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臺北市】臺北科學藝術園區。雙溪河口濕地公園



「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整體發展修正計畫 (111年7月)
 


夕陽餘暉,群鳥齊飛,媲美淡水河濱的百萬夕照,臺北市最新觀夕景點雙溪濕地公園於今日(111年12月21日)驗收完成啟用,園區內抽取士林抽水站前池水源,經過沉澱池、密植區及生態池等水利單元,透過微地形及植栽配置,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將污水變清水,為水質淨化之環境教育場域;另沿步徑種植260多棵適合在地生長的原生種喬木(如楓香、樟樹、九芎等),漫步廊道可體驗公園自然美景,讓市民可以在繁忙的城市中,享有一處完善的休憩空間。


  大地處表示,來雙溪濕地公園有幾個特色景點一定不容錯過,除了走入水中步道於生態池中心觀賞棲息之動植物外,也可於展望平台眺望公園全景,該平台為園區制高點,黃昏時能欣賞太陽西沉,往東還有大屯山壯麗山景,相信未來會是一睹雙溪與基隆河匯流口夕陽美景的熱門打卡景點。


  大地處坡地住宅科長徐瑞億表示,濕地又稱大地之腎,雙溪濕地公園佔地約2.3公頃屬小型公園,所以必須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以及地形的起伏,讓水質淨化,設計時取消停車場空間,建議開車民眾利用兒童新樂園停車場,或搭程大眾運輸工具前往,另夕陽觀景平台串連雙溪河濱自行車道,市民朋友也可以來趟單車輕旅行。


  在士林再生計畫的契機下,雙溪濕地公園納入教育部「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整體發展計畫,與兒童新樂園、科教館、天文館及美崙公園規劃整合為三館二園,提供市民倘佯濕地生態科學教育的全新休憩空間,歡迎大小市民朋友前來享受歡樂的親子時光,並學習大自然的淨化力量!



「雙溪河口濕地公園」面積約2.3公頃,配合「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整體發展計畫,與兒童新樂園、科教館、天文館及美崙公園合為三館二園,成為一所涵蓋科學、藝術、人文各領域的「大博物館」,士林區的新地標

  17日柯市長視察臺北科學藝術園區,關心交通便利性及大眾運輸動線,未來環狀線於中正路與基河路設置車站,可以串聯士林區觀光景點,另公園於設計階段即考量平衡堤防安全性及避免公園單一入口,設計全長170m之高架棧道跨越堤防,連結堤外自行車道,將是臺北大縱走藍線不可錯過的特色生態秘境。

  雙溪河口濕地公園預計111年9月啟用,一同期待啟用後,民眾翱遊在都市綠地間、穿梭科技自然之間,教育即生活,老幼咸宜、親子、戀人,盡收眼底。





110-12-27。市長視察臺北科學藝術園區 打造共榮共享之終身學習場域


110-08-27。科學藝術再生•與生態共舞•與溪河對話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工處辦理「臺北科學藝術園區」行動計畫之「基河路(兒童新樂園段)縫合」及「兒童新樂園南側縫合計畫」係將原提供車輛通行之基河路與士商路改為人行徒步區,透過延伸科教館、兒童樂園、美崙公園的步道及綠帶系統,將原被切割的區域連結起來,可避免民眾橫越道路,提供更便利安全的休憩活動場所,並導入相關教育元素,完整形塑三館一園的人行空間,該園區內採透水鋪面工法,可減少地表逕流,改善步行條件,且雨水滲入底下涵養地下水,降低排水系統負荷,並降低熱島效應,促進水資源永續經營。整體計畫於1061219日開工,目前已進入尾聲,林副市長非常重視本案相關工程,於107719日親臨視察「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工程進度,瞭解工程進行的狀況。



水利處說明「美崙公園生態池引水系統工程」,雙溪上游水源之水質尚屬良好,在不影響上游河道基流量及生態環境下,利用約3公里長管涵沿堤外坡將質優之水源引至下游美崙公園生態池及士林抽水站旁濕地公園,活化優質水資源多元利用,營造水與綠的生態永續發展環境。

公園處說明美崙公園為「臺北科學藝術園區」重要一環,經與地方溝通討論後,將改善生態池及設施,從至德園引接水源,得以改善原先公園生態池水源不足問題,進而增加園內生態多樣之可能性,且對於海綿城市具有深化蓄涵的效果,同時亦回應本府推動設置共融性遊具之政策;另建構整體園區的形象識別系統及導覽指標系統,透過統一的動線指引設計,達成三館一園的整體性,更提升園區在觀光發展及教育場域上的識別性,將現況三館一園的空間範疇進行實質的橫向連結,作為未來整體園區發展的重要依據,園區內智慧路燈共設置28盞,其中26盞具遠端監控、亮度調整及故障自動回報功能,提升照明品質與管理維護效能,另2盞附加包括4G/Wi-Fi熱點、USB充電座,透過戶外數位看板顯示環境感測器量測之現地溫度、濕度、風速、PM2.5PM10等,並提供園區動線、周邊交通動態、大眾運輸交通動態等導覽服務,方便民眾互動使用。

科教館說明導入基隆河水景意象,將友善行人的緩坡鑲嵌於綠水地毯中,創造開放的南側入口,另東側縫合原有的車道空間,形成開闊廣場,導入歡迎大家使用的林蔭、廣場、平台、休憩設施等之各種活動空間,並於北側透過串連美崙公園與兒童新樂園,創造三館一園活動的中心廣場,增加微型植物園內植栽的特色,及增設緩坡、觀景平台、小屋等串連二樓環形廊道,增加大眾在休憩空間遊走的樂趣。



天文館說明為消弭館際間行政界線,並將美崙公園與天文館間外部空間整合,且以整體景觀角度改變天文館既有外部空間。肩負著建立東側及東南側軸線,帶動美崙街、文昌路等區域人流引入,更可由綠蔭步道與植栽引導遊客參觀動線,完整鏈結園區,以綠穿透方式提升園區可及性,增加來園區遊客優質休憩空間,間接提高三館一園整體參觀人次與流量,達科學教育之推廣目的,預計於10710月開工。

臺北市士林區為臺北市早期發展地區,為實踐「臺北科學藝術園區」發展願景,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合作,結合科教館、天文館、兒童新樂園、美崙公園等設施,建立一個豐富多樣、全民樂學的學習場域,亦能達到跨域加值、資源共享的經濟效能,本計畫後續將由各機關持續推動,有助提升都市景觀、創造開放空間、改善城市意象,為臺北市士林再生計畫開啟嶄新一頁、再現風華。



臺北市政府與教育部轄下的臺灣科學教育館共同攜手合作,結合科學教育館、市立天文館、兒童新樂園及鄰近的美崙公園,規劃將「三館一園」打造成「臺北科學藝術園區」。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整合臺北科學藝術園區三館資源,於今(106)年暑假期間推出「暢遊三館套票」,套票內容包含科教館3-6樓常設展、天文館立體劇場及兒童新樂園遊樂券組,遊樂券組包含入園券1張及遊樂設施搭乘券5張,票券原價380元,套票優惠售價一套只要200元,限量1萬份,使用期間為10671日至107630日,套票可至三館售票處購買,讓大朋友、小朋友一同快樂Fun暑假。

此外,三館暑假期間亦舉辦多項活動,像是科教館78日、9日「第五屆科學玩意節」,天文館每週六晚間7點至9點「週六夜間觀測」,兒童新樂園「星光優惠」等,歡迎大朋友、小朋友一同共襄盛舉,詳情請查閱各館網站。

今年暑假適逢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盛事,這次,臺灣的頂尖運動好手將在自家主場大顯身手,為了理想和臺灣的榮耀全力以赴。教育局曾燦金局長表示,教育局積極推廣世大運,除「暢遊三館套票」提供超值優惠外,前1000名購票者加碼贈送世大運紀念運動手環,歡迎所有的民眾於安排暑假家庭活動時到「臺北科學藝術園區」來場知性之旅,也於819日至30日攜家帶眷到各競賽場館感受世大運的熱情與活力,為臺灣的選手們加油,讓擁有龐大加油團的主場優勢激發選手們贏得運動生涯最佳戰績!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https://www.ntsec.gov.tw/

臺北市立天文館:http://www.tam.gov.taipei/

臺北市兒童新樂園:http://www.tcap.taipei/



(14)林副市長及教育部蔡政務次長共同見證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及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簽署「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合作備忘錄,雙方將以創造區域整合之最佳發展方式為目標,於各自權管基地共同協力,並設立直接對應窗口,共同協力整體行銷互相合作共創利基,透過雙方簽訂合作,發揮整體區域整合的加乘效果。

「臺北科學藝術園區」為「士林再生計畫」推動四大主軸中的其中一環,藉由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天文館、兒童新樂園及美崙科學公園之整合,塑造「智慧科教園區」;三館一園所留設之大面積開放空間也將結合雙溪、磺溪、基隆河水系,芝山岩與圓山自然景觀公園形成綠帶與藍帶的串連。未來雙方將共同投入經費約11億元於「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整體發展計畫中,預計110年完工,工作項目包括基礎建設工程(道路系統縫合、大客車停車場興建工程)、綠色基盤工程(溼地公園、校園圍牆暨道路人行道生態化工程)及智慧園區建置(智慧型路燈、導覽系統建置、虛擬實境體驗場館建置)。計畫中並將導入虛擬實境體驗場館,預計投入7,600萬元,可為AR/VR產業提供相關軟、硬體技術之大型實作、展示場域。為學齡兒童乃至成人提供互動式之學習管道,進而激發市民對科學及藝術之興趣。

「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整體發展計畫」以延續「跨域體驗、終身樂學」為目標,並著眼於園區一體概念,藉由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天文館、兒童新樂園及美崙科學公園之整合,提升「三館一園」行人通行便利性,以及休憩空間之舒適性,促使空間機能再發展,使園區更具一體性,以發揮社教機構整體的群聚效應,並依場館特性訂定不同主題及體驗項目,成為服務民眾的重要文化及休閒教育據點。



為落實中央與地方合作共創跨域加值的核心價值,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與臺北市政府共同合作,提出自106年起,6年的中長程「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整體發展計畫」,於1051114日上午在科教館舉辦MOU合作備忘錄簽署記者會,現場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以下簡稱科教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及天文館共同簽署,並由教育部蔡清華政務次長與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一同見證臺灣首度以科學博物館與市府團隊跨域整合區域資源的合作新亮點。




教育部蔡清華政務次長表示,這項計畫建基於教育部從103106年度積極推動的「跨域體驗 終身樂學國立社教機構跨域加值發展計畫」,其中,為深化國立社教機構配合地方城鄉發展趨勢,針對座落於臺北市以科教館為首的社教機構館所,提出「臺北科學藝術園區」之規劃構想,期望透過區域資源整合及跨域合作,促進館所永續經營的效能,並帶動區域發展,建構更優質的終身學習環境,擴大其區域價值,共同朝向學習型城市的目標邁進。同時也感謝臺北市政府的努力,未來不論是在交通的改善、綠地的串聯、科技的導入、人文藝術的再現,都需仰賴產、官、學各方的積極投入,以及期待教育部所屬的各個博物館都能夠扮演起關心周遭環境的角色,讓科學博物館透過科普教育的推廣,帶動社會創新的力量,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文明。

為實踐「臺北科學藝術園區」發展願景,科教館與臺北市政府自104 8月即開始為期1年多的籌備討論,期望科教館能結合臺北市政府所屬的天文館、兒童新樂園、美崙公園等占地約15.7公頃公有設施,形成複合式科學、藝術、生態、文化教育及休閒設施集中的園區。

「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整體發展計畫」的內容涵蓋逐年整合各館所區域空間介面及軟硬體建置,甚至擴大到區域交通等系統性的調整,透過由整合31園區道路縫合,以及融入基隆河、雙溪都市生態的串聯,達到一個以人為本,通行無障礙,且優質的教育與生活場域,同時也讓社教機構的群聚效應極大化,未來也將結合臺北市政府的士林再生計畫,透過區域資源的整合及跨域合作發展,讓科學藝術園區的區域價值延伸擴大,資源共享的經濟效能。

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資源的創意模式,以透過整合資源來構築環境友善、全民樂學的學習場域的同時,也帶動在地的繁榮,成為打造城市新價值,躍升為國際都會的新亮點。

教育部未來將持續爭取相關資源,整合公共建設、數位科技及文化藝術,促進社教機構多元面向發展,營造專業、精緻的終身學習環境,為社會注入創新、永續的活力



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整體發展計畫

編號:107-2400-001
本案核定日期及字號:106年8月23日院臺教字第1060025925號函

教育類別: [終身教育]
單位:終身教育司

期程:107年1月1日-112年12月31日
總預算經費:10.37億元(含公共建設經費7.2億元)
年度預算經費:170,320千元(含公共建設經費164,792千元)

目標

本項計畫以建構「臺北科學藝術園區」為主要計畫目的,整合臺灣科學教育館(以下簡稱科教館)、臺北市天文館、兒童新樂園、美崙科學公園三館一園的使用空間,發揮社教機構整體的群聚效應,並針對社教機構彼此之間的差異性,訂定不同主題,進以豐富「臺北科學藝術園區」的實質內涵與體驗項目。


實施策略或推動重點:

一、中央與地方合作:打破單一博物館的藩籬,整合中央與地方社教機構及環境資源,符應地方區域發展,打造科學藝術園區,提供民眾豐富多元的終身學習場域。

二、科教館空間活化與改造:科教館空間活化與改造及硬體設施整備,以生動活潑具有教育意義的空間營造做為空間服務加值的基礎,導入IOT智慧博物館等相關技術應用,有效紀錄觀眾的參觀行為,未來可拓展數據應用的可能。

三、建構跨域加值網絡:建構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引入商業服務機能,深化文創產業,並結合北部地區科學研究與藝術、設計文創產業資源,形成新的文化創意園區;臨基隆河與廣大的公園綠地,生態景觀資源豐富,除發展為環境教育重要場域,更可形成複合科學與藝術的休閒觀光園區,從經濟建設與永續經營的角度,並考量都市發展、土地使用、創意品牌與專利回饋機制等,使館務基金能永續經營。

四、計畫內容:

(一)科教館工作項目:
「prototype factory原型工場擴建及戶外展演空間建置計畫」、「Future Explore兒童探索整合展演計畫」、「Lab & Meet實驗室與共想空間建置計畫」、「Sky garden城市綠屋頂計畫」、「Green Science環境友善系統建置計畫」及「Service +服務升級計畫」等六大建置計畫。

(二)臺北市政府工作項目:
臺北科學藝術園區道路縫合計畫、臺北市天文館周邊環境改善計畫、濕地暨大客車停車空間建置計畫、生態基盤建置計畫(道路、人行道)、天空步道串連計畫、資訊推廣與體驗升級計畫及校園圍牆暨道路人行道生態化工程等項目。


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整體發展計畫報告書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