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聚焦網>前瞻建設
113年11月20日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財政、內政、經濟、教育及文化、交通、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
邀請相關部會首長就「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執行情形及成效」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案(114年度)」(僅詢答)。
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執行情形及成效專題報告(內政部主管)
⊙內政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120/411-4.pdf
主席、各位委員先進:
首先向大院各位委員對本部及所屬業務推動之支持與策勵,表示最大的謝忱。今天謹就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4 期特別預算,本部主管執行情形提出簡要報告,敬請各位委員先進指教。
壹、本部主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4 期特別預算執行情形
本部主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4 期特別預算包括水環境建設、綠能建設、數位建設及城鄉建設等 4 大類計畫,截至 113 年 10 月底止,執行數 202 億 7,036 萬 5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216 億 9,829 萬 7 千元之 93.42%,以下謹就各類計畫執行情形,簡要報告如下:
一、水環境建設
(一)水與安全-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下水道及都市排水改善)
執行數 47 億 2,125 萬 1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49 億 2,474 萬元之 95.87%,主要係補助地方政府辦理都市排水改善工程及都市總合治水措施。已完成下水道改善 21.71 公里及增加都市滯洪量 12.33 萬立方公尺,將持續努力達成下水道改善 25 公里及增加都市滯洪量 14.5 萬立方公尺之計畫目標。
(二)水與環境-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污水處理)執行數 9,911 萬 2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9,999 萬元之 99.12%,主要係補助地方政府辦理與污水下水道相關之水質改善。已完成 4案工程改善,刻正盤點執行成果中,預計可完成水環境亮點 1 處,施作 1,517 公尺污水管線,用戶接管 249 戶,另就設計發包中 2 案件,將持續督導地方政府執行情形,以達改善水環境之效。
二、綠能建設
(一)我國推動淨零建築與應用推廣計畫
執行數 1 億 8,890 萬 3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1 億 9,084 萬元之 98.99%,主要係辦理淨零建築之政策制度建構、公私協力參與、節能減碳新技術與工法研發推廣等。已完成淨零建築跨領域專業人員講習培訓 21 場次,研訂淨零建築跨領域專業人員培訓課程教材 3 冊,舉辦建築物智慧能源及維運管理服務平台推廣說明會 3 場次,完成既有公有建築物能源效率診斷評估作業 18 件,既有建築能效評估諮詢輔導 120 件。
(二)補助公有既有建築物及建築公共緊急避難空間能效改善及淨零示範
執行數 4 億 1,370 萬 4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4 億 7,003 萬 1 千元之 88.02%,主要係補助公有既有建築物能效改善及示範推動淨零建築。已完成補助中央政府 15 個機關與地方政府 20 個機關之公有既有建築物能效改善及示範推動淨零建築等相關工作事項、舉辦建築導入太陽光電和儲能技術推廣講座 2 場次及標竿案場觀摩參訪 2 場次。
三、數位建設
(一)基礎建設環境-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內政部雲世代雲端基礎建設計畫)
執行數 1,490 萬 8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1,490 萬 9 千元之 99.99%,主要係將本部地理資訊圖資整合平台等系統,透過結合雲端技術,提升服務效能,確保高應用價值之地理空間資料可穩定且快速流通於各領域加值應用。現已提供逾 514 個系統介接,年均服務使用次數逾 3.5 億次。
(二)基礎建設環境-擴大災害警報訊息傳遞民眾服務計畫
執行數 1 億 1,797 萬 5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1 億 2,571 萬 4 千元之 93.84%,主要係政府警報訊息發布平臺之精進、效能提升、擴大發布涵蓋面及即時性,使不同載具之民眾,依使用習慣獲取訊息,透過訊息自動轉發提升即時性,並提升細胞廣播服務應用場域技術之研究,有效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創新加值應用。已完成訊息服務平臺與 3 家無線電視臺(台視、中視及華視)自動跑馬訊息傳播機制,另完成 119 指揮派遣系統重大災情案件視訊影像平臺及智慧化電子圖臺優化。
(三)建構開放政府及智慧城鄉服務-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災害防救智慧應變服務)
執行數 6,938 萬 3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6,968 萬 4 千元之 99.57%,主要係精進災害防救資訊系統功能,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分析環境監測數據及災情案件,強化各種災情處置與訊息揭露,將防災意識及知識融合到民眾日常生活中。
已完成應變管理資訊系統、全民防災 e 點通系統及消防救災 e 點通手機應用程式功能擴充,並建立及分析救護案件功能,同時配合國家防災日活動,辦理全國性網路防災演練。
(四)推廣數位公益服務-警消微波網路系統移頻計畫
執行數 4 億 3,405 萬 4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4 億 6,610 萬 4 千元之 93.12%,主要係配合推動 5G 頻譜政策,依據行政院 5G 專網政策,第 2 階段頻譜釋照預計釋出供 5G 商用及區域性實驗專網使用,為確保頻譜釋出不影響警消既有通訊之服務,本部警政署及消防署規劃辦理移頻與更新建置警消微波通訊系統,全面提升傳輸效能。
本部警政署辦理之建置案分 4 階段執行,已完成第 1 至 2 階段施工建置,並騰出 4,800百萬赫茲(以下簡稱 MHz)至 4,900MHz 頻段供 5G 專頻專網使用,另預計 113 年 11 月底前完成第 3 階段微波設備移至警消專用頻段運行,以達騰出 4,700MHz 至 5,000MHz 警用微波頻段之目標。
本部消防署辦理之消防微波建置案,已於113 年 9 月 20 日竣工,並於同年 10 月完成全國 59 站台實地查驗及確認竣工,預計於 113 年 12 月底前結案。
(五)推廣數位公益服務-5G 智慧警察行動服務計畫
(一)水與安全-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下水道及都市排水改善)
執行數 47 億 2,125 萬 1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49 億 2,474 萬元之 95.87%,主要係補助地方政府辦理都市排水改善工程及都市總合治水措施。已完成下水道改善 21.71 公里及增加都市滯洪量 12.33 萬立方公尺,將持續努力達成下水道改善 25 公里及增加都市滯洪量 14.5 萬立方公尺之計畫目標。
(二)水與環境-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污水處理)執行數 9,911 萬 2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9,999 萬元之 99.12%,主要係補助地方政府辦理與污水下水道相關之水質改善。已完成 4案工程改善,刻正盤點執行成果中,預計可完成水環境亮點 1 處,施作 1,517 公尺污水管線,用戶接管 249 戶,另就設計發包中 2 案件,將持續督導地方政府執行情形,以達改善水環境之效。
二、綠能建設
(一)我國推動淨零建築與應用推廣計畫
執行數 1 億 8,890 萬 3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1 億 9,084 萬元之 98.99%,主要係辦理淨零建築之政策制度建構、公私協力參與、節能減碳新技術與工法研發推廣等。已完成淨零建築跨領域專業人員講習培訓 21 場次,研訂淨零建築跨領域專業人員培訓課程教材 3 冊,舉辦建築物智慧能源及維運管理服務平台推廣說明會 3 場次,完成既有公有建築物能源效率診斷評估作業 18 件,既有建築能效評估諮詢輔導 120 件。
(二)補助公有既有建築物及建築公共緊急避難空間能效改善及淨零示範
執行數 4 億 1,370 萬 4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4 億 7,003 萬 1 千元之 88.02%,主要係補助公有既有建築物能效改善及示範推動淨零建築。已完成補助中央政府 15 個機關與地方政府 20 個機關之公有既有建築物能效改善及示範推動淨零建築等相關工作事項、舉辦建築導入太陽光電和儲能技術推廣講座 2 場次及標竿案場觀摩參訪 2 場次。
三、數位建設
(一)基礎建設環境-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內政部雲世代雲端基礎建設計畫)
執行數 1,490 萬 8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1,490 萬 9 千元之 99.99%,主要係將本部地理資訊圖資整合平台等系統,透過結合雲端技術,提升服務效能,確保高應用價值之地理空間資料可穩定且快速流通於各領域加值應用。現已提供逾 514 個系統介接,年均服務使用次數逾 3.5 億次。
(二)基礎建設環境-擴大災害警報訊息傳遞民眾服務計畫
執行數 1 億 1,797 萬 5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1 億 2,571 萬 4 千元之 93.84%,主要係政府警報訊息發布平臺之精進、效能提升、擴大發布涵蓋面及即時性,使不同載具之民眾,依使用習慣獲取訊息,透過訊息自動轉發提升即時性,並提升細胞廣播服務應用場域技術之研究,有效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創新加值應用。已完成訊息服務平臺與 3 家無線電視臺(台視、中視及華視)自動跑馬訊息傳播機制,另完成 119 指揮派遣系統重大災情案件視訊影像平臺及智慧化電子圖臺優化。
(三)建構開放政府及智慧城鄉服務-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災害防救智慧應變服務)
執行數 6,938 萬 3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6,968 萬 4 千元之 99.57%,主要係精進災害防救資訊系統功能,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分析環境監測數據及災情案件,強化各種災情處置與訊息揭露,將防災意識及知識融合到民眾日常生活中。
已完成應變管理資訊系統、全民防災 e 點通系統及消防救災 e 點通手機應用程式功能擴充,並建立及分析救護案件功能,同時配合國家防災日活動,辦理全國性網路防災演練。
(四)推廣數位公益服務-警消微波網路系統移頻計畫
執行數 4 億 3,405 萬 4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4 億 6,610 萬 4 千元之 93.12%,主要係配合推動 5G 頻譜政策,依據行政院 5G 專網政策,第 2 階段頻譜釋照預計釋出供 5G 商用及區域性實驗專網使用,為確保頻譜釋出不影響警消既有通訊之服務,本部警政署及消防署規劃辦理移頻與更新建置警消微波通訊系統,全面提升傳輸效能。
本部警政署辦理之建置案分 4 階段執行,已完成第 1 至 2 階段施工建置,並騰出 4,800百萬赫茲(以下簡稱 MHz)至 4,900MHz 頻段供 5G 專頻專網使用,另預計 113 年 11 月底前完成第 3 階段微波設備移至警消專用頻段運行,以達騰出 4,700MHz 至 5,000MHz 警用微波頻段之目標。
本部消防署辦理之消防微波建置案,已於113 年 9 月 20 日竣工,並於同年 10 月完成全國 59 站台實地查驗及確認竣工,預計於 113 年 12 月底前結案。
(五)推廣數位公益服務-5G 智慧警察行動服務計畫
執行數 1 億 8,987 萬 3 千元,預算全數執行完畢,主要係利用 5G 結合人工智慧(AI)、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與高清影音即時傳輸等前瞻科技技術,強化創新警政科技應用系統。
已完成「警用前端載具更新」,可縮短高清畫質影像傳輸時間達 68.5%;累計建置延展實境(以下簡稱 XR)訓練教案 9 案、XR 訓練年實際應用人數達 1,000 人次;累計建置 22 個警察局智慧化交通事故繪製系統;異地備份機房的資源池資料較 108 年累計增長 30%,擴增臺北資料中心與異地備份機房的資源池設備累計 4 組。
(六)推廣數位公益服務-消防 5G 場域計畫
執行數 7,190 萬 7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1 億 1,983 萬 1 千元之 60.01%,主要係透過辦理虛擬實境課程強化消防人員救災訓練,藉由智慧搜救平臺系統,有效處理防救災決策及下達正確搜救指令,並建置垂直應用場域,精進消防救災訓練成效、強化重大災害現場救災管理。
已完成臺灣特種搜救隊智慧搜救平臺系統開發,強化災害搜救與指揮調度效能,提升人命搜救效率,另虛擬實境(VR)訓練課程、跨域兵棋推演與影像整合平台建置案,目前查驗通過,刻正辦理驗收作業中。
四、城鄉建設
(一)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執行數 108 億 5,399 萬 1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109 億 92 萬 6 千元之 99.57%,主要係以「人本環境」、「綠色交通」、「生態路網」、「智慧建設」及「教育宣導」等五大主軸導引政策,協助地方政府建構安全無礙的通行空間。
已完成無障礙空間改善長度 102.54 公里、無障礙團體參與設計比例 90%、綠化面積 1 萬 5,152 平方公尺、公共通行路障排除 307處、綠色材料使用額度占總工程費比例 2.5%、孔蓋下地數 205 座、改善道路品質長度 195.93 公里、國有地占用改善 17 處、人本交通教育宣導 15 場。
(二)城鎮之心工程-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
已完成「警用前端載具更新」,可縮短高清畫質影像傳輸時間達 68.5%;累計建置延展實境(以下簡稱 XR)訓練教案 9 案、XR 訓練年實際應用人數達 1,000 人次;累計建置 22 個警察局智慧化交通事故繪製系統;異地備份機房的資源池資料較 108 年累計增長 30%,擴增臺北資料中心與異地備份機房的資源池設備累計 4 組。
(六)推廣數位公益服務-消防 5G 場域計畫
執行數 7,190 萬 7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1 億 1,983 萬 1 千元之 60.01%,主要係透過辦理虛擬實境課程強化消防人員救災訓練,藉由智慧搜救平臺系統,有效處理防救災決策及下達正確搜救指令,並建置垂直應用場域,精進消防救災訓練成效、強化重大災害現場救災管理。
已完成臺灣特種搜救隊智慧搜救平臺系統開發,強化災害搜救與指揮調度效能,提升人命搜救效率,另虛擬實境(VR)訓練課程、跨域兵棋推演與影像整合平台建置案,目前查驗通過,刻正辦理驗收作業中。
四、城鄉建設
(一)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執行數 108 億 5,399 萬 1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109 億 92 萬 6 千元之 99.57%,主要係以「人本環境」、「綠色交通」、「生態路網」、「智慧建設」及「教育宣導」等五大主軸導引政策,協助地方政府建構安全無礙的通行空間。
已完成無障礙空間改善長度 102.54 公里、無障礙團體參與設計比例 90%、綠化面積 1 萬 5,152 平方公尺、公共通行路障排除 307處、綠色材料使用額度占總工程費比例 2.5%、孔蓋下地數 205 座、改善道路品質長度 195.93 公里、國有地占用改善 17 處、人本交通教育宣導 15 場。
(二)城鎮之心工程-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
執行數 14 億 5,781 萬 8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15 億 9,952 萬元之 91.14%,主要係以營造具文化、綠意、美質的生活環境等為推動主軸,協助地方政府改善城鄉綠地空間、生態水岸、重要生活節點、活化閒置空間及營造創生環境等。
已核定補助 451 件,新增及改善公園綠地空間約 128 公頃,新植喬木達 1 萬 2,422 棵,提供民眾更多休憩空間,並提升綠覆率及固碳量。
(三)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
執行數 5,107 萬元,占累計分配數 7,500萬元之 68.09%,主要係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計畫創生事業體及主體事業發展需求特性,協助鄉鎮公所優先結合在地自然與人文特色,進行創生事業據點周邊環境整體改善與微塑。
已核定補助 31 件,完成 25 處地方創生事業基地周邊環境整備工作,有效提升創生基地周邊環境品質,促進地方創生事業之發展。
(四)公共服務據點整備-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
執行數 15 億 8,641 萬 6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24 億 5,113 萬 5 千元之 64.72%,主要係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公有建築物之耐震能力評估、補強重建及新建等工作,以提升建築物耐震能力,落實震災預防整備。
地方辦公廳舍、村里集會所活動中心、警政機關及消防機關廳舍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
建,分別已完成相關耐震能力評估 166 件、補強工程 45 件及拆除重建或新建工程 24 件,另就尚在執行中案件,將督促地方政府儘速辦理,依期程完工。
貳、結語
以上報告,本部主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4 期特別預算執行情形,為促進地方整體發展,以及謀求區域平衡,本部將持續全力推動相關計畫執行,敬請各位委員先進賜予指教。謝謝!
已核定補助 451 件,新增及改善公園綠地空間約 128 公頃,新植喬木達 1 萬 2,422 棵,提供民眾更多休憩空間,並提升綠覆率及固碳量。
(三)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
執行數 5,107 萬元,占累計分配數 7,500萬元之 68.09%,主要係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計畫創生事業體及主體事業發展需求特性,協助鄉鎮公所優先結合在地自然與人文特色,進行創生事業據點周邊環境整體改善與微塑。
已核定補助 31 件,完成 25 處地方創生事業基地周邊環境整備工作,有效提升創生基地周邊環境品質,促進地方創生事業之發展。
(四)公共服務據點整備-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
執行數 15 億 8,641 萬 6 千元,占累計分配數 24 億 5,113 萬 5 千元之 64.72%,主要係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公有建築物之耐震能力評估、補強重建及新建等工作,以提升建築物耐震能力,落實震災預防整備。
地方辦公廳舍、村里集會所活動中心、警政機關及消防機關廳舍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
建,分別已完成相關耐震能力評估 166 件、補強工程 45 件及拆除重建或新建工程 24 件,另就尚在執行中案件,將督促地方政府儘速辦理,依期程完工。
貳、結語
以上報告,本部主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4 期特別預算執行情形,為促進地方整體發展,以及謀求區域平衡,本部將持續全力推動相關計畫執行,敬請各位委員先進賜予指教。謝謝!
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案編列情形報告(內政部主管)
⊙內政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120/411-5.pdf
主席、各位委員先進:
今天承蒙大院邀請列席報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5 期特別預算案編製情形,深感榮幸,以下謹就本部主管編製概況作簡要說明,敬請各位委員先進指教。
壹、本部主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5 期特別預算案編列情形
本部主管編列第 5 期特別預算案含括四大建設項目,其中水環境建設編列 34 億元、綠能建設編列 5 億 5,000 萬元、數位建設編列 3,257 萬 6 千元及城鄉建設編列 87 億 3,385 萬元,共計編列 127 億 1,642 萬 6 千元。
貳、主要計畫項目編列情形
一、水環境建設
(一)水與安全-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下水道及都市排水改善)編列 33 億元,係補助地方政府辦理都市排水改善工程及都市總合治水措施,透過雨水下水道與滯洪池建設及低衝擊開發等設施,目標改善淹水面積,增加都會區雨水入滲、貯留及排放量,以提升都市防洪與耐洪能力。
(二)水與環境-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污水處理)編列 1 億元,係補助已完成規劃設計之延續工程及強化亮點計畫鄰近水環境之水質改善,並結合生態保育,期能擴大成效,加速改善全國水域水質,營造親水空間,共創永續生態環境。
二、綠能建設
淨零建築轉型發展推動計畫編列 5 億5,000 萬元,
為本期新增業務。依據淨零建築路徑 4 大主軸,規劃健全新建建築物淨零設計規範與完備技術基礎、淨零建築相關法規修正及落實、公私協力推動既有建築物淨零轉型發展等 7 大策略,以推動住宅部門、建築淨零排放及智慧淨零建築產業發展,落實建築物的節能減碳成效。
三、數位建設
(一)建構開放政府及智慧城鄉服務-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災害防救智慧應變服務)編列 2,200 萬元,係精進災害防救資訊系統功能,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分析環境監測數據及災情案件;推廣全民防災 e點通應用程式,並強化各種災情處置與訊息揭露,將防災意識及知識融合到民眾日常生活中。
(二)基礎建設環境-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內政部雲世代雲端基礎建設計畫)編列 1,057 萬 6 千元,係辦理內政地理資訊圖資整合平台及社會經濟資料服務平台調整為全程線上申辦,並協助各機關建置擴充詮釋資料,建構國家空間資料資產目錄,提供各界整合查詢服務。另改善網站介面及簡化申請方式,讓各項服務與資料申請更為即時便利。
四、城鄉建設
(一)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編列 65 億元,係透過「人本環境」、「綠色交通」、「生態路網」、「智慧建設」及「教育宣導」等 5 大推動主軸辦理,並同時提升街道安全性、生態性、暢行性、經濟性與永續性等,讓道路環境品質全面性升級與進化。
(二)公共服務據點整備-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編列 22 億 3,385 萬元,係補助地方政府辦理戶政、地政、警政、消防機關廳舍及行政中心、村里集會所活動中心之耐震補強、拆除重建等,以提升建築物耐震能力,落實震災預防整備,強化基層公共服務需求,保障建築內人員生命安全。
以上報告,本部主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5 期特別預算案編列內容,敬請主席及各位委員先進賜予指教,並鼎力支持。謝謝!
112-07-28。前瞻計畫投入620億建設道路、污水、公園綠地 林右昌:都是地方政府最需要的建設
內政部長林右昌今(28)日表示,中央在106年起依據「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內政部負責包含「提升道路品質」、「全國水環境改善」及「城鎮之心」三項主要建設工作,至今投入約620億元經費。他並強調前瞻計畫的推動,是要來翻轉各縣市因資源不到位,而導致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態,透過此計畫可以鼓勵縣市攜手合作,共商跨縣市及具有延伸性的規劃,在完善在地相關建設的同時,還能夠發展轄內新亮點,帶動整體多元發展的無限機會。
林右昌表示,前瞻計畫推動三大方向至今,道路品質改善方面全臺已執行330億元逾1,700件工程,總長度超過800公里;雨水下水道部分,改善長度約68公里、都市接管用戶達4.8萬戶,增加都市滯洪量超過31萬噸;另前瞻計畫也挹注地方42億元經費,除辦理污水處理廠功能提升等水質改善工程,並將污水妥善處理;最後城鎮之心計畫,協助地方進行城鄉環境改造工作,帶動地區永續發展。
建置以人為本的用路環境 守護用路人安全及通行權益
林右昌表示,促進城鄉共好可以從很多方面向來努力,民眾每天通行的道路空間,在前瞻計畫的支持下,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從1.0來到了2.0階段,從106年至今(112)年6月底執行330億元,並借重身心障礙團體的力量,落實道路無障礙通行品質提升的工作,推動包含友善通行道路及無障礙環境建置,讓不同族群用路人都能暢行無礙,目前累計改善無障礙人行通行長度約572公里,排除公共通行障礙物約1,700餘處;整合共通管(線)溝,讓管線下地長度近8.5公里,能有效降低道路開挖次數,確保路面平穩;設置同時也搭配城鄉景觀進行綠化工作,綠化總面積約8.3萬平方公尺等工作。
具體成果包含苗栗縣雙城-頭份竹南城市慢行路網的建置,增設安全庇護島、斜坡道及行人穿越道等設施,創造路權友善的通行道路;六都方面雖然發展較成熟但對於路口安全的建設中央也積極補助,例如臺中市清水區橋江北街一段(中華路至中央路)就是藉由前瞻經費來完成人行道新設及拓寬工程,強化9處路口安全設計,保護民眾通行安全。
(一)水與安全-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下水道及都市排水改善)編列 33 億元,係補助地方政府辦理都市排水改善工程及都市總合治水措施,透過雨水下水道與滯洪池建設及低衝擊開發等設施,目標改善淹水面積,增加都會區雨水入滲、貯留及排放量,以提升都市防洪與耐洪能力。
(二)水與環境-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污水處理)編列 1 億元,係補助已完成規劃設計之延續工程及強化亮點計畫鄰近水環境之水質改善,並結合生態保育,期能擴大成效,加速改善全國水域水質,營造親水空間,共創永續生態環境。
二、綠能建設
淨零建築轉型發展推動計畫編列 5 億5,000 萬元,
為本期新增業務。依據淨零建築路徑 4 大主軸,規劃健全新建建築物淨零設計規範與完備技術基礎、淨零建築相關法規修正及落實、公私協力推動既有建築物淨零轉型發展等 7 大策略,以推動住宅部門、建築淨零排放及智慧淨零建築產業發展,落實建築物的節能減碳成效。
三、數位建設
(一)建構開放政府及智慧城鄉服務-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災害防救智慧應變服務)編列 2,200 萬元,係精進災害防救資訊系統功能,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分析環境監測數據及災情案件;推廣全民防災 e點通應用程式,並強化各種災情處置與訊息揭露,將防災意識及知識融合到民眾日常生活中。
(二)基礎建設環境-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內政部雲世代雲端基礎建設計畫)編列 1,057 萬 6 千元,係辦理內政地理資訊圖資整合平台及社會經濟資料服務平台調整為全程線上申辦,並協助各機關建置擴充詮釋資料,建構國家空間資料資產目錄,提供各界整合查詢服務。另改善網站介面及簡化申請方式,讓各項服務與資料申請更為即時便利。
四、城鄉建設
(一)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編列 65 億元,係透過「人本環境」、「綠色交通」、「生態路網」、「智慧建設」及「教育宣導」等 5 大推動主軸辦理,並同時提升街道安全性、生態性、暢行性、經濟性與永續性等,讓道路環境品質全面性升級與進化。
(二)公共服務據點整備-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編列 22 億 3,385 萬元,係補助地方政府辦理戶政、地政、警政、消防機關廳舍及行政中心、村里集會所活動中心之耐震補強、拆除重建等,以提升建築物耐震能力,落實震災預防整備,強化基層公共服務需求,保障建築內人員生命安全。
以上報告,本部主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5 期特別預算案編列內容,敬請主席及各位委員先進賜予指教,並鼎力支持。謝謝!
內政部長林右昌今(28)日表示,中央在106年起依據「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內政部負責包含「提升道路品質」、「全國水環境改善」及「城鎮之心」三項主要建設工作,至今投入約620億元經費。他並強調前瞻計畫的推動,是要來翻轉各縣市因資源不到位,而導致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態,透過此計畫可以鼓勵縣市攜手合作,共商跨縣市及具有延伸性的規劃,在完善在地相關建設的同時,還能夠發展轄內新亮點,帶動整體多元發展的無限機會。
林右昌表示,前瞻計畫推動三大方向至今,道路品質改善方面全臺已執行330億元逾1,700件工程,總長度超過800公里;雨水下水道部分,改善長度約68公里、都市接管用戶達4.8萬戶,增加都市滯洪量超過31萬噸;另前瞻計畫也挹注地方42億元經費,除辦理污水處理廠功能提升等水質改善工程,並將污水妥善處理;最後城鎮之心計畫,協助地方進行城鄉環境改造工作,帶動地區永續發展。
建置以人為本的用路環境 守護用路人安全及通行權益
林右昌表示,促進城鄉共好可以從很多方面向來努力,民眾每天通行的道路空間,在前瞻計畫的支持下,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從1.0來到了2.0階段,從106年至今(112)年6月底執行330億元,並借重身心障礙團體的力量,落實道路無障礙通行品質提升的工作,推動包含友善通行道路及無障礙環境建置,讓不同族群用路人都能暢行無礙,目前累計改善無障礙人行通行長度約572公里,排除公共通行障礙物約1,700餘處;整合共通管(線)溝,讓管線下地長度近8.5公里,能有效降低道路開挖次數,確保路面平穩;設置同時也搭配城鄉景觀進行綠化工作,綠化總面積約8.3萬平方公尺等工作。
具體成果包含苗栗縣雙城-頭份竹南城市慢行路網的建置,增設安全庇護島、斜坡道及行人穿越道等設施,創造路權友善的通行道路;六都方面雖然發展較成熟但對於路口安全的建設中央也積極補助,例如臺中市清水區橋江北街一段(中華路至中央路)就是藉由前瞻經費來完成人行道新設及拓寬工程,強化9處路口安全設計,保護民眾通行安全。
發展成熟度最高的臺北市,前瞻計畫則協助忠孝東路東西向路口改善工程,中央補助約8千餘萬推動;另外新北市「美學示範基地」,從板橋及府中捷運站,再連接到林家花園,沿途的人行步道及自行車道的改善與串聯;以及淡水區重要道路中正路及周邊著名觀光景點如漁人碼頭、紅毛城等通行空間的優化,中央補助約3億元給新北市政府,促各項環境提升工程的推動。綜觀全臺推動前瞻計畫的成果,已在各鄉鎮、縣市開花結果及為民眾提供相關服務。
林右昌指出,因為道路改善必須具有延續性,而且要突破過去分段施工及改善的思維,並以街區、街廓為改善單位,因此,未來會逐年編列近400億的改善經費,逐步擴大以學校、醫院、公園及交通場站周邊為核心,推展步行環境串聯工程,完善地方重要據點的路廊,提供民眾可以安全、安心通行的路網,讓人民真正感受到改善的效果。
污水與河川工程已執行192億 其中污水工程55案今年底全部竣工
林右昌表示,前瞻基礎建設「水環境建設」工作內容,主要補助地方政府設置污水截流設施、污水處理廠功能提升等水質改善工程,包含推動雨、污水下水道及再生水建設,加速用戶接管及改善生活環境,並結合河道兩岸景觀工程,已創造出 123 公頃可供民眾親近的水域環境,從106 年截至今(112)年 6 月底已執行 192.3 億元,共補助全國 532 案(雨水 474 案、污水 55 案、再生水 3 案)。
林右昌進一步表示,除了民眾生活品質提升外,營建署也提早思考因應世界氣候變遷的對應之道,以「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來說,其中也特別融入「都市總合治水」概念,與各縣市通力合作完成雨水下水道改善工作,並配合設置滯洪池及低衝擊開發等設施,強化國內防汛抗旱能力,有效減輕民眾生命安全及財產受到自然威脅的風險。以宜蘭為例,轄內壯圍鄉部分區域地勢低窪,每逢豪大雨就會發生淹水,影響人民生命安全及造成財產損失,整體改善經費高達 3.9 億元,經提報前瞻計畫後,中央核定補助約 3.2 億給宜蘭縣政府,經由新建的抽水站及抽水設備,具體解決當地飽受淹水之苦的難題,也讓民眾得以安心生活;另為強化新北市中和區的防汛量能,在德壽公園設置滯洪池,經改造後最高可容納 1萬2,340 噸的滯洪量,能有效降低大安圳東支流及周邊地區排水系統負擔,同時也結合在地休憩需求,形成兼具防洪與休閒娛樂的公共空間。
林右昌補充說明,近年來國內面臨水情不佳的時刻,再生水總是適時發揮供應穩定的特點,協助水資源調度的工作,讓臺灣能挺過乾旱的時刻。中央為擴大再生水建設推廣效益,除 11 座公共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推動計畫外,另行政院也同意再新增 5 座,包含高雄市岡橋廠、新竹縣竹東廠、新竹市客雅廠、桃園市中壢廠及文青水園廠共 16 座,推動期程為 110 年至 115 年,未來營建署會繼續辦理污水下水道及再生水建設工程,也請民眾共同支持這項重要的公共民生基礎建設,一同創造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在地最需要的公園綠地 中央已投入97億大力建設
林右昌說明,本計畫在前瞻建設第1至4期特別預算編列約125億元,至今已核定補助847件,綜觀全臺各縣市執行成果,共完成綠美化約60.34公頃、人行徒步空間約9公頃及改善公園綠地約18公頃等,有實質改善效益,前瞻計畫推動至今(112)年6月底已執行約97.44億元。
其中,新北市金山區中山溫泉公園、新竹公園、雲林縣斗南火車站倉庫群改造為民眾休憩空間的璀璨斗南之心計畫及口湖鄉椬梧城鎮之心人文景觀再造、臺南市鹽水月津港、屏東縣民公園、宜蘭縣礁溪生活之心、與臺東南迴驛建設等計畫,皆在城鎮之心的補助經費協助下,提升及改善民眾的生活環境,同時還獲得國內台灣景觀大獎、金質獎及國外美國繆思景觀設計等大獎的肯定,從中也培植出城鄉設計美學的軟實力。
林右昌最後表示,地方政府透過前瞻計畫,積極檢視地方發展及建設的需求,透過特別預算的支持加民生基礎設施的建置,有效平衡城鄉發展,為民眾生活帶來正向的發展,好的道路環境可以讓大眾暢行無阻,好的雨污水及再生水處理設施,可以守護公共衛生及自然環境的永續;城鎮之心在推動工程實質改造前,能讓地方政府及居民透過參與及討論,凝聚在地共識,構思未來美好生活的想像,並具體實踐,觀察其整體推動效益不單是硬體建設,還有包含國人生活美學素養提升、生態環境共生等軟性的成果在其中。未來,中央與地方會繼續攜手合作,為國人創造更安全、安心的美好生活。
2018-10-24 。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推動共同管道建設
106-07-12。內政部長葉俊榮拜會苗栗縣府 期許中央與地方共同建構有氣質內涵的城鎮之心
1060523-前瞻基礎建設營建署執行與推動報告
林右昌指出,因為道路改善必須具有延續性,而且要突破過去分段施工及改善的思維,並以街區、街廓為改善單位,因此,未來會逐年編列近400億的改善經費,逐步擴大以學校、醫院、公園及交通場站周邊為核心,推展步行環境串聯工程,完善地方重要據點的路廊,提供民眾可以安全、安心通行的路網,讓人民真正感受到改善的效果。
污水與河川工程已執行192億 其中污水工程55案今年底全部竣工
林右昌表示,前瞻基礎建設「水環境建設」工作內容,主要補助地方政府設置污水截流設施、污水處理廠功能提升等水質改善工程,包含推動雨、污水下水道及再生水建設,加速用戶接管及改善生活環境,並結合河道兩岸景觀工程,已創造出 123 公頃可供民眾親近的水域環境,從106 年截至今(112)年 6 月底已執行 192.3 億元,共補助全國 532 案(雨水 474 案、污水 55 案、再生水 3 案)。
林右昌進一步表示,除了民眾生活品質提升外,營建署也提早思考因應世界氣候變遷的對應之道,以「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來說,其中也特別融入「都市總合治水」概念,與各縣市通力合作完成雨水下水道改善工作,並配合設置滯洪池及低衝擊開發等設施,強化國內防汛抗旱能力,有效減輕民眾生命安全及財產受到自然威脅的風險。以宜蘭為例,轄內壯圍鄉部分區域地勢低窪,每逢豪大雨就會發生淹水,影響人民生命安全及造成財產損失,整體改善經費高達 3.9 億元,經提報前瞻計畫後,中央核定補助約 3.2 億給宜蘭縣政府,經由新建的抽水站及抽水設備,具體解決當地飽受淹水之苦的難題,也讓民眾得以安心生活;另為強化新北市中和區的防汛量能,在德壽公園設置滯洪池,經改造後最高可容納 1萬2,340 噸的滯洪量,能有效降低大安圳東支流及周邊地區排水系統負擔,同時也結合在地休憩需求,形成兼具防洪與休閒娛樂的公共空間。
林右昌補充說明,近年來國內面臨水情不佳的時刻,再生水總是適時發揮供應穩定的特點,協助水資源調度的工作,讓臺灣能挺過乾旱的時刻。中央為擴大再生水建設推廣效益,除 11 座公共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推動計畫外,另行政院也同意再新增 5 座,包含高雄市岡橋廠、新竹縣竹東廠、新竹市客雅廠、桃園市中壢廠及文青水園廠共 16 座,推動期程為 110 年至 115 年,未來營建署會繼續辦理污水下水道及再生水建設工程,也請民眾共同支持這項重要的公共民生基礎建設,一同創造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在地最需要的公園綠地 中央已投入97億大力建設
林右昌說明,本計畫在前瞻建設第1至4期特別預算編列約125億元,至今已核定補助847件,綜觀全臺各縣市執行成果,共完成綠美化約60.34公頃、人行徒步空間約9公頃及改善公園綠地約18公頃等,有實質改善效益,前瞻計畫推動至今(112)年6月底已執行約97.44億元。
其中,新北市金山區中山溫泉公園、新竹公園、雲林縣斗南火車站倉庫群改造為民眾休憩空間的璀璨斗南之心計畫及口湖鄉椬梧城鎮之心人文景觀再造、臺南市鹽水月津港、屏東縣民公園、宜蘭縣礁溪生活之心、與臺東南迴驛建設等計畫,皆在城鎮之心的補助經費協助下,提升及改善民眾的生活環境,同時還獲得國內台灣景觀大獎、金質獎及國外美國繆思景觀設計等大獎的肯定,從中也培植出城鄉設計美學的軟實力。
林右昌最後表示,地方政府透過前瞻計畫,積極檢視地方發展及建設的需求,透過特別預算的支持加民生基礎設施的建置,有效平衡城鄉發展,為民眾生活帶來正向的發展,好的道路環境可以讓大眾暢行無阻,好的雨污水及再生水處理設施,可以守護公共衛生及自然環境的永續;城鎮之心在推動工程實質改造前,能讓地方政府及居民透過參與及討論,凝聚在地共識,構思未來美好生活的想像,並具體實踐,觀察其整體推動效益不單是硬體建設,還有包含國人生活美學素養提升、生態環境共生等軟性的成果在其中。未來,中央與地方會繼續攜手合作,為國人創造更安全、安心的美好生活。
行政院重要施政成果-前瞻基礎建設
2018-10-24
為減少道路挖掘提升道路服務品質,內政部營建署藉由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補助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共同管道整體規劃及工程建設。
推動各縣市辦理共同管道系統整體規劃
內政部營建署指出,所謂共同管道,依共同管道法定義指設於地面上、下,用於容納2種以上公共設施管線之構造物,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依據共同管道法第八條規定,規劃轄區內共同管道系統。目前全國已完成共同管道規劃之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共有8個,包含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基隆市、新竹市及嘉義市。藉由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補助,107年度已有7個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正進行共同管道整體規劃,分別是桃園市、新竹縣、彰化縣、雲林縣、屏東線、宜蘭縣及澎湖縣。另花蓮縣、臺東縣、金門縣及嘉義縣預計108年度也將陸續辦理整體規劃。
共同管道建設豐碩成果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如完成共同管道整體規劃並依法完成系統公告,有助於實體建設之推動。近年來民眾對於道路平整度的要求日益提升,為減少管線單位挖掘道路,共同管道建設成為各縣市道路主管機關推動重點,目前全國已建設完成之共同管道長度已有762.47公里,建設中的長度也有352.41公里,在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完成共同管道系統整體規劃後,相關建設數量將會持續成長。另屬於纜線管路類型的「寬頻管道」已建置5,800公里,可收納纜線,對於減少挖掘及側溝附掛上,亦發揮效果。
持續推動共同管道建設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在106年10月行政院核定共同管道建設綱要計畫指導下,將持續促請各縣市政推動管道建置,除新開發之社區、區段徵收或配合重大計畫可設置共同管道外,於既有道路之拓寬、整修及人行道翻新等工程也可規劃設置小型電纜溝或纜線管路,容納公共管線佈設,減少道路開挖,提升道路服務品質。
2018-10-12 。內政部營建署持續加速前瞻計畫預算執行,並已獲良好成效
加速追趕,進度顯著增加
內政部營建署主管前瞻基礎建設包含水環境建設、綠能建設及城鄉建設第一期特別預算編列163億5,498萬4,000元,雖然7月底之總體達成率僅為18.18%,但經追趕截至9月底達成率已提升為32.31%,執行進度已有顯著增加,顯見內政部營建署相關進度管制措施已有成效,將可加速追趕前瞻進度執行。
前置規劃作業已陸續完成,工程相繼展開
為求慎重及確保計畫品質,前瞻計畫推動初期需與地方政府溝通協調,選定場址,辦理整體規劃,協調用地取得及審查地方政府提案等前置作業,致進度稍有落後,惟目前大部分工程皆已完成前置作業,並已陸續展開工程建設;同時為有效管控工程進度,營建署各業務組均定期召集縣市政府檢討工程進度,並即時協助地方解決遭遇困難,此外內政部亦每月由次長召開「公共建設推動會報」檢討經費執行情形,以加速工程執行進度,預期至年底預算達成率應可達90%。
107-11-15。強化資安 嘉義縣率先完成地政資訊集中化
107-10-20。攜手地方均衡城鄉 徐國勇訪視苗栗縣前瞻計畫推動情形
107-10-03。攜手地方均衡城鄉 徐國勇訪視南投縣前瞻計畫推動情形
107-09-17。中央攜手地方 均衡城鄉發展 徐國勇訪視新北前瞻計畫推動情形
107-07-09。內政部全力支持 讓臺中綠川結蛹蛻變
107-06-21。前瞻水環境建設 中央攜手地方打造永續先進下水道
107-05-31。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中央攜手地方 打造魅力新家園
107-05-31。均衡城鄉發展 內政部:依期程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107-04-26。城鎮之心活化二、三級城鎮 中央地方齊協力 共建宜居城鄉新典範
106-07-11。步行城市話前瞻
內政部長葉俊榮赴新竹市談城鎮之心
106-07-11。內政部長葉俊榮訪新竹縣 盼竹東之心打造宜居城鎮
106-07-06。共築前瞻夢想 部長葉俊榮赴南市會賴清德
106-06-29。內政部長葉俊榮拜會臺東縣政府 持續以前瞻視野共同促進臺東縣發展
106-06-21。走入地方 瞭解需求 內政部長葉俊榮下鄉 首站宜蘭起跑
106-06-21。內政部長葉俊榮參訪宜蘭縣 期許中央、地方合作打造前瞻的城鎮之心
內政部(106年6月11日)106年第6次部務會報
【國家發展委員會】106年度提升地方治理效能策勵營活動(106年5月)
十大工程
01 改善停車問題
|
06 校園社區化改造
| |
02 提升道路品質
|
07 公共服務據點整備
| |
03 城鎮之心工程
|
08 營造休閒運動環境
| |
04 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
|
09 客家浪漫台3線
| |
05 文化生活圈建設
|
10 原民部落營造
|
2017-04-27 。內政部的住宅政策說明
有關學者評論「前瞻建設的住宅政策在哪裡」一文中提到「只有今(106)年試辦蓋1萬戶,有明確數字目標,......就算今年全數達成,也有1萬戶而已,餘19萬戶怎辦?」內政部營建署表示,該署刻正積極推動蔡總統英文提出之8年20萬戶社會住宅政見,規劃以直接興建12萬戶、包租代管8萬戶及容積獎勵補充的方式辦理,106至109年目標完成政府直接興建4萬戶及包租代管4萬戶。在直接興建部分,目前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提報共40,799戶,均有具體基地位置與推動進度;包租代管今年1萬戶訂於7月開始推動。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社會住宅興辦計畫」歷經多次與相關部會及地方政府研商,業於106年3月6日奉行政院核定,主要執行策略包含協助地方政府取得土地、成立社會住宅融資服務平臺、推動包租代管、補助各地方政府興辦經費等項目。其中,補助地方興辦之融資攤還缺口及包租代管經費等,106至109年共需99.8億元,由住宅基金提撥,尚可支應。另「成立社會住宅融資服務平臺方案」業於106年3月13日奉行政院核定,將協助地方政府取得較低利率之融資,「106年度包租代管試辦計畫」業於106年4月18日奉行政院核定,將運用民間空屋增加社會住宅供給。
有關文中提到,2月份國發會所提版本有「廣設公宅與青年創業聚落」,後來行政院核定的版本卻刪除1節,按住宅法規定,社會住宅得保留部分空間提供予青年居住並設置青年創業空間,由於住宅政策之推動主要係由住宅基金支應,且內政部早在105年11月即完成研擬8年20萬戶社會住宅興辦計畫報請行政院核定,本可獨立推動完成,無須再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另內政部營建署表示,為照顧弱勢及青年族群的居住需求,及改善國人居住品質,「住宅法」修正案依106年1月11日公布實施規定,內政部營建署會持續與地方政府共同打造高品質的居住環境,促進社會住宅推動,逐步達成8年內辦理2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