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相關新聞輯要


行政院重要施政成果 - 前瞻基礎建設

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

推動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有成 陳揆:規劃設置國家層級一站式專責服務窗口 協助國際人才深耕臺灣 112-05-11  

院會議案    國家發展委員會報告「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推動情形」

國發會協同各部會積極推動「培育本土數位人才」、「延攬國際關鍵人才」及「深化雙語能力及國際視野」三大策略



蘇揆:驅動產業成長 全力落實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 109-10-15



相關新聞

陳揆:國科會推動「激勵優秀科研人才」及「助攻博士科研」加碼措施 強化我國高科技人才培育



推動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有成 陳揆:規劃設置國家層級一站式專責服務窗口 協助國際人才深耕臺灣

出席2023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開幕典禮 陳揆:政府持續挹注資源並攜手民間投入社創 盼成為亞太地區典範

啟動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 陳揆:協助青年順利就業、促進經濟發展與國家競爭力

主持青諮會 蘇揆:政府展現決心及效率 戮力為青年解決問題

班班有網路 生生用平板 蘇揆:秉持「偏鄉學校數位優先」原則 持續完善臺灣數位學習環境

維持國內醫師人力培育制度完整性、促進國際醫學交流合作 政院通過「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鼓勵女性參與公共事務 政院舉辦「挺身而進.女力交流-111年公私部門女性人才交流研習」

南科嘉義園區籌備辦公室揭牌 蘇揆:吸引在地及國際優秀科技人才 推動嘉義縣大規模發展

南科屏東園區籌備辦公室揭牌 蘇揆:推動各項重大建設帶動屏東大發展 盼培養好人才創造好將來

感謝傑出學術研究者貢獻 蘇揆:持續培育人才 讓臺灣代代人才輩出

接見全國各縣市台語演講優秀學生 蘇揆期許活用各種母語 讓其代代相傳 發揚光大

政府超前完成「班班有冷氣」 蘇揆:讓孩子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

優化兒童醫療照護體系 蘇揆:照顧國家下一代政府責無旁貸 相關部會請進一步結合各方面資源合作

工藝是臺灣重要文化資產 蘇揆:從人才、獎助、產業三面向扶植臺灣工藝發展 更需行銷廣為周知

出席陽明交大產學創新研究學院揭牌典禮 蘇揆:產官學相互合作 持續培養更多人才

出席青諮會 蘇揆鼓勵青年發揮能力及創意 讓臺灣一代比一代更好

接見十大傑出青年 蘇揆期許繼續「衝衝衝」 讓臺灣的未來更好

蘇揆感謝農業相關人員 運用創新科技提高競爭力展現臺灣新農力

行政院舉辦公私部門女性人才交流研習,鼓勵女性挺身而進

出席高鐵電車線維修工程車啟用典禮 蘇揆:善用國內人才優勢 持續推升「國車國造」比例

蘇揆:學習文協獎章得主典範 讓臺灣真正成為臺灣人的臺灣、世界的臺灣

蘇揆主持文化會報 著眼出版產業發展與文資修復人才培育

蘇揆:協助應屆畢業青年就業 讓青年學子得到政府完善照顧

蘇揆鼓勵多元閱讀方式 走讀臺灣結合文字與時空啟發想像力

增強攬才力道網羅世界菁英 行政院會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草案

蘇揆: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 培養人才讓臺灣有好將來

蘇揆:強化技職校院環境 搭好舞臺讓孩子演出精彩

蘇揆:驅動產業成長 全力落實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

出席技能競賽開幕式 蘇揆:全球化時代講求專業 政府布置好舞臺讓孩子演出精彩

蘇揆:政府展現執行力 讓青年就業更順利

蘇揆:投資青年是投資國家未來 政府提供實質協助

關心青年學子 行政院一直在做

蘇揆:協助年輕人實踐夢想 給予新創事業全方位協助

蘇揆:政府投注經費於技職教育 幫助台灣孩子發揮所長

蘇揆:4年投入近95億元經費 推動「投資青年就業方案」

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 帶動未來5年投資金額成長

排除企業投資五缺障礙說明會北北基場次 針對都市型產業發展說明相關規劃

賴揆:加速完成配套法制作業 提升外國人才延攬專法立法效益

出席資訊月開幕典禮 賴揆:與資通訊產業共同努力使台灣升級

主持加速投資台灣會議 賴揆:打造良好新創投資環境

賴揆提出六大對策 解決產業缺工、缺才問題

關切「五缺」之缺人才議題 賴揆接續主持會議

林揆:落實效益評估及財務規劃 有效運用前瞻預算

林揆:鬆綁外國人才來台絕非引進低薪白領 實習制度國際行之有年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已於10677日公布施行,科技部配合行政院「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項目,積極爭取4年總經費94億元,以四大計畫翻新臺灣創新科技沃土,促進青年創業就業,可望吸引產業資金60億元,培育國際級人才7,300餘名,帶動臺灣青年就業新機會。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在全球創新創業的推波助瀾下,人才培育及青年就業已成為促進創新的關鍵因子,科技部應該引領打造讓本土青年可充分發揮創意、展現創新、成功創業的環境,進而翻轉臺灣青年就業結構及改善青年高失業率之問題。」

科技部為了促進我國青年創業、就業及國際產學研合作交流活動,協助我國創新創業生態系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將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針對我國青年人才培育及促進就業,標竿國際作法規劃出四大重點計畫:「推動國際產學聯盟計畫」於學校設置國際級產業聯絡中心,協助國內學研創新能量與全球技術領先的產業供應鏈接軌、「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建置計畫」將藉由引進國際加速器、創投及潛力新創團隊來臺,打造國際級科技創業聚落、「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則透過法人及學研機構結合廠商的合作,推動博士級人才投入產業界,最後透過「年輕學者養成計畫」,推動「愛因斯坦培植計畫」及「哥倫布計畫」,提供年輕研究人才長期且充分的資源,培植科研新世代。

科技部規劃「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四大重點計畫

計畫一【推動國際產學聯盟計畫】

()目的:鼓勵學校開放校園,讓在學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或參與解決實務真正的問題。

()機制:以學校為核心建立會員制平台,招募國內外企業會員加入,並設計會員分級收費制度,提供客製化服務。藉由成立「產業聯絡中心」(Industrial Liaison Center),引進具資深創投或產業背景的產業聯絡專家,主動媒合企業需求及聯盟研發能量。

()效益:預期四年內成立20個前瞻技術聯盟,引進200家國內外會員參與,促成產學合作金額達40億,成立40家以上新創事業,培育國際級人才4,000人以上。


計畫二【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建置計畫】

()目的:以世界先進國家為標竿,利用現有可用空間營造國際青創基地,為願意留在臺灣打拼的年輕人營造一個活力聚集的環境。

()機制:打造國際級科技創業聚落,藉由引進國際加速器、創投及潛力新創團隊來臺,促進我國創新創業生態系國際化,並帶動本土大學創新與青年就業。

()效益:每年吸引100隊國際級團隊進駐基地,其中至少50隊為海外團隊,全程4年可培育創業人才2,000人,並促成投資金額達20億元。


計畫三【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

()目的:針對臺灣博士八成留在學界的現象,協助博士畢業生有一個銜接至企業界的培訓方案,強化產業界研究發展能量及提昇國際競爭力。

()機制:透過法人及學研機構結合廠商的合作計畫,提供博士級產業訓儲菁英在職實務訓練及產業實習機會,推動博士級人才投入產業界,為產業提供技術與人才。

()效益:培訓符合業界所需之博士級人才,全程4年培訓1,000名博士級產業訓儲菁英並協助就業,進一步創造價值並增益社會。

計畫四【年輕學者養成計畫】

()目的: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應長期培育四十歲以下的年輕學者,希望未來有更多四十歲以下、且能在國際學術殿堂發聲的領袖型人才。

()機制及效益
科技部結合既有補助機制並參考國外作法,提供年輕研究人才長期且充分的資源,培植科研新世代,開創臺灣新時代:

1.愛因斯坦培植計畫(Einstein Program)
年輕世代研究人員的想像力無限,以多年期研究計畫提供充分的資源,鼓勵學術生涯剛起步(32歲以下)的年輕研究人員大膽的自由發展與多方面的嘗試,構思具創新性的研究題目及計畫內容,預計將可培育160-200名年輕學者。

2.哥倫布計畫(Columbus Program)
提供研究生涯初期(36歲以下)的年輕研究人員多年期研究計畫,以效法哥倫布「探索新大陸、航向未來」、「大膽嘗試投入、勇於探索未知」的精神,鼓勵已具科研基礎的年輕研究人員展現國際行動力,積極勇闖世界,投入具前瞻創新性且連結國際的研究計畫,深耕厚實基礎,主動與國外實驗室或研究中心進行交流,拓展國際視野及影響力,預計培育共90-120名年輕學者。



人才培育係前瞻基礎建設之基石,教育部為配合國家發展創新產業發展趨勢,振興經濟、帶動整體經濟產能,自1069月至11084年編列80億元(首期編列23.85億元)經費推動「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以「為學生找到未來、讓工作找到人才」為目標,培育各項前瞻計畫所需人才,銜接產業升級速度,創造學用合一、產學雙贏之教育系統,培養具有跨領域、符應國際產業發展脈絡的技職人才。推動策略如下:

一、成立產業菁英訓練基地:配合國家重點創新產業,由學校與法人共同合作成立區域性技術訓練基地,提供師資培訓及強化學生專業實作能力,培育專業師級技術人才。

二、建置類產業環境工廠:以產業實際環境為模組,具體規劃產業環境課程,提供學生實習實作場域,及區域師生技能強化與產業接軌之訓練,培養具就業力之多元人才,以縮短產學落差,降低產業培訓成本。

三、建置跨域實作場域:連結產業需求課程與設備,整合跨系、跨院教學資源,落實跨領域或深化技術課程,強化學生實作教育。

四、充實新課綱所需基礎教學實習設備及設施:因應技術型高中設備基準,逐年補足設有專業群科之高級中等學校所需教學實習設備,並藉由技術型高中實作評量之辦理,盤整並建構所需之設備、設施。

教育部現行已推動各項人才培育計畫,例如:補助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協助學生生涯探索;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教學創新,改變學習模式;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追求卓越等目標,期使學生能自我實現及自我肯定,塑造出各領域的職場達人。惟產業趨勢變遷迅速,在教育部技職人才培育經費預算飽和的情況下,考量培育創新產業及前瞻建設所需技職人才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非教育部年度預算能及時配合編列,因此,列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推動本計畫,以快速搭配國家重點經濟發展政策,透過建構實作學習環境場域,培養學生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對焦產業需求,以帶動整體經濟動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