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農業部】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聚焦網>前瞻建設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農業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13年11月20日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財政、內政、經濟、教育及文化、交通、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

邀請相關部會首長就「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執行情形及成效」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案114年度」(僅詢答)。【1120日及21日二天一次會】


「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執行情形及成效」專題報告

農業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120/416-4.pdf


主席、各位委員女士、先生:

今天奉邀參加大院審查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 期特別預算案,謹提出本部前瞻 4 期相關業務執行情形及成效簡要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壹、執行情形及成效

有關本部執行「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相關工作,第 4 期(112-113 年度)特別預算編列 65.99 億元,辦理包括軌道建設、水環境、綠能、數位、城鄉等 5 類別之阿里山林業鐵路設施設備安全提升計畫、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研發農業部門增匯技術及其誘因機制、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計畫、農業物聯網發展計畫、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等8 項計畫,各項計畫執行情形與成效分述如下:

一、軌道建設:

(一) 阿里山林業鐵路設施設備安全提升計畫

1. 經費:23.16 億元,截至本(113)年 9 月執行率 82.74%。

2. 工作內容:

辦理「路線結構及邊坡安全改善與監測」、「車輛購置」及「車站及設施改建整修」等三大工作項目。

3. 第 4 期執行情形:

(1) 路線結構及邊坡安全改善監測:已完成 42 號隧道暨未通車路段舖軌修建工作;積極趕辦嘉義-二萬平光纖鋪設工程、沿線平交道安全防護設備提升、行控中心機房及智慧平台建置相關工作。

(2) 車輛購置:刻正積極打造 9 輛機關車、20 輛優遊列車、 28 輛追日景觀列車。

(3) 車站及設施改建整修:已完成祝山車站、新北門車站及附屬設施、北門驛及檢車室、奮起湖車庫及周邊景觀、修理工廠及車庫園區設施設備、簡易月台、鹿麻產車站及周邊環境等改善及整修工作。

4. 第 4 期執行成效:

阿里山林鐵本年 7 月 6 日全線通車,透過本計畫提升林鐵沿線營運安全、乘客體驗及軟硬體服務品質等整體營運成效;俟新車加入營運及完善行控安全設施,持續帶動嘉義軸帶整體光觀發展,提升國內外觀光旅遊人潮。

二、水環境建設:

(一) 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

1. 經費:25.00 億元,截至本年 9 月執行率 100%。

2. 工作內容:

辦理農田排水、埤塘、圳路改善、坡地水土資源保育工作、國有林地治理、水產養殖排水治理。

3. 第 4 期執行情形:

至 113 年 10 月底已改善農田排水渠道 37.66 公里,農田構造物改善 18 座,增加上游坡地控制土砂生產量140.43 萬立方公尺,國有林崩塌地處理 14.1 公頃,抑制土砂下移量 32.4 萬立方公尺,養殖排水保護面積 10.29 平方公里。

4. 第 4 期執行成效:

降低農業產區淹水面積與淹水深度,可減少農民農作物損失;降低集水區內崩塌地及中、高土石流潛勢溪流之土砂災害,並增加溪岸穩定及保持溪流通洪斷面;加強國有林地土砂防治與延緩洪水下移設施,減輕上游土砂災害,達強化河川上游國有林保土蓄水功能,增進森林涵養水源功效;改善養殖區銜接區域排水,增加排水通洪斷面,縮短颱風汛期養殖區淹水時間,減輕漁業災損。

(二) 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

1. 經費:2.46 億元,截至本年 9 月執行率 98.99%。

2. 工作內容:

(1) 進行漁港水岸環境景觀改善與環境美化,營造水環境亮點及親水空間。

(2) 協助彰化縣興建畜牧糞尿多元利用資源化共同處理中心,處理在地畜牧場之廢水量能 600CMD,有效提升東螺溪整體水質,並達成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減少養豬場產生沼氣造成彰化縣空氣污染的衝擊,促進產業轉型。

3. 第 4 期執行情形:

(1) 已完成淡水第二及東石漁港水環境工程,另新竹直銷中心周邊改善工程,因涉及工程介面及攤商遷移問題,故於 113 年 11 月 15 日開工,預計 114 年 8 月底完工。

(2) 已完成 BTO 前期作業暨履約監督管理計畫招標作業,於 113 年 4 月 24 日已確認場址,113 年 8 月 31日已完成公聽會。

4. 第 4 期執行成效:

(1) 營造親水空間面積約 0.6 公頃。

(2) 畜牧糞尿多元利用資源化共同處理中心刻正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先期規劃報告審查會議及招商公告與相關說明會,預計於年底完成招商作業,並儘速開始興建工程。

三、綠能建設:

(一) 研發農業部門增匯技術及其誘因機制

1. 經費:7.68 億元,截至本年 9 月執行率 91.69%。

2. 工作內容:

研究開發國家自然碳匯技術與誘因機制,增大碳匯潛量,發展綠色商機,包括開發負碳農耕模式。促進森林碳匯效益之經營模式與技術研究。盤點海洋與漁業碳匯技術及效益評估研究。建立農業碳匯計量方法學及增匯誘因機制。

3. 第 4 期執行情形:

(1) 建立符合 MRV 之土壤碳匯量測方法;建構增進土壤有機碳匯的農耕管理模式;開發生物資源增進土壤碳匯;完成國家尺度土壤碳儲潛力圖驗證;精進土壤碳匯量測方法,提高預測可信度及應用可行性。

(2) 篩選各樹種之高碳匯品系並優化營林體系;發展並推動森林碳匯計量及多尺度碳匯監測技術;建立劣化地復育造林作業模式與增匯技術;發展竹木產品碳保存加工技術;建立多元碳匯推動平台,鼓勵企業資源投入。

(3) 完成調查海洋及濕地重要漁業棲地碳匯基礎資料;建立海洋及濕地碳匯量測方法;建立高經濟藻類量產化技術及海域人工藻床試驗;建立國內海草復育技術;完成海草復育及海藻養殖碳匯技術及其增匯效益評估。

(4) 推動碳匯抵換經營模式,完成碳匯方法學草案送環境審查,提供企業與團體參與自然碳匯之多元誘因。

4. 第 4 期執行成效:

建構並精進土壤、森林及海洋三大碳匯系統之基礎研究資料、發展創新增匯技術,推動保育經營模式,輔以建立碳匯計量方法學及增匯誘因機制,效率自然碳匯量協助國家淨零目標達成。

(1) 完成全臺土壤表層碳儲量及碳儲潛力圖,掌握碳儲熱點;建立快速及低成本土壤碳匯量測方法-光譜傳感技術,後續開發為可攜式專案量測裝置,供碳權專案場域應用。

(2) 篩選出 3 項高碳匯造林品系、30 種劣化地適種物種,並開發劣化地復育造林技術 4 式,有效提升森林碳匯能力;以無人機及地載光達開發森林碳匯監測及計量技術,發展可供作為自願性減量專案尺度應用之技術。

(3) 釐清海洋碳匯形成原理並建立整合機制,整合海洋碳匯齊一之量測方法及佈局策略跨部會合作補足國家海洋碳匯資料缺口;建立海草復育技術及其效益評估,強化海草床碳匯技術;媒合 11 家企業參與森林 ESG 專案,提供產業多元參與管道。

(4) 提送方法學 5 式送環境部,其中「森林經營」及「竹林經營」已於 113.10.28 審查通過,「改進農業土壤管理」、「海草復育」及「紅樹林植林」預計於 114 年第一季前審查通過。

四、數位建設:

(一) 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

1. 經費:0.55 億元,截至本年 9 月執行率 96.92%。

2. 工作內容:

辦理智慧灌溉技術於農田灌溉系統之研究與應用。

3. 第 4 期執行情形:

辦理智慧灌溉技術於農田灌溉系統之研究與應用,整合水文感測元件、物聯網傳輸及遠端閘控技術,於灌溉渠道及水閘門佈設感測系統模組,將低成本、低功耗且高耐候性之毫米波感測技術導入,並以新竹竹東圳為示範區域進行實際測試驗證,以達減少操作輸水損失及省時省工之農業灌溉用水管理目標。

4. 第 4 期預期成效:

新竹竹東圳為示範區域,導入應用新興科技技術於沿線重要圳路控制點位,完成建置水文監測設備、水門遠端遙控系統及影像監視器等設備,有助第一線管理人員即時掌握圳路現況及灌溉用水量,以提升灌溉用水及管理效率。。

(二) 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計畫

1. 經費:0.59 億元,截至本年 9 月執行率 83.95%。

2. 工作內容:

辦理「國家農業空間影像資料倉儲雲端服務」,於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雲端機房,建置航遙測影像雲端地圖服務、人工智慧(AI)農地作物判釋運算系統及土壤資源與肥力診斷服務等。

3. 第 4 期執行情形:

新購航遙測飛機,提供近即時航照影像服務以支援農地資源影像 AI 判釋作業。完成「航空衛星影像雲端服務」上線。維護及更新全國包含農田、魚塭及畜牧等農地範圍農田坵塊圖。完成作物 AI 判釋模組。進行 UAV農地面積拍攝作業。推動自動農機與無人機噴藥應用。於曳引機、收割機、收穫機等農機應用計畫建置之精密定位、軌跡傳報等。

4. 第 4 期預期成效:

建構高效能的農業空間影像資料倉儲雲端服務。改善糧食生產調查、農情調查及短期作物產銷調節等。提升農民田間管理效率與提供中央及地方政府農業決策的依據。

(三) 農業物聯網發展計畫

1. 經費:2.95 億元,截至本年 9 月執行率 93.37%。

2. 工作內容:

持續運用農業物聯網技術蒐集相關數據,改善農政監督管理效率,並於高速率、低延遲及大連結特性之 5G網路環境,推展 5G 實證技術應用情境,驗證即時影像判讀及作業決策效果,俟商用 5G 網絡較為普及後,即可立即推廣應用。持續改善部分農業區域網路訊號不良與穩定性問題,同時媒合智慧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與農事生產者,加速智慧農業成果擴散及物聯技術之應用服務,形塑產業互利共生關係。

3. 第 4 期執行情形:

(1) 示範建構農業產銷物聯網,於畜禽領域建置智慧豬場物聯網,應用 RFID 與 AI 裝置實現數位管理與健康監控;優化 5G 自走機器人,提升影像預警系統與 5G影像傳輸能力。於農糧領域改善鳳梨物聯網系統,開發邊緣運算設備及 iBeacon 模組,強化果實蠅監控、病蟲害影像辨識,並開發葡萄與瓜類病害防治技術。於漁業領域建置漁港影像設備訓練漁船辨識系統並連結至管理系統;鱸魚養殖示範場域則聚焦環境監測與智能投餵。推動資料格式標準化,建構穩定通信服務支援農業物聯網應用。

(2) 推動農業物聯網技術擴散應用,建構智慧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持續推動並精進智慧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展示相關成果。協助管理各子計畫,智慧農業成果擴散,促進業者投資。

4. 第 4 期執行成效:

延續第三期成果,已累計成立 80 個農業物聯網場域、增值 9,242 萬元,降低成本 3,582 萬元,推動智慧農業技術擴散。迄今累計64家技術服務業者參與,促成 18,011 萬元投資及 4,369 萬元農民收益。示範建構農業產銷物聯網方面,智慧豬場導入 RFID 與 AI 監控、5G 巡檢,屠宰場數位監管覆蓋肉豬 50%、肉雞 45%,豬肉出口達 408 公噸;鳳梨物聯網管理平臺覆蓋 976.8 公頃,外銷增 350 公噸,降低日本市場燻蒸率(由 34%降至 25%);花卉和病蟲害辨識技術提升外銷質量;5處漁港自動辨識系統精確度 90%;智慧鱸魚養殖場降低飼料浪費及水質污染;公告「智慧農業感測資料格式標準及測試規範」,建立物聯網服務系統促進數據共享。

在推動農業物聯網技術擴散應用方面,智慧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迄今累計 64 家業者參與,113 年促成洽談合作金額 539 萬元,「臺灣智慧農業週」智慧農業館展覽促成 75 場洽談。智慧農業成果擴散累計 56 案智農成果導入,迄今促進業者投資累計金額達 18,011 萬元,增加農民收益 4,369 萬元,以促進智慧農業普及。

五、城鄉建設:

(一) 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

1. 經費:3.59 億元,截至本年 9 月執行率 53.88%。

2. 工作內容:

為推動農山漁村永續發展,以「提升農業競爭力」、「改善農村環境與空間」及「改善農村生活品質與經濟多樣性」三大工作項目為主軸,確保農山漁村達成環境與生活品質改善及產業競爭力提升。

3. 第 4 期執行情形:

(1) 協助縣市政府強化農村地區創生環境營造,確保地方文化與重要農村生產效益,並支持農村地區經濟事業體永續經營,輔導強化農村企業經營及創新能量,創育青年回留農村,協助建立經營模式及規劃執行方案,提出未來創新推動重點及發展策略,扣合農村社會實際需求面向,並創造農村三生新價值及特色亮點等區域發展。

(2) 輔導推動林下經濟創造就業機會、結合在地社區合作共同經營地質公園並推動地景保育、與在地社區團體共同舉辦山海圳國家綠道遊程推廣體驗、國家森林遊樂區內原住民傳統舞樂表演、結合瀕危物種與在地農特產品建立品牌行銷等,吸引遊客造訪,帶動當地社區經濟發展。

(3) 已輔導設置(改善)農民直銷站銷售據點 1 處、辦理農產品行銷推廣活動 2 場次、完成輔導改善特色產業發展之產、製、儲、銷設備(施)1 處、採後處理、集貨、分級包裝、加工、貯運等農糧產品冷鏈設施(備)7 處、配合農會穀倉活化政策,再利用閒置穀倉 6 處,建置成為融合地方元素與食農教育、農業推廣、綠色照顧、農村旅遊、餐飲或旅宿等提升地方創生量能之多元功能場域,強化農業基礎環境工程,創育青年回流農村,推動永續經營模式。

4. 第 4 期執行成效:

預期達成輔導設置(改善)4 處直銷站、農民市集等直銷據點,或轉型為多功能複合型場域,設置(改善)2 處農產品展售中心及農會超市營運設施(備),輔導設置特色產業發展之產、製、儲、銷設備(施)1 處,辦理食農教育、訓練與農產品行銷推廣活動 40 場次;配合農會穀倉活化政策,預計活化農會閒置倉庫總計 10 處,推動農會穀倉發展多元化經營。

建置林下經濟示範場域 1 處、輔導地質公園整體場

域營造與產業推動 5 案、山海圳國家綠道地方遊憩服務優化工作 1 式,創造就業機會 45 人、促進青年參與地方創生 50 人次,輔導農村社區企業 5 案,改善鄉村地方農村社區整體環境品質面積 16 公頃及帶動年度地方農村旅遊 14 萬人次、提升地質公園及國家森林遊樂區入園人次 65 萬人次,開創觀光休閒農業收益契機,鼓勵地方團體及青年投入創生事業,有助地方青農就業及產業創新活化。

貳、結語

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4 期特別預算案之編列,本部持續辦理阿里山林業鐵路設施設備安全提升計畫,加強其設施設備安全,帶動整體觀光;賡續配合區域排水治理需要辦理農田排水、埤塘及圳路改善,以及辦理坡地水土資源保育、國有林地治理與水產養殖排水治理,降低水患威脅。

另為達成國家淨零排放目標,針對農業增匯進行科技研發;將毫米波感測技術導入農田水利灌排系統,以達節水、節力、便捷之農業灌溉用水目標;賡續整合本會遙測影像及建置管理機制,提升調查農地現況之效能;建構農業產銷物聯網示範場域,提升頻寬穩定性與資訊安全性,帶動產業全面性之數位應用發展;推動農山漁村永續發展,完善基礎設施與建設,創造就業人口,促進人口回流,提升產業競爭力。

再次感謝各位委員、先進對於前瞻基礎建設及農業發展之關心與期許。

以上報告,敬請 各位委員女士、先生指教。謝謝!


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案報告

農業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120/416-5.pdf


主席、各位委員女士、先生:

今天奉邀參加大院審查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期特別預算案,謹提出本部相關業務及預算編列簡要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壹、預算編列情形

有關本部執行「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相關工作,第 5 期(114 年度)特別預算編列 42.25 億元,辦理加強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計畫、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計畫、農業物聯網發展計畫及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計畫等,各項工作分述如下:

一、水環境建設:

(加強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計畫-國有林地治理

1. 經費需求:億元。

2. 工作內容:辦理全國水庫集水區上游國有林地治理及調查規劃等,減少土砂產量,改善水源水質,確保居民安全,並穩定供水,達成水資源永續之目標。

3.  5 期預期成效:預計完成控制土砂下移量 191

萬立方公尺,崩塌地整治面積 78 公頃。

(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

1. 經費需求:31.82 億元。

2. 工作內容:

(1) 國有林地治理:辦理直轄市及縣()管河川、區域排水上游國有林地保育治理工程等。

(2) 坡地水土資源保育:辦理直轄市及縣()管河川、區域排水上游集水區坡地土砂災害處理及野溪保育治理等。

(3) 水產養殖排水治理:辦理養殖排水治理、養殖魚塭區域性防護治理及海水供水系統改善等。 (4)農田排水、埤塘、圳路改善:係配合直轄市及縣()管河川、區域排水系統之易淹水地區整 治,將轄管灌溉區域內農業生產環境之農田排水、埤塘、圳路及設施構造物等須一併改善項目,納入辦理。

3.  5 期預期成效:

(1) 國有林地治理:預計辦理 22 件工程,完成崩塌地處理 14 公頃,抑制土砂量 40 萬立方公尺。

(2) 坡地水土資源保育:預計控制土砂量約 150.46萬立方公尺,有效減輕颱風豪雨及土砂可能造成災害。

(3) 水產養殖排水治理:預計可增加養殖區保護面積 441 公頃,減輕汛期風災養殖產業災損,保障漁民生命財產安全。

(4) 農田排水、埤塘、圳路改善:預計可改善農田排水渠道 28 公里及構造物 25 座,減輕農田淹水損害及縮短淹水時間,確保國人農糧安全需求。

(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

1. 經費需求:2.34 億元。

2. 工作內容:

(1) 東螺溪綠廊串連水環境改善:補助地方政府管控及建置畜牧糞尿多元利用資源化共同處理中心,以協助優化水質。

(2) 水岸環境營造改善:結合漁業生產與休閒等功能,改善漁港及海岸周邊設施及環境,強化漁業休閒觀光。

3.  5 期預期成效:

(1) 東螺溪綠廊串連水環境改善:預計削減至少 6 萬頭豬以上之污染量。

(2) 水岸環境營造改善:預計可提供約 0.35 公頃親水空間及營造 1 處水環境亮點。

二、數位建設:

(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

1. 經費需求:0.08 億元。

2. 工作內容:

辦理低功耗感測技術於灌排系統管理之應用,包括灌排渠道及水閘門低功耗感測系統模組佈設並完成驗證。

3.  5 期預期成效:

預計於新竹竹東圳示範灌區之灌排渠道系統進行實際測試驗證,以達節水(減少輸漏損失)、節力、便捷之農業灌溉用水管理目標。

(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計畫

1. 經費需求:0.33 億元。

2. 工作內容:

持續優化「國家農業空間影像資料倉儲雲端服務」,透過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雲端機房,持續提供航遙測影像雲端地圖服務、人工智慧(AI)農地作物判釋服務及土壤資源與肥力診斷服務等,並依據實測結果精進及優化。

3.  5 期預期成效:

運用雲端運算資源的彈性與韌性,強化多元影像資料管理、共享及發布服務,以本計畫前期完成之多元農地即時現地調查機制,與航遙測影像人工智慧(AI)判釋模組透過雲端運算能力支援,達成偵測全國範圍重要作物每年 3 期種植生產範圍之計畫目標,成果預計支援本部及所屬機關農地利用及農作物生產管理等相關業務綜合應用。

()農業物聯網發展計畫

1. 經費需求:1.67 億元。

2. 工作內容:

辦理「建構農業產銷物聯網示範場域」及「推動農業物聯網技術擴散應用」二大工作項目,係運用已成熟之 4G 網路,針對目標品項以生產示範點為中心連結下游集貨、加工、屠宰、通路等場域,建置農、漁、畜產業物聯網。

3.  5 期預期成效:

累積成立 200 個農業物聯網示範場域,並強化智慧農業成果擴散及落地應用,促進業者投入智慧農業成果擴散計畫,並累計輔導 80 家智慧農業科技服務業者完成登錄,進而帶動經營管理效率及農業物聯網產業產值的提升。

三、城鄉建設:

(一)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計畫

1. 經費需求:55 萬元。

2. 工作內容:

依據「前瞻基礎建設-城鄉建設-公共服務據點整備-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106-114 年)」修正計畫,補助高雄市動物保護處,辦理該處鳳山辦公室耐震補強工程。

3.  5 期預期成效:

高雄市動物保護處完成該處鳳山辦公室耐震補強工程。

貳、結語

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5 期特別預算案之編列,本部辦理水庫集水區上游國有林崩塌復育,並賡續配合區域排水治理需要辦理農田排水、埤塘及圳路改善,以及辦理坡地水土資源保育、國有林地治理與水產養殖排水治理,降低水患威脅。

另透過雲端運算能力支援遙測影像之 AI 判釋運用,提供全國農田現況觀測等;並以國內智慧農業研發為基礎,結合通信技術與 IoTAI 等技術連結,建構農業產銷物聯網示範場域,以達農業健康安全生產體系。

再次感謝各位委員、先進對於前瞻基礎建設及農業發展之關心與期許。 

以上報告,敬請 各位委員女士、先生指教。謝謝!



行政院重要施政成果-前瞻基礎建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017-07-11

行政院於今(11)日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第一期預算,其中涉及農委會共計5項計畫,預算45.87億元,農委會將與相關部會通力合作,改善農業水環境,增加水資源調度能力,並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農委會指出,在前瞻基礎建設第一期計畫中,包括執行水庫集水區治理,投入26億元,辦理全國水庫集水區內之崩塌地治理及野溪整治,改善水源水質;執行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投入10億元,辦理農田排水治理及取水工程設施(構造物)改善,以強化都市及村落防()災能力;執行全國水環境改善,投入8億元,結合漁業生產與休閒等功能,改善漁港、養殖及海岸周邊設施及環境營造,加強漁業休閒觀光產業發展;辦理精進灌溉節水管理推廣及建置,投入1.2億元,運用物聯網技術,達成節省農業灌溉用水量,提高單位面積產能之效率,並增加水資源調度空間。

該會除執行上述4項計畫外,第5項計畫係辦理阿里山森林鐵路42號隧道復建,投入0.67億元,計畫完工後可恢復全線通車外,挹注阿里山地區整體觀光效益,亦可達成動態保存阿里山森林鐵路珍貴文化資產之目標。

農委會再次強調,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實施,將整合水庫、河川上中下游、漁港治理、強化流域內防()災能力、改善水源水質,增加水資源調度空間,推動農業水資源永續利用,並辦理阿里山森林鐵路復建工程,儘速恢復全線通車,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