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聚焦網>前瞻建設
113年11月20日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財政、內政、經濟、教育及文化、交通、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
邀請相關部會首長就「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執行情形及成效」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案(114年度)」(僅詢答)。
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執行情形及成效(教育部主管)專題報告
⊙教育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120/412-4.pdf
目 次
壹、第 4 期特別預算本部主管部分整體執行情形
貳、各項計畫執行情形及成效
一、數位建設
(一) 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計畫-臺灣學術網路服務優化
(二) 高級中等學校智慧網路環境暨學術網路提升計畫
(三) 顯示科技研發與人才培育計畫
(四) 強化智慧學習暨教學計畫
(五) 校園5G 示範教室與學習載具計畫
二、城鄉建設
(一) 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
(二) 充實全民運動環境計畫
(三) 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
(四) 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
三、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2030 雙語政策計畫-加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參、結語
主席、各位委員,大家好:
今天應邀就「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執行情形及成效」有關本部主管部分進行專題報告,深感榮幸,敬請各位委員指教與支持。
壹、第 4 期特別預算本部主管部分整體執行情形
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112年度至113年度)特別預算本部主管編列123.13億元,辦理數位建設、城鄉建設、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等3項前瞻基礎建設預算。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行政院政府計畫管理資訊網(GPMnet)」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政府科技計畫資訊網(GSTP)」資料統計,112年至113年第3季止第4期特別預算本部主管整體計畫經費執行數98.48億元,占分配數106.25億元之92.69%。
貳、各項計畫執行情形及成效
貳、各項計畫執行情形及成效
一、數位建設
(一)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計畫-臺灣學術網路服務優化
1、辦理機關:教育部(計畫彙整機關為數位發展部)
2、法定預算:6.91 億元
3、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數 3.78 億元,占分配數 5.43 億元之 69.74%。
4、計畫執行成效:
(1) 提升全國縣市網路中心網路頻寬達 10G 以上並符合智慧網管的要求:累計完成 6 個直轄市(新北市教網中心、臺北市教網中心、桃園市教網中心、臺中市教網中心、臺南市教網中心、高雄市教網中心)及 4 個縣市(新竹縣教網中心、彰化縣教網中心、雲林縣教網中心及苗栗縣教網中心)頻寬提升作業,並採非單一線路方式擴充頻寬,提升實體傳輸韌性。
(2) 建置內容傳遞網路(CDN),打造優質順暢網路服務:累計完成 13 個區域網路中心及 22 個縣市教育網路中心 CDN 服務,使師生可就近順暢存取教育部數位學習資源,達到節省頻寬、分散負載及資安防護等效益,以利提升應用層服務韌性。
(一)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計畫-臺灣學術網路服務優化
1、辦理機關:教育部(計畫彙整機關為數位發展部)
2、法定預算:6.91 億元
3、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數 3.78 億元,占分配數 5.43 億元之 69.74%。
4、計畫執行成效:
(1) 提升全國縣市網路中心網路頻寬達 10G 以上並符合智慧網管的要求:累計完成 6 個直轄市(新北市教網中心、臺北市教網中心、桃園市教網中心、臺中市教網中心、臺南市教網中心、高雄市教網中心)及 4 個縣市(新竹縣教網中心、彰化縣教網中心、雲林縣教網中心及苗栗縣教網中心)頻寬提升作業,並採非單一線路方式擴充頻寬,提升實體傳輸韌性。
(2) 建置內容傳遞網路(CDN),打造優質順暢網路服務:累計完成 13 個區域網路中心及 22 個縣市教育網路中心 CDN 服務,使師生可就近順暢存取教育部數位學習資源,達到節省頻寬、分散負載及資安防護等效益,以利提升應用層服務韌性。
(二)高級中等學校智慧網路環境暨學術網路提升計畫
1、辦理機關: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2、法定預算:6.45 億元
3、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
數 6.22 億元,占分配數 6.45 億元之 96.45%。
1、辦理機關: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2、法定預算:6.45 億元
3、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
數 6.22 億元,占分配數 6.45 億元之 96.45%。
4、計畫執行成效:
(1) 完備校園數位建設:
(1) 完備校園數位建設:
113 年核定補助 128 校次,包括進行校內網路設施與架構的盤點、完成新建網路設施及架構的規劃、完成對外 300Mbps 之臺灣學術網路(TANet)連網線路、完成校園主幹網路交換器建置或更新(頻寬 10Gbps 以上且均支援 IPv6)、完成智慧型網路管理機制、每個使用中班級教室至少 2 個頻寬 1Gbps 之教學使用網點、無線網路於使用中班級教室之涵蓋率達 100%並支援 802.11ac 或 802.11ax 、 無 線 網 路 支 援 TANetRoaming 及 eduroam(802.1X)、完成校園主幹網路測試報告、完成班級教室網路各節點測試報告及完成學校無線網路訊號熱感圖。
(2) 培育基礎科研人才:
A、辦理「科技輔助自主學習」數位學習工作坊,113 年核定補助 55 校次,辦理教師運用科技輔助教學與學習研習活動累計 141 場,參加教師 6,584 人次。
B、學校研發符合核心素養導向課程需求之科技(平板)融入各學科或各領域之教材教案 132 件。
C、113 年度辦理「人工智慧與生成式 AI 培訓工作坊」,共計 3 場,318 人參與,258 人通過研習。
(3) 核心資通系統向上集中:
A、組成向上集中維運團隊,112 年度至 113 年度針對「維運人員」辦理資通安全或教育訓練累計 27場,並執行國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核心系統控制項實施與維護。
B、112 年度至 113 年度辦理國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核心資通系統「使用人員」教育訓練課程累計 12場,參與之人員滿意度達 80%。
C、完成國立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公版校務行政系統模組建置:學籍、課務、學務、調代課、班級幹部管理、人事、輔導、排課、社團、成績、重補修、社團等 12 個模組。
D、完成國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核心資通系統向上集中累計 795 個,包含 159 所國立高級中等學校及國立大學附設小學之首頁、網域名稱、電子郵件、公版學習歷程模組及校務行政系統。
(2) 培育基礎科研人才:
A、辦理「科技輔助自主學習」數位學習工作坊,113 年核定補助 55 校次,辦理教師運用科技輔助教學與學習研習活動累計 141 場,參加教師 6,584 人次。
B、學校研發符合核心素養導向課程需求之科技(平板)融入各學科或各領域之教材教案 132 件。
C、113 年度辦理「人工智慧與生成式 AI 培訓工作坊」,共計 3 場,318 人參與,258 人通過研習。
(3) 核心資通系統向上集中:
A、組成向上集中維運團隊,112 年度至 113 年度針對「維運人員」辦理資通安全或教育訓練累計 27場,並執行國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核心系統控制項實施與維護。
B、112 年度至 113 年度辦理國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核心資通系統「使用人員」教育訓練課程累計 12場,參與之人員滿意度達 80%。
C、完成國立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公版校務行政系統模組建置:學籍、課務、學務、調代課、班級幹部管理、人事、輔導、排課、社團、成績、重補修、社團等 12 個模組。
D、完成國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核心資通系統向上集中累計 795 個,包含 159 所國立高級中等學校及國立大學附設小學之首頁、網域名稱、電子郵件、公版學習歷程模組及校務行政系統。
(三)顯示科技研發與人才培育計畫
1、辦理機關:教育部(計畫彙整機關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2、法定預算:0.9 億元
3、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
數 0.89 億元,占分配數 0.83 億元之 107.52%。
4、計畫執行成效:
(1) 建置顯示科技創新應用校園試驗場域:已建置前瞻顯示智慧運動館場域、智慧顯示技術支援中心及姿態擷取與模擬分析中心等 3 個試驗場域,發展示範模式,並進行跨域人才培育。
(2) 發展前瞻顯示科技課程模組教材:整合大學聯盟各校特色與專長,發展以新技術或實作課程為主之模組教材累計 180 件。
(3) 培育前瞻顯示科技及應用人才:推動顯示科技跨域應用實作及場域學習,修課學生數累計超過 1 萬 1 千人次。
(1) 建置顯示科技創新應用校園試驗場域:已建置前瞻顯示智慧運動館場域、智慧顯示技術支援中心及姿態擷取與模擬分析中心等 3 個試驗場域,發展示範模式,並進行跨域人才培育。
(2) 發展前瞻顯示科技課程模組教材:整合大學聯盟各校特色與專長,發展以新技術或實作課程為主之模組教材累計 180 件。
(3) 培育前瞻顯示科技及應用人才:推動顯示科技跨域應用實作及場域學習,修課學生數累計超過 1 萬 1 千人次。
(四)強化智慧學習暨教學計畫
1、辦理機關:教育部、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2、法定預算:3.73 億元
3、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數 3.51 億元,占分配數 3.54 億元之 99.12%。
4、計畫執行成效:
(1) 提升教師實施數位教學能力,累計培育中小學在職教師進階增能共 3.9 萬人次;另補助 39 所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數位教學增能活動與開設師資培育課程提供師資生修習, 累計已輔導師資生 2,734 人次參與數位教學能力檢測。
(2) 充實適性教學與新科技數位教材資源,累計開發十二年國教課綱主要領域及科目之適性教學數位教材 2,877 組、新科技互動教材(如 VR、AI 輔助學習等)1,273 組、教材服務全國師生數超過 723萬人次。
(3) 提供新興科技教育遠距示範服務,累計高中職師生參與新興科技學習活動達 59 萬人次。
(1) 提升教師實施數位教學能力,累計培育中小學在職教師進階增能共 3.9 萬人次;另補助 39 所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數位教學增能活動與開設師資培育課程提供師資生修習, 累計已輔導師資生 2,734 人次參與數位教學能力檢測。
(2) 充實適性教學與新科技數位教材資源,累計開發十二年國教課綱主要領域及科目之適性教學數位教材 2,877 組、新科技互動教材(如 VR、AI 輔助學習等)1,273 組、教材服務全國師生數超過 723萬人次。
(3) 提供新興科技教育遠距示範服務,累計高中職師生參與新興科技學習活動達 59 萬人次。
(五)校園 5G 示範教室與學習載具計畫
1、辦理機關:教育部
2、法定預算:4.46 億元
3、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數 4.03 億元,占分配數 4.37 億元之 92.1%。
4、計畫執行成效:引導學校運用多元模式智慧學習環境,112 年度至 113 年度搭配行動載具導入智慧學習應用達 280 所,累計 8.9 萬名學生參與,推動自主學習及數位教學特色發展;另 112 年度至 113 年度參與虛擬實境(VR)與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實施計有 153 校、體驗學習親師生累計 6.3 萬人次,以及於 14 個縣市設置延展實境(XR)數位共學中心實施遠距教學直播課程,計有 85 所收播學校、累計開課時數達 190 小時、受惠學生達1.4 萬人次。
二、城鄉建設
(一)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
1、辦理機關: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教育部體育署
2、法定預算:6.86 億元
3、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
數 6.03 億元,占分配數 6.03 億元之 99.98%。
4、計畫執行成效:
(1) 設置體育休閒站:為協助學校推動社區體育運動發展,112 年度至 113 年度已補助 118 校新(整)建草地運動場、室外球場及樂活運動站經費,在兼顧學校學生及社區民眾之適性需求下,於週間課後、例假日或寒暑假期間開放社區民眾使用,提高了學校師生及社區民眾參與運動機會。
(2) 設置學校社區共讀站:112 年度至 113 年度業已補助 222 校改善校園閱讀空間,塑造更利於社區與學校的閱讀共學空間,並辦理相關社區共讀與在地走讀活動,開拓全民共讀路徑,以豐沛社會閱讀文化。另為鼓勵學校將「美感」及「永續」概念融入設計,爰辦理「最美共讀站」評選,以鼓勵優良學校與各地方政府對共讀站的重視與努力。
(1) 設置體育休閒站:為協助學校推動社區體育運動發展,112 年度至 113 年度已補助 118 校新(整)建草地運動場、室外球場及樂活運動站經費,在兼顧學校學生及社區民眾之適性需求下,於週間課後、例假日或寒暑假期間開放社區民眾使用,提高了學校師生及社區民眾參與運動機會。
(2) 設置學校社區共讀站:112 年度至 113 年度業已補助 222 校改善校園閱讀空間,塑造更利於社區與學校的閱讀共學空間,並辦理相關社區共讀與在地走讀活動,開拓全民共讀路徑,以豐沛社會閱讀文化。另為鼓勵學校將「美感」及「永續」概念融入設計,爰辦理「最美共讀站」評選,以鼓勵優良學校與各地方政府對共讀站的重視與努力。
(二)充實全民運動環境計畫
1、辦理機關:教育部體育署
2、法定預算:18 億元
3、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數 12.09 億元,占分配數 11.8 億元之 102.49%。
4、計畫執行成效:
(1) 興(整)建全民運動館,已核定補助 11 案,其中施工中 10 案、工程招標作業中 1 案。
(2) 改善既有運動場館設施及興(整)建風雨球場,已核定補助 11 案,其中已完工 4 案、施工中 6 案、規劃設計 1 案。
(3) 全國綜合性賽會場館整修,已核定補助 4 案,其中已完工 1 案、施工中 1 案、規劃設計作業中 2 案。
(1) 興(整)建全民運動館,已核定補助 11 案,其中施工中 10 案、工程招標作業中 1 案。
(2) 改善既有運動場館設施及興(整)建風雨球場,已核定補助 11 案,其中已完工 4 案、施工中 6 案、規劃設計 1 案。
(3) 全國綜合性賽會場館整修,已核定補助 4 案,其中已完工 1 案、施工中 1 案、規劃設計作業中 2 案。
(三)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
1、辦理機關:教育部、教育部體育署 (計畫彙整機關為內政部)
2、法定預算:4.18 億元
3、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
數 1.86 億元,占分配數 1.79 億元之 104%。
4、計畫執行成效:
(1) 公共圖書館耐震補強:已完成兩階段補助,計補助 33 館,6 館已完工,18 館補強工程施工中,9館刻正辦理補強工程上網招標作業。本部業定期召開列管會議,持續督導各地方政府加強推進各項工作。
(2) 公有運動場館耐震補強:已核定補助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工程等 14 案,其中已完成 8 案,詳評作業中 1 案,補強工程施工中 5 案。
(1) 公共圖書館耐震補強:已完成兩階段補助,計補助 33 館,6 館已完工,18 館補強工程施工中,9館刻正辦理補強工程上網招標作業。本部業定期召開列管會議,持續督導各地方政府加強推進各項工作。
(2) 公有運動場館耐震補強:已核定補助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工程等 14 案,其中已完成 8 案,詳評作業中 1 案,補強工程施工中 5 案。
(四)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
1、辦理機關: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計畫彙整機關為國家發展委員會)
2、法定預算:0.8 億元
3、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
數 0.64 億元,占分配數 0.64 億元之 99.37%。
4、計畫執行成效:
(1) 打造區域性青聚點,已完成遴選 4 區青聚點 (桃園市、雲林縣、屏東縣及宜蘭縣),並補助地方政府整備現有空間,建立與營運區域青聚點。空間經營與活化使用共計 21 萬 9,361 人次;辦理 216 場次活動,計 1 萬 1,291 人次參與;業師門診諮詢
共 625 人次。
(2) 發展在地學習性青聚點,結合在地青年行動家,運用行動場域及推動經驗,提供青年認識社會脈絡、社區紋理,建立地方認同等課程,50 組學習性青聚點共計開設 266 堂在地課程、培育 3,080人次、提供 131 個蹲點實作機會。
(1) 打造區域性青聚點,已完成遴選 4 區青聚點 (桃園市、雲林縣、屏東縣及宜蘭縣),並補助地方政府整備現有空間,建立與營運區域青聚點。空間經營與活化使用共計 21 萬 9,361 人次;辦理 216 場次活動,計 1 萬 1,291 人次參與;業師門診諮詢
共 625 人次。
(2) 發展在地學習性青聚點,結合在地青年行動家,運用行動場域及推動經驗,提供青年認識社會脈絡、社區紋理,建立地方認同等課程,50 組學習性青聚點共計開設 266 堂在地課程、培育 3,080人次、提供 131 個蹲點實作機會。
三、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2030 雙語政策計畫-加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一) 辦理機關:教育部、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計畫彙整機關為國家發展委員會)
(二) 法定預算:70.84 億元
(三) 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數59.42 億元,占分配數 65.36 億元之 90.9%。
(三) 計畫經費執行率:112 年至 113 年第 3 季止執行數59.42 億元,占分配數 65.36 億元之 90.9%。
(四)計畫執行成效:
1、高等教育階段:
(1) 核定補助 7 所重點培育學校,45 個重點培育學院。
(2) 成立 6 個雙語計畫教學資源中心。
(3) 辦理培力英語能力檢定測驗計 77 場次。
2、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
(1) 已有 2,679 所高中以下學校辦理英語課採全英語教學,並累計補助 1,772 校次辦理雙語教學。
(2) 累計補助 245 校次辦理高級中等學校雙語實驗班,以及 1,001 校次與國外學校締結姊妹校。
(3) 累計選送 2,775 位教師跨國短期進修(含 1,690 位教師海外短期進修及1,085 位教師跨國視訊研習),以及累計培育 1 萬 0,184 名雙語教學專業師資。
(4) 累計引進高中外籍英語教師 756 人次、國中小全時外籍英語教學人員2,692 人次以及部分工時外籍教學人員 8,268 人次。
(5) 補助 1,107 所偏遠地區學校,購置 1.9 萬臺行動載具。
3、終身教育階段: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累計製播 8,678 集雙語廣播節目。
1、高等教育階段:
(1) 核定補助 7 所重點培育學校,45 個重點培育學院。
(2) 成立 6 個雙語計畫教學資源中心。
(3) 辦理培力英語能力檢定測驗計 77 場次。
2、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
(1) 已有 2,679 所高中以下學校辦理英語課採全英語教學,並累計補助 1,772 校次辦理雙語教學。
(2) 累計補助 245 校次辦理高級中等學校雙語實驗班,以及 1,001 校次與國外學校締結姊妹校。
(3) 累計選送 2,775 位教師跨國短期進修(含 1,690 位教師海外短期進修及1,085 位教師跨國視訊研習),以及累計培育 1 萬 0,184 名雙語教學專業師資。
(4) 累計引進高中外籍英語教師 756 人次、國中小全時外籍英語教學人員2,692 人次以及部分工時外籍教學人員 8,268 人次。
(5) 補助 1,107 所偏遠地區學校,購置 1.9 萬臺行動載具。
3、終身教育階段: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累計製播 8,678 集雙語廣播節目。
參、結語
以上謹就「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4 期特別預算執行情形及成效」本部主管部分簡要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支持與指教,並祝各位委員健康平安,謝謝!
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案(教育部主管)書面報告
⊙教育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120/412-5.pdf
目 次
壹、第 5 期特別預算案本部主管編列情形
一、數位建設
(一) 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計畫-臺灣學術網路服務優化
(二) 高級中等學校智慧網路環境暨學術網路提升計畫
(三) 強化智慧學習暨教學計畫
(四) 校園5G 示範教室與學習載具計畫
二、城鄉建設-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公共圖書館耐震能力改善計畫
三、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2030 雙語政策計畫-加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貳、結語
主席、各位委員,大家好:
本部依據「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規定編列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5 期特別預算案,賡續辦理教育相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今天應邀報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5 期特別預算案本部主管部分編列情形,深感榮幸,敬請各位委員給予指教與支持。
壹、第 5 期特別預算案本部主管編列情形
為賡續推動教育相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5 期(114 年度)特別預算案本部主管編列 41 億元,辦理數位建設、城鄉建設、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等 3 項前瞻基礎建設預算,謹就各項預算重點說明如下:
一、數位建設
(一) 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計畫-臺灣學術網路服務優化
1、經費需求:教育部 3.5 億元。
2、計畫內容:
(1) 因應各校實施線上教學與數位學習之頻寬需求,優化臺灣學術網路(TANet)架構及服務韌性,並配合政府雲端發展策略與跨部會及學研資料 交換需求,發展教育雲 SaaS 應用服務,另維運建置內容傳遞網路服務(CDN),就近提供數位內容服務,提升網路頻寬使用效率。
(2) 本計畫將持續優化臺灣學術網路服務,彈性管理部分縣市網路中心頻寬,增進網路管理效能;提升縣市教育網路中心至 TANet 骨幹頻寬,舒緩縣市網路中心頻寬不足問題;並藉由內容傳遞網路服務,提供師生順暢的教學資源存取環境。
3、第 5 期預期效益:
(1) 優化臺灣學術網路架構及服務韌性,提供更穩定及安全的網路服務,以發展數位化教學及學習環境,並提升使用效率。
(2) 透過擴充縣市教育網路中心頻寬,降低教學尖峰時段頻寬使用率,提升縣市教育網路中心傳輸韌性;發展教育雲 SaaS 應用服務整合數位教學資源,提升資源共享及動態擴充彈性,強化雲端服務能量;建置內容傳遞網路服務,減少大量網路資源重複傳輸相同數位內容,分散骨幹網路流量,提升數位資源存取效率。
(二) 高級中等學校智慧網路環境暨學術網路提升計畫
1、經費需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2.15 億元。
2、計畫內容:
(1) 本計畫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發展相關教學資源,並辦理資訊安全及科技領域相關研習,以強化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資訊教學能力,以利學校師生於數位學習及跨領域教學資源創新應用、傳播、合作與分享。
(2) 為改善國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使用之校務行政系統及學生學習歷程模組,於學校資通安全專業人員、設備、經費等資源不足情形,持續透過向民間租賃專業機房,並委託大專校院建置與維運公版高級中等學校校務行政系統之方式,集中管理上開學校之校務行政系統及學生學習歷程模組,以強化學校核心資通系統之資安防護能力,並降低系統資安風險及減輕學校人員之管理負擔。
3、第 5 期預期效益:
(1) 完備校園數位建設
納入補助私立高級中等學校並盤點全國高級中等學校需求,協助有需求學校佈建校園網路,114 年度累計達 350 校。
(2) 培育基礎科研人才
A、納入補助私立高級中等學校並盤點全國高級中等學校需求,協助有需求學校增置科技領域教室資訊及行動學習設備,114 年度累計達 190校。
B、自 110 年度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購置行動載具 7,680 臺後,學生使用行動載具學習人數 114 年度累計達 59 萬人。
C、辦理教師資訊設備運用能力提升研習,114 年度累計達 1,000 場,參與之教師滿意度達 80%。
D、鼓勵教師研發符合核心素養導向課程需求之科技融入各學科、領域相關教材教案,114 年度累計達 800 件。
(3) 校務行政系統及學生學習歷程模組集中管理
A、延續租賃專業機房,集中管理國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之校務行政系統及學生學習歷程模組。
B、建置及維運公版高級中等學校校務行政系統,114 年度累計開發至少 14 個模組,提供學校免費選用。
(三) 強化智慧學習暨教學計畫
1、經費需求:教育部 0.895 億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0.345 億元,合計 1.24 億元。
2、計畫內容:
(1) 因應國際數位學習發展趨勢與促進公平優質教育機會,於現有的智慧學習環境建置基礎上,持續精進校園數位學習,呼應最新國際發展,導入個人化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帶動學生適性、自主學習及教師數位教學。
(2) 本計畫將持續辦理中小學在職教師數位教學進階增能工作坊,如科技輔助自主學習、數位教學指引等,並辦理師資生運用數位教學能力檢測,強化師資生運用數位科技教學知能;開發十二年國教課綱主要學科領域(如國語、數學、自然、英語文等)適性教學教材,發展虛擬實境、AI 輔助教學等新科技教材,搭配數位教學平臺推廣
運用,支援學生個人化學習;推動高級中等學校新興科技遠距教學示範服務,給予教師數位環境、資源及行政人力的支持,培養師生運用新興科技遠距教學能力。
3、第 5 期預期效益:
(1) 提升師資生及在職教師實施數位教學能力,輔導師資生參與數位教學能力檢測累計 3,000 人次,114 年度中小學在職教師參與數位教學進階增能至少 1.2 萬人。
(2) 完善十二年國教課綱主要領域及科目之適性教學數位教材及發展新科技互動教學情境教材, 114 年度至少開發 535 組、教材服務全國師生數達 500 萬人次。
(3) 提供新興科技教育遠距示範服務,累計辦理跨年級、縣市及國際交流等遠距教學示範 450 場、發展遠距教學教案 200 件、全國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師生參與新興科技學習活動達 70 萬人次。
1、經費需求:教育部 0.895 億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0.345 億元,合計 1.24 億元。
2、計畫內容:
(1) 因應國際數位學習發展趨勢與促進公平優質教育機會,於現有的智慧學習環境建置基礎上,持續精進校園數位學習,呼應最新國際發展,導入個人化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帶動學生適性、自主學習及教師數位教學。
(2) 本計畫將持續辦理中小學在職教師數位教學進階增能工作坊,如科技輔助自主學習、數位教學指引等,並辦理師資生運用數位教學能力檢測,強化師資生運用數位科技教學知能;開發十二年國教課綱主要學科領域(如國語、數學、自然、英語文等)適性教學教材,發展虛擬實境、AI 輔助教學等新科技教材,搭配數位教學平臺推廣
運用,支援學生個人化學習;推動高級中等學校新興科技遠距教學示範服務,給予教師數位環境、資源及行政人力的支持,培養師生運用新興科技遠距教學能力。
3、第 5 期預期效益:
(1) 提升師資生及在職教師實施數位教學能力,輔導師資生參與數位教學能力檢測累計 3,000 人次,114 年度中小學在職教師參與數位教學進階增能至少 1.2 萬人。
(2) 完善十二年國教課綱主要領域及科目之適性教學數位教材及發展新科技互動教學情境教材, 114 年度至少開發 535 組、教材服務全國師生數達 500 萬人次。
(3) 提供新興科技教育遠距示範服務,累計辦理跨年級、縣市及國際交流等遠距教學示範 450 場、發展遠距教學教案 200 件、全國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師生參與新興科技學習活動達 70 萬人次。
(四) 校園 5G 示範教室與學習載具計畫
1、經費需求:教育部 1.32 億元。
2、計畫內容:
(1) 因應 5G 網路時代,本計畫將建置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5G 上網應用環境,發展 5G 行動寬頻運用於學習與教學之示範模式,引導學校善用學習載具與新科技,結合影音教學與試題教材及 VR/AR 教材等,創新實施教學,讓學生於教室內外進行線上互動情境之探索學習、體驗學習及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
(2) 持續支援學生自主學習,連結現有數位學習推動計畫及學習載具與 5G 行動網路等,落實於校園內外發展智慧教學應用示範;另於已設置之 5G 智慧共享教學中心,做為遠距直播共學示範場域,運用 5G 行動通訊網路學習環境及 3D 虛擬直播教學等配備,實施遠距直播互動教學;同時結合 VR 教材、元宇宙等,進行互動情境學習,以利學生使用新科技進行沉浸式之探索學習與體驗學習。
3、第 5 期預期效益:
(1) 持續運用學習載具線上學習,加速擴散與推動學生善用 5G 與新科技於互動情境之探索學習、體驗學習與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能力。
(2) 持續透過 5G 推動元宇宙教育應用的發展,遠距虛擬直播共學支援偏鄉學校學生之沉浸式體驗學習,打破區域之間、校際之間因教學質量和設施導致的教育發展不均衡,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公平有質量的新科技體驗學習與探索學習。
二、城鄉建設-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公共圖書館耐震能力改善計畫
(一) 經費需求:教育部 4.06 億元。
(二) 計畫內容:
配合行政院「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輔導並協助地方政府針對 88 年以前設計建造之公共圖書館執行耐震能力改善工作及補助其耐震能力補強等工程,加速提升地方公共圖書館耐震能力,增進建築物安全性,落實震災預防整備工作,以維護公共安全。
(三) 第 5 期預期效益:
114 年度預計補助 45 間公共圖書館辦理耐震補強工程,以協助地方政府加速提升公共圖書館建築物耐震能力,增進建築物耐久性與安全性,維護民眾公共安全。
三、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2030 雙語政策計畫-加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一) 經費需求:教育部 9.27 億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19.42 億元、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0.04 億元,合計 28.73 億元。
(二) 計畫內容:
本部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及相關部會共同推動雙語政策。為培育臺灣人才接軌國際,強化人才的雙語能力及提升競爭力,本部推動下列策略:
1、高等教育階段:持續補助全校型標竿計畫、領域型標竿計畫、普及提升計畫及雙語計畫教學資源中心,並持續辦理全國大專校院英語評量檢測。
2、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包含推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運用英語進行學習,擴增高級中等學校雙語實驗班,建立國內外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合作基礎,以及提升本國教師雙語教學能力、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英語教師教學效能,並擴增教學人力資源。
3、終身教育階段:由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持續製播線上英語學習節目,讓民眾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學習英語。
(三) 第 5 期預期效益:
1、藉由補助 4 所全校型標竿計畫、3 所全校型重點培育計畫、9 所領域型標竿計畫、15 所領域型重點培育計畫及 30 所普及提升計畫,強化學生英語力,落實 EMI 課程品保,促進大學國際化。
2、擴增雙語教學師資,提升本國教師雙語教學能力,預計 114 年培育 1,500 名雙語教師;完善高中以下學校雙語化條件,讓英語從課程走入生活,全方位培養學生英語能力,協助學生做好接軌職場與國際的準備,強化年輕世代的競爭力。
3、透過製播雙語生活資訊節目,以提供民眾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學習英語之機會,預計至 114 年累計製播 1 萬 359 集。
(一) 經費需求:教育部 9.27 億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19.42 億元、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0.04 億元,合計 28.73 億元。
(二) 計畫內容:
本部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及相關部會共同推動雙語政策。為培育臺灣人才接軌國際,強化人才的雙語能力及提升競爭力,本部推動下列策略:
1、高等教育階段:持續補助全校型標竿計畫、領域型標竿計畫、普及提升計畫及雙語計畫教學資源中心,並持續辦理全國大專校院英語評量檢測。
2、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包含推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運用英語進行學習,擴增高級中等學校雙語實驗班,建立國內外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合作基礎,以及提升本國教師雙語教學能力、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英語教師教學效能,並擴增教學人力資源。
3、終身教育階段:由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持續製播線上英語學習節目,讓民眾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學習英語。
(三) 第 5 期預期效益:
1、藉由補助 4 所全校型標竿計畫、3 所全校型重點培育計畫、9 所領域型標竿計畫、15 所領域型重點培育計畫及 30 所普及提升計畫,強化學生英語力,落實 EMI 課程品保,促進大學國際化。
2、擴增雙語教學師資,提升本國教師雙語教學能力,預計 114 年培育 1,500 名雙語教師;完善高中以下學校雙語化條件,讓英語從課程走入生活,全方位培養學生英語能力,協助學生做好接軌職場與國際的準備,強化年輕世代的競爭力。
3、透過製播雙語生活資訊節目,以提供民眾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學習英語之機會,預計至 114 年累計製播 1 萬 359 集。
貳、結語
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114年度)特別預算案本部主管編列數位、城鄉、人才培育促進就業之建設等3項前瞻基礎建設預算,係為持續優化臺灣學術網路架構及服務韌性、提供內容傳遞網路服務;完備校園數位教學環境、強化智慧學習與教學;建置校園5G上網應用環境與發展示範模式、均等城鄉教育機會;加速提升地方公共圖書館耐震能力,增進建築物安全性;打造雙語教學環境,提升學生英語溝通及應用能力。
以上謹就本部辦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計畫重點及經費編列情形做簡要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惠予支持與指教,並祝各位委員健康如意,謝謝!
行政院重要施政成果-前瞻基礎建設
FORMOSARACE: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績效檢討報告
FORMOSARACE:【教育部】營造休閒運動環境計畫(體育署)
【教育部】當前教育重大政策
107-01-29。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人才培育促進就業之建設 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106-09-08。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數位建設-強化數位教學暨學習資訊應用環境計畫 (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106-09-08。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數位建設-建置校園智慧網路計畫 (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106-08-30。數位建設-保障寬頻人權-公共圖書館作為社區公共資訊站計畫(終身教育司)
106-08-22。前瞻基礎建設「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營造友善育兒空間」(國教署)
106-08-22。前瞻基礎建設「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活化校園空間擴大社區服務」(國教署)
106-07-12。前瞻基礎建設-城鄉建設-營造休閒運動環境計畫(體育署)
106-10-05 。前瞻體育建設優質化 教育部體育署推動「營造休閒運動環境計畫」
為滿足國人運動休閒需求,保障各族群平等運動權利,教育部體育署配合行政院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研提「營造休閒運動環境計畫」,總經費計新臺幣100億元。第一期(106年9月至107年)公共建設計畫先期作業及立法院預算審議皆已完成,編列特別預算新臺幣35億4,400萬元。
體育署表示,「營造休閒運動環境計畫」包含「營造優質友善運動場館設施」、「營造友善自行車道」及「改善水域運動環境」等3項施政目標,重點工作項目如下:
(一)營造優質友善運動場館設施:
1. 優化競技型運動場館符合國際標準,強化我國運動職業化基礎硬體設施,帶動我國運動產業發展;改善職棒、女壘企業聯賽場地,建置6處區域足球運動發展中心,推動運動聯賽主客場制。
2. 利用現有土地或河川高灘地,建置多功能運動草皮100公頃,提供全民隨處可運動的綠色環境。
3. 保障女性、銀髮族及身心障礙族群運動需求及權利,運用既有場館空間,設置專屬運動環境及優化場館無障礙設施。
(二)營造友善自行車道:結合運動休閒園區或名勝景點,興建10條多用途或具特色主題的自行車道,如挑戰性爬坡路線、都會夜騎路線、自然田野路線等,成為當地新亮點,吸引國內外運動愛好者前來體驗及挑戰。
(三)改善水域運動環境:改善15處國內水域運動(帆船、輕艇、划船等項目)據點的基礎設施,創造運動與休閒旅遊異業結合新契機。
體育署強調,未來計畫執行內容將具有投資小、效益大、工期短、啟動快等特色,期待藉由前瞻、優質的體育建設,讓國人享有運動樂活的健康人生。
106-07-16 。教育部針對報載有關前瞻計畫部分回應說明
針對今日媒體報導「數位建設僅占比二成五」及「前瞻亂編浪費公帑」部分,教育部就「數位建設」、「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及「營造休閒運動環境」等三方面說明如下:
一、「數位建設」部分:
1.教育部在前瞻基礎建設五大主軸中的數位建設的部分提出5項計畫(約100.2
億),包括(1)建置校園智慧網路(2)強化數位教學暨學習資訊應用環境、(3)高中職學術連網全面優化頻寬等計畫、(4)建構公教體系綠能雲端資料中心(本部部屬機關構及教育體系中小學機房向上集中)、以及(5)普及國民寬頻上網環境-公共圖書館作為社區公共資訊站與數位機會中心行動近用計畫。
2.前三項計畫屬中小學校園數位建設,重點將改善及提升校園內、外網路;普及中等以下學校新興科技認知;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綱設備基準,增設科技領域教室;營造智慧學習教室,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及數位學習的情境為基本,配合規劃需強化的基礎建設,同時發展前瞻性的數位學習特色,來導引帶動校園網路資訊建設,打造下世代智慧學習環境,培養因應數位經濟時代的未來人才。
3.其中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綱設備基準增設科技領域教室,將於108年度以前增置或補足中小學約2,955間資訊科技教室及生活科技教室資訊設施,已參照十二年國教課綱設備基準草案,調查各縣市及高中職相關教室現況,全數補足。
4.營造智慧學習教室一項,預計更新及建構中小學一般教室資訊環境,4年約45,000班,係將少子化近年減班情形、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課程自國小三年級開始實施(故扣除一、二年級班級數)、以及部分縣市政府自其他數位學習推動相關計畫經費與自有預算更新教室資訊設備等因素考量納入估算而得。惟以此估計,4年建設投入之後,全國中小學均具有利於智慧學習之環境。
5.有關上述數位建設計畫,在教育部年度預算中已編列推動資訊科技教學及數位學習相關教學應用及雲端資源經費、生活科技非資訊或數位設備經費,本次透過特別預算希望能強化及加速網路及資訊環境面所需之基礎與前瞻建設,補足不足部分及推動若干新興項目。
二、「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部分:
1.前瞻計畫的經費是用來「優化、補足年度預算的不足」,教育部二期再造計畫多數經費源自公共建設經費並非教育部公務預算支應,且執行期於
106 年底屆滿,107 年度技職教育經費均已全力納入高教深耕計畫,期以教學制度之變革,將經費落實於教學現場,以學生學習成效為主體,培養學生關鍵基礎能力及就業力,成就每位學生創造高教價值。
2.考量技職人才培育需即時掌握產業趨勢,培育關鍵技術人力,故納入前瞻計畫特別預算,計畫之補助原則是以「不重疊」並「核實需求」編列,以持續挹注資源,充實技職教育之競爭力。另本計畫屬跨領域及機構計畫,不宜侷限於教育預算,本計畫預計與各部會、法人及產業共同合作,始可帶動國家經濟產值。
3.本計畫係培育創新產業及前瞻建設所需技職人才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為快速搭配國家重點經濟發展政策,透過建構實作學習環境場域,培養學生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對焦產業需求,以帶動整體經濟動能。
三、「營造休閒運動環境」部分:
1.本計畫為建構優質休閒運動環境及健全職業運動發展環境,改善各類型室內外運動場地、運動場館設施及自行車道,提供便利、可及性高、優質且安全的休閒娛樂空間,吸引民眾直接參與運動或觀賞運動賽事。
2.計畫期程為106年9月至110年8月,特別預算經費計100億元。第一期(106及107年)編列36億元。
3.計畫具體措施及作法
(1)優化競技型場館設施符合國際標準,強化我國運動職業化基礎硬體設施,帶動我國運動產業發展。改善職棒、女壘企業聯賽場地,建置區域足球運動發展中心,推動運動聯賽主客場制。
(2)保障女性、銀髮族及身心障礙族群運動需求及權利,運用既有場館空間,設置專屬運動空間,及優化場館無障礙設施。
(3)建置多功能運動草皮100公頃,建構全民隨處可運動之綠色環境。
(4)建置環山、濱海、自然原野、都會夜騎等自行車道,再創十大經典路線。
(5)改善水域運動設施15處,創造水域運動與休閒旅遊異業結合新契機。
4.我國運動設施環境與設備向來不足,各縣市運動場館也相對老舊,「改善國民運動環境計畫」於106年結束,以興建國民運動中心及興整建地方運動需求之一般場館為主。本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將以教育部體育署政策目標及項目,審核縣市政府所提申請計畫,確認具體可行且後續場館設施維護營運規劃明確,來核定經費。
106-07-11 。前瞻基礎建設─人才培育促進就業之建設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
人才培育係前瞻基礎建設之基石,教育部為配合國家發展創新產業發展趨勢,振興經濟、帶動整體經濟產能,自106年9月至110年8月4年編列80億元(首期編列23.85億元)經費推動「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以「為學生找到未來、讓工作找到人才」為目標,培育各項前瞻計畫所需人才,銜接產業升級速度,創造學用合一、產學雙贏之教育系統,培養具有跨領域、符應國際產業發展脈絡的技職人才。推動策略如下:
一、成立產業菁英訓練基地:配合國家重點創新產業,由學校與法人共同合作成立區域性技術訓練基地,提供師資培訓及強化學生專業實作能力,培育專業師級技術人才。
二、建置類產業環境工廠:以產業實際環境為模組,具體規劃產業環境課程,提供學生實習實作場域,及區域師生技能強化與產業接軌之訓練,培養具就業力之多元人才,以縮短產學落差,降低產業培訓成本。
三、建置跨域實作場域:連結產業需求課程與設備,整合跨系、跨院教學資源,落實跨領域或深化技術課程,強化學生實作教育。
四、充實新課綱所需基礎教學實習設備及設施:因應技術型高中設備基準,逐年補足設有專業群科之高級中等學校所需教學實習設備,並藉由技術型高中實作評量之辦理,盤整並建構所需之設備、設施。
教育部現行已推動各項人才培育計畫,例如:補助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協助學生生涯探索;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教學創新,改變學習模式;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追求卓越等目標,期使學生能自我實現及自我肯定,塑造出各領域的職場達人。惟產業趨勢變遷迅速,在教育部技職人才培育經費預算飽和的情況下,考量培育創新產業及前瞻建設所需技職人才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非教育部年度預算能及時配合編列,因此,列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推動本計畫,以快速搭配國家重點經濟發展政策,透過建構實作學習環境場域,培養學生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對焦產業需求,以帶動整體經濟動能。
106-08-22。前瞻基礎建設「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營造友善育兒空間」(國教署)
校園社區化改造之新建幼兒園園舍計畫【粉絲專頁】
106-07-12 。擴大教保公共化4年規劃 各縣(市)增設超過1,000班
為落實總統托育政策,提供價格合理、品質有保障的教保服務,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行政院於本(106)年4月24日核定教育部「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106-109年度)」,總投入約62.2億元經費,以提升幼兒入園率、增加幼兒入園機會及提供4成幼兒有機會進入公共化幼兒園為目標,並以增設非營利幼兒園為主及公立幼兒園為輔的原則,協助各地方政府於106至109年增設公共化幼兒園(班)達1,000班,以滿足家長多元平價優質的教保服務需求。
教育部與各地方政府經今年上半年的努力,盤整現有公有空間後,初步統計106~109年全國規劃增設的公共化幼兒園將有1,247班(計34,249個名額),預期可達成教育部「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106-109年度)」原訂1,000班的目標值,預估至109年教保服務公共化之比率將可達4成以上。
教育部表示,針對各縣(市)教保資源及需求的差異,透過「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106-109年度)」提供不同的引導措施,對於公共化教保服務比率尚未達4成的地方政府,協助盤整公有空餘空間及訂定提升公共化教保服務中程計畫;至於已達4成者,則視區域資源及家長需求增設。經空間盤整後,各縣(市)106至109年規劃增設公共化幼兒園1,247班中,非營利幼兒園約917班、公立幼兒園約330班,各縣(市)規劃增設情形詳如附表,並將視實際推動情形逐年滾動修正。其中,本年度教育部業已核定各縣(市)增設公共化幼兒園(班)超逾190班,達成原定目標值,後續將透過公共化教保服務督導會議,掌握各地方政府辦理進度,以達成政策目標。
本次四年計畫以非營利幼兒園為主的方式推動,結合公部門及公益法人的資源,採公私協力的方式辦理,除服務時間貼近雙薪家庭之需求,收費也易於負擔,以招收90名幼兒,家長負擔營運成本7成為例,一般家庭每月約需負擔6,090元,而經濟弱勢幼兒還可以再依個別家庭狀況給予減免,最低可免繳。此外,也提供教保工作人員有保障的薪資、福利及可穩定發展其專業的工作場域,以大學學歷的教保員而言,起薪每月最高可達3萬4,155元,其後年度每年並可依其表現晉薪15級,將有助於吸引優秀教保員投入職場,提供幼兒優質的教保服務。另外,非營利幼兒園的營運成本是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及家長共同負擔,地方政府財力負擔相對減輕;以招收90名幼兒之非營利幼兒園為例,政府所需負擔之經費,如教育部補助9成,則地方政府每年僅需負擔28萬餘元。
為加速推動作業,確保每年如期開辦,教育部已協調內政部簡化地政及建管相關行政程序,縮短設置期程,並委託專業團隊建構非營利幼兒園相關支持輔導措施,協助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建立可移植的辦理模式。同時,修改法規增加學校財團法人亦得辦理非營利幼兒園,並辦理園長及法人培力,讓更多認同公共化教保服務理念的公益法人可以加入辦理。
而為維護非營利幼兒園的辦理品質,專業團隊將定期辦理相關共識營,協助園務經營,各園亦需定期接受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會計查核、到園檢查及績效考評,確保辦理品質;並透過幼兒園輔導計畫等相關機制,協助各園提升教保服務品質及專業成長,確保幼兒在適宜之環境學習發展,讓父母放心托育,幼兒健康成長。
此外,鑑於各地方政府在盤整餘裕空間時,因部分區域現有空間仍有不足,尤其是公共化教保服務比率未達4成的人口密集區域,更需協助突破盤點空間的瓶頸。教育部為積極協助各地方政府加速增設,爰配合行政院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特增規劃「營造友善育兒空間」工作項目,爭取4年(106.9~110.8)19.4億元的特別預算(第1期106.9~107.12編列11.7億元),將運用學校空餘建地或老舊校舍拆除未再重建之校地新建幼兒園園舍。本項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預計至109年至少可增設50園(200班),協助各地方政府加速提升幼兒教保公共化的供應量與進程。
106-07-11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 教育部率先規劃少子化建設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條例」日前通過立法院審議,該條例第4條第6款新增「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以下簡稱少子化建設),而教育部在配合「城鄉建設」研定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時,即率先規劃工作項目「營造友善育兒空間」說明如下:
一、協助各地方政府突破盤點空間的瓶頸,為教育部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服務之主要關鍵:為逐年增加公共化供應量,教育部雖持續補助各地方政府增班設園所需經費,惟每年成長幅度有限,因此,在今(106)年4月經行政院核定「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希透過中程計畫引領各地方政府,盤整國中小學因少子女化可再調整的空間,並補助整備教學環境及增添設備所需經費,做為公共化幼兒園增班設園使用。但經與個別縣(市)召開專案會議,逐校檢討校舍空間用途,可做為幼兒園使用之教室仍有不足,而在老舊校舍拆除未重建的基地及學校空餘建地,則有新建幼兒園專屬園舍之可行性。因此,在「城鄉建設」規劃初期,教育部考量家長子女托育需求之迫切性,率先提出「營造友善育兒空間」之工作項目,爭取特別預算一次性補助新建經費,解決各地方政府突破盤點空間的瓶頸。
二、補助新建幼兒園園舍可為幼兒打造專屬空間,並做為合宜教保服務場域的典範:教育部於行政院今年6月核定的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工作項目「營造友善育兒空間」,辦理期程為今年9月到110年8月計4年,預計編列約19.4億元的經費,規劃至109學年度補助至少50校設立公共化幼兒園約200班,增加約5,806名幼兒就學機會;且新建幼兒園園舍係運用空地獨立興建,由各地方政府及申請學校自行遴選建築師,融入學校、社區環境特色,並依據「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之規定,打造一個兼具人文、在地特色及安全合宜的教保場所,成為幼兒自由探索與學習的專屬空間,並可做為各地方政府未來建構合宜教保服務場域的典範。
三、透過計畫相輔相成,加速達成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政策目標: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服務,並非中央政府單方面可以達成,必須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協力始能落實推動,因此,透過「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之「營造友善育兒空間」,可在短期內快速協助各地方政府於部分空間不足區域新建幼兒園園舍。又考量教育是永續事業,經費來源必須具穩定性始足以支持其推動,因此,新建幼兒園設立後的營運管理,教育部也將透過「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支持改善設施設備及後續營運等經費,與各地方政府共同規劃完善且永續的生養環境,提供更多平價、優質的公共化教保服務,讓家長減輕經濟負擔及兼顧職場生涯和育兒的需求。
106-05-28 。教育部針對基層教師投書指稱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錢沾幼兒教育都不夠」之說明
針對媒體報導基層教師投書指稱在前瞻基礎建設中有關「錢沾幼兒教育都不夠」一節,回應如下:
一、教育是永續事業,經費來源必須具穩定性始足以支持其推動。因此,105年1月6日公布施行之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業將各級政府教育經費預算合計應不低於該年度預算籌編時之前三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之百分比,由原規定22.5%修正提升至23%。此次,前瞻基礎建設—城鄉建設「校園社區化改造」部分,配合各該教育相關業務之推動,將整合各年度例行編列之教育預算,並就所提列之計畫項目,在106年至109年爭取特別預算挹注,以充裕經費整體運用,提高施政成效。
二、城鄉建設有關校園社區化改造以擴大校園功能為主軸:考量學校為社區活動的中心,且各級學校因少子女化現象影響,校舍空間可再盤整及老舊校舍拆除重建之際,教育部配合前瞻基礎建設,並依各地方政府所提需求及社會大眾關注議題,規劃「營造友善育兒空間」、「活化校園空間擴大社區服務」及「結合資源便利社區生活環境」等三大工作項目,訂定「城鄉建設─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草案(以下簡稱本計畫)」,將社區需求與校園整合,賦予校園空間新任務,滿足社區托育子女、中高齡者及社區居民學習、休閒運動等在地多元需求,讓學校成為社區居民生活的中心。其中「結合資源便利社區生活環境」係與各級交通單位合作闢建地下停車場,其經費不計列於本計畫,其他二項所需經費共約61.6億元,爭取特別預算45億元,特別預算編列情形說明如下:
(一)「營造友善育兒空間」約19.4億元,透過補助新建幼兒園園舍,以增設公共化幼兒園200班,增加5,806名幼兒就學機會,讓社區居民可就近為子女選擇平價、品質有保障的教保場所。
(二)「活化校園空間擴大社區服務」約25.6億元,改造校舍空間提供各類社區服務,開放軟硬體設備與資源,與社區居民共享、共學,營造利於推動社區參與學習的終身教育活動,預計提供各類社區服務約1,790個據點。
三、學前教育及校舍安全為永續教育事務,多數經費係由教育部門透過編列年度預算支應,並非僅仰賴此次特別預算,就學前教育及校舍安全部分說明:
(一)自100年起辦理5歲幼兒免學費教育政策,5歲幼兒就讀公幼入學即免繳學費,就讀私幼每名幼兒一學期補助1.5萬元,此外,經濟弱勢幼兒再額外補助其他就學費用,最為弱勢者可以免費就讀公幼,就讀私幼每名幼兒一學期補助3萬元,此項政策每年受益幼兒數約19萬多人,一年所需經費約69億元,教育部均於年度預算中編列支應。
(二)行政院於106年4月核定「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至109年將增加公共化幼兒園1000班,可增加30,000名幼兒就讀公共化幼兒園之機會,辦理此計畫所需經費62億元,全數將於年度預算中編列支應。至於城鄉建設─校園社區化改造所提新建幼兒園園舍,只是為了協助各地方政府解決現有空間不足設立公共化幼兒園困境,採一次性輔助興建幼兒園園舍之策略,至於其後增設公共化幼兒園後之營運,因屬永續推動事項,其年度經費均將由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之經費支應。
(三)為改善國中小校舍老舊及耐震能力不足問題,98-100年「加速國中小老舊校舍及相關設備補強整建計畫」,投入201.348億元、101年度「國中小校舍耐震能力評估、補強及設施設備改善計畫」投入20億元、102
至105年度國中小校舍耐震能力評估、補強及設施設備改善計畫」投入80億元;至於「整建工程」101年至105年行政院一般性教育補助款指定辦理老舊校舍整計匡列173.69億元。本部訂定之「公立國中小校舍耐震能力及設施設備改善計畫(106-108年度)」業於105年9月8日奉行政院核定計畫,3年內將補強1,702棟校舍、拆建246棟校舍,所需總經費為180億元,該經費將逐年於年度預算中編列支應,計畫執行完竣後,國民中小學教學用校舍之耐震係數CDR將大於1,可確保學生就學安全。
四、另在前瞻基礎建設五大主軸中,其中數位建設的部分,包括1.建置校園智慧網路、2.強化數位教學暨學習資訊應用環境、以及3.高中職學術連網全面優化頻寬等3項,總計經費89.5億元,在數位建設總經費460億元中約占19.5%,其重點將推動中小學對各種新興科技(例如人工智慧、AR/VR、物聯網等)的基礎數位教材與學習模式的設計,期使學生能對新興科技發展能有所認知,以培養具備未來數位公民的能力,更培育我國軟體人才發展的軟實力,另針對教師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模式、數位資源內容等所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及數位學習的情境為基本,配合規劃需強化學校在資訊與科技領域教學面的基礎建設,期以教學軟體應用需求,同時發展具前瞻性的數位學習特色,來導引帶動校園網路資訊基礎環境的提升,打造下世代智慧學習環境,培養因應數位經濟時代的未來人才。本次計畫並將由縣市政府共同參與,根據教學現場所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及數位學習情境,擬定所需軟硬體數位資源,故本計畫亦已納入學校教師及學生等數位學習所需。除上述3項計畫,在數位建設當中,教育部另和國發會共同負責「建構公教體系綠能雲端資料中心」(屬教育體系部分約6.95億元),並與內政部、經濟部一同執行「普及國民寬頻上網環境」計畫(教育部部分約3.7億元),合計上述經費總計約100億元,占數位建設經費約22%。
106-05-14 。教育部針對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數位建設「推動資訊教育及數位學習創新應用」說明
針對媒體報導在數位建設第5項主軸「人才建設」,其中「推動資訊教育及數位學習創新應用」,應培養學童對數位內容的理解和判讀能力,是推動資訊教育與數位學習的重要核心,也是真正厚實人才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基礎之一。教育部回應如下:
為推動我國邁入超寬頻網路社會,使每位國民都享有優質的數位服務,數位學習、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等在人才培育的階段已是不可或缺。而108學年度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課綱,也已將「資訊科技」列為國、高中必修科目,其核心即在培養學生運算思維、問題解決、合作共創的能力及資訊科技使用態度。
面對未來資訊化、雲端化及行動化的時代,不論教與學或是利用雲端資源,都有賴於建立在優質的網路資訊環境。本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數位建設之下,教育部所提出數位建設(校園),推動方向即期以軟帶硬的方式,將以教學現場資訊科技教學與智慧學習情境為基本,同時規劃具前瞻性的數位學習特色發展,來導引帶動校園網路資訊基礎環境的提升,以期建設可充分支援資訊科技教學及智慧學習的前瞻基礎環境,培養學生能應用資訊科技工具及方法,理解、分析與傳播資訊,解決未來工作與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並同時具有數位時代公民應有之態度與能力。
另因應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教育部已於中小學推動資訊素養及倫理教學,培養學生如何安全及善用網路資訊,未來推動校園之數位建設,於教學與學習面亦將持續強化,以養成前瞻未來的數位公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