用智慧科技,推動農業精緻化及科技化。
|
(一) 國家級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推動方案規劃(附件PDF、PPTX)。
(二) 行政院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治理平臺設置要點(行政院105年9月2日函頒)(附件PDF、DOCX)。
(三) 客家委員會國家級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推動小組設置要點 )(附件PDF、DOCX)。
2016-12-26
為聽取各界民眾及地方政府之意見,客家委員會於今(26)日在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召開「國家級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中央與地方跨域論壇。主任委員李永得在開幕時表示,透過論壇能讓政策推動更貼近地方需求,未來期能用客家文化獨特美學為基礎,讓民眾願意到客庄生活、願意讓下一代在此受教育及成長,使臺三線客庄成為國際性的浪漫大道。
李主委致詞時,特別針對「人文形塑」、「環境整備」及「產業發展」等三大主軸詳細說明。他首先指出,要創造一個適合生活、可以讓下一代留下來受教育跟成長的環境,政府必須要能協助提供就業機會,因此「產業發展」即為臺三線推動計畫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觀光正屬於產業發展之一。
在人文建設方面,李主委則表示,要使在地人或外鄉人願意搬到臺三線客庄生活,客庄本身的人文歷史非常重要,包括祖先做了哪些事情,對客庄的土地、歷史有何貢獻…等,這些所謂的「客庄故事」,都應該被研究跟發揚,讓更多人知曉。
最後,李主委打趣地說,浪漫應該要有想戀愛的感覺,他強調,「不髒亂」是浪漫的基本要素,因此環境整備非常重要。李主委以「電線電纜地下化」及「交通運輸」為例,說明將協調中央及地方政府一同努力,讓臺三線客庄能更加乾淨舒適,打造出浪漫的生活環境。
打造「國家級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是蔡總統重大客家政策主張之一,為落實當前「開放政府」及「擴大公民參與」等施政理念,特別規劃於政策形成初期,開放民眾由下而上的提議,使政策推動更貼近地方需求。本次開辦以臺三線為主軸之地方系列論壇,目的係藉聽取各界民眾及地方政府意見、凝聚共識,以作為臺三線後續推動之參考依據。
今日會議將彙整10場地方論壇之成果與評述報告,透過工作坊分組討論及圓桌論壇,期匯聚中央、地方及民眾對臺三線浪漫大道之共識結論,並盼未來能整合跨部會、跨中央與地方,以及跨域資源,共同推動客家文藝復興,打創一條產業、生態、人文及歷史縱深的浪漫大道。
2016-12-20
為陸續形塑臺三線質樸之美,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昨(20)日特前往竹東鎮莫內咖啡主持「浪漫臺三‧竹東如松大道」藝術展開幕儀式。李主委除讚許展出活動別具創意外,更期許能用美學重振客庄,用文化帶動經濟,進而吸引民眾樂於前往臺三線旅遊及定居。
李主委在致詞時表示,蕭如松的作品具國際級水準,這次展覽是一個開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並承諾將全力協助推動蕭大師作品於明年歐洲大型藝術季中展出,希望透過大家的努力,讓全世界知曉客家庄有如此傑出的藝術家。
李主委說,他心中的「浪漫」分為正面表列跟負面表列,負面表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乾淨整潔,而正面表列則以「美學」最具代表性。李主委期許能用美學重振客家庄,用客家文化帶動客家庄經濟,進而吸引大家到臺三線來玩,甚至願意移居臺三線客家聚落,讓農村回復過去榮光。
客籍藝術家蕭如松一生長居竹東,本籍新竹縣北埔鄉,新竹師範(今新竹教育大學)演習科畢業,自1950年起任教竹東高中等新竹縣地區學校。他熱愛鄉土,深耕臺灣,畫作題材大多取景竹東與鄰近鄉鎮,成為「新竹縣之美詮釋者」,更是臺灣美術史上極具重要的水彩畫家。蕭如松留下的珍貴畫作以及為臺灣藝壇所作的努力,已有國家級的肯定,其竹東故居「蕭如松藝術園區」在2008年開園,是新竹縣亮點地標。
「浪漫臺三‧竹東如松大道」由客委會與新竹縣政府共同主辦,精選15幅蕭如松代表作,放大尺寸,展示於竹東聯外道路與進入市區的主要道路,串聯成「如松藝術大道」的人文街景,並以畫展讓民眾近距離欣賞經典畫作,跟在地藝術家的傳世作品深度接觸。
本活動展覽時間自105年12月20日至106年2月10日止,展出地點分為室內展區(名冠藝術館、蕭如松藝術園區、瓦當人文書屋、莫內咖啡、意念工房、合浦刀切麵食)及戶外展點(臺三線交通節點:北興路、朝陽路、長春路、大林路、中豐路、東林路),歡迎民眾一同走訪,感受臺三線濃濃藝術風情。
*相關推薦資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