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與主題
2015年5月建置的第一個網誌,當時發想係為登錄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相關訊息與個案,後逐步擴大至城鎮風貌計畫之全盤追蹤整理,並特別登載行政院院會議案報導,進而全方位登載城鄉發展相關方案計畫,包含為期8年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為了營造社區優質環境品質,臺東縣政府持續辦理「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於今(19)日至21日在臺東縣美術館大文創教室舉辦的【2024臺東好日子-社區生活節】聯合成果展,為臺東社區展示了其邁向淨零與自然共好的實踐行動,並於今日下午安排社區規劃師結業及授證頒獎儀式。臺東縣長饒慶鈴提到,此次活動不僅展現了臺東社區營造的豐碩成果,也體現了社區在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中的重要角色。展覽內容包含歷年社區營造遊程地圖、精緻手工製作品等,並透過線上觀展平臺和社區日活動,延續社區的熱情與活力。
饒慶鈴表示,縣府持續辦理社區規劃師培訓及工作坊,帶動社區居民投入社區營造、關懷家鄉、發掘在地議題,讓縣內各村里社區變得更好;儘管今年營造過程中經歷了兩次颱風,社區夥伴們依然克服困難,堅持以「小地方.好場所.社區美好風景」為目標,回應臺東的「慢生活.慢經濟.慢時光」理念,凝聚了社區對地方美景塑造的熱情。
建設處蔡勝雄處長在下午社區規劃師結業及授證頒獎儀式上指出,臺東社區生活節展現了「社區生活多元品味與多樣文化底蘊」,透過社區營造,持續推動自然共好與淨零永續的願景。這次成果展的地點設在臺東縣美術館,不僅展示了縣府推動社區營造的豐碩成果,還與臺東在地文化創新與社區共好理念相互呼應。展覽強調了以社區為本的環境友善設計,體現出「與自然共好」的精神,並呼應了臺東的淨零目標。
此次社區規劃師課程的計畫主持人蘋果綠環境規劃股份有限公司林貞岑總監指出,這次社區營造任務的成功完成,關鍵在於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和對家鄉的熱忱。團隊透過公私部門的資源整合,強調自然共生、青銀共創與工藝技術等理念,實現了臺東17處社區的美好轉型,其中43位參與社區規劃師課程,29位順利授證。
建設處說明,今年營造過程邀請專家來到臺東輔導與協助推動,並前往17個營造點進行「社區風貌營造完工評鑑」,用專業的角度提供社區營造的新思維與技術指導,經評比特優獎為池上鄉福文社區、金峰鄉正興社區、金峰鄉賓茂社區、達仁鄉土坂社區登三社區獲優等獎,
在整個過程中,社區夥伴們透過挖掘自身資源,創新轉譯在地文化,實現與自然共好的社區營造,逐步發展出更多具有永續價值的社區風景。此展覽不僅是對過去四年成果的回顧,也是未來推動社區淨零永續發展、實現自然共好的堅實基礎,歡迎有興趣的社區協會參與下一期的社區規劃師課程,一起落實社區營造、社區共好的精神。更多資訊歡迎大家上臉書搜尋:臺東景觀總顧問‧社規師輔導(https://www.facebook.com/Taitung.Landscape.Consultation.Team/)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27 17:13:43)
縣長饒慶鈴表示,縣府持續辦理社區規劃師培訓及工作坊,帶動社區居民投入社區營造、關懷家鄉、發掘在地議題,讓縣內各村里社區變得更好。今年主題「臺東好日子-社區生活節」,呈現來自10個鄉鎮涵蓋縱谷、東海岸、南迴等16個社區的營造成果及小故事,包括建置樹屋、打造樹平台、植栽綠美化、建置花架廊道等以自然為本的構思,共完成17處社區風貌營造(包含1處維護管理),以及85位授證社區規劃師的認證與時數取得,成果豐碩。
建設處說明,今年營造過程邀請專家來到臺東輔導與協助推動,甚至遠從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蔡厚男委員親臨全縣由北到南共17個營造點進行「社區風貌營造完工評鑑」,用專業的角度提供社區營造的新思維與技術指導,經評比特優獎為長濱鄉忠勇社區、金峰鄉賓茂社區,關山鎮豐泉社區獲頒特別獎,創新獎則由東河鄉北源社區獲得。
臺東社區規劃案實質成果各具特色,其中關山鎮豐泉社區109-111的年營造成果獲得了「2022第十屆景觀大獎-社區營造/創生發展類-優質獎」,今年持續以社區高齡照護為核心精神,配合綠色照顧的食農教育,打造豐泉耕樂園。
東河鄉北源社區去年首度參與營造,將社區內閒置空間改造為兒童課輔教室、彩繪門面及戶外籃球場作為探索體驗場域,再與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合作,構築出屬於當地的樹屋。
而今年首次參與提案營造的太麻里鄉查拉密社區(瀧部落)與當地向陽薪傳木工坊合作,在多良火車站到部落陡峭的上坡路段設置3座木構涼亭,提供部落長者及遊客能夠隨時休憩;鹿野鄉瑞源社區將現有社區關懷據點空間優化改善,讓參與課輔的兒童能有更安全的場域。
縣府歡迎有興趣的社區協會參與下一期的社區規劃師課程,一起落實社區營造、社區共好的精神,以「地方生活樣貌展現」為核心價值,協助社區成立合作社、建立品牌,為地方帶入新的氣息,創造永續經營條件。


靜態實體展-主展場
⁕ 授證|11月27日(一) 15:00-16:30
⁕ 地點|臺東故事館 (舊誠品書店)
本年度社區營造聯合成果展主題為- 2023臺東好日子.社區生活節,是來自10個鄉鎮涵蓋縱谷、東海岸、南迴等16個社區、17處不同特色空間的營造成果及小故事,從青壯到銀髮、從原鄉到客庄,由社區展現凝聚力將社區內的人才組成社區工班,跨出穩健的每一年每一步成果小品,以臺東「慢生活.慢經濟.慢時光」經營出屬於臺東人「社區生活多元品味與多樣文化底蘊」,一同營造建構更美好的未來、更友善的社區環境、更幸福的臺東價值.ᐟ
邀請大家一同共襄盛舉,看見臺東社區的熱情與活力~
靜態實體展-子展場
⁕ 社區生活節.社區日 ⁕
於11/25(六)前,本年度各社區營造點,透過成果課程由社區自行發想企劃,串聯在地潛力商家、周邊社區,結合社區遊程、社區日等活動,作為本年度營造點成果發表。
行程表:https://reurl.cc/WvOKgL
報名去:https://reurl.cc/jvrK02
112年度臺東縣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
指導單位 x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主辦單位 x 臺東縣政府建設處
執行單位 x 蘋果綠環境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x 長濱鄉忠勇社區發展協會、金峰鄉賓茂社區發展協會、金峰鄉新興社區發展協會、成功鎮三民社區發展協會、太麻里鄉多良社區發展協會、金峰鄉正興社區發展協會、太麻里鄉金崙社區發展協會、卑南鄉利嘉社區發展協會、東河鄉北源社區發展協會、延平鄉桃源社區發展協會、卜拉米農坊(嘉蘭社區)、太麻里鄉查拉密社區發展協會、鹿野鄉瑞源社區發展協會、卑南鄉明峰社區發展協會、池上鄉福文社區發展協會、關山鎮豐泉社區發展協會
2022-10-20。社區規劃師評比臺東奪全國第2!饒慶鈴:持續為社區注入活力與帶動在地發展
為了營造社區優質環境品質,臺東縣政府持續辦理「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今(20)日舉辦111年度社區聯合成果展。縣長饒慶鈴表示,縣府去年執行社區規劃師業務成果深獲肯定,得到內政部評比為全國第2名,今年擴大辦理規模,共計改造16處據點,透過居民及專業團隊共同參與營造亮點,盼持續活絡在地發展,呈現社區最好的一面。
饒慶鈴提到,不論國家或地方對於歷史是不能忘記及抹滅的,且人與人及人與社區也要緊密相連,臺東縣社區規劃師計畫經由社區自主提案,讓社區探討盤點自身文化歷史脈絡、現況資源、優勢與困境,藉由專業團隊的輔導、工作坊及培訓課程,構思各社區所需提案,不再像過去由上而下改造環境,而是由在地民眾自己發想,創造社區亮點。去年完成11個特色空間營造,今年改造16處及60位社區規劃師獲得認證,成果豐碩。
去年成果在今年奪得全國第二,縣長饒慶鈴對於所有參與社區的表現表示讚許,參與計畫的社區組成從銀髮到青壯、從原鄉到客庄,大家的堅持與努力就是希望地方能有更美好的未來、共創更友善的生活環境,期望更多人熱心投入公眾事務,為臺東未來生活環境種下希望的種子,持續發芽並散佈到臺東更多的角落,為了提升社區環境品質,縣府將會持續向中央爭取補助經費,支持已參加過的社區後續發展,往地方創生組織規模邁進,明年,再請夥伴繼續和我們一起努力!
建設處指出,此次成果在臺東舊站特區舉辦實體靜態展覽,以特色攤位及社區願景圖說方式呈現,展期為10月18日至21日,另搭配線上展、影片行銷、社區日活動等,在成果展期間以不同主題輪流展出。為了更全面推動縣內社區營造業務,即日至11月4日特別在臺東縣圖書館一樓設置「社區營造書展」,讓有興趣的民眾認識社區營造及地方創生,並推廣臺東縣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
今年成果包括以傳統工藝進行空間創新再造、打造生態友好及老幼共學環境、發掘在地特色及文化傳承。關山鎮豐泉社區延續去年營造經驗,利用竹材建立友善安全的長者共餐空間,並結合傳統竹藝工法設計生態綠廊,將社區打造成鳳蝶復育基地;金峰鄉歷坵部落則整理發展協會旁閒置空間,以排灣族傳統「獵寮」概念搭設竹棚架,平日為部落孩童課輔空間,周末則提供部落小農辦理市集;長濱鄉忠勇社區嘗試改善共同生活場域,邀集社區內工班將活動中心牆面以木工藝進行綠美化。
縣長饒慶鈴表示,期望這些畫面不只展現在紀錄片中,更在每一個種子的心中持續發芽散佈到臺東各個角落成長。
建設處指出,今年度計畫遇上COVID-19(三級)影響,但各社區協會仍用心完成各項社造作品,為避免成果發表無法展現而有所遺憾,建設處遵守防疫規範辦理多元成果展,今年社區規劃師案件加強整合社造中心及農村再生資源,同時延續「魅力城鄉生態經營」之主軸概念,由各領域在地技術專家、學者團隊陪伴提案社區,培養出新種子社區,以共學之作法,開創實驗性的社區設計,營造社區認同與自信,創造社區永續經營條件。
同時透過地方傳統工法與社區居民動員參與,且經過前兩階段的社區提案審核所爭取到的經費,把閒置或髒亂的空間再利用,營造過程中不僅發揮村落內相互合作及串連的力量,也創造出各自地域特色,以社區作為推動的核心,藉由自主提案過程更加瞭解社區自身之文化歷史脈絡、現況資源、優勢與困境,共計完成11處社區規劃與104位授證初階社區規劃師的認證與時數取得作業。
今年以不同的方式陪伴各提案社區、培養出新種子,更以共學之作法,開創實驗性的社區設計,營造社區認同與自信,創造社區永續經營條件。例如:成功鎮比西里岸社區分別由在地與回流青年各提一案,分別爭取後皆獲得此次計畫經費支援,以長輩傳承工法技藝的方式為社區做出不同的作品,都以可親近使用的街道裝置與家具為出發點,為社區製造出新氛圍。
而在池上鄉萬安社區的小森學堂則是從心凝聚,搭設牛棚,重建居民共同的記憶,未來希望養回一頭牛,並做為古法農事體驗的教育場地,讓後代學習先人的智慧;另 Sapulju轉角亭美化則是金峰鄉新興社區著重於社區內基本生活環境的改善規劃,在團隊的陪伴下,從銀髮到青壯、從原鄉到客庄,大家的堅持與努力就是希望地方能有更美好的未來、更友善的生活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