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聚焦網>前瞻建設
行政院重要施政成果 - 前瞻基礎建設 - 前瞻基礎建設績效檢討報告
106年度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106年度總績效檢討報告 【PDF】
107年度
110年度
111年度
112年度
113年度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113年度總績效檢討報告 【PDF】
地方政府經費執行情形
前瞻計畫第1期至第4期補助地方政府金額及執行情形 (統計至112年底)【PDF】
113-10-17。推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布局臺灣未來發展所需
國發會於今(17)日召開第124次委員會議,就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執行情形提出報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目前執行至第4期,業投入7,697億元。第4期截至113年第3季(112年1月至113年9月)止,計畫經費達成率為76.89%,各項建設均穩健推展中,預估年底可達成96%的目標。
國發會表示,為帶動整體經濟動能,並因應國內外新產業、新技術及新生活趨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依106年7月7日總統公布施行之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以及立法院審查結果,編列2階段之4年計畫,期程計8年,經費總額上限8,400億元。
該計畫業於106至113年編列7,697億元特別預算,分4期(2年為1期),第1期(106年9月至107年),第2期(108至109年),第3期(110至111年),第4期(112至113年),施行效益如次:
總體經濟面:第1期帶動實質GDP增加1,067~1,209億元,第2期增加2,832~3,010億元,第3期增加3,046~3,500億元,第4期預估增加2,746~3,420億元。
人力需求面:第1期至第3期創造約18.6萬個工作機會。第4期投入經費達2,098億元,預估至少可增加約5萬個工作需求。總計1至4期可創造的人力需求量,可達22~24萬個工作機會。
區域均衡面:前瞻計畫優先補助跨縣市建設及過去投入相對不足地區,如以主計總處對各縣市財力分級(以各縣市自有財源比率之平均值依序分列,從高至低為第一級到第五級),第五級人均獲配之經費(5.08萬元)最高,約為第一級投入規模的8.55倍。如區域分布,以離島地區人均獲配之經費(6.6萬元)最高,約為北部地區的4.18倍。
劉鏡清主委指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奠定未來30年國家發展根基的重大經建計畫,對於總體經濟、人力需求及區域均衡均有甚大助益。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排名,臺灣的基礎建設項目排名自106年第21名提升至112年第12名,顯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有助提升我國各項基礎環境,並厚實我國國際競爭力。感謝交通部、經濟部及內政部等各相關機關共同努力推動,相關具體建設成果亦請宣導。
劉主委強調,第5期(114年)特別預算案703億元,刻正於立法院審議階段,請各部會提前安排如計畫審核、用地取得及證照申請等前置作業,並排定明年度預定達成重要里程碑,合理編列預算及加強執行管控。另為促進地方整體發展及區域平衡,針對地方補助型計畫,藉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及嚴格把關,合作克服計畫執行所遭遇困難,以提升整體交通、環境、數位、綠能、教育及社福等基礎建設水準。
劉主委強調,第5期(114年)特別預算案703億元,刻正於立法院審議階段,請各部會提前安排如計畫審核、用地取得及證照申請等前置作業,並排定明年度預定達成重要里程碑,合理編列預算及加強執行管控。另為促進地方整體發展及區域平衡,針對地方補助型計畫,藉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及嚴格把關,合作克服計畫執行所遭遇困難,以提升整體交通、環境、數位、綠能、教育及社福等基礎建設水準。
113-01-01。回應副總統辯論會 國發會︰國家建設沒有顏色之分 缺水、缺電並非事實
111-12-20。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推動成效顯著 加速國家經濟轉型與區域均衡發展
國發會表示,政府於106年起推動前瞻計畫迄今已逾5年,並編列第1至3期特別預算合計約5,599億元,推動期間透過積極盤點地方建設的需求,優先納入有助於區域平衡及聯合治理的跨縣市建設,以及過去投入不足、發展相對落後偏鄉地區的重要基礎設施。此外,配合加速國家經濟轉型、區域融合與衡平發展,持續推動軌道交通,並大幅提升水資源、數位、綠能、產業、教育社福、原民及客家等基礎建設水準。國發會說明,推動前瞻計畫之整體效益,涵蓋經濟、社會及環境等層面,以經濟層面為例,公共投資擴張可帶動資本存量累積,進而提升總要素生產力,厚植經濟成長潛能,整體施行效益包括:
- 總體經濟面:第1期(106年9月至107年)帶動實質GDP增加1,067~1,209億元;第2期(108年至109年)增加2,832~3,019億元;第4期(112年至113年),則預計帶動實質GDP增加2,851~3,505億元。
- 人力需求面:第1期及第2期已創造約10.1~11萬個工作機會;第4期特別預算投入後預估再增加6.9~7.5萬個工作需求。
- 區域均衡面:前瞻計畫優先補助跨縣市建設及過去投入相對不足地區,實施自106年9月至110年底止,如以財力分級區分,以第五級人均獲配之經費(2.5萬元)最高,約為第一級投入規模的8.93倍。如區域分布,以離島地區人均獲配之經費(3.94萬元),約為北部地區的4.33倍。
國發會指出,政府持續透過前瞻計畫投入重要基礎建設,布局產業未來發展所需,支持各部會及各縣市確實需要之建設,並優先推動有助於均衡區域發展及偏鄉公共建設,顯著提升我國整體交通、環境整備、數位、綠能及教育社福等基礎建設水準。
目前前瞻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2,102億元尚在立法院審議,通過後政府將延續均衡區域發展、強化偏鄉建設等計畫外,並針對5G、數位發展、AI、資安等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產業振興發展所需基礎建設等均將持續推動,並擴大數位轉型、環境永續及打造韌性國家等相關計畫經費。
111-02-08。前瞻計畫克服疫情挑戰、奮力向前,充分滿足民生及產業所需
前瞻計畫第3期特別預算共2,298.305億元,其中110年度編列1,240.598億元。雖全國疫情三級警戒期間(110年5月至7月),諸多計畫工作項目的進度及經費支用受疫情影響,惟經各中央及地方執行機關戮力趕辦,截至110年12月累計執行數1,144.752億元,較第2期同期多執行179.945億元,充分展現政府排除萬難,積極擴大推動基礎建設的決心,也使多項重大建設成果逐一展現。
首先,由於氣候變遷,夏季的酷熱已使孩子們的學習受到影響,為此政府推動全國中小學「班班有冷氣」政策,已安裝8萬8,371間教室的冷氣,占總目標(9萬2,273間)的96%,穩步朝向111年2月底前全數完成的目標邁進,不論大都市或小鄉鎮的學生,從今年開始,都能在舒適的環境中安心學習。
其次,我國在110年上半年遭逢百年大旱,許多縣市水情吃緊,面臨需要分區、減壓或減量供水的困境;幸好前瞻計畫已預見氣候變遷的衝擊及產業發展的需求,以水環境建設相關計畫執行水資源的開源、調度、備援等因應對策,有效減緩衝擊及滿足需求。例如,桃園新竹備援管線提前半年於110月2月通水,調度每日可達20萬噸,確保新竹地區民生及竹科產業用水的穩定供應,對於產業發展及未來的投資信心,有非常大的助益。同時,高雄大泉、濁水溪、通霄溪伏流水工程也陸續完成,分別增加每日15萬噸、3萬噸的備援水源,及每日0.3萬噸的常態供水能力。
此外,無論是產業數位轉型、縮短數位落差或提供各種數位公共服務及加值創新應用,都需要5G基礎建設作為基盤;110年已補助5G垂直與非垂直場域網路建設逾96億元,提升我國數位競爭力。至於攸關地方民眾生活的城鄉建設,如改善停車問題、提升道路品質、充實全民運動環境、文化生活圈、建構0-2歲兒童社區公共托育等補助計畫,也持續將資源深入地方,提升公共環境品質,讓民眾有感。
展望111年,疫情影響雖不可避免,但政府推動各項具有前瞻性及永續性建設的腳步不會停歇。前瞻計畫111年已編列1,057.706億元,本會將持續透過相關機制掌握整體及重大個案計畫的執行情形,適時輔導協助,以提升計畫經費執行,帶動經濟成長。此外,前瞻計畫第4期(112-113年),將於111年中進行先期審議作業妥適分配資源,積極滿足國內外新產業、新技術、新生活趨勢等關鍵需求,持續投入綠能、Å世代半導體、IoT、AI、5G、資安等5+2產業創新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厚植國家競爭力,邁向智慧國家;同時,也將挹注經費於各類城鄉建設計畫,以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為人民打造幸福安居的家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